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原来小学课文才是顶级世界 > 第64章 开拔梁山

第64章 开拔梁山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原来小学课文才是顶级世界!

如今的北宋已经时值末年,天下各处的颓败之景已经稍微凸显,但还远谈不上亡国,梁山众人的起义在此时也只是偶有事件。

在如今的汴京城中,也丝毫看不到什么王朝末年的景象,与三十二年前的汴京一样繁华。

但谁能想到在原本的历史上,北宋灭亡于1127年,如今时间位于政和六年年初,也就是1116年,距离北宋的灭亡已经不足十一年时间了。

别的朝代的灭亡至少还有一个过程,是渐进式的,可北宋的灭亡却是断崖式的。而造成这些的直接原因,就是宋徽宗的靖康之变……

不否认他是个很有天赋的艺术家,但他绝对是个草包皇帝,诸多皇室之人因靖康之变竟……

摇摇头,这些事情和自己要忙的事关系不大,反正北宋亡了他还有南宋,而且时间还远,轮不到自己现在来操心。

如今考虑如何消除玄水,解救人间界并返回现世才是重要的。

李青看了看身旁的蔡京,旋即便摆摆手,准备让他离去。

但也正在此时,一名信使骑乘快马而来,一下马就对蔡京拜道:“蔡大人,梁山一众已经接受招安,如今正在梁山附近驻扎整顿,朝廷已派官员前往接洽!”

李青一听,瞬间大喜,不由对一旁的蔡京笑道:“好好好,蔡大人,好好奖赏一下这名信使,你也回去准备一下,参加明天的朝会。”

蔡京对李青的话自然无不应允,当即就要赏赐这名信使白银十两。

李青笑了笑,从原地离去,返回了自己的小院。

翌日清晨,太阳刚刚出头,李青便收拾完毕,身着北宋的武将官袍往皇宫的位置走去。

在走到宫门口时,只见蔡京、高俅、童贯和杨戬等人均已在此等候,瞧见李青后便走来拱手问好:“李大人,年纪轻轻就官至从三品,前途不可限量啊!”

李青笑了笑,互相恭维了两句后,便一同进入宫内。

此时在外面他们几人自然要做一些表面功夫,以免过于张扬,造成不良影响。

但即便如此,周围其他路过的官员也都神色好奇地望着李青,但一时也没有一个人敢来此进行问话。

北宋皇宫并不大,宫内殿宇的数量也不多,李青和蔡京等一众人没花多少时间便抵达了大庆殿,在此内等候着皇帝的到来。

不多时的功夫,宋徽宗便出现在大庆殿当中,李青对这些开朝会的东西并不是很在意,当需要朝拜的时候,稍微使了个障眼法就蒙混了过去。

等朝堂议事开始后不久,就由蔡京提出了梁山叛军接受了招安一事。

此事一经提出,朝堂中的不少文官面色都流露出了一些不屑。在宋之一代,文官看不上武将是常有之事。

一些官员甚至此时出声提议:“陛下,臣以为梁山叛军的招安随意安置即可,或者是让他们直接北上去阻击辽军。这也算是物尽其用了。”

这一提议一经提出,一致在朝堂当中获得了不少赞同。

而此时蔡京往身后微微一扫,这些人就全部停止了议论。

“陛下,臣以为梁山众人大多出身草莽,自身习性多自由散漫,恐难以接受朝廷管制,甚至有复反的可能。”这时,一名站在文臣队列中的官员走了出来,正色对皇帝赵佶说着,“不如将他们分散开来,编入各军中,以此化整为零,便不足为虑。”

皇帝赵佶听见此言后,也是频频点头,似乎对此提议非常看好。

但紧随其后的便是高俅高太尉走了出来,目视着这名文官:“孙大人,某不知你此番言论到底意欲何为?梁山一众经过此前我宋庭的围剿,屡战屡胜,已经可以证明他们是一支可战之师。

在其接受招安后,你不仅不好好想想如何利用好这支军队,反而想着分化他们?此时分化他们不就是在削弱我宋庭的力量吗?

如今周围列国尽皆虎视眈眈,辽国、金国还有西夏。此时正值用兵之际,理当妥善思考如何用之,而非刻意分之。还请陛下明鉴。”说完,高俅又退回了自己的队列。

皇帝赵佶目露沉思之色,细细回想着高俅的话,隐隐觉得似乎也挺有道理,又是点点头。

同时,一旁的蔡京也是站了出来说道:“陛下,臣也同意高太尉的说法,此时即便不谈久无战事的西夏,就论近在咫尺的辽国,这也须得我宋庭有一支可战之师,而这梁山一众的归附不正是一个天赐良机吗?

依臣所见,孙大人的担忧实属多虑,想要遏制他们再反,只需给他们派去一名武德、文德俱佳的直属将军即可,以此便可牢牢控制住这支招安之师。”

“你……你们……”孙大人面色有些低沉,看了看高俅和蔡京,最终还是没说什么。

也正在此时,一直没有讲话的童贯和杨戬也适时开口:“陛下,高太尉和蔡太师所言极为有理,臣等也很是赞同,陛下不如好好考虑考虑。”

高座之上的皇帝赵佶观望着这台下的众臣,一时之间竟无人再提出新的看法,等待良久后非但没有有新的见解,甚至不少人都开始依附起来两者的话语。

赵佶不由轻叹了一声:“那依你们所见,派谁前往接管梁山之军合适?”

此时在武官之列有不少人都出现了意动之色,天下谁人不知梁山众人皆是被蔡京、高俅等人逼反的?很可能是冲动所致。如今他们愿意归附,想来心中已经没了反意,毕竟如今的宋庭还远不到孱弱不堪之时。

此时过去不仅可以得到一支可战之师,还能够给自己捞些功绩,何不美哉?

但此时竟连一个人都没有讲话,眼神频频望向蔡京和高俅二人。

但一时之间这二人都没再答话,这些武官正在犹豫要不要请命时,一旁的童贯出列说道:“陛下,臣以为奉国上将军李青李大人可担此重任。”

顿了顿,童贯接着说道:“李大人自幼出自武将之家,自小受武德熏陶,兵法谋略尽皆使用的出神入化,在前些年的时候屡次剿贼,功绩也已然不低。

而且其自幼还对诗书史册有颇多涉猎,可谓是文武全才,想必很是符合蔡大人所说的武德、文德共有之人。”

适时的,一旁的蔡京装着思考了一会,打量了李青一眼后,便也站了出来:“陛下,臣觉得李大人可行。”

“臣附议。”话音刚落,高俅、杨戬等人也都站了出来附和着童贯的提议。

而朝堂当中的其他人见此,也都纷纷赞同起来,虽然他们大多人都不认识李青,甚至此前都没有听说过李青。

而武官队列中的众人则都一脸苦笑,无奈地摇摇头。

此时,李青适时从其中站了出来,对赵佶行了一礼:“臣李青,愿为大宋、为陛下分忧。”

而高台上的赵佶狐疑地看着李青,不由有些犹豫,自己似乎从未听过李青的名声,他真的可否?

但又往一旁看着为李青请命的众臣,脸上更加犹疑,莫非是朕老糊涂了?将这个青年才俊忘记了?

此时高俅、蔡京等人见赵佶久久未应,不由又高呼道:“请陛下下旨令李大人择日开拔!”

周围的众臣见此,也都不由出列依附道:“请陛下下旨令李大人择日开拔!”

“那就由李卿前往规整梁山一众吧,尽快交给朕一个满意的答复,辽国边境之地等你的好消息。”赵佶见此,只好对李青如是说道。

李青见此,对赵佶又行了一礼:“臣领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