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穿越古代,农妇也能家财万贯 > 摘野花椒

摘野花椒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穿越古代,农妇也能家财万贯!

钱桂花回到家时已经到晚饭时间了。

二丫做的烧豆角焖面,这还是她娘教给她做的。

农家没有“食不言”的规矩,一家人边吃饭边说着一天的情况。

“石头,明天蔡师傅来看位置,你带着他去山地那边看一看。需要的材料他会叫人拉过来,需要银钱你提前支给他。”

“好的娘,村长爷爷把地契送过来了,去掉花用还剩下12两3钱银子。”

“行,那你先收着,这个50两你也备着用,我明天带着二丫和长顺去县城,家里你招呼着就行,拿不定主意的去老宅找你阿爷。”

石头听着忙应了下来,有了之前的100两,现在的几十两在手他也不那么慌了。

长顺一听他娘要带着他去县城,高兴的饭都顾不上吃了。他长这么大还没有去过县城呢,等他回来,他就去找二狗子,让他们羡慕去。

吃过饭,天色还早,钱桂花背着背篓带着石头去了山上。

之前她惦记的野花椒和梨子应该都成熟了,趁着有时间她得摘回来。

她循着记忆来到野花椒的位置,已经成熟了大半,吩咐石头摘取暗红色的成熟果实。

石头最好的一点就是听话,按着他娘的吩咐,尽量轻轻的不破坏树木的摘取。

其实钱桂花在这时摘取也是有原因的,野花椒只有在晴天采摘味道才是最好的。

两人采了半个多时辰天就有些发暗了,这里毕竟是大山,钱桂花不敢继续,忙叫停了石头。

两人采摘了大概50斤的样子,这才采摘了一小部分,钱桂花目测零零散散分布的野花椒起码有小一亩,看来还是得找人来采。

钱桂花又去野梨林看了看,地上已经有不少熟透掉落下来的梨子。

钱桂花心里有了数,这才带着石头下了山。

路过老宅时两人站住了脚。

“平安,平安。”

钱桂花并没有进院,站在栅栏门外喊了两声。

天色有些暗,平安走到门口才看出是二婶在叫他,忙跑了过去。

“二婶,您找我?”

“有件事交给你办,这几天你带着富贵和虎子去山上帮我把梨和野花椒摘回来,位置大妞知道怎么走。明天开始先把梨子摘回来,梨子摘完就采花椒,记得轻点摘花椒,别破坏了花椒树。”

平安把他二婶的嘱咐一一应下。

“放心吧,二婶,我肯定给您把事办好。”

“行,二婶也不白用你们,你们把那些花椒都收回来,给你们每人一两银子,给你们攒老婆本,呵呵~”

平安听的有些不好意思。

钱桂花嘱托完就走了。

平安刚走到院中,就见赵老头站在屋门前。

“谁叫你啊,我听着声有些熟!”

“阿爷,是我二婶,二婶让我带着富贵和虎子干点活。”

“哦,那你明天带着他们去吧,现在秋收完也没有活计了。”

钱桂花回到家中时,天都快黑透了,放下背篓也没有整理,简单洗漱一下,和石头各自回屋睡了。

第二天清晨,平安就带着富贵和虎子往山上走,看着前面蹦蹦跳跳的大妞,心里十分无奈。

“大哥,我给你们带路,你们是不是得给我点好处?”

大妞回过神贼兮兮的对着平安道。

“这是昨天二婶吩咐的,你不带我们过去也行,耽误了二婶的事,以后什么糖水、肉丸子各种好吃的你都没有!”

大妞听着她大哥威胁的话心里气哼哼,她就知道她大哥最鸡贼了,要是石头哥在这肯定会允她好处。

几人一路嘻嘻哈哈的很快就到了目的地。

看着七、八颗梨树上的果子,几人觉得今天应该就都能摘回去。

都不再迟疑,赶紧忙活了起来。

另一边钱桂花带着二丫和长顺也做上了去县城的牛车。

长顺一路看着什么都觉得新鲜,天上飞只鸟,地里跑出一只野鸡也要哇哇半天,钱桂花觉得今天自己的耳朵遭老罪了。

终于到了县城,钱桂花忙拉着二丫和长顺下了车,叮嘱长顺不可以乱跑后,一行三人开始了逛吃逛吃。

长顺一手拿着糖画一手握着蜜煎的袋子,笑的像个二傻子。

二丫也高兴的拿着手里的胭脂闻来闻去。

钱桂花看逛的差不多,才带着两人去了药堂,她打算做秋梨膏还需要一些材料,而且香料似乎也只能在药堂买到。

三人进到善仁堂,里面还不算忙碌,一个小药童迎了过来。

“娘子是要看病还是抓药?”

“我需要一些药材,看你们药堂是否有?”“茴香、干红枣、老姜、蜂蜜这些都有吗。”

“都有,您要多少?”

“半斤茴香,10斤红枣,10斤老姜,10斤蜂蜜。”

小药童听的一惊,但看这些都不是有毒性的药材,这才拿给了钱桂花。

钱桂花将东西放进背篓里,心里却不由咋舌,就这些东西花了她将近15两银子,尤其茴香和蜂蜜真不是普通人用的起的。

钱桂花又去买了冰糖最后才带着二人去了墨迹轩。

刚刚走进店门,钱桂花就闻到一股书的油墨香味。

“娘子需要点什么?是给小公子启蒙用的吗?”

一个小伙计迎了过来热情的问到。

“家里小儿就要启蒙,笔墨纸砚有什么推荐吗?”

小伙计引着三人走到柜台处,拿出几种笔墨纸砚一一介绍,钱桂花对这些是一窍不通,最后选了小伙计推荐的。

一支羊毫笔,一刀毛边纸,一腚油烟墨,和一个圆形带盖的瓦砚。

启蒙书籍钱桂花并没有买,之前听村长说过启蒙书村里会出资采购,学童们用过后一代代传下去。

三人出了墨迹轩已经快正午了,长顺早就吃得肚子溜圆。

钱桂花看着嘴里塞着蜜煎一咬一咬跟个松鼠似的小儿子,心里是又羡慕又发愁。

羡慕小儿子此时无忧无虑的生活,但眼看着学堂就要建好,又发愁小儿子这个样子,她会不会遭遇被夫子叫家长。

撂下繁杂的心思,三人手提着、背背着走出县城向赵家村方向行去。

到村口时正好碰到挑着扁担的平安和石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