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综武侠]我自倾城 > [综武侠]我自倾城 第39节

[综武侠]我自倾城 第39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综武侠]我自倾城!

苏梦枕不是一时冲动,他一直知道赵佶昏聩,弑君的想法从苏遮幕还在时就有,如果不是李澈横空出世,天下又太平起来,很难说赵佶的人头这时候还在不在脖子上。

皇宫高手是多,奈何赵佶是个喜欢微服私访的皇帝,他身边带着的高手通常只有一两个,有时是宦官米有桥,有时是大内高手“一爷”,想打败这些人稍有难度,但在他们眼皮子下杀了赵佶,还是可以做到的。

无非在于想不想做。

以前不杀赵佶,是因为大敌当前,苏梦枕怕他一死天下大乱,但如今赵佶死了,只不过是换个皇帝。

李凝没能听明白苏梦枕的“再不成”,但不妨碍她稍稍安心,只是安心之后,她又有些心慌,小声地说道:“可金风细雨楼……”

即便再对苏梦枕动心,再明白他其实对她也有一点好感,可李凝从来没想过自己在苏梦枕的心里能和金风细雨楼等价,不,大概还要再超过一点。

苏梦枕早在几天前就想通了。

金风细雨楼是他和父亲两代人的心血,不到必要时候他不会放弃,然而什么是必要时候?金风细雨楼创立的初衷,李澈已经替他做到了,甚至做得比他想象得还要好上一百倍,心血是真,但不能本末倒置,何况就算他走了,也不代表金风细雨楼倒了,他已经选定了王小石作为自己的继承人。

原本他就没想过能留下自己的血脉。

苏梦摸了摸李凝的头,他的手就像他这个人,明明瘦骨嶙峋,却十分温暖,李凝忍不住轻轻地蹭了蹭他的手掌心。

反应过来自己做了什么,李凝的脸一下子就红了。

饶是苏梦枕也没发现外间的车夫是在绕着汴京城转圈子,只为让他们多说一会儿话。

李澈大约是这个世上最后一个知情的人。

即便对李凝说了问题不大,但不得不说,这个不大的问题确实是他近几年来遇到的最大的问题了,连灭金辽二国都没现在这么棘手。

今天的事打乱了他的全盘计划。

赵佶不能死,至少不能在废太子之前死,不然太子即位,他和他拉拢的三个蠢蛋可能要抱团一起死,此外以他对赵佶的了解,这人不光好色,也急色,决等不到来年入夏的选秀,最大的可能是提早选秀,年关之内不可能,那就只能在开春。

李澈想得没有错。

赵佶回去之后辗转反侧,连废了二十几张上好的玉竹纸,都没能画出那惊鸿一瞥的美人面,把笔一扔,招来内臣,比比划划了一番,最终亲自拟定圣旨,原本是想直接把人弄进宫来,随即又觉得对名声不好,最后只得勉勉强强拟了一份提早选秀的圣旨,并令自年关到选秀终止,符合选秀年纪的女子不得婚嫁。

圣旨第二天就过了流程,宋国一直都是“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仁宗时有两名美人专宠,为此仁宗废后,朝中官员打进后宫把两名美人拖出来,剪了头发送去做尼姑,仁宗事后都不好说什么,然而经历几代到如今,“士大夫”的权柄已经很小了。

没人提出异议,甚至李澈也只是冷眼看着没说话,圣旨立刻下发,当日生效。

赵佶连带看李澈都比平日里更顺眼,只差没有当着满朝文武叫他一声国舅。

在这一刻,李澈和苏梦枕的思维完美对接上了,不同的是苏梦枕做的是刺杀的准备,李澈则是准备让赵佶死得稍微正常一点。

毕竟前期为太子做好的准备总不能落了空。

第52章 黄昏细雨红袖刀第(27)

年关将近,汴京城中处处弥漫着新年的气氛, 就连金风细雨楼都是一片忙碌景象。

唐应正在金风细雨楼的兵器库里打铁, 唐门以机关和毒术闻名江湖, 大多唐门弟子都是两头挑, 她也不例外,只是她的机关术比毒术渣得多, 但她仍然强撑着准备给李姑娘做个腕弩。

即便知道李姑娘的武功也许比她自己都高, 但单看她那副柔弱可怜的外表,唐应还是忍不住升起一种难以言喻的怜爱之情, 并且她一直觉得美人是不需要双手沾血的, 在不必要拔刀的时候, 她希望李姑娘能离死人越远越好。

腕弩是她从无数的唐门武器里挑选出的最合适的礼物。

她自己还改进了一下, 希望让这只机关弩能有多轻便就有多轻便,毕竟李姑娘的手腕很纤细。

然后她就收到了李姑娘的哥哥派人送来的邀请。

唐应有些懵。

她把做了一半的腕弩放下, 洗了洗手跟着来人去了,夜间汴京城门关闭,但载着她的马车一路通行无阻,送她去李府。

过了几天,太子得到一副弓弩图纸, 设计简单轻便,准头足, 十分适合在军营中推广使用, 在身边近侍的提醒下, 他意识到这是个重新得到父皇欢心的好机会。

李澈要做的事情, 无非就是把太子谋反未遂,变成太子弑君。

仔细想想这还比之前省事了些。

距离年关还有两天,李凝收到了唐应送她的腕弩,和大部分丑兮兮的唐门兵器不同,唐应送她的腕弩小巧精致,有些像是大号的精铁手镯,却轻便得过分,手镯内部应当是中空的,晃动却没有声响,唐应一边演示一边向她解释,说这腕弩里安装了一百枚细如绒毛的毒针,用时只需按下手镯一侧的福字花纹,就能发出足以毒倒一个壮汉的毒针。

唐应深觉这个腕弩做得不好,她觉得像李姑娘这样的柔弱女子大约不会喜欢见血封喉的毒针,但是单纯的麻沸针想要让一个人失去行动能力需要时间。

李凝却没有半点顾忌,脸上露出了赞叹的神情。

唐应立刻融化成了一滩水,心里软软的。

她给李澈的图纸没有送李凝的精致,只是最简单的轻便机关,胜在做得容易,大部分人只需稍学一些基础就能自己动手修理和制作箭矢,唐应觉得这大概会被用于军中,肯跟着金风细雨楼北征的野生江湖人士全是一腔热血,唐应更不例外,给出去的时候十分痛快,并且坚决拒绝了李澈给的酬金。

只是如果她没记错,李府里好像还有几个她的同门师兄?

唐应很快在李姑娘温柔的笑脸里融化成水,什么都想不起来了。

大年三十那天,李凝没能回府,而是在黄楼渡过了一场欢宴。

金风细雨楼的黄楼是宴饮娱乐之所,苏梦枕一年间踏进这里的次数屈指可数,然而这份距离感并不会影响他在金风细雨楼子弟心目中的地位,反倒因为少见,故而他每次踏入黄楼,都成了金风细雨楼难得的节日。

也许是周遭的气氛太过热烈,沉闷了许久的李凝也被感染了,嘴角忍不住轻轻上扬起来。

金风细雨楼里没有豢养歌姬舞女,黄楼的宴饮娱乐重点在饮,有时候气氛实在好,会有不少人自发上台吹拉弹唱,也有即兴切磋之类,偶有唐应这样的妙龄女子愿意上台,即便唱得不太好,也会引来一阵阵喝彩之声。

唐应之后,众人拱着杨无邪上台弹琴,琴声悠扬响起时,刚刚下台的唐应喜滋滋地凑到李凝身边,大声地说道:“我听他们说,一会儿还有烟花放,黄楼的管事准备了好多!”

李凝眉眼一弯。

黄楼的喧嚣声都静了一静,然而在苏梦枕一眼瞥过时,落在李凝身上的视线全都移开了。

唐应看了看李凝,又望望苏梦枕,一时竟不知该羡慕谁好。

金风细雨楼新年的第一盏烟花升上天空时,汴京城里正在发生一场足以史册留名的谋逆大案。

起因是军中有官员研制出了威如雷霆的霹雳炮,赵佶大喜过望,还没来得及嘉奖此人,此人便悄无声息地消失了,历时半月,终于被九皇子查出下落,不想却和太子有关,此后赵佶不断收到太子秘密派人采购火炮配方所需的硝石硫磺之类的东西,他起初并不肯相信,但消息不断被证实,赵佶的心也越来越冷。

终于在太子府的霹雳炮即将研制成功的消息传到赵佶耳朵里的时候,他再也忍不住了,沉着脸宣太子入宫,随即命人搜查太子府。

太子入宫时毫无防备地被拿下,随即搜查的人手传来消息,说在太子府里没搜出霹雳炮,只搜出了一批火药弩。

太子很懵,赵佶也很懵,出于对这个儿子二十多年来的信任,他命人叫来太子,令他当面解释。

太子有个屁的解释。

他根本不知道那批简单的,轻便的,能在军中推广开来的弓弩是什么时候变成火药弩的,然而太子就是太子,他的脑子转得十分灵光,立刻就道:“儿臣偶然得来图纸,想造出成品之后献给父皇,以便在军中推广。”

在家私藏霹雳炮还可以说和谋反沾点边,私藏一批巴掌大的火药弩,虽然也有些奇怪,但至少还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赵佶有些犹豫。

以他的头脑,很难在一时半会儿理清楚这些日子查到的消息和儿子到底无不无辜之间的关系,这时身边的九皇子似乎有些急于打压太子,立刻进言,说火药弩的危害也很大,太子私藏别有用心。

赵佶反倒有些怀疑起九皇子来。

太子当即抓住了机会,一通声泪俱下的解释,令赵佶放下了七成的心防。

最终眼见天色已晚,又是一家团圆的时刻,赵佶还是没让太子自己回去,而是留他在宫里宴饮,不多时宫中烟花绽放,五彩缤纷。

烟花的轰隆声响之中,一道微不可闻的火药爆裂之声被盖过,太子志得意满地自斟了一杯酒,忽然发现自己的桌案上不知何时放了一个巴掌大的机关弩。

上座的赵佶身子晃了晃,忽然一头栽倒下去。

金风细雨楼的烟花刚刚放完。

如果说这个世界有什么东西是李凝最喜欢的,大概也就是烟花了。

大夏也有烟花,每到佳节夜空之中总有许许多多的烟花飞散,她不喜欢夏宫,却很喜欢都城天空的那一盏盏烟花。

后来她再没有见过比大夏更美的烟花。

她本以为不会再见到了。

李凝仰着头,像一个小孩子似的看着漫天的灿烂烟花渐渐消散,不知怎地,忽然有些鼻酸。

这时忽有一道身影掠至她身前。

李凝下意识地想要后退,却在看见这人面容时硬生生停住了脚步。

是苏梦枕。

苏梦枕轻声问她,“想不想去看更多的烟花?”

李凝看了看热闹的黄楼,小声地说道:“不管他们了吗?”

苏梦枕说道:“不管他们。”

李凝重重地点了点头。

苏梦枕朝她伸出了手,就在李凝迟疑着把手放在他掌心的时候,那双温暖却瘦骨支棱的手一个合拢,以一种轻柔的力道将李凝带进了怀里。

李凝忽然怔住了。

苏梦枕的衣裳厚实而柔软,她的脸贴着一层软软的衣料,其实并不算和他有太多接触,然而,然而……

李凝还是感觉到了自己的心悸。

苏梦枕的轻功很好。

虽然他很少会用,因为轻功需要提气,他一提气就会咳,这种咳嗽不会吐血,却很难忍耐。

但忍耐本就是人生必经的路程。

何况此刻他的胸膛上有了一份轻柔的重量,暖暖地熨帖着他的心口,让他无暇去顾及破败的身躯,只想长长久久地留着这一份重量,这一份温暖。

苏梦枕带着李凝飞掠到了金风细雨楼的最高处,发号施令的青楼中枢,最高最高的飞檐上。

远远的能看见汴京城因为放了太多烟花而微微发红的半边天空。

太高了。

由于视角太过奇特,李凝的眼睛简直要比烟花还要亮了,苏梦枕曾经见过出生没有多久的婴儿,婴儿的眼睛往往会比成年人亮许多,也好看许多,但他知道,再好看的婴儿眼睛也不会比这双眼睛更好看。

他弯了弯嘴角,轻声说道:“人和人所看见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弱者仰望,强者俯瞰,站得越高,看得越清楚。”

李凝一眨不眨地看着烟花,听了这话,不大在意地说道:“可站得越高也越冷啊。”

苏梦枕怔了怔。

这时又有一片烟花绽放,李凝暖了暖手,眼里倒映着璀璨的烟花。

忽然,有什么东西轻轻地从后面靠了过来。

仿佛只是一个轻柔的试探。

李凝眨了眨眼睛,反应过来,脸颊噌得一下就红透了,却没有避让,也没有吭声,任由身后的人把自己拢在怀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