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皇后的转生日常 > 第66章 庄田

第66章 庄田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皇后的转生日常!

嘉祥郡主和平国公府三公子订婚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前朝后宫,并引起了京城中人的热议。不过,这是皇家与勋贵之家的结亲,其实也没多大的讨论热度,最多是给那些食客们新的一条饭后谈资而已。

不过,朝中官员观察到一点,往日不怎么上朝议政的李评这些日子的朝会,无论大朝小朝可都来了,不似往日缺席。

按照大兴的规制,除非是重要的朝典,三公、勋贵都是不入朝议政的,他们领的都是虚职,除非有实务在身。

李评入朝议政的事情很快在东宫一派的官员中讨论起来。由于乐正阳还没回来,华青云、阎良弼成为了东宫的主要官员,他们对平国公上朝的事情,心存疑惑,却也没那么在意。

“两位爱卿,你们二人怎么继续说啊,孤在这里听了好久了。”太子可不愚钝,知道太傅入朝的事情肯定和两家婚事有关系——搞不好,皇帝是通过这事儿与平国公达成了什么协议。只是,李评的态度如何,太子还是琢磨不透,这人和自己的相处终究是少了些。

华青云、阎良弼二人所论之事,主要是围绕着李评站在哪边。

首先,与皇帝“一条心”是肯定的,不然的话凭着太傅的虚衔也不能允许上朝。其次,太傅对待太子的态度如何,是辅政大臣,还是刻意挑了个人来打擂台?

他们想着,皇帝是不是担心东宫派势力过大,打算要遏制一下?圣心难测,陛下有可能为了巩固权力而采取这种权术。

最后一点,也是阎良弼所思索的,这会不会是给太孙留下的辅政大臣?毕竟,东宫的班底也不完全等同于太孙的班子。这在喜欢设立太孙之位的大兴朝尤其如此。

不过,大部分东宫辅臣最后也会流入太孙的班底中,倒是没有太大的变更。

尤其这第三点,也是华青云和阎良弼二人暂时不多谈论的情况。皇帝耄耋之年,太子过了不惑年,难说能在位多长时间。提前为太孙铺路,倒是合乎情理。

“回太子殿下,臣斗胆认为,陛下之意,该是为太孙奠定基础。”阎良弼道出了自己的猜测,因为这事最可能的逻辑,而不是其他的原因。

“所以,臣以为,对平国公,还是要保持着紧密的联系。”阎良弼也不确定自己能否活到太孙登基,但现在维持着友好态度,对你我都好。

提到太孙,太子便想到自家不省心的儿子在陕西又闯祸了。当然,这还没有传到内阁这边,只有他与皇帝知道这件事。

老二家的庄田,被太孙给强征了,用来补给陕西都司的军需物资。想到这里,太子令二人暂行离开,自己又跑到养心殿那里征求意见。老二梁王霸占的庄田确实多了些,但直接被没收,是不是有些过了?

适时,王启与独孤若雪刚刚度过了每日一次的二人生活。若雪脸上的羞涩还没完全褪下,就被青秀、曹连二人给打扰了一番。“回陛下,太子求见。”

王启本想着让太子在外面站会儿,也不看看什么时候,大中午就来觐见,这还没吃午膳呢!然而,独孤若雪及时地劝说了一番,没让那位太子爷受到寒风之苦。

十一月了,这燕京的天,也变了许多。今年下雪不勤,却也寒风入骨。“让他进来,有话快说。”王启很不情愿地穿起了衣裳,带着独孤若雪一起去见见自己的好大儿。

“父皇,儿臣有本请奏。”说罢,太子便把太孙的事情说了出来,但显然从平静的面色中看出,皇帝已经知道了这个事情。接着,王沛想要小小地提醒一番,没收梁王的庄田实在是不合规制。

“有什么不合规制的?”王启的语气微冷,似是不悦。这番隐约的怒气,不止是对着告状的太子,也是对远在凤翔的梁王。“《宽民律》是如何规定的?身为皇亲勋贵,又为何要兼并土地,扩展庄田?

朕什么时候说过,律法不上亲贵的?”若是普通的地主豪绅,王启就该提醒太孙一句,让他好好地惩办。

只是,面对自己的儿子,皇帝还是心软了些。没收庄田,已经是对他的最大惩罚,但不止如此。“告诉梁王,罚他一年的俸禄,以后若是再做这样的事情,也就不用待在凤翔了,直接去承天府面壁思过去吧。”

听到去承天府面壁思过,太子只觉得这样的惩罚实在是严重了,根本不必如此。所以,他还想着求情一番,俸禄可以罚,但庄田什么的还是要归还一部分。他兼并的多余土地,返还给原主不就好了?

“让他长长记性,俸禄要罚,兼并的土地也要还。”王启不满意太子的态度,认为他没有什么“爱民之心”——这种仁慈,对皇家来说还算不错,但对黎民百姓,则有些差别了。

大兴王爷的俸禄和朝中正一品的官员同级,每年一千两银,这还不算他们的额外收入——经营庄田也好,还是布设商铺也罢,这都是笔不小的收入。

但就算是这样,无论是前朝还是宗亲,居然还在搞土地兼并和贪污受贿,实在是可恶。王启派遣亲信、太孙、御史去巡抚各地,除了要对官员进行政绩审查外,便是进行反贪行动,让他们检举调查。而太孙身为储君,对那些宗亲有着天然的压制。

然而,太子的“仁慈”很可能会将这种事情搞得一团乱麻,所以他有必要纠正这个错误。“太子,朕要你明白,这种事情,谁都可以忍让,但唯有你我不行,太孙亦然。我们是大兴的皇帝,是绝对不能容忍这种事情发生的!”

然而,王启也知道,这种事情几乎无法避免,就好似一个魔咒一样束缚着历朝历代。即使是太祖皇帝都没办法做到尽善尽美,接连出了不少震惊世人的贪腐大案。

所以,王启支持太孙的赋役改革,因为这项改革中提到过解决贪腐的一个办法,那便是重新审查土地,尤其是职官田和皇家庄田。同时按照土地多少进行征税,与丁银结合,绅民一体,没有差异。但可以预想到,这种改革如此激进,困难重重。

“可是父皇,二弟他也没有做出多么出格的事情,那些土地也并非强征强买,而是通过地契的手段取得的。”太子继续为梁王说清,并指出梁王兼并土地的方式。只是说可能,梁王的手段还算温和点,不若那些豪绅地主强横。但这本质上是一样的。

“够了!不要再为他说请。若是老二执迷不悟,就让他去承天府。”皇帝的心意已决,并暗骂太子实在糊涂,这么重要的事情怎么可能随意处置?然而,太子欲要继续辩解,却被得到吩咐的曹连强行送客。

在送太子离开养心殿的途中,曹连还不忘当个和事老,谋求着两人之间的缓和:“太子殿下,陛下有一颗爱民之心,且经受过天王之乱,清楚些这背后的问题。陛下这番对待您,也是不希望看见朝廷重蹈覆辙。”

曹连的话极为恳切,让人十分信服。刚还激动的太子意识到自己的短处,也暂时放弃了与皇帝继续争辩的想法。

“曹总管,代孤转告给父皇,说儿臣清楚了。”至于真假,那只有太子一人知道。但不管如何,这种态度是要放在明面上的,不能和皇帝直接搞对抗。

曹连这边如实传达了太子的话,同时也做了一番和事老,但似乎效果不大。王启这边仍然沉闷,直到独孤若雪从后殿出来,他才好受一点。

刚才父子之间的对峙,独孤若雪不在场,而是临时去了一趟后殿亲自备了些茶水。等到回来的时候,她才发现这对父子居然吵完了。

这到底怎么回事?她忍不住思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