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嫁给奸雄的日子 > 嫁给奸雄的日子 第103节

嫁给奸雄的日子 第103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嫁给奸雄的日子!

攸桐皆应了,又将给她准备的几套衣裳赶出来,替傅煜送上。

剩下傅澜音、韩氏等人,暂时无需一股脑地去京城,仍留在齐州。

涮肉坊的事托付在两位许管事的手里,攸桐只请杜双溪单独过来,叮嘱她早些将徒弟教出师,而后到京城来。到时候,自可再展拳脚。

如是忙碌到深夜,歇了一宿,便动身回京。

……

战事初定,傅家兵马一路南下,首尾相接,已将京城到齐州的路打通。

攸桐这一趟出行,便比从前顺遂得多。

朝行夜宿,这晚住入驿站,离京城只剩百里之遥。

攸桐跟傅煜成婚半月即两地相隔,这半年间除了书信往来,不曾有片刻晤面。在齐州时,她尽力将心思挪到食店的账册、采买等事上,又有傅澜音和韩氏一道解闷,除了夜半梦回时格外担忧思念,还不觉得怎样。这回千里迢迢入京,想着不日就能见到他,竟是隐隐激动。以至于辗转反侧,失眠到四更才迷糊入睡。

次日照常早起赶路,攸桐与玉簪同乘,抱着软枕睡得昏天暗地。

风清日朗,马车轻晃,迷糊之间,玉簪忽然轻轻推她,“少夫人,快醒醒。”

攸桐被她推得惊醒,眼皮还没掀开,随口道:“到啦?”

“还没到,是将军。”玉簪低声催促,“将军亲自来接,快别睡了!”

将军……傅煜?

攸桐脑子里几乎是打了个激灵,残存的睡意消失了大半,诧然睁开眼睛,玉簪已然倾身往前,打起了车帘,口中欢喜道:“你瞧,是不是他!”

帘外官道绵延,两侧草木青青,山峦起伏。

夹道的高柳之间,有支队伍策马而来,带头的人骑着那匹神骏异常的黑影,朝她疾驰。迎面的风扬起玄色暗纹的衣裳,英武端毅的男人玉冠束发,眉目冷峻硬朗。他的身后不知有多少随行,蹄声奔腾如雷,在数百步外勒马,只剩傅煜孤身单骑,转瞬便窜到她面前。

车夫仓促勒马,随行护卫的军士齐声行礼,“拜见将军!”

傅煜眉目端然,抬了抬手,那双眼睛深邃清炯,落在她的身上。

攸桐刚睡醒,全然没想到傅煜会忽然出现,也不知他是因公事出城正巧撞见,还是特地来接的,只傻傻看着他,杏眼流波,像是初春映照阳光的湖水。朝思暮想的容颜,屡屡入梦的娇妻,比起离别之时,似乎更添婉转风情。

片刻对视,攸桐诧然张唇,不自觉地舔了舔。

傅煜眸色微深,风吹得喉咙微微干燥。

众目睽睽之下,他尽力保持端毅姿态,翻身下马。

“离京城还有五十里,我来接你。”他缓声说完,目光便往玉簪一瞥。

玉簪这才醒悟自己的多余,忙从行礼的姿势半蹲起来,跳下车辕。

攸桐的目光仍瞧着他,从眉眼、唇鼻,到肩膀、胸膛,见他抬脚登车,忙往旁边腾出地方,口中道:“京城里事务繁忙,夫君何必专程费这功夫。这边有孙将军护卫,不会出岔子……唔!”她话没说完,在车帘落下的那一瞬,才进车厢的男人便骤然俯身扑过来,吻住她,将惊讶的尾音堵在喉咙。

从相隔千里,到咫尺距离,仿佛只是一瞬间。

攸桐瞪大眼睛,看到他眼底的倒影。

马车辘辘前行,车身晃了晃。彼此鼻息交织,落在脸颊,温热微痒。

攸桐往角落退了退,愕然转为惊喜,笑嗔道:“吓死我了,还以为出了事。”

“放心,没事。”傅煜闷笑,就势坐在她身旁,伸臂将她抱个满怀,“怎么走得这样慢?”

“毕竟是马车,哪像你骑马那么快,已尽力走得快了。”攸桐靠在他怀里,帮着整理被风吹乱的领口,“也递了消息给你,四日的路程,等到今日晌午,便可入城。”

可他等不及啊。

从收到她启程的消息时,便在等待。

两夜苦熬,若不是被要事绊住脚,昨晚就飞奔去接她了。

傅煜眸色深浓,一手圈她在怀里,另一只手抚过她眉眼脸颊,低头再度吻住她唇瓣。香软柔嫩,气息如兰,是肖想回味过无数遍的味道。方才的克制迅速坍塌决堤,手臂收紧时,胸前两团柔软被压在他的胸膛,隔着单薄的夏衫,令人心猿意马。

吻变得炙热迫切,贪婪攫取,到后来几乎是将她压在厢壁上,肆意掠夺。

第123章 临终

马车缓缓行出四十余里, 傅煜才算放过攸桐。

临近城门时,他沉声命车夫勒马,而后整理衣裳, 躬身出去。依然是最初的端肃威仪姿态, 接过黑影的马缰, 翻身跃上马背。这间隙里, 攸桐掀侧帘望出去, 城阙楼台如从前般巍峨静立,城墙上军士林里,守卫得比从前还整齐。

因近来进出城的人鱼龙混杂, 魏建虽兵败而走, 留在京城的眼线也不少, 监门卫的人里便混了不少眼光毒辣的傅家亲信, 专捉漏网之鱼。

为免生乱, 九门各派了一位小将震慑宵小。

见着傅煜,带头的那小将当即恭敬行礼, 周遭百姓瞧见傅煜身后百余铁骑护卫的架势,忙自发避让。

——从领兵进城、剿平叛乱, 到如今打理朝堂、巡查城防, 傅煜每日里几乎都要骑马将这朱雀长街跑几趟, 次数多了,周遭百姓自然记住了这张威仪冷硬的脸庞。比起从前作威作福却软弱无能的皇室宗亲, 这位傅将军救百姓于水火, 军纪严明、秋毫无犯, 短短数日间便令城中恢复秩序,颇得百姓敬重。

更何况,在此之前,傅家镇守边塞、荡平叛乱的名声已然远播。

百姓未必懂朝堂上的暗潮云涌,却知道谁拳头硬,谁就是大爷。

当今皇上挡不住乱贼,任由京师被迫、皇宫遭劫,如今就算活着也没几分能耐。倒是傅家千里勤王,荡平匪寇,还百姓以安宁。据说如今京城四周、皇宫内外,都是傅家军在驻守,连那巡城兵马司和一盘散沙的禁军,也都悉听分派。

这般人物,谁敢不敬?

有人带头避让,旁人瞧见,忙跟着退到两旁。

转瞬之间,朱雀长街上便让出条路来,中间空荡宽敞,可容两辆马车并行,两侧人头攒动,探头探脑地张望。

片刻后,傅家护卫开道,一辆结实宽敞的马车缓缓驶来。

青罗华盖,宝马雕车,染了远道而来的风尘,偶尔侧帘轻晃,可看到里面美人华服,云鬓金钗,端坐车中。车身虽无绮丽装饰,却做工考究、纹路分明,旁边有傅煜策马陪同,身后有百余铁骑护送,声势浩大,威风凛凛,不逊于王府皇家出行的仪仗。

不知是谁先探听到的,说马车来自齐州,里面的华服美人便是傅煜的妻子,魏攸桐。

几番波澜,传言纷纷,魏攸桐的名字谁不知道?

当初被睿王舍弃、受尽骂名,转过身就嫁到了傅家。如今傅煜亲自出城,以所向披靡的铁骑迎她回来,可见爱重之意。

待马车缓缓驶远,众人暗自议论时,满口都是艳羡。

……

车厢之内,攸桐听不到低语议论,却知道周遭的注目。

隔着一道软帘,她维持着最端庄的坐姿,直等马车停到丹桂园外,才稍稍松懈。

拿下京城后,这里不止供傅煜起居,也被拿来处置事务,府门口两溜兵士林立护卫。攸桐被玉簪扶下马车,脚还没站稳,便见杜鹤匆匆过来,向傅煜禀事。她便靠在车旁,就着树下荫凉等他。

片刻后,傅煜嘱咐毕,杜鹤抱拳应命,旋即转身朝她行礼。

“拜见少夫人。”

“杜将军。”攸桐颔首。

傅煜踱步过来,又道:“昨晚为贼寇的事一宿没睡,今日若无紧急要事,不必烦扰。”

杜鹤应命而去。

门口管事忙着迎接车马,攸桐则跟着傅煜往里走。

穿过外面改做临时衙署的书房,进了垂花拱门,则是后园居处。仍是她从前住过的那处院落,老槐高耸,槭树秀雅,将日影揉碎,铺了满地,门口有丫鬟仆妇在外恭候,整齐行礼。

夫妻并肩而行,玉簪秋葵她们跟在两三步外,进了院,便识趣地驻足。

屋门半敞,里面的桌案上摆着新鲜的瓜果。

攸桐冒着暑热一路劳顿,瞧见那切成碎块的果肉,顿觉口渴,加快脚步往里走。

进了门没走两步,猛听砰的一声,回过头,就见光线一暗,屋门被关得严实。下一瞬,原本端然行路的傅煜身影如风,跨前半步便勾住她腰,往回轻轻一拉,将美人抱个满怀。半年相思堆积,在马车里炙热亲吻时,尽数化为欲念,这一路行过朱雀长街,虽镇定端肃,水面之下却已是暗潮汹涌。

如今没了外人,便可肆意妄为。

傅煜在她回京前已将棘手之事处理毕,偷得浮生半日闲,早就蠢蠢欲动。

攸桐手软脚软,哪里比得上他的力气,稍作挣扎便被摁倒在桌畔。

唇舌纠缠,衣衫半解,外头隐隐传来蝉的嘶鸣,却盖不住耳畔的急促气息。

那一盘瓜果新鲜诱人,汁液沾到她唇上,被他分走大半。

晌午过后,傅煜以洗风尘为由,命人送水进去。用完午饭稍作歇息,傅煜便再振精神,一副要将半年的皇粮尽数上缴的架势,翻着花样折腾她。直到攸桐筋疲力竭,死活不肯再让他碰了,才算收手,而后抱她去沐浴,命人传晚饭。

如是一日劳累,几乎叫攸桐骨头散架。

傅煜却是久经沙场,越战越勇,晚饭后碍着良心没折腾她,只相拥在帐中说话,临睡前,却仍兽性大发,将她折腾到半夜。

以至于次日到了晌午,攸桐还躺在锦被里,不肯挪窝。

到后晌,被玉簪扶着往内室沐浴,瞧着满身的痕迹,暗暗嘀咕了好几声“禽兽”。

而这般放纵的后果也颇为严重——

连续两晚,傅煜意图贪色时,都被攸桐以受伤未愈为由踢开,不肯叫他沾荤腥。只能退而求其次,克制自持地抱着她安睡过夜。直到第四日有了空暇,才在沐浴后半敞寝衣,将那热腾腾的胸膛和劲瘦腰腹在她跟前招摇,使足了力气,才诱得她点头破戒。

……

自然,攸桐这回上京不止是为夫妻团聚、浓情蜜意。

京城初定,傅德明以相爷的身份打理朝政,傅煜则守着皇宫和京畿布防,在伯父的襄助下,陆续接手政事。

原本借刀杀人的打算落空,以许朝宗那副恨透了他,打算死磕到底的脾气,篡位的名声怕是逃不掉了。事已至此,傅煜也就不急着杀许朝宗而代之,只以皇帝在祸乱中受惊,而叛军贼心不死,仍潜伏在京城为由欲图伺机行刺为由,将皇帝“保护”在禁宫之中。

朝廷上的事,有了皇帝的名义和铁打的兵权,也能顺手许多。

京城之外,除了定军节度使魏建和建昌节度使姜邵之外,北边已是傅家的天下,宣州一带也有傅家人马把持,愿听号令。剩下楚州南北被郑彪搅得天翻地覆,官兵溃散、衙署凌乱,派个得力之人去整顿,暂且也翻不出风浪。

这两月之间,傅煜便坐镇京师,忙着扫除后患、收拢权柄。

宫城遭劫,皇帝不能亲临朝政,朝堂的事悉交由傅煜伯侄打理,连同宫禁和京畿防卫都落到了傅家手里,这背后的意味,谁能瞧不出来?

永宁政事清明的名声已然传遍,傅德明在京城的这一年半,从最初的举步维艰、人心涣散,到而今的有令必行、渐有气色,笼络人心之外,亦令许多人敬服。比起平庸无能、不得民心,两番激起叛乱的许家人,傅家的铁腕雄心,有目共睹。

除了少数固执忠君的老臣和与魏建暗中勾结的官员外,人心渐渐归服。

而攸桐身为傅煜的妻子,在这节骨眼上,也颇为忙碌。

丹桂园的前院开辟为傅煜处理朝堂之外杂事的衙署,后院另从侧开门,接待女眷。

整整四个月之间,丹桂园人来人往,傅煜忙得脚不沾地,但处境却也迅速好转。固执的老臣被挨个收服,魏家的眼线钉子被陆续拔除,从最初朝臣对傅家近乎蛮横的做法颇有微词,到如今只认傅煜,不提皇帝,朝野间已然接受了傅家主政的事实。

深宫之内,许朝宗依旧锦衣玉食,却困在方寸之间,渐渐被淡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