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流放后,我靠农学知识带娃基建 > 第68章 新式木桶

第68章 新式木桶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流放后,我靠农学知识带娃基建!

这话算是应下了。

苏溱便开始跟掌柜夫妇核算豆油数量,而后口述了几道清淡小菜,凉拌木耳,蒜香煎豆腐,夜开花面结汤,各类蔬菜炒蛋。

除了新出的豆腐和面结是新菜,其他菜肴样式之前就有,只是油换成了豆油。

谈了半刻钟,苏溱脸都有些笑僵了,总算客客气气将人送走。

食肆掌柜夫妇一走,苏溱便看向周二郎,“你觉得如何?”

周二郎懵懵懂懂摇头,不懂苏溱指的是什么方面。

苏溱叹口气,“今后有空你就跟着学怎么跟人说话,咱们说话交流前得想好自己的目的,揣摩别人说话的目的,尤其是做生意,摸透别人来意是关键,像刚才那对男女,他们目的简单,不过是见豆油开始售卖,又知这东西将来必会盛行,与其被别的食肆发现商机,被迫使用豆油做菜,不如一早抓住机会跟咱们拉近关系,最好是能省些成本,有利可图。”

周二郎听得一知半解,但他清楚苏溱说的没错,他也能看出这食肆掌柜就是要比外头便宜的油。

“不过你也要懂得奇货可居的道理,不是谁想要便宜进货,就随便同意的,也得看看对方能给咱们带来什么。”

“像刚才来的食肆掌柜,他们根基在台州府,族人大多开食肆过活,必然有自己的人脉,咱们适当让利,换来他们免费为咱们豆油宣传,这是互相交换资源。”

周二郎重重点头,脑中有条线清晰起来,那便是你同人说话,要带有目的,不论是探口风还是打听底细,不然说一大堆不仅会被牵着走,还没有意义。

“好了,你去忙吧!”苏溱打发周二郎离开,这两日工坊运转不停,周二郎便在内墙外墙转,学着榨豆油的步骤。

隐隐地,周二郎也察觉到自己跟外墙的四个工人有所不同,他学的东西比外头的人多多了。

昨日晚上,他躺在床上,身旁是光着膀子洗澡回来的青壮伙计,他们有一搭没一搭谈话,有个伙计突然问他是做什么。

周二郎心中警惕,不敢乱说话,只是应付伙计们,说自己年岁小,苏管事看他可怜让他帮着干杂活,每日薪酬只有三个铜板,那些有心打听的伙计才闭上嘴不说话,再没有再比较的心思了。

“二娘,要不咱们将外墙一间宿舍改成会客室,若是再有人上门购油,总不好往内墙引。”

“当时也没想到这么快就会有客人上门,本还想迟些日子再建宿舍仓库,现在只能暂时用宿舍代替了。”赵暮见苏溱将人送走,跟孩子们从屋子里头出来,听苏溱这么一说,眉头轻蹙,按她说,之前还觉得厂里设施基本全了,只等生意好起来,再建其他的,没想到厂里还有不少不全面的地方。

“对了,刚才来的人是谁?”

“城内食肆掌柜的夫妇,他们来买油谈价的。”

“什么?他们竟还有脸来?”赵暮秀眉一竖,她可没忘了陈老二一事,虽然没造成实质伤害,那也够她心里存块疙瘩了,苏溱竟还能笑眯眯对人家。

难怪苏溱只让她管厂里头的事情,要是她面对食肆掌柜,便是强忍下怒气,面上也是会有一瞬不快的。

“我心性真不如你。”赵暮感慨。

苏溱安慰:“不怕,你也很厉害,只是未曾出门行走,将来变好了。”

要是她小时候没跟着爷爷到处出诊,见惯了变脸的乡亲,她心态也不会那么好。

有了这个计划,苏溱便着手改造外墙的宿舍,也不必精心布置,里面放那崭新的桌椅能让坐下聊天便可。

苏溱也发现了外墙少一个看门的门卫,若是再有人找上门,没人通报招待,难免显得有些轻慢。

但现在厂里所有的东西还是最简化,只能请李衙役空闲时看门了。

因着食肆掌柜夫妇上门买油,苏溱一下子多了一笔订单,将原先从李翠花摊子上订购的豆油榨好后,苏溱便在晚饭后,告知有人订购了两百斤豆油,需得尽快完成。

伙计们听了,顿时心潮澎湃,巴不得生意多些。

这两日他们虽然一直在干活,但并非一刻不懈,苏溱让他们轮着来,这使得他们有些不自在,已经拿了那么多工钱,还三餐吃饱,他们还省着力气,都觉得自己没有拼出命干活,就是亏欠了苏溱。

“这几日各位要辛苦些了。”望着青壮伙计们锃亮的目光,心中欣慰,面上却是一派冷然。

第二日,豆油工坊大门再次被敲响。

这次来的却不再是买油的商户,而是一位上了年纪的本地农汉。

苏溱出来时,便见这位肌肤黢黑沧桑的老人,小心翼翼在外墙张望,不敢上前。

“您好大爷,是您找我。”苏溱立马笑起来,将人往简易会客室中引,“您先进来喝杯茶水。”

“不必不必,我站在外头便好。”老汉受宠若惊连忙摆手,未曾想乡亲中常常提起的苏娘子竟然这般年轻漂亮,“听闻娘子在收竹筒木桶,您看看老汉做得可行?”

老汉将放在门口的木桶拿出,有些像后世动漫中的圆滚形状的红酒桶,只是大小差了很多,只有成人手臂长宽,样式同赵木匠父子差不多,只是这木桶跟赵木匠父子简单粗暴的木桶不一样,这木桶开口竟然用了螺纹,可以用巧劲拧进去,更加容易保存,而木桶盖子上方还装了两根指头大小的孔洞,用木栓子堵住,更方便寻常人家倒油。

这个设计,算是相当用心了。

老汉看着苏溱检查木桶,见她迟迟不说话,小心翼翼开口,“可是不行吗?”

苏溱见状,看着老汉摇了摇头,“您这木桶做得可太好了,只是不知道尺寸是否规范,我要的木桶时正好能装三斤豆油的量。您若是能做出来,我便向您收购这木桶。”

赵木匠父子首要做的还是榨油机,只有得闲的适合才能做些竹筒木桶的,已经将做竹筒的活分给村里其他人。

老汉眼中一亮,忙不迭点头,“可以的可以的,我之前见赵木匠也是这么做,只是不方便倒油,才想了这个法子,我回去便跟村里人说,后面做的木桶都按这个样式来。”

苏娘子真是大好人,不仅传授村中娘子手艺,让她们不用抛头露面便能转赚粮食,现在又收这些的竹筒木桶,虽然给的银钱不多,但木头和竹子满山都是,他们这些老头子下地已经勉强,但是坐在院子里做手工活,还是可以的。

今后冬日吃饭,也不必内疚自责拖累孙辈吃不饱了。

他来找苏娘子前,家里的老婆子还说不该贸然打扰苏娘子,免得惹人不快,但他觉得自己想出来的木桶比赵木匠父子做得好,更方便拿取筒中的豆油,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找苏娘子。

未想到,这传闻中的苏娘子不仅亲自来见了他,脾气还好得很,很是好相处。

他回去必得跟乡亲们说说苏娘子的好,还得跟赵木匠商量,今后做木桶,就按照他的样式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