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重生九岁,我妈摆摊去囤房 > 第77章 炸七不炸八

第77章 炸七不炸八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重生九岁,我妈摆摊去囤房!

转眼又是几天。

摊位忙得不错手,大爷两人也一直不能回家收拾屋子,昨天晚上两人答应了张雪梅的请求,今年在这里过年。

吃过饭大爷就去小卖部,挨个给几个姑娘和过年要走动的亲戚都打了电话,或者让人带了话。

这下两人也不叽咕着回家除旧迎新了,青姑三姐妹也不念叨要接老两口去过年三十了。

这几天晚饭后,张雪梅忙着炸鸡腿备货,舅妈忙着包云吞饺子,尽量能多备些就多备。

接的年饺预定都是直接让姥姥包的,包不过来就拉着姥爷舅舅和俩小孩一起上阵,反正谁也不能闲着。

这边小年没什么大规矩,大年要做的事就多太多了。

年三十之前,家里里里外外桌椅板凳都要清扫清洗,甚至讲究些的会给屋子重新刷墙,贴纸,培土铺地面。

年货除了来亲戚自家待客需要的消耗,还有走亲戚需要送的礼,年前年后需要还的人情往来。

年底这几天,每天都很忙很忙,大人小孩都空不出时间,能去哪里玩一玩歇一歇。

昨晚睡觉前,舅妈又搅了一盆面发着,打算今天炸油条。

下午店里人渐少以后,舅妈就开始提面,指挥了大哥轮着把桌椅板凳搬到院子清洗,夏盼盼负责看店煮饺子。

夏盼盼觉得很是不好意思,搞卫生这些本应该是自己的活,但是大哥在,舅妈就把活都分给了大哥。夏盼盼只能打着下手。

尽管如此,夏盼盼也觉得累坏了!家里的活细细碎碎的,看着都是顺手的事,但是收拾起来一件接着一件,没完没了,一不注意忙了半天才发现计划要做的事刚开了个头!

忙乎了好久才开始炸油条,夏盼盼这会只想坐着休息,就让大哥撒娇让他去堂屋带弟弟玩,她想要坐在灶台前烧火。

舅妈把最后一次榨的花生油全部倒锅里,满满一大锅。炸油条倒是用不了这么多油,全烧了主要是为了熟油,听说熟油更好吃。

夏盼盼其实也不太理解为什么要专门熟一次,炒菜的时候不也是把油烧热冒烟了才放姜蒜的吗,这不是也是熟油?

还有奇怪的炸七不炸八风俗,就是二七这天必须得炸油条,炸各种过年需要的材料。其他日子还不行。

奇怪归奇怪,该遵循的还是得遵循,毕竟老祖宗流传千年的东西,总是有一定道理的。

晚饭油条稀饭还炒了两个菜下酒,几个大人这几天来第一次吃了个畅快饭。几个小孩早在炸油条的时候都吃饱了!

睡前,舅妈又发了两盆面。

年二八,下午不忙以后,舅妈开始揉面,两层蒸笼,蒸了两锅包子馒头豆包糖包。包子是粉条黄豆芽肉末馅和酸菜肉末两种,豆包就是包子馅换成红豆绿豆,糖包就是常见的三角糖包,包的白糖和红糖。

家里的包子总是感觉和外面不一样。一个包子大人拳头那么大,出一锅几个小孩就跑来吃一个,夏盼盼直接吃了四个,吃到后来自己都惊呆!

晚上依然炒了两个下酒菜,夏盼盼端了半碗稀饭溜溜缝解渴,没想到喝完就直接撑的站着都难受了!最后只能葛优躺在大椅子上,就,还挺不好意思的。

也不知道为啥,总觉得家里的饭菜有一股“家”的味道。在外面吃的再好吃的东西,都没有这种“家”的感觉。

年二九,下午同样的时间,舅妈出门买了半筐猪肉猪蹄猪耳朵猪脸等可以直接卤的菜,接着又出去买了半筐牛肉羊肉。

回来后把收钱的条子给了夏盼盼,让她收好晚上给张雪梅报账。

夏盼盼和大哥两人给屋子院子里里外外的水泥地拖了一遍,又把砖头铺的地面打扫干净。

舅妈在厨房卤各种荤素卤货半成品,香味蔓延到角角落落,馋的几个小孩老是往厨房跑。

卤了几个小时好了以后,出锅先切几口边角给几个小孩尝尝,剩下的大部分准备好做成半成品装袋,这样待客当天可以直接蒸炒。

夏盼盼吃着边角料,格外想念外面世界里的周黑鸭绝味,想念香辣鸭脖鸭头翅尖鸭锁骨。可惜这时候家里不时兴这些,做鲁菜多以大肉为主。

五花肉块红炖谁见过?三指厚的五花肉有两指都是肥肉,剩下一指除了一点瘦肉还有厚厚的皮。

各种大料卤出来油光发亮,待客的时候把肉切成两个麻将大小放碗里扣上盘子,跟其他菜一起再蒸一遍,出锅后颜色更是好看的泛着红光,咬上一口直接在嘴里化掉,好吃的不的了。

不过这是个功夫菜,若是手艺不好,入口就像是喝油一样了。

舅妈也卤了一大块五花肉,夏盼盼看了一眼立马就转移了视线,记忆里这个菜只有姥姥做才好吃!

晚上煮的面条,切了卤肉又炒了个白菜下酒。

年三十查漏补缺,大多数家庭上午继续买东西置办年货买衣服一类,下午男方去地里上坟烧纸,女方基本都收拾屋子包饺子做年夜饭。

夏盼盼家也如此。一大早舅舅就带了预定的冻年饺过来,吃过早饭,店里基本就没什么客人了,然后就领着舅舅,拿着笔记本挨家送了订单去。

回来的时候有人想下个十五斤饺子的订单,要求下午五点前送过来。

夏盼盼不想接了,但舅舅犹豫了几分钟,咬咬牙还是接了。

舅妈今天已经没什么要忙的了,昨天晚上答应夏盼盼上午不忙了陪着一起去逛街买衣服,中午跟舅舅一起回家的。

五斤猪肉馅,八斤牛肉馅,三斤羊肉馅。不算太多,但也不少。

夏盼盼家的存货也够给,但是给了家里的年饺可能都不够初一早上吃了。

舅妈有些犹豫,要不要先用家里的。用的话现在重新买肉兑馅压皮再包好,那中午就回不去了。

不用的话,更耽误时间。

夏盼盼没发觉舅妈的犹豫,发现家里的饺子够,就直接拎了出来让舅舅给人送去,顺便让舅舅把存在感比较低的弟弟带出去逛逛。

然后催着舅妈赶紧弄新馅,弄完了就放着,拉着舅妈和大哥就出去逛街买衣服了。

张雪梅答应给姥姥姥爷,大爷大奶置办新衣的,现在空不出时间去弄,昨晚上专门交代了夏盼盼今天出去逛逛,逛好了喊她去买。

夏盼盼带着钱拉着舅妈,往街尾人少的店去逛,最后在一家专门卖中老人衣服的店里,给四位老人买了不同的衣服鞋子。

衣服是舅妈选的,夏栀其实更喜欢带中式立领盘扣的,但是舅妈说姥姥姥爷穿了一辈子的老款式衣服,现在更喜欢新款式的,尤其是姥姥,可能因为裹小脚的原因,更是不喜欢偏民族特色的东西。

舅妈负责砍价,夏盼盼负责给钱。

最后夏盼盼想着大哥被人顺走的耳笼,还给三个哥哥一人买了个耳拢。

其实夏盼盼想给三个哥哥都买双鞋的,但是舅妈不让,说给孩子买衣服是当爸妈该出钱的,不是夏盼盼一个小孩应该买的。

夏盼盼笑嘻嘻的也不争辩,回家时竟然看到一个新开的精品店!挺惊讶的,十几年后街上基本上都看不到什么精品店两元店的招牌了,可放在现在,正是流行大爆发的开始。

进去逛了逛,一个小发卡都要两块,又问了一个缠了蕾丝的发箍四块五!这是拿钱不当钱呐,四块五都能吃四顿饺子,八顿面了!

最后还是给舅妈和张雪梅各买了个发笼,给自己和姥姥各买了个发箍,当然给姥姥买的是基础款黑色。

舅妈眉开眼笑的结果发笼,直接就把自己团成丸子的头发给拢了起来,别说,还真精神不少。

付钱的的时候夏盼盼想着,开个精品店好像也不错啊,过两年哎呀呀风行了还能跟风赚一波呐。

再回了家,已经中午了,舅舅很自觉的已经包了一盖饺子了。

夏锦丰看到姐姐几个回来,顿时就委屈的要哭不哭,姐姐坏不带我一起玩

夏盼盼笑眯眯得捧着弟弟的脸蛋亲了亲,小孩子立马就高兴了起来。

说起来,这也是夏盼盼不经意间才发现的小妙招。

夏锦丰只要闹腾了,夏盼盼就亲亲他脸蛋额头小手,他立马就害羞起来乖乖的。哪怕哭的满脸泪水时也一样,亲亲他额头,就慢慢的停了下来,委屈巴巴扑到姐姐身上。

就很神奇,夏锦丰越来越怪,或者说越来越合夏盼盼的心意。夏盼盼也越来越喜欢自己的弟弟。

这段时间舅妈给家里忙里忙外的,夏盼盼算了帐就想跟舅妈平分收入,这十几天店里的净收入也有两千多点,舅妈不愿意平分,夏盼盼就决定给舅妈五百。

舅妈也没要,只拿了两百,说算工资都是她赚了。

夏盼盼也没勉强,打算过年让妈妈给三哥哥一人包一百红包。

舅妈三人回家以后,张雪梅也就收摊回家了,中午简单吃了鸡蛋面以后,下午大爷骑车回去村里烧纸,大奶和张雪梅依然炸鸡腿耦合茄盒,忙了半下午才把预定单都炸完装好。

夏盼盼背着包,和妈妈一起去送货。回来直接就去了银行。

从银行出来,两人都乐滋滋的。

今年总算在银行余额里,圆满结束了。

夏盼盼坐在自行车后座,心情好的不行,两条腿一前一后的晃悠着。

忽然车停了,夏盼盼伸着头看看,还没到家呀。

又看看看张雪梅。

张雪梅正盯着一个邋遢的男人在看。

夏盼盼也看像那个男人,有点眼熟。

男神手上还拎着一个装满的肥料袋。

哎?哎?

难怪眼熟呢,这人怎么跟自己老爸有点像。

正想着,听到张雪梅喊了一声,

“天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