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医女芳华 > 医女芳华 第32节

医女芳华 第32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医女芳华!

“二柱,我没钥匙,在你阿爷那里。”王二婶子苦恼的皱了皱眉头:“你稍微再等几天,让你爹跟你阿爷去说。”

王二柱的身子沿着门板溜了下来,背抵着门,一句话也不说,王二婶子听到里边没动静,心里头发慌,拍了拍门板:“二柱,二柱,你这是咋啦?”

“娘,你去歇息吧,辛苦你了。”过了好一阵子,王二柱这才幽幽的说出了一句话。

“那你别多想,好好睡一觉,明天就好了。”王二婶子叮咛了一句,这才挪着粗壮的腿慢慢走开。

王二柱眯着眼睛朝门外看了看,台阶上一地亮闪闪的银色,那是月亮的光,一分分的将台阶前那树棵树的影子拉得长了些,本来是黑乎乎的一团,后来竟至于长长的一线,就如那个窈窕的身影。

自己不能总被关在屋子里,他一定要出去,要去见到盛姑娘。王二柱一双手贴着门板,一阵阵的凉意传了过来,将他的心也渐渐的浇得冷了,天边清冷的星子眨了眨,就如渴睡的人的眼。

王二柱被放出来,已经是三日之后。

他低头站在王志高面前,一言不发,早没有刚刚被关进去的时候那般生龙活虎。

王李氏看着自己疼爱的孙子成了这般模样,不免有些心疼,刚刚想上前去安慰几句,王志高在一旁咳嗽了一声,她慌忙将脚又收了回来。

王志高威严的望着王二柱:“二柱,你可知道错了?”

“祖父,我知错了。”王二柱没精打采的应了一声,言不由衷。

王志高可不管他这表态是不是诚恳,只要孙子向他低了头,这就证明了他作为王氏族长的威权。他伸手摸了摸胡须:“咳咳,二柱啊,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既然你知错了,阿爷也不跟你计较了。”

“多谢祖父宽宥。”王二柱有气没力接了一句,心里头合计着,等到家里人放松了警惕,自己就去找盛姑娘,告诉她自己一定会娶她,让她跟自己一块儿走,离开桃花村,走得远远的,再也不要回来。

见到王二柱服了软,王志高很是开心:“二柱,我已经给你找了个学堂,明日你就带了一个月的饭米银子过去,好好念书,可别让我们失望。”

“什么?”王二柱惊诧的抬起头来:“让我去念书?”

“哎呀呀,二柱哇,你阿爷可是一门心思给你打算哇。”王李氏见着王二柱不再坚持要娶盛芳华,心里头高兴:“听说那学堂里出过不少举人哩,二柱你好好念书,听说明年就有秋试了,指不定还能中个举人,做老爷!”

“祖母……”王二柱心中叹气,原来念私塾的时候,夫子只说他不是念书的料子,他中了秀才,夫子差点眼珠子都掉到了地上。念了几年私塾,他就学会了文绉绉的喊人,比方说他的堂兄弟喊王志高与王李氏都是喊“阿爷阿奶”,只有他喊“祖父祖母”,除了这点和别人不同,他还真没想出来念个私塾有什么好处。

“别泄气,事在人为嘛。”王李氏笑眯眯的鼓励他:“你也别太想家,夫子说了,一般不让出来,但你隔一个月就回来一次吧,到家里吃点好吃的养养身子。”

“什么一个月回来一次?我听着夫子说,好些人过年才回家!”王志高横了王李氏一眼,很不满意:“只不过现在家里余钱不多,你先带一个月的饭米银子,吃完了再回来讨。”

王二柱迅速盘算,这倒也是个好法子,他可以借着念书的由头将银子攒下来,到时候和盛姑娘逃走的时候荷包里头也不至于是空的。

就这样,王二柱去念书的事情定了下来。

王二婶子舍不得儿子去吃苦,将省吃俭用攒下来的铜板摸出一串来:“二柱,可别亏了自己,想要吃些什么,只管去买,啊?”

王二柱接过那串铜钱,连声道谢,心中雀跃,他的钱财可是越来越多了。

王志高给王二柱找的是京城最便宜的白石书院,里头只有三个夫子,学生倒是有四五十人,小院子里有两进屋子,一进是给学生与夫子住的,一进是授业的房间,旁边还有几间是厨房澡堂之类的杂屋,坐在教室里,能闻到外边飘来的饭菜香味。

王志高亲自将王二柱送到白石书院,交了半年的费用,叮嘱了王二柱两句便回了桃花村。王二柱等他一走,便跟同窗打听白石书院的规矩,听闻三个夫子有两个是不管事的,心里头便有了计较。

第二日王二柱找到那个管事的夫子,很是诚恳的交了个底:“夫子,我念书肯定是念不出什么名堂的,不如你放我出去做事,我依旧在你这里吃饭住宿。”

那夫子拿着王二柱带来的文章看了几眼,叹了口气:“好罢,就这样,只不过你可要准时回书院,别到外头闲逛,别给书院惹麻烦。”

“多谢夫子!”王二柱高兴得几乎要跳了起来,还是念过书的人讲理!

正文 36|0036

六月初的天空有着明亮的颜色,才到卯正时分,红艳艳的霞光里跳出了一轮金黄的太阳,蒸蒸的朝上边升了去,瞬间天地之间有千万道金箭,一支支的扎在了地上,将那翠绿的竹子都染成了金黄。

竹林旁边,有一圈新砌好的院墙,全是锃亮的青砖,沉沉的青色里夹杂着一丝丝的浅黑色纹理,恰似泼墨山水画一般,盎然成趣。院墙上边,盖的是琉璃瓦,浅碧色里头透着一点点蓝,被阳光一照,闪闪的发着亮。

王志高背着手站在院墙边,看着里边升起腾腾的烟雾,咬牙切齿,模样都有些扭曲。

原来以为这盛家穷得叮当响,可没想到忽然之间她家就在盖新房子了,雇了几十个桃花村的村民一起来干活,每日里头好饭好菜招待着,才大半个月,这三进的院子就盖了起来,就等着要上梁盖瓦了。

盛芳华出的工钱高,桃花村里不少人都抢着来干活,王李氏本来想将自己两个孙子也塞过来,可无奈毕竟年岁小,比不得那些壮年汉子,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别人拿钱。王李氏每日来盛家新房这边转了一圈,回来就连声叹气:“也不知道芳华那丫头攒了多少银子,竟然能盖这么敞亮的屋子,全是青砖给砌的,既结实又冬暖夏凉!啊哟哟,还有那给干活的人吃的饭菜,那可不会比咱们过节的菜式差!唉……”

听那些在盛家做事的人回来说,中午吃饭,都有一荤一素,还配个汤,饭随意添,吃得肚子饱饱直打饱嗝还想吃。王李氏听着只觉心疼,若是家中的劳力都去了盛家帮工,还不知道要节省下多少饭米银子。

只可惜,上回那么一闹,她三个儿子谁都没脸去找盛芳华说要去帮工,王李氏怂恿了自己两个孙子过去,盛芳华每人客客气气的打发了两个铜板:“你们年纪还小,这里干活要的是力气,还是等着大几岁再过来给姐姐帮忙吧。”

说话体面好听,还有钱拿,王李氏两个孙子欢快的跑了回来,举着两个铜板朝王李氏嘻嘻的笑:“阿奶,芳华姐姐给的。”

两个铜板就打发回来了,真真是没见识,王李氏气得话都快要说不出来,可也没办法责备自己两个孙子,只能望着盛家新屋的方向干瞪眼,抽了抽鼻子,咳嗽两声,咳咳,也是自家没这个赚钱的命了。

可是,之于王志高,这就完全不一样了,盛芳华这是在挑战他的底线,让他简直无法忍受,这边刚刚在盛家蹭了一鼻子灰,丢脸出丑,转眼盛家就开始盖房子了,而且是青砖大瓦房,真不分明是在打他的脸吗?

王志高琢磨了下,自己总不能让盛家过得称心如意——他还花了一大笔银子打发了二柱去白石学堂念书,凭什么盛芳华就过得这般滋润,平地就起了一幢房子?

盛家开工的时候,王志高琢磨着可以过来闹上一闹——毕竟盛家盖新房,怎么能不经过他呢?王家村里的大小事务可都是由他在管着,虽然不是官府里有备案的村长,可实打实的有这个权力,每次里正来桃花村,都是来找他。

好几次暗示里正要将他的名字报上去,到官府里备个案,这样自己也好名正言顺的在桃花村里横着走,可里正总是笑着推诿:“府尹大人没有提这事,我怎么能造次?若是贸然去提,只怕是会让府尹大人不高兴。”

这位里正管了五个村,五个村都没有设村长,原因很简单,他想多捞些银子。

每年帮着官府征税丈量,官府都会发回扣银子,逢年过节也会按照各自管着的户口多寡发一些节礼,这些银子里就包括了发给村长的。若是他向官府报备了村长姓名,那就势必要将到了手里的银子发一些出去,否则那些登记在册的村长们只要托熟人向主簿打听,就知道自己每年也是分了银子的。

里正是个小气的,如何肯将白花花的银子送给旁人?故此虽然王志高提过多次,他口里表示惋惜,借着府尹大人的名头将这事情压了下来,上头的主簿还夸他能干,不设村长都能管理得妥贴。

因着吞了王志高的银子,里正对他多多少少也有些歉意,故此只要王志高有什么麻烦事情,他都会力挺,带着人来桃花村给王志高撑腰,就这样,王志高在桃花村里更是神气了。

盛家盖房,王志高自然不肯轻易放过,最开始他带了族人过来闹腾,指着说盛芳华必须交五十两银子买下来,否则不能动工。盛芳华只是冷笑了两声:“王大爷,你做族长这么多年了,怎么规矩都没弄清楚呢?你去问问看,谁家里盖房是买了地的?怎么这规矩到我这里就变了呢?”

盖房在农家人眼里是一件大事,有些人饭都吃不饱,如何还会想着去折腾换房子?有个地方住着就行了,除非是实在住不下去了,这才会另外选块地去盖房屋,以前那老屋就空置在那里,算是给子孙后代留的祖产,若是家中人多住不下,要分家,老屋也算一份。

盛大娘是个外来户,她不是桃花村人,当年村里人看她可怜,让她住进了村东头的破屋子,这是一个过世的孤寡老人留下来的,他无儿无女,自然也没人来争这破屋,盛大娘将他的灵位供着,算是认了个干爹,这样才名正言顺的在桃花村住了下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