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皇后的转生日常 > 第88章 家人

第88章 家人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皇后的转生日常!

被莫名指出的太子打了个喷嚏,还以为自己旧疾复发。在御花园这边,乐正尚宫和永清公主悄悄对视一眼,心想着若是皇后真的亲手操练,这梅花糕怕是要毁了。皇后厨艺恶劣的消息,不能跑到外面去。

说是赏花宴,但其实就是皇家女眷与外朝命妇们一次短暂的联欢。何况此时严格意义上还在丧期之中——所以,赏花宴不过持续了一个白天就结束了。对乐正尚宫来说,眼前的这点麻烦事总算是结束。

很可惜,今年没见到太子妃大发雷霆的架势,还是上了岁数不愿意发脾气了。乐正尚宫摇了摇头,安排着宫人们办好善后工作。

“唔……看来明年才是我出场的时候啊。”从青秀那边听到赏花宴的一些事情,独孤若雪的兴趣大增,但想到要面对可能的“宅斗”环节,她是有点打退堂鼓的。这什么年头,居然还想着这种无聊的事情?

“青秀,你去看看陛下忙吗,如果不忙,就请他过来。”独孤若雪想着,这种阴谋诡计最适合让皇帝给自己叙述一番,反正自己是没遇见过这样的父母,更不要说刁钻的兄弟姐妹——也对,独孤府就她一个女儿,看起来免去了不少的麻烦。

这会儿,皇帝正在御书房批阅政务,来自太孙、独孤信的奏报,是两个重点考察对象。他们在各自的辖区履行要职,体察民情,要分出更多的精力去分析他们的奏折。但是,吏部也送来了一份调令,关于独孤廷钧。他是若雪的长兄,可算作皇帝的小舅子。最近的调任升迁,吏部不敢妄下决定。

按照独孤廷钧的政绩,照例他是可以升迁至知府的,而地点也已经选好了,那就是江西南昌府。然而,独孤家已经出了一名皇后,独孤廷钧的任免也出现了问题。本来他就是从四品的按察使给事,结果还要降转,实在是麻烦。因此,吏部侍郎送来了这份调令,希望皇帝能裁决。

“一点小事就来烦朕。”侍郎临走前,还遭了皇帝的一通抱怨。对独孤廷钧的调任,皇帝还是履行“合乎祖制”的原则去办,于是大笔一挥,将其召回入京,安排一个通政院参议的职务。今年年初通政院有位参议官告病还乡了,正好让独孤廷钧候补。

这份调令刚刚签署不久,皇帝就被翊坤宫的青秀请了过去,说是皇后有什么事情要和他讲。正好,他突然心生怠惰,将这些奏折留一半,另一半送到了东宫,让太子重振旗鼓,接管政务。

先不论太子的心情如何,王启这边很是好奇独孤若雪有什么疑问,难不成她在赏花宴那边出了差错?可他记得,除了那份没亲手操持的梅花糕,若雪一直躺在床上养胎休息,什么也没做啊。

“你说,后院宅斗?这是什么情况?”王启不太理解独孤若雪口中的宅斗,这又是什么新型话本吗?然后,在独孤若雪的解释下,王启才知道这具体的含义。看来,身为皇帝多时,他对这种事情并不敏感。

“简直是胡闹,堂堂二品大员要是家中出了这种事情,朕肯定留不得。”王启一听便知道是工部尚书家里的破事儿,这消息他已经听过一遍——来自白衣卫的汇报,但并不在意。只要工部尚书和征北将军的婚事成不了,他才不去管这两家内部的事情。

“两家结亲的事情……”独孤若雪察觉到王启的心情不太对,于是又问了一句,“你是不是不同意啊?”她理解皇帝不同意的理由,但是不是管得太宽了?而且那些勋臣之间联姻通婚,不是更让人头疼吗?

“朕当然不同意,就没有这样的事情。”王启可不是门第之间,说什么文臣武将不能联姻,二者地位如何——但这两个人,一位是征北将军,一位是工部尚书,都是得力的手下,但二人结亲一方面会不可避免地招致上位的疑虑,另一方面让其他人会怎么想?

何况……

“这两个人不是太子的班底,更不是太孙的。”虽然太子近来和刘尚书走得近,但为的也只是一般政务(修缮通边道路),而非私人交情。至于刘应林,王启会将其安排到边疆地方,让他去戍守边地,但可能在安国公、黔国公之下。这样的安排虽然残忍,但刘应林有个身份——那便是宋王妃的堂弟。

“宋王妃?”独孤若雪没想到那位刘将军还有这样的背景,“可当初……”

“宋王妃本来就是军户女儿,刘应林作为这家的独苗,也从军从戎。”王启承认,刘应林骁勇善战,表现突出,不然也不可能这么快就升到将军的位置。但也正因如此,他就应该在日后远离京师一点,最好别和外藩有什么联系。“朕在,尚且能压得住这些裙带,但太子、太孙日后即位,有些事情便没办法控制。”

独孤若雪点了点头,认为王启说得在理。只是,把人家丢去西疆或者西南,是不是太偏远了?

“无论是西疆还是西南,以后都有刘应林的发挥之处。”王启只是简单地回了一句,“无论是准格尔汗还是西南的东吁,都有可能对我朝展开攻势。”他看过来自准格尔和东吁的情报,可以说边疆形势不如朝廷想得那么乐观。无论是他们的本地势力还是外来入侵者(如泰西),都可能成为新的麻烦。

“好了阿雪,不说这个了,你兄长就要回来了,不知道开不开心。”王启突然换了一副沉思的表情,脸上的笑容仿佛象征刚才从未谈过什么严肃的话题。

“兄长?大哥二哥三哥还是四哥?”独孤若雪想了想,觉得大哥二哥三哥都有可能。四哥……半年前就去了津沽,主持漕运事务,应该是回不来了。

“你的长兄独孤廷钧,今年五月就要卸职调任,朕将他调回到京城,去当通政院参议,位置不高,但通政司不会为难的。”

王启将独孤廷钧放在通政司是有考虑的,这人在州县和按察司干了不少的年头,而通政院专管“下情上奏”,这对他的工作有一定帮助。

可惜,独孤廷钧的身份还是不合适,没法提拔到通政副使或者按察使的位置上,有些大材小用。等以后吧,什么时候独孤若雪不在这位子上,皇帝——当然不是他,再做打算。

“对了,今年你怀了身孕,也没能看望家人。这样吧,等十五的时候,让丈母——那位姨娘也进宫来探望探望,正好也吃顿团圆饭。至于老丈人那边,他还是得在保定府待些时日,主持些事情。”

王启这么说,独孤若雪自然是推脱不得,但想着能见到生母也能入宫,她的心情还是放松了下来。接着,她又提出来一个问题:“阿启,问个问题,老王家真的很重视嫡庶吗?”

这个问题,是之前独孤若雪所问的延续。毕竟,宅斗这个事情,在话本里以及某些现实中,还真的和嫡庶之分挂钩的。

听到这个问题,王启只能默默点头,却又摇了摇头,“别人我不知道,但我自己……曾经重视过,但现在无所谓。”王启承认了自己的一项“错误”,但这种观念区分很早就消散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