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穿越古代,农妇也能家财万贯 > 二丫的心饰阁

二丫的心饰阁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穿越古代,农妇也能家财万贯!

钱桂花在忙着山地的事情的时候,二丫也没有闲着。

她的铺子已经整修的接近尾声了,因为张叔忙着果树林的事情,她和腊梅带着香姐在县城忙碌。

“东家,二楼的柜子匠人都打好了,掌柜的问您要不要现在就把东西摆上去。”一个大概十四岁的少女从二楼走了下来问到。

“先不用摆上去,等屏风送来都归置好了再弄。”

听了东家的话少女又跑上楼传话去了。

二丫看着跑走的少女觉得这几个女侍的规矩还要再学一学,毕竟她们“心饰阁”做的都是县城里富贵人家小姐夫人的生意。

没错,“心饰阁”是二丫给这个铺子取的名字,取自女训中“心,犹首面也,是以甚致饰焉”。

它原本的意思是心应该像面容一样应该加以修饰,是为了让女子修饰自己的妆容时也要反思自己的内心品行。

但她娘听到这名字时第一放应却是“景由心饰,以我之眼看世界,世界皆着我之色彩”。

二丫觉得她娘的话太贴合她的铺面了,因为钱桂花让二丫做的生意都和色彩有关。

铺面的一层是用于接待和售卖绢帕、扇子、簪花的地方,二层是手工间和休息室。

只不过二丫卖的绢帕和扇子都是扎染的,簪花也是绒花簪和缠花簪。

钱桂花之所以为二丫选择这些,是她在府城的银楼中也没有看到除了金银、玉石做的簪子外的其他款式。

每日晚饭后钱桂花都会教二丫和腊梅一个时辰的时间,只不过这两个人对色彩的把握平平无奇。

反倒是桃花无意中接触后对色彩搭配上有很多见解,钱桂花也是开了眼,这难道就是天赋异禀。钱桂花真是见猎心喜,这若是在现代,她一定要收桃花为徒。

也正是这个原因刚刚十岁的桃花已经成了“心饰阁”的色彩搭配师,当然这个称号是钱桂花起的,铺子里的女侍们都是尊称一声小师傅的。

二丫在私塾中找了五个十三、四岁的少女在铺子里做女侍,在镇上聘了两个绣娘,只不过这两个绣娘都过了四十岁,绣正经的绣品是不能够了,因为眼睛都在年轻时熬坏了。

但二丫不需要她们有精湛的绣技,交到她们手上的都是桃花配好色的丝线,二丫需要的是她们的巧手,能按照二丫教她们的步骤快速的做出成品。

但即使是跟丝线打了几十年交道的绣娘一天也只能做出两到三支簪子,甚至稍复杂一些的花样一天也只能做出一支,更不要说钱桂花给二丫那本画册中的发冠了。

也正因为如此,“心饰阁”走的是高端路线。

三月末,钱桂花山地的果树苗还没有下地,二丫的“心饰阁”却要开张了。

开张这日,钱桂花三妯娌都来了县城捧场,陈静姝也带着私塾的姑娘们来了铺子,就连大丫都放下手头的事赶了过来。

吉时一到,刘香就点燃了爆竹,二丫和腊梅一起掀开了盖着红布的匾额。

钱桂花看着站在匾额下侃侃而谈的二丫,不由想起了她刚来时那个头发蜡黄、瘦瘦小小的丫头,她真的很庆幸自己来到了这里,遇见了这群孩子。

因为铺子位置原因,四周环境都很安静,所以爆竹声也引来了很多看热闹的人。很多人出于好奇心理都会进到铺子里四周看看,可一问簪子的银钱,几人都是摆了摆手出了店门。

王氏看的心急,“弟妹,这些人怎么只看不买啊?是不是二丫她们卖的太贵了。”

钱桂花拽着她就往二楼走,“那是没有碰到有缘人,咱们就不要操心了,还是让她们这些孩子自己折腾吧。”

王氏一边往二楼走一边忍不住和刘氏吐槽,“就你二嫂心最大,这么大个铺子就放心让几个丫头自己折腾。”

刘氏无奈一笑,她能说什么,毕竟这几个丫头里有一个还是她生的。她也没有想到自家二嫂会让桃花来铺子里做活,而且还给那么高的工钱。直至现在她都记得那日二嫂那叹为观止的神情。

三妯娌到了二楼直接去了休息室,这里是专门为做手工的客人提供休息的地方。

休息室的空间不小,对面临窗放了一方长榻,塌上的方桌上摆着一副棋盘。

中间是一张八仙桌,桌上茶具糕点俱全,入门的左手边是一排木架,架上放着几盆花卉和团扇摆件。

入门的右手边放着一架屏风,王氏绕过屏风不由惊叹一声,“这儿怎么放了这么多的梳妆台啊!”

原来屏风后是另一个小空间,里面放置了四个梳妆台和两个洗漱台,这里是给客人简单梳洗上妆的地方。

这还是铺子修整好后钱桂花第一次看到呢,不得不说二丫和腊梅这两个丫头是个心思灵透的,就算让她来弄也不会比她们更好了。

“大嫂、弟妹,你们是在这休息还是跟我一起去看看静姝她们。”

“我不用休息,我跟着你去转转。”

“二嫂,我也不累,我也想去看看。”

王氏纯属是好奇,而刘氏是想去看看桃花,也不知道那个小丫头干的怎么样。

二层共有四间房,一间就是她们刚刚去的休息室,一间是客人做手工绒花、缠花簪的地方,一间是客人手工扎染的房间,剩下的最后一间是绣娘和桃花做工的地方。

此时二丫正带着陈静姝和私塾的姑娘们在扎染房,二丫给每个人都发了一方白色绢帕,然后将扎染的步骤讲给她们听,为了让大家好上手,二丫只说了一种图案的做法。

每个人都跃跃欲试,就连陈静姝都十分的感兴趣,“二丫,你这个铺子一定会很受闺中小姐欢迎的。”

二丫听陈夫子都这么说,心里就更有底气了,“那就借夫子吉言”。

两人相视一笑,陈静姝一边将手中的绢帕打湿,一边思量着她是不是也该做出一些改变。

她看着桂花婶凭着自己一个人的智慧带动着村里这么多户人家都过上了好日子,她是否也可以凭着自己的力量改变家人的命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