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知了日月 > 第4章 我们在太行山上(13)休息天(中)

第4章 我们在太行山上(13)休息天(中)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知了日月!

13.休息天(中)

休息天的够级大战,从星期六中午开始,打到下午,打到晚上,再打到第二天上午,中午,下午。

乐此不疲,轮番上阵。

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确实是第二故乡,视驻地如故乡,视人民为父母。

如今,人到中年,再次回望,感慨万千。宋蒋捷的《虞美人·听雨》,稍微有所煽情,不过倒也现实。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喜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火力战,口水战,语不惊人誓不休。牌越打越破,人越打越精。高超的战略战术,总能使老装备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和战斗力。协同打击,互为犄角,围三阙一,围魏救赵……一百单八将对一百单八将,变化莫测,战法无穷。

这种多方向,多兵力,陆海空天一体的联合作战,仅仅投入一个班的兵力,是不够的。因为除此之外,还要随时承担任务,出公差,学雷锋等。

会打的,就是久经沙场的老兵。刚学的,就是初出茅庐的新兵。老兵带新兵,师傅带徒弟,新老混编,强弱搭配,长枪短炮,刚柔并济,打起来更有味道。冲锋在前,穿针引线,强大后盾,火力压制。

组成一局需要六个人,一个班不够就两个班凑,时间久了,就形成了多个作战单元。

第一批投入战斗大都是山东人。先是他们几个山东老乡,还有几个在部队当过兵的部队生,形成一个自然够级圈,也就像现在的建个群。然后不断有人加入,就像现在的入群,扫二维码入群,人拉人入群,慢慢做大,当然当时不必担心超过五百人。

人手不够喊一个,临时有事叫一声,互相接替,不需要交接,一上手就知轻重。不经解释,或者稍经说明,便能洞晓全局,马上投入激烈的战斗。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起初打够级,基本每屋都有一两个的,相当于挑头闹革命的。当然说的是楼下的,楼上的不太清楚,估计大同小异。

因为平时,屋与屋之间交往很少,没有什么事,基本不串门,除了休息天打牌。两个走廊之间,楼上楼下之间,来往更是少的可怜,基本上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这一说,还别不信,真的,革命军人不骗人。

3112屋的陆宇航,够级九段,胶东的汉子,家门口就是大海边,据说他们那里是龙王爷下雨的地方。陆宇航,总是一副笑嘻嘻的样子,乐天派,骨子里犟的很,死硬派。他很少坐着,总是站起来,雄姿英发,出牌时,胳膊都能抡圆了,一对十就能立住牌,把人唬得不轻。他出的牌,总是让人感觉到他后面还有更大的牌,往往是在这种感觉中,他就溜走了,有时候还能溜个头科。陆宇航最喜欢跟二班长打对头,永不服输,喜欢挑战。陆宇航后来也当过二班长,模拟的,也很棒的。毕业前夕,陆宇航被空军飞行学院招飞了,他的综合条件最符合。时髦牛逼的双学士,陆地学士加天空学士,地表老大,天之骄子。好像还有一个同学也被招收了,电视都报道了,记不太清是谁了。后来,陆宇航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劭群就很羡慕。每每看到,每每想起,恰同学少年,青葱岁月,意气风发,唇枪舌战,快如闪电,响似惊雷,屎牌王炸打够级……

3112屋的王国安,够级七段,二班长,山西人,京畿重地当过兵,三军纠察,帅帅的稳稳的样子,队列正步特别标准,敬礼也很潇洒,与人为善,笑而不语。打起牌来外紧内松,先走后走下一把,哈哈一笑泯输赢。

3112屋的安荣辉,唐山滦南人,美丽的海滨,够级九段,得道成仙,太乙真人。他个子不高,打起牌来,全身每一个细胞都在动,连表情都会动。总是感觉他脚踏祥云而来,飞天一样。收牌出牌,干净利落,行云流水。进攻顺利,他会横刀立马,给你一个傲娇的小眼神:你能怎么滴?回撤防守,他如曹孟德:哈哎嗨,胜败乃兵家常事,此战虽我军失利,然北方仍由我所据,几十万兵马尚存,待重整旗鼓,来日再战必胜。安荣辉就是这样的人,个子虽不高,心里边装着大曹操,小个子,大男人。安荣辉毕业以后,很幸运的回到老家,唐山的驻军很多,拥军爱民很好。一个伟大的时代,一种非凡的努力,成就了美好的自我。

3113屋的三班长,够级八段,山东莱西人,京畿部队训练尖子,四百米障碍很快,打起够级就跟打仗,真情流露,性情中人。

3121屋的赵兴国,够级九段,山东潍坊人,打牌不露表情,说话言简意赅。但是一是一,二是二,出了硬牌,说了就算。毕业后去了塞北,戍守边关,保家卫国。3121屋的李永,够级七段,山东临沂人,朴素实在,性格温和,一副书生的样子,打牌儒将。

3122屋的李晋,够级七段,也是山东人,个子不高,嗓门很大,直来直去,好打不平,嫉恶如仇。也当过模拟连班长,跟劭群比较要好,两个人最后都被撤掉了,而不是任期到了。后来留了校,当了教员,应该是教授了。3122屋还有个孟令勇,够级白丁,好有文化的名字,学习努力,字写得秀气。话很少,人爱美,喜欢偷偷照镜子,还脸红,还有点小性格,小脾气。不会打够级,后来留京了。

3123屋的李书勇班长,够级七段,河北人,当过兵,所以会打够级。乐天派,跟谁都能玩到一起。总是在随和的笑语中,胜你于无形。

3123屋的王蒙,够级六段,内蒙古人,个不高,话不多,刚强的面孔,智慧的眼神。天生就会,打起牌来,蒙古骑兵,进攻时风卷残云,坚守时不屈不挠。

……

就是这些人,够级的第一批革命火种。由一桌发展成两桌,两桌发展成多桌。由单机游戏发展联网游戏,也就是互派对手进行挑战赛,纯民间的业余团体活动。

打够级,打发时间,锻炼口才,锤炼心理素质,增进同学友情,面对面相互交流,心与心互相走近,一起度过了难忘的四年同学战友时光。

电脑的出现,网络的发展,游戏的泛滥,手机的普及,社交工具的鬼灵精怪,人与人越来越透明,心与心越来越遥远,熟悉变成了陌生,相近变成了相隔。节奏太快,无效太多,人都活在了自己的城堡里,很累,难真。

休息天,也可以外出,那是一年之后的事。

每个班每次只能出去两名,如果碰上特殊情况,就会被轮空。一年下来,没有多少人能出去过几回。

通常是早上八点钟,大家在礼堂门口集合,两证一条;下午四点之前,必须归队,参加点名,没有人敢超假,哪怕一分钟,一直以来就是这样。外出很少有人穿军装,不太允许,不太方便。便装也很简单,也比较搞笑,迷彩服上衣不戴军衔,夏常服裤子,三节头皮鞋。没有人教,大家都这样,一点也不时髦,但是很流行。就像《学习雷锋好榜样》这首歌,几十年来,一直在唱,久经不衰,最经典,最流行。

外出的,中午就可以找一个小餐馆,三五好友,喝上一杯。当时流行自助餐,十五元一位,啤酒随便喝,火锅随便吃。北陆学院的学员,能从中午12点吃到下午3点,一直吃,一直喝,酒钱都不够,何况肉乎?老板的表情,可想而知。

不外出,在学院,也可以吃点喝点,算来算去,最好的时间,就是星期六晚上。通常是在大服务社,有几个军人餐厅,大多都是老学员。人头攒动,人满为患。

餐厅的外面,还有一个露天的可以唱歌的地方,有Vcd,当时dVd就很高级了。劭群有几次就站在那里听歌,看着屏幕的画面,跟着别人一起哼唱。有一次一个学员,唱了一首《护花使者》,应该是南方人,或者不是。劭群就喜欢上了粤语歌曲,就用拼音或者别的汉字来代替歌词,模仿着学。他还跟班里的左宗红,学了闽南语的歌曲《爱拼才会赢》,到现在,他也会唱。若干年后,劭群与鹏举再次相约京南,劭群的一首地道的闽南语《爱拼才会赢》迎来喝彩和掌声。鹏举也是不甘群后,一首李克勤的《红日》,合入旋律,双目微闭,沉浸其中,十分陶醉,霓虹闪烁,天籁般的声音,绕房不绝,引来众女惊呼:他唱的粤语太好听了,他唱歌不看歌词,他一直闭着眼睛……

年轻人,年轻气盛。喝上了酒,就会冲动。酒壮怂人胆。劭群他们听说,之前的老学员喝完酒以后,有过跟学院的纠察打架。因为学员跑得快,纠察没有追上。但是,一旦被纠察纠住,全院通报,两次就要开除。如果打架被捉住,毫无疑问,肯定开除,军官就别想当了。所以没有人敢顶撞纠察,打架更不敢。

劭群在北陆学院第一次喝酒,是跟二班长和三班长一起去的,在他们眼里他就是个新兵。三人在大服务社一个小餐馆里,一盘花生米,一盘鱼香肉丝,一盘醋溜白菜,全军的标配,多少年来。三个人喝了十五瓶啤酒,劭群也喝了五瓶。由一瓶到两瓶是一个境界,两瓶到三瓶开始起步,四瓶五瓶不再两分别。三人在放松中喝着酒,享受着时光,也在说笑中,释放着压力。劭群没想到自己会喝这么多酒,他们两个也没想到劭群能喝这么多酒。

回到学员队以后,劭群上床就躺下睡了,两个班长还过来看过他。还好,当天晚上晚点名各班自己查人数,没有统一组织。陈班长还给打了掩护。

打打够级,最好实现,成本最低,休息天的大快乐。

喝点小酒,隔三差五,需要些钱,交际圈的高消费。

外出进城,偶遇,逛商场,下馆子,穷游西藏而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