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知了日月 > 第4章 我们在太行山上(14)任督二脉(上)

第4章 我们在太行山上(14)任督二脉(上)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知了日月!

14.任督二脉(上)

任督二脉最早记载于《黄帝内经.素问》。

打通任督二脉是修炼神功的先提条件。

西方医学对“任督二脉”的存在性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经络学说没有科学依据,缺乏实验验证。

在历史上,只有一人曾打开过任督二脉,那就是印度的静树大师,而中国武林历史上没有任何人打开过任督二脉。

中医的传说故事:印度的静树大师生于中国北宋的同时期,是个读书人,知识渊博,30余岁投身于印度所罗门王教习武。 静树大师一生跨越了中国的宋、元两代,一直活到明朝。静树大师晚年只身一人登上珠穆朗玛峰。据静树大师后代的家人讲,静树大师在珠穆拉玛峰上70~80年,一年下山一次,喝点水,以后再也没下山,前后活了三百多岁。

中医指出,任督二脉确是两条涉及长寿的经脉,但必须打开任督二脉间的断脉。

金庸的武侠小说里,明确指出曾经打通过任督二脉的盖世高手只有两个:第一个是《连城诀》中的狄云,第二个是《侠客行》中的石破天。

劭群没有读完《黄帝内经》,分《素问》和《灵枢》两部分。金庸的小说倒是读完了,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一阴一阳,一虚一实,一静一动。

劭群认为,任督二脉,或阴阳,或虚实,或静动。

精神的,物质的;主观的,客观的;唯心的,唯物的。

北陆学院,冥冥之中能打通人的任督二脉。北陆学院的任督二脉就是精神和肉体,断脉就是训练。

任督二脉中的一脉:站军姿,又叫拔军姿。

众所周知,要领如下:当听到立正的口令后,两脚跟靠拢并齐,两脚尖向外分开约60度。两腿挺直,两腿夹紧。小腹微收,自然挺胸。两肩要平,稍向后张,两臂自然下垂,五指并拢,拇指贴于食指第二关节,中指贴于裤缝线,上体保持正直。头要正,颈要直,眼要睁,口要闭,下颌微收,两眼向前平视,与地平线夹角约15度。身体微向前倾,重心落于两脚之间。自然呼吸,学会用腹腔呼吸。

有心者知,要诀如下:三挺两收,两正一提,挺膝挺胸挺颈,收小腹收下颌,头要正上体要正,提臀部。

《黄帝内经》天地人系统中人天相通总原则:同气相求,同类相应。天人合一,天人互泰。

人作为“小宇宙”与天地“大宇宙〞相应:人天同构是《内经》天人合一观的最粗浅的层次。人天同象与同类则是中医取象比类思想的具体体现。人天同数则是人与天气运数理的相应。

站军姿的最高境界:头顶蓝天,脚踏大地,天地人和。

按照自然呼吸,腹腔呼吸的要领,要将体内的气流分为三股:

一股从丹田顺两腿向下,使两腿挺直夹紧如柱,双脚虎虎生威,紧紧抓住地,有一种脚踏大地,天崩地裂的感觉;气不到腿,双脚无力,下身则不稳。

一股从丹田向上,散至两肩与头顶,使肩平头正顶住天,眼盯前方不斜视,风吹沙迷眼不眨;气不饱盈,身体松垮,双目无神。

一股收腹提臀,护住身体,使身体如钢铁一般坚固,否则腰部软弱上下不直。能将体内的气和身上的每一块肌肉、骨骼最佳的协调兼顾,将气与力完美的舒展,形成了一体最大的合力,站成一棵挺拔的劲松。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中国军队的军姿,钢铁长城,排山倒海,力拔千钧。

有形,有意,有气。

没有接受华夏文明熏陶的洋夷是参悟不了的。

劭群刚开始站军姿时,身体总是感觉很别扭,做不好,不能兼顾,很不协调,呼吸不畅。十几分钟下来,腰酸腿疼,越站越累。

从贴墙辅助站立开始,十分钟,二十分钟,三十分钟,一小时,两小时,四小时,不断的加量,经常是一身虚汗,全身湿透。

身体的“小宇宙”与天地“大宇宙〞不断融合,家国情怀,中华文明,汇成一股气息在体内流转,肉体支撑,精神追求,人天同构,天人互泰。

劭群时常感觉到一股热浪从丹田上涌,胸膛里开始沸腾,热流向全身传送,他可以清晰的感觉到传送到每一根脚趾,每一根手指,甚至后脑勺的毛发都有感觉。

全身愈发轻松,眼睛愈发明亮,头脑愈发清晰,精力充沛,精神振奋。而且愈发感觉胸膛中有一团火球欲喷涌而出,感觉痒痒的,似乎也能听到呼噜呼噜的声响。

因为是在训练中,还没有解散,所以只能坚持强忍着。

这个阶段,每当宣布解散休息的时候,劭群经常会喷出一口浓痰。然后马上感觉胸膛里面一股清凉,很流畅,很痛快。同时好像又感觉胸膛里空荡荡发虚的感觉,需要被充盈。过一会就会恢复到以前。

再继续训练,胸膛继续翻浆。

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直至后来,胸中翻江倒海,风平浪静,劫后余生,身体轻爽。

冬天的大操场,绿草枯黄,但仍有绿色,绿色的方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绿营滚滚来。下雪的冬季,空旷的操场,成排的队列,一动不动站着,何等的壮观。劭群看不到自己,但是能看到对面的自己,能看到远处的自己,跟他一样的自己。绿色的涤卡军装,红色的肩章,飘满了雪花。飘落、融化、洒落、再次飘落,一朵接一朵,雪中的绿人,绿中的雪人。只有大盖帽的顶部,远看湿黑一片,十分明显。因为头部始终散发的热气,融化不断飘落的积雪。天人合一,人景融合,蔚为壮观。

毕业十三年之后,劭群读《论语》,书《子曰之思》,发于微博《日月文集》。

子曰之思 2013年11月6日

子曰:智者不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然,多虑、常忧、恐惧缘何?多虑是心杂,心生杂念,心与神、与体俱合,杂便分,分便乱,乱致无节,心、神、体相抵;常忧是贪欲,欲壑难填,欲与静、与脉相通,欲则贪,贪有污,污而染色,修、脉、色分歧;恐惧是自卑,卑鄙无耻,卑与持、与信无分,卑而邪,邪生恶,恶招忿怨。立天地,生阴阳,顺其自然,自然而然,而然于心,心安理得而不得陇望蜀,孰能过?过之,不谓关!

打通任督,修炼神功,三境两重天。

第一境

参唐杜工部之《望岳》,修习: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第二境

参北宋王临川《登飞来峰》,修习: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第三境

参明于忠肃《石灰吟》,修习: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一重天

参明杨慎的《临江仙》,修习: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二重天

参南宋辛稼轩《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修习: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