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六六年的幸福生活 > 六六年的幸福生活 第8节

六六年的幸福生活 第8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六六年的幸福生活!

这可了不得了,平时他们那一家总是拿着鼻孔看人,活像高人一等似的,可是比谁都抠,铁公鸡似的,一毛不拔。

虽说何春风和其他几个兄弟姐妹都没上初中,可都小学毕了业。

这可是在附近几个村里都是头一份,所以,何家兄弟姊妹几个嫁娶都挺不错的。

话说回来,英子简单的教了狗蛋和铁蛋他们自己的名字和父母的名字,又教了一到十的的写法,教会了之后,就让他们自己开始练习。

两个孩子都很乖,拿着笔在本子上认真的写着。何春风负责纠正他们的错误,孩子写错了,就拿着她们的手再重新教一变。

英子倚靠在炕沿上,含笑着望着这一幕,心想,这就是一个家吧!

那么幸福、安逸,没有争吵,没有伤害,孩子们懂事,夫妻俩感情恩爱,这不就是自己以前梦寐以求的家庭生活吗!

时间划过,一下子就到了年三十,吃过了早饭,英子就开始忙碌起来了。

先把家里简单的收拾好,提着一家五口的口粮去了老宅。

每年的规矩都是这样的,到了年三十那天,何春风兄弟几个,带着自己的老婆孩子都要去老宅和父母吃团圆饭。

分家的这些年,年年都是如此,不过要自带口粮,否则老宅的粮食可不够一大家子人吃的。

今年也是如此,英子昨天就已经收拾好今天要带的粮食和一些菜蔬。

粮食就是一些红薯面和三合面,蔬菜也就是土豆和白菜萝卜啥的,家里也只有这些菜能光明正大的拿的出手。

不过光带这些东西也不行,总得有个肉菜。所以英子就带了从星际淘宝上买的两斤猪肉,虽然按人数来说分下去后每个人分的很少,可也能尝个肉味。

英子抱着小满,何春风提着口粮,一家人一大早的就去了老宅。

英子家到了的时候,二哥家已经到了。

二哥家的小美和大哥家的小丽正在院子里踢毽子,大点的孩子不知踪影,只有大哥家6岁的槐子蹲在地上自己玩。

狗蛋和铁蛋到了院里,喊了句爷爷奶奶,就自发的跑到槐子那里和他一起玩了。

英子把小满递给了何春风,自己拎着口粮到了厨房,大嫂和二嫂已经忙活开了。

大嫂和二嫂看到英子来了,招呼了一声,英子就加入了和大嫂和二嫂一起准备过年大餐里了。

要知道做20个人的饭可不是个轻松的活,英子和大嫂二嫂一起洗菜,切菜,还要和面蒸窝窝头。

就这样忙碌了好久,都快要吃中午饭的时候,小叔家才姗姗来迟。

老大名叫何春强,和何大嫂结婚后生了三个儿子,一个闺女;老二叫何春国,和何二嫂结婚后生了一个儿子,一个闺女;老三就是何春风。

老四何春柏娶了李桂花,生了一个女儿,叫小兰,大名何明兰。

何春柏带着李桂花和小兰进了屋,喊了句:“爹娘!”就和男人们说话了。

李桂花进了厨房,把重量不到两斤的玉米面拿给了大嫂,说:“哎呦!不好意思啊!来晚了,都是小妮子起不来,要不然我早帮大嫂了!”

大嫂过接过只有玉米面的袋子,在心里翻白眼,心想我看不是小兰起不来,是你们大人起不来才对,分明是不想干活呗!

再说了,只有两斤的玉米面够你们一家人吃吗,难道过年只吃窝窝头吗?还不是想蹭一顿饭。

大嫂虽说心里这样想,可是大过年的,也不好撕破了脸,可也不想搭理她,就不说话的点了点头,英子和二嫂也没搭理她。

没人搭理她,李桂花也不觉得尴尬,也不干活,坐在厨房的凳子上自说自话。

看到英子在和面,转了转眼睛,就说:“三嫂,你家是发大财了吧!”

英子心里咯噔一下,说:“哪有的事?”

“那你一家人怎么都穿上新衣服了?连小丫头都有。这不是发财了,还能咋的?”李桂花撇了撇嘴说。

“我说她小婶,你这话就不对了,我们穿一件新衣服,怎么了?穿一件新衣服就叫发财了。那我还闻见你家天天都有肉味呢?”

“再说了,这布是我当年的陪嫁,我看家里人的衣服都是一个补丁烙补丁的,破的都没法穿了,就又从我舅舅那买了一些,才做成了衣服,怎么就叫发财了!”英子毫不客气的怼道。

看到英子生气,昨天才偷偷吃过肉的李桂花心虚的闪了闪眼神,顶着一张刻薄的脸笑着说:“看三嫂说的,俺家可没吃肉,这家里可一年没见过肉味了,三嫂你是闻错了吧?”

英子和大嫂同时翻了翻白眼,真不想和这个蠢女人说话,这叫不打自招吗?你还没怎么炸她呢?马脚就已经露了出来。

接下来英子和大嫂二嫂都没和他说话,她自己也没有自讨没趣,也不说话了。不过也没说要帮忙干活,就坐在那里歇着,也不尴尬。

英子对李桂花的厚脸皮已经免疫了,对她这种人你是打不得骂不得,只能忍着不搭理她就是了。

妯娌三个忙活了一上午,终于做好了饭,又忙着把菜端到堂屋里。

对于李桂花,就别想她能伸手帮你一下。索性英子妯娌三个,直接无视了她。

屋里摆着两张桌子,男人们和老太太一个桌子,儿媳妇带着孩子在另一个桌子,十岁以上的男娃也做到男人桌子上吃饭。

四房中十岁以上的男娃,只有老大家的军子和华子,分别14岁和12岁,长的很壮实,不过就是瘦。

还有老二家的何明岩,今天刚满十岁,虎头虎脑的,长的很像何春国。

不巧,狗蛋和铁蛋两个小朋友一个七岁,一个五岁,还有小满才一岁,年龄都不够,只能和英子在一块儿吃饭。

不过两个小的也不在乎,跟娘在一起吃也一样,就是吃饭的时候要各凭本事了。

只见何老爷子的一声“开饭!”,桌子上不管大人还是小孩,都拿起了筷子,直冲肉菜上夹。

瞬间只能看到筷子的影子,等都停了下来,桌子上一丁点肉都不见了,每个人的碗里都夹着菜。

要不是英子记忆力有印象,只怕还没反应过来,饭就没有了,那就干啃着窝窝头吧。

女人们和小孩的桌子刀光剑影,男人们的桌子却慢条斯理的喝着酒,说着一年的大小事情,肉菜只夹了一点。

可是女人桌子上的小孩,没有一个跑到那里去要吃的,可能这也是一种规矩吧。连李桂花脸皮那么厚的人,都没让小兰去他爹那里吃。

第十四章

等英子那桌吃完了,男人们那桌还在喝酒。

英子妯娌几个,收拾好桌子,就坐在炕上,闲话唠嗑。

抱着小满,这时候英子才认真打量,老何家一家人。

大嫂和二嫂都是典型的农家妇女,穿着普通的黑色长襟褂子,下身穿着,灰色的直筒裤。

每个人的身上,都大小有些补丁。李桂花显得有些与众不同,上身穿着,深蓝色的翻领褂子,下身也是直筒裤子,不过补丁是少了一点。

对比之下,英子才发现自己家还是太打眼了一点。

可想而知一家人都穿着带补丁的衣裳,就你家全部穿的是新衣服,不怪李桂花说英子家发财了。

英子在心里叹了一口气,这个时代真是太憋屈了,吃不敢吃穿不敢穿的,连穿一件新衣服都被说是发财,这真是无语极了。

看来以后还是要谨慎加谨慎啊!

等男人们那桌喝好吃好之后,英子妯娌几个,收拾好桌子,刷好锅,洗好碗之后,就到了送礼物的环节。

大湾村就是这样的风俗,通常分家的一起吃团圆饭后,会给两个老的送一些孝敬上来。

不拘是什么,在老人看来,只要儿女有心意就行。不过可不能送的太寒碜了,到时候可是一家人都在场,兄弟几个可都是被比较的对象。

首先是大哥何春强家,大嫂这时候从柜子里拿出来,一个包裹。打开一看,原来是一件黑色的中山样式的黑色褂子,男士的,估计是给老爷子的。

还有一个,褐色毛线织的一顶圆帽,上面还绣了一点暗纹,这是给老太太的。

果然不出英子所料,大嫂的礼物给了最小的槐子,让他双手捧着,送给爷爷奶奶。

送完了礼物,大哥何春强和何大嫂,领着四个孩子,一起给两个老的磕头拜年,并说一些祝福吉祥话。

老爷子没说什么话,只是点了点,只不过脸色好看了很多,想必心里是高兴的。

老太太就不含蓄了,一边摸着帽子,一边嗔着和大嫂说:“干啥还做衣服和帽子哟,不是浪费钱吗!有多余的钱和票,还不如给孩子做件衣服。”

话虽这样说着,可是眼睛却笑得眯了起来,哪个老的不喜欢儿女孝顺,刚才的话就说了一说,要是今年老大家没准备什么礼物,老爷子和老太太一准以为你们心里没有他们。

老二家送了两个老的一人一条围巾,一个黑色,一个青色,都适合老人围。毛线很软,料子也很好,估计老二家是把所有的毛线片票都给用完了。

这礼物送的两个老的也很喜欢,老太太欢欢喜喜地收了起来。

轮到了英子家,英子就让最小的男娃铁蛋,双手捧着礼物送给了爷爷奶奶。铁蛋也机灵,炒送礼物边说:“祝爷奶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身体好好的!”

老爷子点了点头,虽还是没说话,可眼睛望着铁蛋,一片慈祥。老太太直接把铁蛋搂进了怀里,使劲揉着说:“奶奶的乖孙哟,都长大了!”

何春风也领着一大家子,给两个老的磕了头拜了年。英子也感受了一把大湾村磕头拜年的风俗。

轮到老四何春柏家,因为他们家没有男娃,所以礼物是由何春柏自己送上来的,是两幅手套,看着做工啥的都不好。

不过老爷子和老太太都没说什么,大过年的,落下脸就不好了。

送完了礼物,老太太从怀里掏出一大把红包,是用红纸一个个包好的,分别递给了四房的孩子。

接过红包的孩子,都高兴极了,拿到红包之后都开开心心的说了句:“谢谢爷爷奶奶!”

这时候拿着红包让孩子们拿着高兴一会儿,等回了家,这些红包一准都被家里的大人收了上去。

美名其曰的说,先给你放着,等你啥时候买东西再问他们要,可要钱的时候压岁钱却从来都没有要到过。

在乡下家家户户都是这样,做父母的生怕孩子拿着钱胡乱花,那就糟蹋了,就都给收了上去攒了起来,蚊子,在小也是一点肉啊!

发完了红包,这时候轮到儿子们给父母养老钱了。

何家是这样规定的,分了家的儿子,每年给八块钱养老钱,粮食就用钱抵了,如果两个老的生病,那就各家平分。

在大湾村这算是普通的,兄弟几个也没有意见。每年都心甘情愿的掏养老钱,比有的人家为了几块钱几毛钱吵得天翻地覆的好多了。

总体来说,老何家一家还算是比较和睦的。

吃过饭,唠了会嗑,小满也犯困了。英子就带着一家人回家。

狗蛋和铁蛋继续和堂兄弟们玩,几个大的都比较懂事,英子也放心狗蛋和铁蛋跟他们一起玩。

回到了家,把小满放到炕上,让她继续睡,何春风中午喝了酒,脸喝的红通通的,一年到头难得有次喝酒的机会,喝的可是不少。

英子打了盆热水,让他洗了洗,赶到炕上让他睡觉。也许真是酒喝多了,不一会儿,炕上就鼾声震天响。

英子可不能休息,还要包饺子,这里的风俗是大年30晚上和大年初一早上吃饺子的。

想了想,英子打算包萝卜白菜馅的素饺子,和韭菜肉馅的荤饺子。

从地窖里把萝卜和白菜拿了出来,又买了一大把韭菜和三四斤的五花肉。

英子打算多包点,家里难得吃一回饺子,孩子和大人们都喜欢吃,索性这次多包点,吃不完的可以冻在外面,天气冷,也不会坏。

到时候想吃了,化了冻,然后丢锅里煮就行了,方便的很。

英子和了三合面和纯白面,打算用三合面做素饺子,纯白面做肉饺子,这样容易区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