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穿越古代,农妇也能家财万贯 > 红绸

红绸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穿越古代,农妇也能家财万贯!

杨兰看着钱桂花手上的红绸像傍晚的夕阳一样,红的让她觉得身体暖洋洋的。

“谢谢婶子。”

杨父杨母看着木几上的那片红也觉得心惊,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布料。

钱桂花又从包袱里拿出一个小木盒,那里静静躺着一只梅花步摇银簪。

“这是我在县城的银楼买的,看到它第一眼就觉得和你嫁衣正相配。”

杨兰已经开始麻木了,觉得自己这个未来婆婆再拿出些什么她都不会觉得惊讶。

杨父杨母也已经麻木了,实在是他们亲家拿出的东西不管哪一样对他们来说都太贵重。

有了送礼品这个小插曲,两家人聊的更是火热。

眼见着婚期定好后,杨父杨母也就要起身告辞了。钱桂花也没有多加挽留,毕竟路途也不近。让石头从中院牵来牛车,在车上又放下一个竹篮,里面装的是给杨家带回去的枣馒头和糖果点心。杨父杨母自是又一番道谢后,一家三口才踏上回家的路程。

一路上,杨家三人有说有笑也不觉得路途漫长,牛车颠簸。就连赶牛车的杨父也觉得自己身上更有劲。

远远的就看到清泉村家家冒着炊烟。到了村口,杨母带着杨兰下了车,杨父去村长家还牛车。

杨母提着竹篮、杨兰抱着包袱两人一路有说有笑的往村尾走去。

王婆子正在自家菜园子里拔完菜,就看到杨家母女走了过来。

“木头娘这是打哪回来啊?老远就听见你们娘俩的笑声了。”

杨母抬头一看是自己大儿媳的叔婆王老太太,一看不是外人,忙带着杨兰走到老太太身边。

“王阿奶好”

“我和她爹去我们那未来亲家家里吃乔迁酒,这不刚回来。”

“这可是大好事,这是准备成亲盖的?”

不怪王婆子这么想,乡下人家能挤下就不会盖房子,除非房间不够再盖个一间两间的。

“倒不是专门为成亲盖的,是盖的新房,光卧房就十几间呢。还专门布置了一间婚房,那婚房都赶上咱家两间房大小了。”

“是嘛,哎吆咱家兰丫头就是有福气。那婚期是不是也定下来了?”

“定了定了,就定在十二月十五,到时还得劳婶子给我家兰丫头上妆呢。”

“这都没话说,到时肯定让兰丫头在婆家有面儿。”

说起王婆子经她手中上花轿的新嫁娘没有一百也有几十个了,除了她有一手好妆法还因为她是村里难得的全福人。

“那可得抓紧准备嫁衣了,这时间也不充裕,要不要让我家小子在布庄给兰丫头留一块红布?”

王婆子的小儿子在镇上布庄当掌柜。镇上就只有一家小布庄,布料也不齐全,村里谁家办喜事需要棉布都是让王婆子小儿子给预留的。

杨母一听王婆子的话,心里就止不住的自得,拉开杨兰怀里包袱的一角露出一截红绸。

“感谢婶子一番心意,不过您看看,这做嫁衣的布料兰儿婆婆都给准备好了。”

王婆子朝包袱一看心里一惊,纹路光滑又泛着红色光泽,这不是绸布吗!虽然她儿子管着布庄,但她第一次见绸布还是娘家侄女成亲的时候。

她娘家侄女嫁了南方的一个跑商,成亲时的嫁衣就是绸布做的,但这包袱里的红绸明显档次更好、更上层。王婆子有些发懵,这兰丫头找的夫家不是说是个农户吗!

杨母看着王婆子吃惊的样子心里满意极了,连村里见多识广的王婶子都惊得合不拢嘴,那她今天的表现也不算丢脸。

直到杨家母女都走远了,王婆子还站在原地张望,看来他们清泉村也要出个金贵人儿喽,有福气啊!

杨家母女还没迈进家门就看到还完牛车回来的杨父。

“当家的你咋才到家?还牛车还这么久。”

杨母纯粹是好奇一问,但杨父心里发虚,他能说是他在村长家里炫耀亲家吗?不能啊,于是没好气的道:

“你们不也才进家门,管那么宽。”

杨母觉得莫名其妙,她也没说啥啊,这咋还发火了。

杨兰看看杨父又看看杨母,她觉得她可能知道是为啥。

杨家虽然分家了,但一大家子还是住在一个院里。只是二房三房重新在院中垒了灶台,几房人是分开吃的。

此时院中沈氏和小王氏正在做晚饭,杨森拄着个木棍在院中锻炼。杨木在大厨房门口劈柴,大房三个闺女和二房的小丫头在旁边挑豆子。

杨父杨母和杨兰一进门沈氏就迎了过来,再看着杨母手里的东西更是笑的灿烂。

“爹娘回来了,柱子一天没见到爷奶,想的很。”

杨父杨母听见大孙子想他们也不板着脸了,他们虽然生儿子儿媳的气,但对这唯一的孙子还是疼宠的。

杨兰听见她二嫂言不符实的话心里默默翻了个白眼。柱子一个三岁的娃比起爷奶可能更想好吃的,也就她爹娘每次听见都美的不行。

大伙随着三人进了堂屋,就连在厨房正做饭的王氏也跟了进来。

杨父看着一家子人不由皱了皱眉。

“老二又跑哪去野了?别以为分家了我就管不了他。”

沈氏听的脖子一缩。

“当家的带着柱子去后山摘野果子去了。”

杨父气的拍了拍桌,“没正事的玩意儿,带三岁娃子进山”。

杨兰心里忍不住想笑,她就说吧,柱子更想好吃的。

杨母虽然心里不满倒是没有说什么,把放在堂桌上的竹篮掀开。

“这是你小妹婆母让拿回来的礼品,让你们都尝尝鲜。”

说着拿出六个比拳头还大的红枣馒头,每个儿媳给了两个。

又拿出一包糖果,本想给孙子留一半。但一想到在亲家家里看到的情景,亲家不管对兰儿小姑子还是村里的丫头们都偏疼一些。杨母觉得向亲家看齐准没错,转手就把糖果给五个孩子平分了。

王氏看着自家三个闺女手中都捧着满满的糖果心里止不住的高兴,没想到分家后婆母都不偏心二房了。

沈氏心里就难受了,以前好东西都是她家柱子占大份的,看来婆婆因为分家的气还没消呢。

小王氏就简单多了,看着婆婆拿出的东西她心里也就踏实了,她最怕自家欠的银钱会拖累小姑子不受婆家待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