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九转十世华夏魂 > 第128章 出海口之争

第128章 出海口之争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九转十世华夏魂!

工业园这边的情报以及建议很快就汇报上去,只是让工业园这边众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关于出海口的事情引起颇多争议。

部分意见认为目前并没有海上力量,暂时不需要争夺出海口,而是应该集中力量夺取大城市,并且不支持和平谈判,理由是目前形势于我有利。

当这个消息传回来的时候让工业园的众人也是集体无奈,看来随着实力的增强,大家都没有想到的是大城市路线的论调又开始了。

“要不何立文同志再写点啥?”陈总指挥调笑地说。

“这个倒也不是不行,就写个论海权啥的。”何立文也是笑着回答,当然现在不是时候。

“要不我们直接在福州方向出兵?直接协助十九路军打通出海口。”赵学文也是开玩笑似地说,这个语气的点发泄的意思了。

“不过组织方面大部分人都主张争取神州方向的出海权,看来组织方面是打算依托谈判来达成目标。”老胡补充道。

“武力解决不了的问题不太要指望用谈判的方式来解决,而且目前反馈的情况看来对于是否举行和平谈判也还没有达成意见。”何立文表示不看好谈判的方式解决,“当然福州已经在十九路军控制之中,这种谈判只能说有一定机会达成目标,不过这样需要在我们能够加强福州方向的控制力度的情况下,目前的状态如果蓝色政府不计划撤军的话就很难。”

只不过这也只能是简单讨论一下,毕竟组织方面还没有最终决定。

只是随后根据地传来的消息,李顾问强势表态坚持不谈判,优先占领大城市的方案,理由依然是老大哥那边也是这样成功的,而且是代表了共产国际的意见,这个就很蛋疼,何立文与赵学文因为熟知历史,自然是不会重视共产国际的意见的,但是架不住这个时代的人对其意见的相对重视,特别是王同志等人的更甚。

这个让何立文两个有点是否支援错了的错觉。

“老十,这种局面咋整,不会真的又让他们走回老路吧。”

“走回老路肯定是不行的,哪怕像你说的万不得已的时候让某些人无法发表意见也不能让走回老路去,不过现在还没到那一步。”

“那你的意思,真的去写文章表明我们工业园的立场?”

“这次有可能有难度了,毕竟现在组织刊物负责人换了,我们不确定现在的负责人会不会通过,除非是我们自己的刊物。”何立文在思考工业园自办报纸的可能性,这个时代掌握舆论其实就掌握了一定的发言权,毕竟发表意见的渠道比较少。

“你的意思是我们工业园自己创办报纸?这样会不会有和组织刊物争夺发言权的嫌疑。”

“我也是正在权衡这些利弊,毕竟在注重一切服从组织的指导思想下,这样做肯定是有不妥当的地方,就算要办也需要请示通过以后才可以,并且只能以面向全国民众的名义来办。”

两个人并没有想到的是,因为这个出海口的争论,最终导致新华报提前出世,甚至在何立文两人提议下连创刊词和当时的社长都找了过来,创刊词依然是这位社长提出来的,不过完全一样而已,这让两人都不得不感叹历史的惯性太大,不过这是后面半年左右的事情了。

“那你觉得现在怎么办最好?组织方面也没有征求我们这边意见的意思。”

“这样吧,我先用后世的与海权相关的资料整合一下,先向组织刊物送过去看会不会发表,同时送一份给组织表明个人意见或者工业园意见,看看组织怎么决定再说吧。”

何立文回到现代,还在思考怎么处理的问题,有点出神,一会便感觉到头部被靠在一个温暖的怀中,并被轻揉着,自然是韩云心了。

“是不是那边碰到了什么事?”韩云心关心地问。

“是啊……”何立文把最近几天那边发生的事情说了一遍,包括想创办新华报的想法也一并说了,并说想把现代关于海权的一些论述综合一下,整理成一篇论海权,分别递交组织与组织刊物的想法和韩云心说了一下。

“嗯,看来你现在已经具备一定的政治智慧了。”韩云心调佩道。

“我看起来像愣头青吗?”何立文直接反手把韩云心抱过来放腿上就亲了下去,不得不说转移一个人的注意力最好的办法是集中精力做另外一件事情。

一番亲热以后,韩云心主动说:“那文章我帮你整理好,你到时候带过去就行。”

“行,不过要繁体字的,另外最好是手写,行不?”

“放心了,而且现在不是有手写体吗,直接转换成手写体打印出来就行。”

“如果是打印的话直接用普通繁体字就可以了,不需要手写体,估计也没人在意这个。”何立文想了一下,“不太麻烦的话不是手写体吧。”

“这有啥麻烦的,而且我现在也挺清闲的,回来帮你以后邓老那边交待的任务相对少些了,刚好找些事做。”

“你现在是最清新的董事长了,那么大个公司基本上是遥控指挥。”

“还不是现在技术发达了嘛,很多东西电子签名就解决了,个别的快递往来一下也方便,不然估计还是得坐班。”

何立文想了一下,还得再做点什么才放心,于是想到了军舰。

“廖将军,我想问一下,我们还有封存的80年代以前的军舰吗?”

“还有不少,怎么突然想起这个了?好像那边还没有出海口吧。”

“是这样的……”何立文再次将那边发生的出海口事情之争讲了一下,然后才补充道:“我让云心在帮我整理一篇论海权的文章,准备递交组织并在刊物发表,但是觉得不保险,所以我想问问有没有封存的军舰,我提前跟他们说准备支援军舰,这应该会让他们更加重视海权问题,毕竟说啥不如来点实际的。”

“这个想法倒是不错,封存的军舰倒是有不少,不过要翻新处理相对需要的时间比较久,估计最快也要三个月以上。”

“有就行,也不着急现在就送,毕竟现在送过去也没地方放,您列个清单给我,也不用急着翻新,当然翻新好也没问题,我确定要,但是时间就不好说,毕竟这方面的进程我无法把控。”

“嗯,理解你意思了,我晚点发个清单给你,包括上面的武器装备和弹药都给你配足,我这边看一下大家意见是先翻新还是等你通知,先处理好的话你要的时候可以随时提货,而且封存的都基本上没有泡水里的,所以也不用担心,翻新处理以后最少几年时间都没问题的。”

“也行,不要太麻烦就可以,这些您看着安排就行,反正需要处理的我全部接手就是。”

廖将军沉默了一下补充说道:“虽然不是我们这个时空,也希望你对组织有足够的理解与支持,毕竟如同人的成长一般需要时间和过程。”

“放心的廖将军,明白的。”

没多久,廖将军就安排人将资料发给了韩云心。

“廖将军的资料发过来了,我转发给你还是打印出来。”

“转发就行,我扫描一下就好,暂时估计用不上,我只是先给那边通下气,表示会有军舰支援,让他们重视出海口问题而已。”

电话一般都没有避开韩云心,自然也明白何立文意思不需要太多解释。

何立文看过封存的军舰以后也是大吃一惊,不过吃惊的不是数量太多,而是太少,一起只有几十艘,而且一部分已经转到海军学校去作为训练用了。

不过想想也正常,华夏海军起步本来就晚,再加上后面很多淘汰到了海事部门,所以封存量比陆军、空军相对就少很多,另外应该也有军舰封存难度相对大一些的原因。

不过这些也足够了,毕竟加起来也有几十万吨的量,这还不包括最近封存的056这些,最少加起来足够支持海军的起步了,毕竟百年海军不是说说而已。

第二天,何立文回到1934年,等大家聚齐的时候,何立文把《论海权》两份分别递给众人传阅,这其实也是有让工业园这边的人更加重视的意思,韩云心把后世的海权思想整理了一遍,将精华集中起来,并根据工业园贸易情况及重要性作为例子一一阐述,不得不说韩云心在做行政文件这块的根底还是非常深厚的。

等大家看完,何立文便说:“我准备了两份,一份是直接送往组织,一份送往组织刊物看能不能发表,这算我个人意见的表达。”

“我觉得何立文同志这篇文章写得很全面,完全可以作为我们工业园的意见递交组织,希望能够引起重视,说实话没看这篇文章之前我虽然也明白海权的重要性,但是远没有这篇文章所表述的深刻与全面,让我也触动颇多。”陈总指挥首先表态。

随后大家都表示同意作为工业园的意见递交组织,这个就算通过。

“另外,因为感觉组织部分人对我们所强调的海权的忽视,我想争取引进一些军舰,毕竟说啥都不如来点实在的,不过这个一方面需要大家通过,另外一方面这个需要时间,而且我们现在连出海口都没办法保证,我个人的想法是引进二十到三十万吨总体量的军舰作为起步,当然前提是这些军舰至少是比蓝色方面现役军舰先进。”

“我个我也赞同,我们一起把这个好消息汇报到组织,如何立文同志所说,相信这样组织方面会更加重视出海口问题。”还是陈总指挥首先举手赞同,毕竟是当世名将,眼光和魄力非常人能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