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知了日月 > 第3章 热爱祖国(18)实验楼(上)

第3章 热爱祖国(18)实验楼(上)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知了日月!

18.实验楼(上)

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一文中指出: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

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

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

惟留恋也,故保守;

惟希望也,故进取。

惟保守也,故永旧;

惟进取也,故日新。

《礼记.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这些经典着作的内容,都是劭群在《瑰宝》里读到的。

他的行为如句中所述,但不知是否句中所述早已潜移默化了他行为。

娘舅的离去,母亲的悲伤,沉浸其中,总是伤感。从家离开母亲,情绪低落一阵。回到学校之后,一切回归航向。

学习,食堂,图书馆,大操场,胶莱河,十号宿舍,每天简单的重复着,重复着简单。

高三的学子们都在向高考发起冲刺。

老师们天天喊“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大家也心心念“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关于高考的传言也多了起来,捕风捉影,难辨真伪。“3+2”科目设置文史类和理工类,高校将开始实行并轨制,取消招收自费生,高校学费开始增加。

大家的讨论,公费生也没有了,将不再分配工作。跟他们一并参加中考的,有些正上中专和技校的,也正面临毕业不再分配工作,毕业生自主择业的现实政策。

按照往年的惯例,每个班级能考上本科不过十几人,也就三分之一,竞争蛮大的。

前途未卜,难免心事重重。班级里就有些人内心承受不了压力,学习成绩起伏太大。

劭群一直比较稳定,但是后面的人总是变来变去,就像围着跑道跑步,你身后的人总是不断的变换着,你难免不会有想法,你难免不会产生压力。

姜河是班里的一个奇才,文科很好,不知为什么没有选文科。写的作文,自带神韵,颇有古文之感。理科偏弱一些,物理化学勉强跟上。每次考试都是靠语文往上拉拉分,物理化学就是难兄难弟了。

有一次班主任跟他们几个课代表开会时说,他现在最担心班里的姜河,如果姜河考不上,他都有可能发疯。

劭群听了不以为然,范进中举才会发疯。姜河在班里,名次也不靠前,就是发疯也轮不到他呀。

真是吃屎都有抢的,生怕吃不到热的。

有一次语文课,语文老师特意表扬了姜河写的一篇作文:《马韵》。构思神奇,语言优美,值得大家学习,让姜河在班上朗读。

劭群写的作文也被表扬了:《直挂云帆济沧海》。只是有评语,但是没有让他在班上读,劭群内心有点失落。

姜河,中等身材,有些络腮胡子,头发细而微曲,带一副圆圆的眼镜,说话办事,特行独立,一身古风,有些古怪。

姜河在自己座位上站了起来,举着自己的作文本,开始读,他写的《马韵》:日出东方,万木挂红,扬起的滚滚尘烟由远及近团团飞驶而来,“蹄嗒蹄嗒〞之声渐响入耳,霞光已经撒满了它的全身,背上已是七彩缤纷的羽毛,鬃毛是那样的俊逸,迎风飘扬。啊!这是怎样的一匹神马……

全班正在全神贯注听着,还是真是没有听到过这样奇思妙想的作文,大家写不出来。

但是姜河这一个“啊”字,如平地一声雷,太突然,声音又大,把大家惊了一跳。后面一句“这是怎样的一匹神马……”基本上是撕扯着嗓子喊出来的,腔调都变了,而且没有顶不上去。就跟农村里的载重拖拉机爬大坡,吭哧吭哧响半天,就是爬不上去一样。

姜河已经面红耳赤,声音越来越大,读的越来越快,全身开始抖动。语文老师看向了他几眼,没有说话。班里同学有点不安分了,有的开始捂着嘴强忍着怕笑。

越是这种情况,姜河的状态越是调整不过来。他正处在自我和无我的状态,脑袋里想的是一回事,读的又是一回事。

这样劭群不禁想起了当年他领学的那篇文章《粜米》中的“大跌〞还是“大铁”,脑袋一片空白,场景有些相似,但好在劭群当时比较冷静。

姜河已经完全失控,而不是释放。他开始指手画脚,左手一会指向远方,一会振臂,右手举着作文,急速的读着,因为速度太快,腔调又发生变化,几乎听不清他在读什么,但能感觉到老是打咳断句。

语文老师,实在是有所不安了,他对姜河了解并不多,写文章是一回事,读文章又是一回事。语文老师就赶紧叫住他,叫了几次他才停下。

姜河当时还不太愿意,竟然还说了一句:我都快读完了,你干嘛不让我读了?

语文老师没想到姜河会来这么一句,只能息事宁人般微微一笑:有时间再读,今天的课程安排紧张,我们赶紧学习下一个内容。

姜河很不情愿的坐下来,还有点气呼呼的样子。

有的同学还是在捂着嘴,强忍着怕笑。

劭群心里想:真不会成范进了吧?

从此之后,劭群有时候就喜欢跟姜河打个招呼,说说话,都是在没人的时候。夸他作文写的好,夸他有思想。

姜河很高兴,在班里也没人跟他说话,只要有人主动跟他说话,他都高兴,有点没心没肺。

劭群跟姜河开玩笑,你写的《马韵》比韩退之写的《马说》都要好。

姜河轻摇脑袋,用他独有的腔调说: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眼睛里发出的光通过眼镜透射,满是自豪喜悦。

劭群马上想起了一个人:孔乙己!

然后又对他讲:姜河,你这篇作品,可以载入历史了。哲学上有马列主义。在文学中,姜河跟你的作品,那就是姜马文学派了。跟世界伟人齐名啊。

姜河听了之后,甚是满足,对劭群也有些不屑。他感觉他现在就是班里的语文第一名,天下奇才,马上就是名士了。

后来劭群,也不再理他。就是心里埋下了个悬念,高考之后会怎么样?即便高考之后,也再无他的消息。因为劭群听完自己的成绩之后,别人的成绩也没听,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

别人的进步和自信,无形中给劭群带来的压力。所以每当晚上有人偷偷跑去教室学习,劭群也会去。

就像长跑中被带乱了的节奏,劭群却是自己把自己的节奏打乱了,一些特别难的题做的都对,一些简单的题总是出错,要走火入魔了。

果不其然,下来发生的一件事,影响到了学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