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知了日月 > 第4章 我们在太行山上(9)写信(下)

第4章 我们在太行山上(9)写信(下)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知了日月!

9.写信(下)

劭群还会给大哥国群写信,书信不多,话也不多,有思念,有祝福,有期待,真情的世界,各自的命运,都在努力着,都是追梦人。

尽管不花钱,而且还发一些津贴费,如果口袋里的钱稍微多一些,也总能花得出去。精神世界的满足,必须要有物质基础的支撑。

大哥国群还给劭群寄来了三百块钱,已经很多了,相当于他大半年的津贴费。

这不仅仅是兄弟之间的情谊,里面也蕴含着大哥国群的梦想,大哥从来就是想做大事的人,他懂劭群。他在信中写到,出门在外,不容易,一分钱难倒英雄好汉。

劭群看了之后,热泪盈眶,泪流满面,第一次离家这么远,第一次离家这么久,训练上的不如意,期望和收获的偏差,莫名的无助,莫名的失落,多种情感糅在一起,对爱的诉求就会更多,对温暖的渴望就会强烈。

大哥寄来的钱,大哥说的话,全部都打在了劭群的泪点上。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

生命中从不缺少突然的感动,而是缺少爱的源泉。

人不是因为感动才去爱,而是因为爱了才会感动。

渐渐的,通过家人,劭群跟他的同学们也联系上了,书信也就多了起来。当然初始的联系,只能通过家人。后来就可以人传人,人拉人了。这些词意,在后来的非典和新冠中体悟更深。

每天吃完晚饭后,就是统一组织的读报和看新闻。报纸必须在读报之前下发下来,当然每个人的信件也会随之而来。陈班长有时候会把信藏起来,然后再笑眯眯的问你,有没有收到信呀。刚开始是被骗,后来知道了,就从班长身上搜。搜到了,就喜出望外。有时候,真没有,当然搜不到,就怅然若失。当然有的时候,陈班长也会变戏法般的给一个惊喜,然后就是兴高采烈,欢呼雀跃。快乐如此简单,幸福如此美好。陈班长是过来人,他也会有些傻呵呵的看着我们傻呵呵的高兴,毕竟大家都是同学,都是在成长之中。

迎春早已经考上了济南一所不错的中专,快要毕业了,毕业就会安排工作。两人互寄了照片,迎春站在一处景色秀丽的大山大川前,跟初中一样,非常恬静,非常沉稳。她就从来没变过,总是稳稳的。

美玉也考上了济南一所工商学校,毕业也会安排工作。

这些都是不错的选择。

致平考上了青岛的一所大学,还给他寄来一张照片,就在青岛海边的石老人。

留军,他没有联系上。

后来军训,一个大学新生,联系了好久,还一起报名参加过计算机等级考试。

还有白求恩军医学院的一个胶东老乡,通过老乡认识的,她学的是军医,两人也有书信的往来。劭群说的是训练,她说的是毕业分配去向,这些太遥远了。在劭群的心中,五湖四海,仗剑闯天涯。

五湖四海这句话,劭群第一次听说,还是听胡子队长说的。胡子队长站在全体学员面前:我们都是阶级兄弟,大家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了一起……

“阶级兄弟〞,“五湖四海”,“革命目标”,这些话语,跟上学能有什么关系呢,有点生拉硬扯,八竿子也打不着边。劭群感觉到怪怪的,他还不知道,他应该明白,他首先是一个军人,然后才是大学生,然后才是军官。这是一个逻辑思维过程,也是必经实践之路。

当时的教导员,讲话倒是慢条斯理,温文尔雅。教导员看上去很面善,很内秀,很有书生气,感觉很有涵养。教导员长得特别像周恩来,让人自来就觉得亲近,让人内心容易接受,也就容易接近。教导员姓周,名中建,打一手非常漂亮的乒乓球,在北陆学院,勇猛无敌。即便在以后劭群认识相处的朋友中,凡是能打乒乓球的,教导员依然是男神一般的存在,举世无双。听大家说,教导员跟国手王涛都对战过,就在他们学员队的四楼大教室。光荣的友谊赛,光荣的教导员,光荣的大教室,光荣的学员队,自豪的新学员。

北陆学院,亚洲东点,声名远扬。据说当年,国家队经常在北陆学院进行军训。而且,根据安排,在1989年一1992年,北京大学实行一年制军训,就是在一大队,训练最严格的大队,劭群他们就是一大队的,纯步兵队,一切全靠腿。一大队号称地狱,二大队号称人间,三大队号称天堂,四大队号称极乐世界,五大队号称魔鬼,六大队号称平步青云。

五大队,全军的侦察兵,擒拿格斗,上天入地,无所不能。手劈砖头,头开酒瓶,背断木棍,家常便饭,也是每年毕业典礼的必备。劭群他们学员队跟学员队,就经常在一起训练,攀登,捕俘,空翻,铁头功。尤其是铁头功,将迷彩帽置地,统一背手,俯首触地,按要领运气,随着头部在水泥地面来回转动摩擦,不断吐纳。冰冻三尺,滴水石穿,绳锯木断。西南边境自卫反击作战,有他们见习轮战的矫健身影。国际侦察兵竞赛,爱尔纳.突击,侦察兵的奥运会,有他们升起的五星红旗。

《侦察兵之歌》,煞是好听,在北陆学院,这是劭群最喜欢的三首歌之一。另外两首,《那还用说》和《抗日军政大学校歌》。

来无影,去无踪,如闪电,似清风。单枪匹马闯敌阵,捕捉俘虏探敌情。水深千尺能泅渡,山高万丈敢攀登。思想红,作风硬,胸怀朝阳干革命。你要问我是哪一个,我是人民的侦察兵。

北大新生北陆军训,不仅仅是一段训练经历,还是和平年代中书写过金戈铁马的青春和理想,更是一段血红战旗迎风飘扬的历史。

北陆学员轮战见习,不仅仅是个人作战中血与火的考验,主要是这个群体的使命,更是一段历史,一段具有家国情怀的历史。

上千名的北京大学新生,在北陆学院接受训练,在严格的管理中学习政治、军事和文化知识。这些,为那几批北大学子,留下了专属的独有的青春回忆。这些,也在北陆学院的历史上,留下了色彩浓厚的一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