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穿越之福星高照 > 穿越之福星高照 第16节

穿越之福星高照 第16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穿越之福星高照!

朱子裕点头,再三感谢了文道长,又将视线转移到青青身上。

徐鸿达紧张地拦在闺女面前……

朱子裕往旁边挪了两步,伸着脖子使劲朝青青挥手:“青青,等你去京城时记得找我啊!”

青青从她爹的胳膊下面伸出头来:“我知道,你好好保护自己,按我教你的做!”

徐鸿达低头,看着自己胳膊肘底下的小丫头:“你是不是又看什么不靠谱的话本儿了?”

青青不服气地反驳:“什么不靠谱啊,都是经典的宅斗,肯定有一招管用的。”又转头嘱咐朱子裕:“记住我说的啊,要智斗!”

朱子裕用力地点了点头:“青青让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

依依不舍地看着青青,朱子裕试图绕过徐鸿达再给又软又香的青青一个充满着友情的拥抱,却不料徐鸿达早就堤防着他呢,一边伸开双臂拦着朱子裕,一边转圈挡着青青。

朱朱做了几样路上方便带又滋味足的食物,一出来就看见这奇怪的一幕,不禁上前问:“不是着急走吗?怎么又玩开老鹰抓小鸡了?”

徐鸿达:……

最后看不过眼的文道人,一把把朱子裕拎起来,几步走到院门口,打开院门就把他扔了出去。

朱子裕登时哭了出来,拼命地拍门,忽然木门打开,朱子裕脸上刚露出一抹笑容,就见一个布袋子丢出来扔在他的脸上:“给你做的干粮。”说完,木门“嘭”的一声又关上了。

朱子裕知道自己得走了,他将布袋子抗在肩膀上,朝着小院里大声呼喊:“青青,我走了,你记得到京城以后一定找我啊!”

等了半晌,也没听见回音,朱子裕只能失望地离开了。

镇国公府的八个家丁跪的腿都快断了,终于等法事结束了,几个爬起来,就要带着他们那位大爷赶紧回家。

朱子裕眼睛红红地坐在屋里,也不知想什么,几个家丁互相看了看也不敢上前。还是为首的那个名唤贾仁的凑过来,作势安慰他:“我的大爷快别伤心了,你看咱做了这么多天法事,大夫人肯定早投胎到大富大贵的人家去了。爷,你看,这天色也不早了,咱赶紧收拾东西下山吧!在山下住一晚明天一早我们就赶紧回京城,这回出来这么久,夫人该担心了。”

朱子裕红彤彤的眼睛地盯着他,直至把他看得心虚不敢说话,这才收回了视线,冷冷地丢下一句:“收拾东西,我去找长明道长道别。”

贾二连忙给手下丢了个眼色,自己跟了出去,朱子裕也不管他,自行去找长明道长辞行,长明道长劝慰了几句,便拿出了一个眼熟的小箱子递给朱子裕:“这里面装着一些道家的经典,记得常常诵读。”

贾二闻言连忙要去接,去不料长明道长直接将箱子塞到了朱子裕的怀里。朱子裕更是不知从哪里摸出一把小铜锁,当着贾二的面就“咔嚓”一声将箱子锁了,随后向长明道长行礼:“多谢道长馈赠,子裕回家会好生诵读。”

长明道长点了点头,又拿起桌上的一个画卷,递给了朱子裕,什么也没说便命人将他们送了出去。

贾二凑在朱子裕的身边,伸手去拿箱子:“这箱子看着不轻,我替大爷抱着。”

朱子裕一闪身躲过他的手,抿着嘴看他一眼:“不必。”

贾二却不死心,又试图去拿那个画,嘴里还不忘嘀咕:“道长这是给的什么画啊?”朱子裕忽然停下脚步,冷冷地看着他:“是不是你不把我当做主子,所以才敢一而再、再而三的把我的话当耳旁风?贾二,你很好!”

贾二纵然在心里看不上朱子裕,但面上却绝不敢不把他当回事。毕竟朱子裕现在是国公府里的大公子,是爵位名正言顺的继承人,但凡回府里,朱子裕告他一回状,不用旁人,夫人怕落人口舌就能收拾了他。

想到此处,贾二扑通一声跪下,头如捣蒜般不停磕头:“大爷,借给小的十个狗胆,小的也不敢不听您的话啊!小的真的是怕累着了您!”朱子裕冷哼一声,抬脚上了自己的马车。

另外几个下人赶紧过来扶起贾二,互相挤眉弄眼了一番,却没一个敢出声的。贾二心里暗自叫苦:“如今这位爷长大了,越发有主子架势了,往后可不能随意糊弄了。”于是收起轻视之心,小心翼翼地伺候朱子裕回京。

#######

京城,镇国公府。

朱子裕回府后,先将自己的东西放在大箱子里落了锁,又去洗澡换了衣裳,这才又从箱子里将画卷取了出来,伺候他的大丫头明月见状不禁笑道:“什么样的好东西这样宝贝着,也不许我们看。”

说着就要伸手去拿,朱子裕看了她一眼,冷喝道:“放肆!凭你也敢摸这幅画?”明月被骂的脸上一青,又不敢还嘴,只能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大爷这是从哪里受了气了回来?拿我们撒气好没意思!”

朱子裕没空搭理她,拿着画卷匆匆忙忙地走了。

“怎么了这是?”夫人那边的大丫头紫提过来,从窗外见这情形也没敢露面,直到朱子裕不见了踪影才从走了进来,拉住明月道:“大爷这是怎么了?”明月擦了擦微红的眼角,摇了摇头:“不知从哪里触了眉头,回来就拿我们撒气。”说着眼泪又掉了下来。

紫提略安慰了两句,就直奔主题:“听贾二说,大爷带回了个箱子和一幅画,你可看到是什么东西了?”

明月闻言心里难受地紧:“大爷一回来就将东西锁箱子里了,那个箱子的钥匙一直是他自己拿着,我们谁也没有看到。刚才大爷换了衣裳取了画出来,我想看一眼,结果被大爷呵斥了一番,好顿没脸。”

紫提听此话,脸色略微变了一变,心里暗忖:“大爷的防备之心越发重了……”

此时,朱子裕已经到了老国公夫人的屋子,上前跪了请了安,又笑嘻嘻地爬起来蹭到炕上,将头轻轻地埋在老夫人的怀里。

“怎么了?不是去你娘家乡祭拜了?怎么又不高兴?”老夫人摩挲着他的脑袋:“是不是你娘没给你托梦?你娘葬在咱朱家的祖坟里,魂魄自然不在家乡,梦不见也是正常的。”

朱子裕在老夫人怀里点了点头,待眼泪逼了回去才将头抬了起来,抬头朝老夫人一笑:“祖母,虽然我回去没梦到我娘,但我梦到祖父和哥哥了。”

老夫人一愣,随后斥责道:“胡说八道,老太爷的魂魄怎么会在那?”

朱子裕想了一想才说:“许是那家道观灵验,我又亲自诵经,神仙见我心诚,遂引了我的魂魄拜见了祖父。”顿了顿,又说:“祖母,我哥哥们和祖父在一起。”

老夫人想起宠了她一辈子的夫君,心情也沉重了几分,摸着朱子裕的脑袋问:“你梦见你祖父和你说什么了?”

“祖父说……”刚要拿编好的瞎话糊弄老夫人,忽然此时一穿着青衣坎肩的丫鬟撩起帘子进来回禀:“老太太,夫人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仙界,武魁星一边享受着凡间的香火一边修炼,忽然一股松油味从香火里窜了出来,武魁星十分不解,吩咐童子:怎么回事?你去瞧瞧!

童子:报老爷,有一凡人拿火把祭拜老爷!

武魁星:大胆!

童子:他还取走了老爷给血缘后辈留下的秘籍!

武魁星:放肆!……等等……他是我血缘后辈?

童子:不是!

武魁星:那他怎么能找到山洞,打开机关的?

童子:是个叫青青的女孩子找到的!

武魁星掐指一算,脸色发苦:再拿一套新的秘籍放回山洞,记得这回要加三层结界!!!!

第22章 小朱朱的人生第一次宅斗

镇国公府的老太太从年轻起就是个傻白甜, 可以说她除了优越的家世和出众的美貌以外,什么学识、见识、才华、心计通通没有。也是她命好, 当姑娘的时候是家里唯一的女孩, 爹娘疼着哥哥宠着,出嫁后上没有婆婆下没有妯娌, 国公爷也没有小妾通房之流。这么说吧, 就算哪天她闲的难受想来场宅斗活跃下人生,都找不到人陪她玩。因此傻白甜的老太太到老了依然还是个傻白甜, 养废了镇国公府的当家人朱平章还不自知。

朱子裕生母周氏去世后一年,已近不惑之年的朱平章又续娶了二八年华的高氏。高氏在嫁入国公府之前, 娘家就已见衰败之势, 家里十几个哥儿没一个肯读书的, 成日里漫天散银招猫逗狗,各房主子们也不齐心,不想着怎么开源节流, 反而都拼命的往自己怀里捞好处,高家早已是寅支卯粮、入不敷出了。

高氏凭着长辈的一点脸面, 攀上了镇国公府这门亲事,且她胜在年轻貌美,甫一进门就抓住了朱平章的心。刚进门时高氏还算老实乖巧, 虽然那时老太太让她掌管中馈,但家里的大事小情她依然向老太太请示了才吩咐下人去做。如此不过半年时间,高氏摸透了老太太的性情,开始自己当家作主起来, 而老太太乐的清闲,每天逗逗孙子听听小曲儿,旁的什么事也不想操心。

朱子裕打出生就没了娘,高氏过门时他才一岁多点,正是蹒跚学步、咿咿呀呀学话的好玩时候,高氏见他白嫩可爱倒也真心喜欢他,将他挪到自己耳房里,一日三餐细心照看。

也不知什么时候变了心思,龙凤胎出生后高氏就渐渐地对朱子裕没了耐性,一想这诺大的国公府、这世袭罔替的爵位、这令世人羡慕的荣华富贵与自己的儿子无缘时,她就难受地整夜睡不着觉,恨不得登时就把朱子裕撵出家门。

只是高氏虽有这个心思却没这个胆子,旁人不说,老太太是最宠孩子的,而她自己又特别好面子,最容不得别人说她句不好,虽肚里满是见不得人的心思,偏面上做出慈母的姿态来,心里盘算着长久的打算。

好容易忍到朱子裕三岁,高氏便叫人收拾了一处精致的小院,把他挪了出去,每天叫漂亮的丫鬟哄着他吃陪着他玩。朱子裕三四岁了还极少下地走路,都是奶娘一步步的抱着。偏生老太太还不认为这不是事儿,只当高氏宠爱朱子裕,想当年朱平章就是如此这般在老太太的宠爱下长大的。

还好,朱子裕从小就敏感,从懂事起就觉出高氏待自己和龙凤胎的不同,虽然每次高氏见他都和颜悦色满脸笑容,但朱子裕总觉得她看自己的眼神让自己发毛。

当时朱子裕年纪太小,又没有人教导他,他不知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他只当自己不乖所以母亲才不喜欢,便有意识地去和弟弟学,尝试着自己吃饭,不再让奶娘抱。当他在祖母的屋子里听到两岁的弟弟用含糊不清的奶音背着《三字经》时,他忍不住好奇地问:“娘,弟弟说的什么?我怎么没听过?”

刹那间,高氏脸上闪过一丝慌乱,下意识去看婆婆和丈夫的表情。而此时,国公爷的眼神正在一貌美的丫鬟脸上打转,而老太太正眯着眼听小曲儿,没人在意朱子裕的童言童语。

高氏这才放下心来,连忙揽住他哄道:“弟弟念着玩呢,你身子弱,可念不得这东西,仔细劳神。”高氏的敷衍没有打消朱子裕的好奇心,他便趁着没人的时候私下里拉住老太太的大丫鬟玉楼询问。

玉楼是朱家的家生子,当年她爹娘生病,朱子裕的亲娘周氏不仅给银子赏药材,等她爹娘归了西还叫人好生发送了,给了五十两的丧葬银子,因此玉楼十分感念周氏的恩德,当年周氏没了,她还痛哭了一场。

自打高氏进门后,玉楼冷眼瞧了几年,自然能看明白高氏打的什么主意,私下里也试着提醒老太太两句。只是老太太糊涂一辈子了,委婉的她听不懂,直白的她不明白。玉楼又不敢主动去和朱子裕说什么,怕朱子裕被高氏养熟了,将自己说的话告诉她,到时候夫人把自己撵出去,老太太可不会管自己死活,因此只能闭紧了嘴巴。

所以,当朱子裕溜进她的小屋,悄声问:“玉楼姐姐,弟弟念的是什么的时候?”玉楼十分纠结,不知该不该说。倒是这孩子机灵,看出玉楼的为难,先下了保证:“姐姐,我知道好赖,你放心我不会让夫人知道的。”

玉楼心里一酸,将他搂在怀里,眼泪差点出来。只是她也不敢在耳房里说,怕被旁人听见,便借口带他到园子里赏花,四处看着没人,便一点一滴的从老国公爷讲起,细细地告诉他近十年来国公府发生的事情。从那时起朱子裕才知道自己并不是夫人亲生的,原来自己还有两个战死在沙场上的亲哥哥。

打那以后,朱子裕时常拽着玉楼陪他到园子去玩,让玉楼讲些祖父和哥哥的事情给自己听。紫提撞见过两回,回来和高氏说玉楼整日陪着裕哥挖土,高氏也没当回事,只当朱子裕喜新厌旧,她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自己的宝贝儿子身上。

高氏之子朱子昊满三岁后,高氏为了儿子请来一位名师,朱子裕听说后吵着闹着也要上课。高氏恨得牙直痒痒,少不得一边糊弄他一边又在老太太那边打马虎眼:“裕哥儿从小体弱,儿媳实在怕他读书劳神再坏了身子。”

老太太想起自己儿子小时候,立马哄着朱子裕不叫他去,奈何朱子裕听了祖父和哥哥的故事,又明白了自己在府里的处境,早就下了奋发图强的心思,死活不肯罢休。老太太是个最疼孩子的,见他哭的伤心,连忙答应了。

高氏从来不敢在面上违背老太太的意思,因此隔三差五地找出一件事来拦着不让朱子裕去书房,先生不明所以又不愿听孩童狡辩,十分厌恶这个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公子哥,索性从来不去管他,因此一年多来,朱子裕只学会认字,背个《三字经》罢了。

玉楼见朱子裕一年来学的东西十分有限,心里着急,心里琢磨了几日,偷偷寻了一件周氏旧日做的针线叫朱子裕塞在房里,又叫朱子裕装作无意间找出来一样,问丫鬟是谁的东西。

虽说周氏亡故时这群丫鬟才七八岁,但周氏作为府里的当家夫人,丫鬟们都认得她的针线,因此见了这件东西都脸色大变,虽不敢当着朱子裕的面言语,但私下里少不得议论一番。

朱子裕按照玉楼的指示,恰好撞破了丫鬟们的私话,趁机大哭大闹起来,死活要自己的亲娘。高氏听闻此事,气的一口银牙都恨不得咬碎,狠狠地发作了几个丫头一番,又去老太太那告罪。

老太太不明白高氏的想法,只说这事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高氏掩面哭的伤心:“娘您知道,儿媳倒不是有意瞒着子裕这事,只是担心子裕知道这事该和儿媳离了心了。”老太太劝慰她道:“不会的,子裕是个好孩子,他知道你的好。”登时把高氏气的倒仰。

既然撞破了这件事,朱子裕也无所顾虑起来,事事不再听丫鬟安排,自己问老太太要了个箱子拿了一把铜锁,把自己的月例银子、压岁钱、各种样式的长命锁、老太太赏的各类玉件以及自己心爱之物都自己锁了起来,谁也不许碰。

朱子裕又光明正大地去找老太太问了母亲的忌日,提出了回母亲家乡去祭拜的想法。高氏已经不想搭理他了,既然他要求了,便和朱平章回禀了一句,打发自己陪房的男人贾二带着几个家丁送他去了周氏的家乡。

谁知朱子裕这一去竟然走了一个多月,回来时贾二只匆忙来回了句:聚仙观里的长明道长给了大少爷一个箱子和一幅画卷,不知是什么东西,又说大少爷脾气大了许多。

高氏惊疑不定,连忙让紫提去朱子裕的院子探个究竟,谁知紫提回来说明月不仅什么都没看到,大少爷还给了她个没脸。

这回高氏可坐不住了,忙往老太太院子里去,到了门口叫丫鬟去通报,自己则拿着小镜子挤出一抹温柔的笑意。

丫鬟撩开帘子进去,低头回道:“老太太,夫人来了。”玉楼正跪在炕上拿着一把美人锤在给老太太锤肩,闻言悄悄地朝朱子裕使了个眼色。朱子裕立马心领神会地滚到了老太太的怀里,两只小手搂住老太太的脖子:“祖母,先不叫母亲进来好不好,我还想和你讲祖父和哥哥的事,我不想叫别人知道

老太太最见不得孙子撒娇,见状笑的十分开怀搂着他连声说好,又和那丫头说:“让夫人先回去吧,我和裕儿说会话,让她晚饭时候再过来。”

玉楼闻言忙从炕上下来,笑道:“还是我去说,这小丫头嘴不利落,怕她说不明白。”老太太从不在意这样的小事,胡乱点了点头,就问大孙子梦见了什么。

玉楼使了眼色,领了所有丫鬟出来,先叫她们到廊下侯着,自己则给高氏行了礼,这才小声说道:“老太太一个来月未见大爷,心里想的紧儿,这会儿祖孙两个说悄悄话呢,让夫人晚些时候再来。”

高氏捏紧了帕子,手指有些发白,略微顿了一下,又扬起无事般的笑脸:“也好,也该叫裕哥儿好好陪陪她祖母了。那我先叫厨房安排饭菜,等二爷放学了我打发他和萱姐一起过来。”

玉楼笑着应了一句,将高氏送走,也没再进屋,反而搬了个小杌子坐在门口,以防有人听墙角。

朱子裕坐在老太太怀里,详细地说起自己梦见祖父之事:“祖父住在一个金碧辉煌的大房子里,房子后面种着好大一片竹子,还养了许多仙鹤。院子侧面有一弯活水,我去的时候祖父正带着哥哥钓鱼。”

老太太闻言,面上也露出几分怀念:“是呢!你祖父最爱钓鱼,当年他在家时,咱家池塘里的鱼都养不大,三天就得钓上一回。”说着咯咯咯的笑了起来。

朱子裕从老太太怀里钻了出来,悄悄的拿起画卷,紧张地手有些颤抖:“祖父叫我找人画一幅行乐图带回家来。”说着缓缓地打开了画卷。

老太太视线落在画卷上顿时怔住了,那个宠了她一辈子的男人就这样的出现在眼前:只见潺潺泉水舒缓地从画卷上流过,老国公爷半靠在白玉砌成的栏杆上,手里拿着一根长长的鱼竿,一条颜色金黄的大鱼跳起来咬住鱼钩。国公爷左侧一个少年正指着水面哈哈大笑,右侧的少年则伸出手去,似乎要帮着老国公爷拉鱼竿。

也不知盯着这幅画看了多久,直到感觉到子裕在拿帕子给自己擦泪,老太太这才回过神来。

叹了一口气,老太太将朱子裕搂在怀里:“我原本只当你是做梦,却不料你真的见到了你的祖父。他见到你的时候欢喜不欢喜?他一定很喜欢你的,要不然怎么会单单引你去见?你可是咱家未来的小国公爷呢。”

朱子裕搂住祖母的胳膊,声音里带着崇敬:“祖父见我欢喜的紧,还说会保佑我身体康健,只是祖父不许我整日在后院傻玩了,说叫我搬去前院住。”

老太太叹气:“原本我想你体弱,舍不得你搬到前院去,都是些毛躁小子,怎么能伺候的了你?既然你祖父说了,那你就搬过去吧。”忆起往昔,老太太脸上带了几分眷恋:“你祖父一直不喜欢男孩儿养在后院,当初你哥哥才四岁,他就叫他们到前院去住了。裕儿你看……”老太太指着左侧的少年:“这个是你大哥,他眼角下面有一个小痣你看到没?他呀极其机灵,家里什么事也瞒不过他。”又指着另一个道:“眉心有个黑痣的是你二哥,他从小就淘气,上山下河就没有他不敢的。”

“祖母,我有两个哥哥,为什么府里的下人都叫我大爷?我该行三的。”朱子裕的眼神里闪过一丝愤怒又极快地掩饰了下去,“哥哥们并非幼时夭折,族谱上也有他们的名字,下人们怎么能胡乱称呼?哥哥若是知道了,岂不在地下难安?”话音未落,便已泣不成声。

老太太连忙搂住他,大实话一个劲儿的往外掏:“是你母亲提议的,说你体弱,怕你知道有过两个哥哥又没了该伤心了,因此让下人们都叫你大爷的。”

朱子裕气的直发抖:“祖母,因这轻飘飘的一句话就能磨灭哥哥们的存在吗?现在不过才六年时间就已经没有人提起大哥、二哥了,如此再过十几年、二十年,还有几个人能记住他们?况且我根本就不体弱!”他抬头高喊了一声,可看到老太太鬓角上的白发,又忽然没了气势,只声音中依然愤愤不平:“纵使我娘怀我的时候身子不好,我也是足月生的。小时候怎样我不记得了,反正打五岁起我就没生过病,就昊儿每到换季的时候还得吃上几日汤药呢,母亲怎么不说他身子弱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