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重返78:搞个科研,鹰酱怎么全慌了? > 第4章 你怎么会岛国字!

第4章 你怎么会岛国字!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重返78:搞个科研,鹰酱怎么全慌了?!

五十年代末,一直到八十年代初期。

吃饭问题。

成了每个人都绕不开的大问题。

纵然现在是1978年。

饿死人已经成为过去式。

饥一顿饱一顿,依旧是常态。

特别是东山大队,吃不饱饭的问题尤为严重。

如何补偿自己对女儿和妻子的亏欠?

自然是让她们先吃饱,吃好。

“秀秀,我们进去吧。”

“凯峰,这是我们能来的地方吗?”

陆秀秀是第一次来县里。

没想到丈夫要来的地方,竟然是县里的县办大院。

眼前出来进去的男男女女,各个都像是大干部。

不是戴着眼镜。

就是胸前口袋插着钢笔。

“别怕,我保证不会有人赶咱们走。”

为了今天这一遭,林凯峰特意穿上结婚时,老丈人托人从城里买的的确凉中山装。

的确良布料冬天不抗寒,夏天贼热。

唯一的优点也就是轻便抗造了。

拉着陆秀秀的小手,林凯峰走进县府大门。

陆秀秀像是做错事的孩子,始终低着头。

迈着小碎步跟着林凯峰身后。

反观林凯峰。

昂首挺胸地朝前走,给人一副常来常往的样子。

拦住一人稍作打听,二人来到一间办公室门口。

林凯峰抬头看了一眼上面的牌子。

翻译组办公室。

“当当当。”

“请进。”

随着敲门声响起,里面传来男人声音。

“你好,请问这里的负责人在吗?”

林凯峰推门进去。

眼前是一间面积不大,堆满各种书籍的房间。

门对面靠着窗户的位置,摆放着两张铺着玻璃板的办公桌。

左边的办公桌没人。

右边办公桌坐着一名四十多岁,穿着藏蓝色中山装,戴着黑框眼镜,双手戴着套袖的中年男人。

“我是翻译组组长,徐斌。”

中年男人扶了扶镜架,客气道:“同志,你有什么事情吗?”

“徐组长你好,我叫林凯峰。”

“听我朋友孙博文说,这里需要专业的外文翻译人员。”

“孙博文?”

徐斌愣了一下,露出迟疑模样。

林凯峰笑呵呵地用手,对着自己的身体比画了一下。

“哦!孙胖啊。”

“原来你是他朋友,我还纳闷孙博文是谁。”

徐斌忍俊不住笑了起来。

“你这一比画,我就知道是他了。”

“好嘛,别人挣钱都是尽可能给家里改善生活,这小子,全都给自己改善了。”

林凯峰笑着附和道:“谁说不是呢,这年头吃出高血脂,他也算是独一份。”

“林凯峰同志,你也是大学生吧?”

三个多月前,孙博文撂挑子去上大学。

他这一走。

翻译压力又全都压到了老徐和同事两个人身上。

看了看林凯峰的打扮,和孙胖年纪差不多。

敢来接这份工作,证明对自己有些信心。

说明是个大学生。

知道孙胖为啥得高血脂。

估计还是一个寝室的室友。

“徐组长你误会了,我不是大学生,我是插队知青。”

徐斌脸色一变。

“你……你是知青……”

下乡知青?

开什么国际玩笑。

下乡知青不是初中毕业,最高学历也不会超过高中。

能不能看懂26个字母都难说。

更别说翻译大量外文书籍。

感觉徐斌情绪不对,躲在门外的陆秀秀,紧张地拉了拉林凯峰的衣服。

快走吧,人家要赶人了。

林凯峰回头冲陆秀秀,投去安心的笑容。

“徐组长,孙博文给你们当翻译的时候,好像也是高中学历吧。”

“你和他不一样。”

看在孙胖的面子上,徐斌没有直接赶人。

“孙博文父母都在外国留过学,学的又是工科,他在这种家庭氛围下长大,能力不能用学历来作比较。”

林凯峰镇定自若地说道:“我父母也是知识分子。”

徐斌犹豫片刻,说道:“他们从事的是什么工作?”

“大学老师,刚刚解放。”

“唉。”

徐斌面色唏嘘。

多年以前,龙国勒紧裤腰带向米国,西普鲁士,高卢国,岛国引进成套的工业设备和相关技术资料,数据。

其中一批重点项目落地东北。

由于花费资金多达43亿美刀,因此得名四三项目。

外国提供的工业资料和文献,全部都是外文。

东北属于工业大省,又毗邻老毛子和北国,不缺专业的外语人才。

之前的情况,也的确如此。

省市县各部门,都有相对完整的翻译部门。

可惜。

十几年的混乱,导致大量翻译人才凋零。

学外语,说外语。

等同于里通外国。

越有文化越混蛋,读书越多越反动。

一大群已经被“解放”的翻译人才,担心再遭横祸。

打死不敢出这个头。

而四三项目涉及大量外国技术和资料文献。

翻译工作直接关系着具体项目进度。

上级主管部门下了死命令。

人能等项目,项目绝对不能等人。

省市县各部门,全都调动起来。

动员手里一切力量,争分夺秒的进行翻译。

人口十几万的林县,满打满算只有两名专业翻译。

其他地方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

有些县城,一名翻译人员都没有。

各地没办法。

纷纷向上面打报告,请求支援。

上级回复可以向社会招募翻译人才。

“林凯峰同志,你如果认识这几本书的书名,咱们接着往下谈。”

徐斌转身从书架上面,拿下来五本书。

想了想,又放回去三本。

这三本来自西普鲁士,徐斌不可能认识。

林凯峰拿起一本书看了两眼封面,又打开了书的第一页。

“钢的金相图谱。”

“副书名是钢的宏观组织与缺陷。”

“作者,奥斯汀。”

徐斌倒吸一口凉气,整个人都惊了。

震惊的不是林凯峰能念出主副书名。

而是他认识上面的专业术语。

英文和英文是不一样的。

某些专业术语,连母语国的人都未必认识。

外文科学技术文献翻译的最大困难,不是能不能看懂英文。

而是里面有着大量,晦涩难懂的专业词汇。

“气动元件及其应用回路”

“作者,久津见一。”

“徐组长,我想有的同志工作马虎,将写好字的书皮,包到了这本书上面。”

林凯峰解开书皮。

里面露出一本写着岛国字的专业书。

徐斌目光惊诧地望着林凯峰。

“你怎么会岛国字!”

语气中充满了警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