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流放后,我靠农学知识带娃基建 > 第51章 面见知府

第51章 面见知府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流放后,我靠农学知识带娃基建!

这次去县衙,苏溱第一次坐上了马车。

傅媛望着外头远去的青山,小脸一直沉沉的,在看到破旧的城门后,眼中看不出什么神色。

她们一到县衙,便发现当差的人多了不少,还有一些苏溱从未见过的官员也在现场。

苏溱跟傅媛默不作声退到角落,等着知府召见。

手突然被抓住,苏溱看向紧紧捏着自己手指的傅媛,只见她紧紧抿着唇,似是有些不安。

苏溱安抚地朝她笑笑,示意她无需那么紧张。

很快,苏溱便注意到有一位成熟风韵的女娘子带着一群婢女,拎着食盒往内衙走去。

不多久,便有陌生的官员出来,问谁是苏娘子,而后目光向苏溱射来。

指尖紧了紧,苏溱反握住傅媛细小的指头,缓缓开口,“是我。”

“随我来吧,知府召见。”

“是。”苏溱牵着傅媛规规矩矩往内衙走。

与上一次来时不同,内衙草木都修剪整齐,内压气压低沉,当差的衙役个个站得板正,看不出一丝懈怠。

还未走近,便能听到女子温婉的笑声,还有官员附和的声音。

“老爷,苏娘子到了。”引路人的弓腰禀报。

霎时,内衙大堂上众位官员皆向她看来,有好奇,有探究,也有轻蔑。

苏溱匆匆瞥了一眼高坐在主位的中年男子,便拽紧傅媛的手,跪下拜见。

这个时代的官,和普通人,完全生活在两个世界。

不管是县令还是知府,他们都有脱离群众的生活条件。

他们算不上多么风姿卓越,但一看衣着和精神面貌,便知不用为基本生活奔波。

这位知府也是如此,他应当快步入中年,但保养得当,皮肤偏白,眉目清明,中等身材,一看便是无需为生活发愁的人家。

这样的人,在现代不算起眼,但在人人都在为温饱奔波,每日风吹雨淋的古代山村,实在扎眼。

这是苏溱对高友云的第一印象,气质相对温和,不起眼,看不出底细。

在苏溱快速打量高友云时,高友云也在仔细端望着堂下跪拜的女子。

一位妙龄少女,肌肤是常年被阳光照射的蜜色,眉清目秀,神态从容,没有普通女子见到大人物的拘谨。

这个小娘很镇定。

高友云不由对她高看一眼,想到她所做的豆腐豆油,哪件是普通女子会的。

很快,高友云又将目光落到一旁的小女孩身上,这个女孩头埋得很深,额头结结实实磕在地上,后颈露出一截白得发光的肌肤,同样镇定异常,同乡下指尖都是尘土,脸红得发黑的小女娘完全不同。

这是高友云对苏溱和傅媛的第一印象,他只是觉得对他跪得谦卑的这对母女,跟普通人有些许不同。

她们从前有好的门第,但也仅此而已。

以他那时贫瘠的想象力,怎能想到,有朝一日他会跪在太和殿上,对着那个曾经卑微的小女孩行三跪九叩之礼,拥立自古以来第一位女帝登基,与苏溱一起,在史书上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此时的他,更多的是探究地望着苏溱两人,心中有诸多不确定。

不知该不该将豆油当作筹粮的手段。

“你就是苏娘子?”打量许久,高友云缓缓出声,“那个做豆腐娘子?”

“是。”苏溱囧了一下,什么豆腐娘子?这可不是什么好称呼。

“听严县令说,你要开一间豆油工坊,我问你,你觉得豆油能赚几钱?”

这是一个考题,如果没有好好应对,她将错失一个在知府面前露脸的好机会。

“大人,说实话,豆油的市场很大,真要发展可以步入千千万万户人家,但现实是,很多人家连过冬的余粮都没存满,怎能拿出多余的银钱换油?”苏溱回答得不卑不亢,在基本温饱没有得到保障前,谁会去追求食物的口感与味道。

“若真要换银钱,豆油应当运输到外地裕富地区,豆油是具备长期运输条件的,只要密封得当,他可以长时间保存。”

这是最浅显的实际情况,如果只是做买卖,不如直接给她个路引,带着可信的人去富裕地区做豆油,必然能迅速风靡一个地区。

但这显然不现实,即便是知府也没有权力将一个流犯送出辖地。

高友云眼睛微眯,饶有兴趣看着眼前镇定的女子,“若按你说的,给你足够的帮助,你多久可以用豆油换来一万斤粮食。”

苏溱倒吸了一口冷气,一万斤粮食,真是语不惊人誓不休。

“大人,目前来看十斤豆子才能榨得一斤豆油,一万斤粮食实在艰难,除非有足够的人手和销售渠道,不然即便能做出豆油,也难以销售。”

听这知府的语气,像是要用豆油赚钱。

一万斤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按照现在十斤小米换一斤豆油的算法,不过是一千斤豆油的事。

但如果是她计划的小工坊,那可就难了。

“哦?”高友云直直盯着苏溱的脸,眼中精光乍现,“你没有一口回绝,想来你确实能办到。”

滑头,真滑头!

她的话明明是在推脱,说明情况难,这个知府竟直接从她的话语中听出了她的态度。

若是真不可行,她确实该一口回绝。

苏溱一个激灵,警惕看着知府,不敢揽这个压力巨大的差事,万一没办成,那可不是得罪人这么简单的。

“这样吧!苏娘子,只要你有所求,本府竭力满足你的需求,你一个女子出门在外,行事也多有不便,本府再指给你一个办事的差役为你跑腿,年节前帮本府换来五万斤粮食。”

操!

苏溱眼前一黑,她死死盯着堂上面如常色的知府,差点跪不稳。

这知府到底哪里来的自信,认为她是手眼通天可以弄到五万斤粮食啊!

不仅苏溱觉得天昏地转,边上其他官员也都倒吸一口凉气,尤其是严县令夫妇都为苏溱捏一把汗。

他们匆忙接待高友云,是紧急动员所有可以用的人,修整县衙,清扫街道,严夫人还亲自下厨做了许多美食,生怕招待不周。

谁知知府大人还未到,便让骑行的官差前来送信,要亲自见苏娘子。

县令又喜又忧,知道是豆油起了作用,便急忙通知了苏溱准备面见知府。

谁知这向来好说话的知府,一见苏溱便给了她这般重大的任务。

五万斤粮食,寄托于一个女流犯换取,实在不妥。

“知府大人,您要三思啊!筹粮之事还可以再想办法。”

下官们纷纷出声制止。

“这个苏娘子虽然会做豆腐豆油,但只是一介女子,怎能但此重任。”

“她一个寻常女子,在家里绣花还行,做豆油换粮可不行,大人还是不要过信于她。”

“大人,豆油一事不可操之过急——”

“好了。”高友云听着下属纷杂的劝阻声,目光始终打在苏溱身上,“苏娘子觉得如何?听闻你是流犯,若是你能换来五万斤粮食,本府必上书朝廷,免去你及家人代罪之身。”

苏溱眉眼一压,无奈叹气,怕是你知道我身份,连滚带爬避之不及。

她望向堂上眉眼有着挥洒不去忧愁的高友云,面色沉重,“知府大人,恕罪民斗胆一问,您要这五万斤粮食,可有什么用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