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捻金雪 > 第45章 追随

第45章 追随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捻金雪!

“你做的假设不成立,孤不认同你的说法。”

“嗯。”箫煜不想跟他继续说下去,闭上眼睛继续睡觉。

“太子说的都对,下官无话可说。”

“你是无话可说还是不想跟孤说下去?”他生来就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也只有箫煜才敢这么不把自己放在眼里,在他面前如此倨傲。

太子一时之间被他激起了浓浓的胜负欲,“你给孤把话说清楚再睡。”

“下官昨夜几乎没睡过,替殿下处理了十几个尾巴,现在困的要死。”

“你……”太子愧疚的松开手,“睡吧,孤不打扰你了。”

“多谢太子!”

箫煜是怎么懂得让人愧疚的,他这一路直接睡到了下一次休息的地方,吃饭的时候太子看到他大口大口的喝着白粥,眼底的愧疚越发的浓郁了。

“孤给你们添麻烦了。”他知道很多人都是冲着自己来的,如果不是带上他一起,箫煜他们也不会这么累,喝白粥都能吃出山珍海味的感觉。

“殿下您知道就好。”箫煜可不会跟他客气,直言不讳的说:“其他几个皇子对太子之位虎视眈眈,你还敢跟下官一起来宁州查案,下官真的是佩服您的勇气。”

阴阳怪气,他确实挺有一套的,但是太子却没生气。

他反而心平气和了下来,语气颇为平静的说:“孤是一国储君,不能只知道享用民脂民膏,而不知道民生疾苦。”

“堂堂一州刺史死的不明不白,当地的百姓还不知道过着怎么样水深火热的生活,孤去宁州也能防止他们借故欺压百姓,搞得民怨沸腾。”

上辈子就是这样,童刺史被杀之后,整个宁州人心惶惶。府衙在大街上随意去抓人,大量搜刮民脂民膏,搞得百姓苦不堪言。

几月之后黄河泛滥成灾,宁州百姓十有九伤,饿死的人不计其数。他重生而来,一定要尽量减少损失,不再让百姓承受上辈子的苦楚。

“孤去了宁州,好让他们收敛一些,当地的百姓就能好过几分。”

“太子殿下倒是心善。”他没有想到皇室竟然还有这么天真单纯的人,“下官希望你不要好心办坏事。”

“箫大人此言何意?”他不禁开始怀疑,难道自己做错了吗?

“太子去宁州查案一事早已是天下皆知,你猜沿途会有多少人借机勒索百姓?”

“他们敢?”这话他自己说的都没有底气,所以语气稍微有些弱,“孤会让人吩咐下去,此次出行自带所有的东西,绝对不用当地府衙和驿馆一针一线,一饭一粥。”

说着,他掀开帘子,叫来东宫幕僚。

“凌夏,你过来。”

“是。”

不远处的大树下有位身着青色长衫的男子放下碗筷走了过来,在他们面前停下来,拱手行礼。

“殿下!”

“你让人通知沿途的大小官员,不必给孤准备下榻之处,也不用准备其他任何东西,所有的一切都由孤自己准备。”

“这……”凌夏悄悄看向箫煜,奸臣此举何为?

被迫背了大黑锅,箫煜冷冷地笑了笑,“看我做什么?你家太子自己决定的事情,想办法好好劝一劝。”

“为什么让他劝孤?”太子一脸的不解,“孤自己承担沿途的花费的银两,难道不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下官吃完了,太子殿下跟凌大人好好商量一下。”他可不想趟这趟回水,赶紧吃完饭就干净利落的起身,逃离这个是非之地。

太子见他跑的这么快,心中的疑惑更深了。

“孤这么做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给他们省了银子,也免去了地方的人搜刮民脂民膏。

“陛下派人去地方办差,所用的银两应当是地方承担一半,户部承担一半。地方虚报一些,让办差之人多拿一些银两都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事情。如今太子殿下去宁州办差,所用的银两由东宫承担。

此例一开,日后就有人会提出以您为例,前往地方办差的人由自己承担花销。办差之人肯定不愿自行承担这笔花销,这笔钱最后肯定是由地方给他补上,然后再落到百姓身上。

原先的一半银钱,如今变成全部,翻了一倍。落到百姓身上的时候,至少就是四倍,再多一些就是六倍,八倍。百姓更加苦不堪言,到时候他们就会觉得造成这一切的都是殿下您。”

……

空气突然静默了几秒,过了一会儿,太子才缓过来。

“地方的臣子为什么要给他银两?这部分银子让朝廷全部出了不行吗?”

“哪怕是朝廷全部出了办差所需的银两,他们到了地方也还是会收到车马费。更何况这些钱户部也不愿意出……”

“为什么?”他不理解,“户部一次性全都给了,年底算账的时候岂不是更轻松?他们为何不愿意?”

“户部承担全部的花销,就意味着要让地上多交一笔税银。从地方上将税款收齐运到长安,又是一大笔花销。这样不仅增加了户部的工作量,而且还给百姓增添了负担,按照户部精打细算的性格,他断然不会同意此种方法。”

太子恍然大悟,“孤一时竟然忽略了运送税银的问题,到底是户部的人会算账,制订了这么两全其美的办法。”

他之前只是想到了多给的一部分银两,却没想到运送成本的问题,确实是他考虑的不够全面。

“太子殿下没有在户部任职,对于这些事情不太熟悉也是应该的。但是户部的大小官员都精于算账,您应该要相信他们的能力。”

“嗯。”他虚心受教,“是孤一时之间没有考虑周到,多亏凌大人提醒。”

“殿下心怀百姓,一心为民,无需感到自责。”太子是位仁厚君子,这也是他至死追随的原因之一。

“您日后了解了六部,了解了各位大臣,肯定会大有所为。”

“以后还要多靠凌大人和其他几位大人提醒孤。”他不知道的东西太多了,想要改变上辈子的结局,只有尽快成长起来。

“但凡殿下想了解的东西,臣等定然知无不言。”

“多谢!”两世的追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