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三重门 > 第13章

第13章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三重门!

这奖并不像林雨翔想像的那样会轰动全中国,甚至连轰动一下这学校的能量都没有。雨翔原先期盼会“各大报刊纷纷报道”,所以报纸也翻得勤快,但可恨的是那些报纸消息闭塞,这么重大的事情都不予报道。林雨翔甚至连广告都看得一字不漏,反而看成专家,哪个地方打三折哪个地方治淋病都一清二楚。然后乞望“散见于诸报端”,然而“诸报端”也没这闲工夫。

失望后,林雨翔只盼小镇皆知就可以了。他想上回那个理科奖威力还尚存,这次这个文科奖还不知道要闹多厉害呢。但文科显然不及理科的声望大,事隔一周,小镇依然静逸,毫无要蒸的痕迹。

人们对此反应的平淡令雨翔伤心。最后还是马德保略满足了雨翔的虚荣,准备给雨翔一个广播会。雨翔不敢上广播,一怕紧张,二是毕竟自己夸自己也不妥当,不如马德保代说,还可以夸奖得大一些。

罗天诚也常向雨翔祝贺,这些贺词显然不是“肺腑”之言而是“胃”之言,都酸得让人倒牙,乃是从胃里泛上来的东西的典型特征。但不管怎么说,罗天诚的“盛赞”都算是“肚子里的话”了。

林雨翔摆手连说:“没什么没什么的,无所谓。”一派淡泊名利的样子。其实这世上要淡泊名利的人就两种,一种名气小得想要出也出不了,一种名气大得不想出还在出;前者无所谓了,后者无所求了,都“淡泊”掉名利。倘若一个人出名正出得半红不紫,那他是断不会淡泊的。林雨翔肯定属于第一种,明眼人一瞥就可以知道,而罗天诚这大思想家就没想到。

同时,林雨翔急切盼望Susan知道,而且是通过旁人之口知道。他常急切地问沈溪儿Susan知道否,答案一直是“否”。那封古老的信也杳如黄鹤,至今没有一点回音。自上次水乡归来,至今没和Susan说一句话,但值得欣慰的是梁梓君曾科学地解释了这种现象,说“和一个女孩子关系太好了,说的话太多了,反而只能做朋友而不能做女朋友”,难怪中国人信奉“话不能说绝”,这是因为话说得没话说了,就交不到女朋友了。

以这点自慰,林雨翔可以长时间笑而不语。笑真是人的一种本能,禽兽里能笑的也只有人和马(《广阳杂记》“马嘶如笑”)了;无怪乎星宿里有个人马座。男的一看见美女,心里就会不由自主地微笑色笑,所以兴许男人是马变的;而女人看见了大树多会想去倚靠攀登,可见,女人才是地地道道由猿猴进化来的。林雨翔每走过Susan身边,总是露齿一笑,Susan也报以抿嘴一笑。如此一来,林雨翔吃亏了两排牙齿,心里难免有些不平衡,总伺机着说话,或谈谈文学,或聊聊历史。可每遇Susan一笑,什么文学历史的,全都忘记。事后又失悔不已。

还好有沈溪儿在。沈溪儿常去找Susan,顺便还把林雨翔的一些关及她的话也带上,一齐捎去,所以林雨翔学乖了,有话对沈溪儿说。沈溪儿搬运有功,常受林雨翔嘉奖,虾条果冻总少不了。

Susan的心情本应是抽象的不能捉摸的东西,而每次沈溪儿总会将其表达出来,好比可显示风向的稻草。雨翔称赞她功不可没。但沈溪儿很怪,这次林雨翔获全国大奖的消息她却始终不肯对Susan说。

获奖之后那些日子,马德保和林雨翔亲密无间。马德保收了个爱徒,才知道其实收徒弟是件很快乐的事,难怪如苏格拉底孔子之类都会收徒弟--徒弟失败,是徒弟本身的不努力,而徒弟成功,便是良师出高徒了。广收徒弟后把才识教给他们,就好比把钱存在银行里,保赚不赔。

林雨翔只为报知遇之恩。马德保教的那些东西,不论中考高考,都只能作壁上观。换句话说,这些东西都是没用的。

马德保把自己新散文集的书稿给林雨翔看。书名叫《梦与现实--明天的明天的明天》,很吸引人。自序里说马德保他“风雨一生”,还“没读过多少书却有着许多感悟”。

雨翔很惊异,这些文字不符合马德保的狂傲性格。林雨翔困惑良久,终于知道--别人可以去拍马的屁而马不能拍自己的屁,于是拍道:“马老师你很厉害的,写的文章很华美的!”

马德保推辞:“一般性。你可是老师很值得骄傲的一个学生啊!”

“呃--是吗?”

“你很有悟性!”

雨翔被夸得不好意思了。

马德保再介绍他即将付梓的书稿:“我这本书,上面出版社催得很紧,我打算这个星期六就送去。唉,真是逼得太紧了,其实,写文章要有感而的,赶出来的不会好,我这几篇文章,开头几篇还挺满意,后面的就不行了。嗨,也非我本意,读者喜欢嘛,可这次如果谁说后面几篇好,谁的欣赏水平就……”

林雨翔刚好翻到后面的《康河里的诗灵》,正要夸美,嘴都张了,被马德保最后一句吓得闭都来不及。但既然幕已经拉开,演员就一定要出场了,只好凑合着说:“马老师的后面几篇其实不错的,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嘛!”

“也对。哦,对了,林雨翔啊,你的文章--那篇获全国一等奖的,我在寄给北京的同时,也寄到了广州的《全国作文佳作选》,这期上表了,你拿回去吧,这是样书,寄到我这儿。”

林雨翔最近喜不单行。急切地接过作文书,想这本《全国作文佳作选》应该档次很高,不料手感有异,定睛看,纸张奇差,结合编辑父亲的教诲,断定这本杂志行量和影响力都很小。名字的气派却这么大,想中华民族不愧是爱国爱出了名气的地方,针眼大的杂志也要冠个全国的名义。突然也对那全国作文比赛起了疑心,但疑心很快过去了,想不会有假的。

马德保说:“你最近的收获很大啊。”

“哼哼,是啊,谢谢马老师。”

“不要这么说,马老师也只是尽了当老师的责任,你说是不是?”

“哈,这,我以后要多向马老师学习散文的创作。”林雨翔说。

马德保毕竟在文坛里闯荡多年,脸皮和书稿一样深厚,说:“哈哈,那马老师的风格要薪尽火传了!不过,最近你还是要抓紧复习,迎接考试,你这种脑子,考不进市南三中,可惜了!好了,你回去复习吧。”

林雨翔回去后仔细看《全国作文佳作选》,不禁失望。他的美文是第八篇,地理位置居中。可惜这类杂志不像肥鱼,越中间那段越吃香。这种小书重在头尾,头有主打文章,尾有生理咨询,都诱人垂涎。雨翔看过他那篇中国第一的文章,觉得陌生。文章下面还有“名家评点”,那名家长寿,叫“伯玉(初唐陈子昂的字)”,扳指一算,贵庚千余岁,彭祖(传说里他活了八百岁)要叫他爹的爹的爹的爹。“伯玉”已经千年修炼成精,所以评点也特别的“精简”,区区两行,说雨翔的文章“文笔豪放,收敛自如,颇有大师的风采。但结构尚欠推敲”。

林母看见儿子表文章,欣喜如和了一局大牌。她纵览这篇文章好几遍,说整本书就儿子的文章最好。拿到单位里复印了近十份,散给赌友和朋友--其实就等于散给赌友,还寄给林雨翔的小学老师。林父正在云南出差,打长途回家,林母就报喜。林雨翔的小学语文老师迅速做出反应,回函说林雨翔天生聪颖,早料有此一天。

雨翔把复印件寄了一份给Susan,寄后又缠住沈溪儿问Susan的反应。沈溪儿最近因为张信哲的《到处留情》专辑受到批评而不悦,严厉指责林雨翔胆小懦弱,不敢亲手递信。林雨翔辩解说“寄情寄情”,就是这个道理,感情是用来寄的,寄的才算感情。

沈溪儿骂他油滑,胡诌说Susan另有所爱,那男的长得像柏原崇,现在在华师大里念英文系;被雨翔骂白痴,气得再度胡诌Susan除另有所爱外还另有所爱,那男的长得像江口洋介,在华师大里念数学系。雨翔和沈溪儿不欢而散。

林雨翔口头说不可能,心里害怕得很,安慰自己说两个日本男人在一起一定会火并的,但突然想到东洋武士不像欧洲武士那样会为一个女人而决斗。两个人一定很和平共处。他在情路上连跌两跤,伤势不轻。

偏偏他下午看到电影杂志上有柏原崇和江口洋介的照片,瞪着眼空对两个人吃醋,然后悲观地想给这段感情写奠文。

沈溪儿告诉他那是假的--她怕林雨翔寻短见,说出了口又后悔地想,留林雨翔在这世上也是对她语文课代表的一种威胁。林雨翔高兴得活蹦乱跳。

自修课时他跑去门卫间看信,一看吓了一跳,有他林雨翔二十几封信,于是他带着疑惑兼一堆信进了教室,进门时不免要炫耀。有时信多比钱多更快乐,因为钱是可以赚的而信却赚不出来。同学诧异,以为林雨翔登了征婚启事。林雨翔自豪地拆信。

拆了第一封信才知道来由,那些人是因为看了林雨翔的文章后寄来的。第一封简明扼要,毫无旁赘,直冲目的地而来:

我看了你的文章,觉得很好,愿与我交笔友的就给我回信,地址是……

第二封远自内蒙古,看得出这封信经过长途跋涉,加上气候不适,又热又累,仿佛大暑里的狗,张嘴吐舌--信的封口已经开了,信纸露在外面。信的正文一承内蒙古大草原的风格,长无边际:

你别以为我们是乡下人哦,我们可是城上的。我父亲是个教师,母亲是个家庭主妇。我妹妹今年三岁,正计划着给她找个幼儿园呢!你们这里是不是叫幼儿园呢?上海是个繁华的大都市,让我充满了向往和幻想……

这样的,写了几千字,天文地理都海纳在里边。雨翔这才明白,信虽然赚不出来却可以撰出来--当然是和学生作文那样的杜撰的“撰”--雨翔决定不回信。这时他次感到成名后的优越。

以后的信大多是像以上几封的式样内容,涵盖全国各地。广东作为本土,更是有数十封。写信人都看了《全国作文佳作选》,再引用伯玉的话夸奖,毫无新意。雨翔现现代人的文笔仍旧有南北派之分,南方人继续婉约,信里油盐酱醋一大摊;北方人口气像身材一样豪壮,都威胁“你一定要回信”!雨翔庆幸自己身在上海,不南不北。拆到一封本市的来信时,顿时庆幸也没有了--上海人的笔风收纳了北边的威胁和南方的嗦。而且那人不愧是喝黄浦江水长大的黄种人,坐拥双倍的“黄”,妙喻说雨翔的文章没有强奸文字的迹象,有着早泄的爽快。然后黄水东引,说这妙喻出自台湾董桥(董桥,1942年生,本名董存爵,福建晋江人。长期在香港和英国两地从事新闻出版工作,著有多本散文集。),是一贯的董桥风格。林雨翔不知道“董桥”是什么地方,想在国民党贼居的地方,不会有道家的桥,怀疑是“孔桥”的音误(国民党尊儒教)。既然没办法断定,“市友”的信也只好束之高阁了。

信只拆剩下三封。倒数第三封让人眼前一亮,它来自都的“鲁迅文学院”。鲁迅余猛未绝,名字震撼着林雨翔。取出信,扑面而来的就是文学院“院士”的判断失误,把手写“林雨翔”后铅印的“先生”一笔划掉,留个“小姐”续貂。给林雨翔小姐的信如下:

我院是个培养少年作家的地方,是文学少年的乐土。在这里,祖国各地的才子才女欢聚一堂,互相交流。著名作家×××,×××,等等,都是从我院走出的杰出人才。

我院办院水平较高,旨在弘扬中国文学。幸运的您已被我院的教授看中。我院向您出此函,说明您的文学水平已经有相当的基础,但尚需专家的指点,才能有进一步的提高。

本院采取的是函授方式,每学期(半年)的函授费用一百八十元,本院有自编教材。每学期您需交两篇一千字以上的习作(体裁不限,诗歌三十行),由名师负责批阅,佳作将推荐给《全国作文佳作选》、《全国优秀作文选》、《全国中学生作文选》等具有影响力的杂志报纸。每学期送学员通讯录。

汇款请寄×××××××,切勿信中夹款。祝您圆一个作家之梦!助您圆一个作家之梦!林雨翔又难以定夺,准备回家给父亲过目。倒数第二封更加吓人:

您好。莫名收到信,定感到好生奇怪罢!我是您远方一挚友,默视着你,视线又长,且累。所以我决定要写信。这种信该不会太有话说,然而我也忍不住去写,或者竟寄来了。大抵是因为你的文章太好了罢!假若你有空,请回信。

林雨翔看完大吃一惊,以为鲁迅在天之灵寄信来了。一看署名,和鲁迅也差不离,叫周树仁,后标是笔名,自湖北某中学。树仁兄可惜晚生了一百年或者早生了一百年。林雨翔突然想这人也许正是“鲁迅文学院”里“走出”的可以引以骄傲的校友,不禁失笑。

最后一封信字体娟秀,似曾相识。林雨翔盯着字认了一会儿,差点叫出声来。最后一封信恰恰是最重要的,来自Susan。林雨翔急速拆开,小心地把信夹出。信的内容和上封并无二致,奉劝林雨翔要用心学习,附加几句赞扬文章的话。区区几十个字他看了好几遍,而且是望眼欲穿似的直勾勾地盯住,幸亏那些字脸红不起来,否则会害羞死。

这次去门卫间去得十分有价值,这些信落到班主任手里,后果很难说。林雨翔丰收后回家,路上对那本烂杂志大起敬意,原以为它的行量不过二三十本,看来居然还不止。可见这些破作文虽然又愚又呆,但后面还有一帮子写不出破作文的更愚更呆的学生跟随着呢。

林母听到看到鲁迅文学院的邀请,竭力建议雨翔参加。其实她并不爱鲁迅,只是受了那个年代书的影响,对梁实秋恨得咬牙切齿,引用军事上的一条哲理,“敌人的敌人就是我的朋友”,所以,既然朋友的学院函请,便一定要赏脸。她又把喜讯传给林父,林父最近和林母有小矛盾。按照逻辑,“敌人的朋友就是我的敌人”,所以,坚决反对,说一定是骗钱的。

晚上补课补数学。任教老头爽朗无比,就是耳背--不过当老师的耳背也是一种福气。他是退休下来的高级教师--不过说穿了,现在有个“高级”名义算不得稀奇,上头还有“特级”呢,兴许再过几天,“超级老师”都快有了。高级老师深谙数学,和数学朝夕相伴,右眉毛长成标准抛物线;左眉毛像个根号,眉下眼睛的视力被那根号开了好几次方,弱小得需八百度眼镜才能复原。他极关爱学生,把学生当数学一样爱护,学生却把他当文学一样糟践。这次补课也一样,没人要听他的课。

课间林雨翔把收到的信全部展示给梁梓君,梁梓君挑了几篇字迹最破的,说这些值得回。林雨翔问原因,梁梓君引用数学老师的词语,妙语说一般而言,女性的美色和字迹成反比,人长得越漂亮,字迹越难看。

林雨翔又被折服,和梁梓君就此开辟一个研究课题,两人钻研不倦,成果喜人。最后结论是Susan是个女孩子里的奇人,出现频率和伟大作家一样,五百年才能有一个。林雨翔备感珍惜。梁梓君问她电话号码,雨翔警觉地说不知道。

梁梓君失望地给手里的信估计身价,打算改天卖掉。林雨翔吃惊地问信也能卖钱,梁梓君说:“现在的人别看外表上玩得疯,心里不要太空虚哦!这种信至少可以卖上五六元一封,你没看见现在杂志上这么这么多的交笔友启事?”

“嗯。”

“全送给我了?”

“没问题!”

数学教师老得不行,身子一半已经升天了,头也常常犯痛。他留恋着不肯走,说要补满两个半钟头。白胖高生怕这位老人病故此地,收尸起来就麻烦了,不敢久留他,婉言送走。

时间才到七点半。梁梓君约林雨翔去“鬼屋”。林雨翔思忖时间还早,父亲不在,母亲一定去赌了--她在和不在一个样,顿时胆大三寸,说:“去!”

“你知道鬼屋在哪里吧?”

“不知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