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东宫娇娥 > 东宫娇娥 第53节

东宫娇娥 第53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东宫娇娥!

只是他万没想到,淑妃的心有那么大,手腕也那么的厉害。虽说父皇母后是少年夫妻,可淑妃伴在他身边也有二十余年,温柔体贴善解人意的形象早已深入帝心,她在皇上心中地位早已扎得牢实。

这些年,父皇母后一直不和,却正好成就了淑妃。二十多年朝夕相处的感情啊,哪怕当初并非真心喜欢,可这么些年过去了,父皇待淑妃,怕是情根早已深种。

太子凝神暗忖,似是想事想得入神。唐细见状,倒也没再出声打搅。

当时太子告知真相的时候,唐细惊于郭昭训的恶毒行为,有些事倒没细想。但之后,再一个人坐着细细琢磨这件事情的时候,也就提炼出了当时被她忽略掉的重点。

比如说,太子倒非真的心甘情愿独宠她一个,而是因为他只能宠她一个。想到这个,她有伤心,有难过,同时也有些羞愧。

她当真以为过太子是一心一意待她的,如今想来,倒是叫人惭愧难当的。

太子是何人,当朝储君,未来天子。身份尊贵不说,又生得姿容俊雅,气质清华……这样的人,她怎么有脸敢奢望他的独一份的爱的?

不过好在她明白过来得快,若是再迟些日子知道这些,等那时候深陷于太子的深情中,再想抽身,怕是难了。哪怕是现在,抽身出来,逼着自己不能再对太子动情,已是很艰难了。

太子对她的温柔体贴,呵护备至,她怕是一辈子都忘不了了。

想想都觉得难过。

不过有魏融的事情在前,如今再发生这样的事,虽难过,但也能接受。

唐细坐在窗户前发呆,秋意从外面进来,见主子似有心事的样子,忙问:“娘娘这是怎么了?这几日一直有些心神不宁,总时常望呆出神。”

太子与她说的淑妃姑侄的事,秋意并不知情,唐细也不能告诉她。所以,很多事儿,也就不能和秋意分享了。

她笑着摇头:“没事,就是觉得近来发生的事情实在太多,有些累着了。”

秋意闻声也道:“是啊,今年皇后娘娘特别倚重娘娘您,不但教了您许多打理后宫的本事,连过年前

需要准备的许多事情,都教与娘娘去做。这些日子来,娘娘的辛苦,奴婢也是瞧在眼里的。”

秋意到底疼主子,劝说:“娘娘,若是觉得累,要不要跟殿下说一声?殿下最是疼娘娘的,若娘娘说了,殿下肯定会去坤宁宫和皇后娘娘说。”

唐细摇头,拒绝:“太子诸多事情需要打理,怎能拿后宫的事情去叨扰他?本宫身为太子妃,既享了身份带来的好处,自也有需要付出的地方,哪能是觉得累了就不愿干活的。”

秋意也意识到是自己失言了,忙道:“奴婢多嘴了。”

唐细便趁机道:“太子待本宫好,这是太子厚德,也是本宫的福分。太子与本宫奉属君臣,这东宫也不是榆桐的唐宅,你日后行事万要小心谨慎些,莫要越了规矩。”

第068章

从前娘娘倒不会说这些话, 虽说娘娘一直敬重太子,可并没有严肃着说这样重的话来交代她。今儿也不知是怎么了, 娘娘倒认真起来。

秋意很想说一句“虽是君臣, 但更是夫妻”, 可当目光触及自家娘娘那张难得严肃起来的脸的时候,她把话又咽了回去。或许,是亲眼见着太子对郭昭训雷霆手腕,娘娘怕了?

太子平素瞧起来是温和可亲,可毕竟是东宫之主一国储君啊。他是有强硬的身份和手腕的,那郭昭训就是想趁娘娘不在的时候争宠,可太子却拿铁血手腕对付她。虽然这于她家娘娘来说是极大的好事, 可不免又会想,今儿能这样冷心冷肺的对郭昭训,明儿也能这样对太子妃。

念及此, 秋意忙应下说:“是, 娘娘,奴婢定牢记在心。”

唐细没再说别的, 只问是什么时辰了。然后让秋意伺候她梳头穿衣, 梳洗完毕,她又去了坤宁宫皇后娘娘那里。

北伐大军差不多十二月底到的西京城,大军驻扎于城外,只主帅与诸将领入宫面圣。北伐军入京的时候,正是年底,满京城里都是浓郁的年味儿。朝廷打了胜仗, 皇上高兴,百姓们也高兴,不少百姓听说北伐军进城了,纷纷跑去街上看,口中高呼“皇上万岁”。

进勤政殿,皇上论功行赏,一一论下来,倒是论了有大半天功夫。唐细最关心的就是赵眠觉得什么赏,所以,早早差了人去勤政殿外面候着打听看看。

勤政殿内皇上论功行赏完,群臣散了后,被打发出去的小太监回来禀告说:

“回娘娘的话,娘娘说的那位赵爷屡立奇功,得赏赐最高,也是受赏将领中唯一一个被皇上赏了爵位的。”

唐细闻声面含浅笑,心中高兴,她好奇如今赵大哥能得封什么爵位。

便又问:“父皇赏了他什么爵位?”

“戍远伯,乃是一等伯爵的封号。”

其实在外征战的武将,或许立功的时候威风,但一旦战事结束入了京城,向皇上交了兵,没仗打了,就什么都不是。好点的,会于京城内谋个一官半职,但大多数其实都是赋闲在家的。

皇上能赏赵大哥伯爵的爵位,想来是极大的嘉奖了。有了爵位,必然被赐封府邸,赵大哥从小无父无母吃尽苦头,若能因此在京中安家立业,是天大的好事。

北疆战事大捷,又赶上过年,皇上高兴,举国欢庆,这个年过得十分热闹。除夕夜这日,宫中摆酒庆贺,亲王皇子们聚在一起吃酒看歌舞表演。按例,今儿除夕夜,是需要守岁的。

宫宴散去后,太子夫妇和齐王妃夫妇都去了皇后坤宁宫守着,陪皇后一起守岁。如今太子和皇后母子二人和好,皇上总觉得他们母子关系越好,他就越对二十多年前的那件事记忆深刻。

所以,太子去坤宁宫,他倒是不太想去。他也颇有自知之明,怕他去了皇后那儿,会影响他们母子兄弟妯娌叙话。

不想去皇后的坤宁宫,也不能去淑妃的长春宫,毕竟虽然郭昭训一事没波及到淑妃,但郭昭训毕竟是淑妃的亲侄女,若他不冷着淑妃一段时日,怕太子心中会有怨怼。

宫里妃嫔不多,想来想去,忽而见魏王家的两个孩子十分可爱,想着一会儿怕是魏王一家会去贵妃的咸福宫守岁,他便立即有了决定。

“贵妃且先回去准备准备,朕今儿歇在咸福宫。”皇上笑望着贵妃说。

相比于皇后和淑妃来,李贵妃不得宠。她虽然是皇上的第一个女人,但皇上似乎并不喜欢她,若不是当年她诞下了皇长子,怕位份也不能这么高。

这些年,皇上不是去皇后那儿,就是去淑妃那儿。去她咸福宫的次数,屈指可数。

所以,当听到皇上说今儿要去她那里守岁的时候,贵妃觉得自己像是在做梦。

生怕皇上会立马反嘴就后悔一样,贵妃立马应下:“是,臣妾这就回去准备。”

太子妃和齐王妃同时扭头朝皇后看去,却见皇后神色如常,并不在意。二人平静收回目光来,心中倒也都猜得到了。

宫宴散去后,因要去坤宁宫守岁,唐细索性没与太子同行,倒是朝齐王妃走去,要求与她共乘一个肩舆。

对于唐细这个皇嫂的无理要求,齐王立马投去能杀人的眼刀子,意图拿眼神将人吓退。岂料,人家压根都没看他一眼。

齐王妃欣然接受,笑着同唐细说:“正好我也是这样想的,我有许多话想与皇嫂说。”

女人间的悄悄话是说不完的,齐王不懂。眼见着自己妻子跟着别的女人走了,他拦不住,只好把满腔怒火对向太子。

“皇兄怎么不拦着皇嫂?你也太宠着皇嫂了,由着她抢本王的婉沁。”一脸的幽怨,说罢,一甩袖袍,摆出十分不满的样子来。

他生气?太子心中还不舒爽呢。齐王想与齐王妃同乘,他难道就不想与太子妃同乘吗?只是既然她们二人有话说,不过是分开须臾时间,又何必把不满挂在脸上。

太子蹙眉道:“三弟既然舍不得弟妹,那方才为何不拦着弟妹?自己不作为,倒是挑起了孤的不是。”当然太子也明白,凭着齐王对齐王妃的喜欢,他断然是会时刻捧着王妃,不会阻拦她的任何决定和选择,就怕王妃生气。

他怕王妃生气,自己倒是生了一肚子气。偏又心中不平,这才跑来怪他这个皇兄的。

近来皇后和太子母子关系大有缓和,齐王自然也不会再针对这个皇兄。虽然从小和他做惯了死对头,一时也做不到与他相亲相爱兄弟情深,但,至少如今对太子,还是敬重的。

太子说了他几句,他倒也不回嘴了,只一个人呆在一旁生闷气。

太子望了他一眼,说:“去母后宫里。”

二人正欲离开,转身却看到赵王朝二人走来。淑妃称病,向皇后告了假,今儿没来除夕宫宴,所以,只赵王一个人在。

赵王笑着道:“如今见二皇兄三皇兄兄弟情深,臣弟还真是羡慕。方才见二皇兄训三皇兄的样子,臣弟倒想起了小时候来。臣弟调皮顽劣,从小就不安分,亏得时常得二皇兄教诲,这才没能长歪。可如今二皇兄再见臣弟,却是只有客气疏远了。”

太子负手立在二人中间,端的是君子端方。尤其是与一副武人长相的赵王比,更显得太子清贵矜华,犹若清风雅月。

他面容清冷,闻声抬眸扫向赵王道:“四弟能成如今这般大才,乃是淑妃娘娘的功劳,孤不敢居功。”倒不想于此和赵王打口舌之争,只打发他说,“宫宴散了,四弟且去长春宫给淑妃请安吧。”

赵王却偏要多说几句的样子,闻声点头:“二皇兄教训得是,臣弟是得去探望母妃。母妃病了,连这样的家宴都告了假。母妃就臣弟一个儿子,臣弟若再不在母妃身边陪着,母妃当真可怜。”

齐王觉得赵王说话阴阳怪气寓意颇深,当即就想怼他。不过,却太子拦住了。

赵王大剌剌离去,赵王妃匆匆朝太子齐王福身行礼,而后也紧紧跟了上去。望着赵王妃的身影,太子倒将眉心越发蹙得紧起来。

若说母后做错了什么事,一时赌气把鲁家之女婚配赵王,乃是她做的最大的一桩错事。

这个赵王妃,瞧着憨厚老实,怕不是淑妃母子的对手。

过了子时,太子夫妇起身道别,皇后没留他们,只叮嘱他们二人回去早早歇着。东宫离坤宁宫不远,皇后不必留太子太子妃,但齐王府在宫外,皇后就把齐王夫妇留了下来。

齐王以为一起守完岁后他就可以与王妃独处了,却没想到,好不易熬到了子夜,王妃却又被母后抢走了。

打从齐王齐王妃成亲后,王妃再没和皇后这个姑母一起睡过。皇后喜欢她,既然今儿留宿在了坤宁宫,自然就让她和自己睡。

而齐王,则被打发去了偏殿呆着。

太子夫妇回去后,宫人们伺候洗漱宽衣。待得宽了衣洗漱完后,太子倒没有立即歇下的意思,只招手让太子妃坐到他身边去。

然后问:“太子妃近来倒是有些不一样,若有心事,倒可与孤说一说。”

第069章

唐细近来倒也没有什么别的不一样的, 就是对太子比从前更恭敬了些。从前只要太子回后院来,有事没事总喜欢黏在他身边, 也很有心情与他说说笑笑斗斗嘴。可现在, 她收敛了许多。

可能也是怕改变得太多他会发现什么吧, 所以,收敛得倒也懂得拿捏分寸。可太子心细,即便是这样,太子还是察觉出了蛛丝马迹。

比如说今天晚上宫宴结束后,很明白的,她就是不想与自己同乘去坤宁宫。与齐王妃有话说,到了坤宁宫后, 那么长时间,什么时候说不行?平时几乎日日都要见面的人,又有什么秘密是非得挤在今儿说的?

唐细自以为改变得还算隐蔽, 面对太子突如其来的发问, 她一时倒是难住了。

但她没承认,只答非所问说:“臣妾还是担心母后, 总觉得, 淑妃不好对付。”她故意把话题扯开,但却不是说谎的,她心中的确也是担心这个的,“母后性子要强,光明磊落,淑妃心机深沉, 能忍,且淑妃在父皇心中的地位未必比母后在父皇心中的地位低,日后,怕母后这般耿直的性子会斗不过淑妃。”

倒不是说皇后愚笨,不如淑妃聪明。只是,行事磊落之人向来不屑背地里耍阴招,皇后素来清高,她不是没有手腕,很多时候,她只是不屑去使那些手腕。但淑妃不一样,淑妃心中没底线,只要于她有益,她怕是会耍尽心机。

唐细是真情实感的替自己婆婆担心,可太子却并没有跟着她的节奏走。

“母后的事,你也不必过于烦扰。淑妃再厉害,再得宠,她不过也只是一个二品妃而已,父皇再喜欢她,也得顾及尊卑,无碍。”宽慰几句,又说,“你也不必打岔,孤方才在说你的事,你不必拐到母后身上去。”

唐细只装糊涂:“臣妾怎么了?臣妾很好啊。殿下怪得很,怎么突然问起这个来?”

太子垂目望着她,似是静思了片刻,才说:“既然太子妃说没事,那孤就不问了。”或许是他看错了,太子妃只是近来累了,并没什么心事。或者,她的确有心事,但不想告诉他。

不管是哪一个,想来眼下都不是最好的夫妻交心的时机。先放一放,日后再说不迟。

所以,太子拍了拍她手,说:“时间不早了,歇下吧。”

次日是新年,不必早起请安,唐细陪着皇后忙了月余,终于可以舒舒服服睡一个自然醒的整觉了。睡饱了觉,精神都是好的,唐细裹着被子起身,见秋意领着宫婢们鱼贯而入,唐细问:“殿下呢?”

秋意一边服侍一边说:“殿下早起去练剑了,说等娘娘醒了后和娘娘一起用早饭。”

唐细虽说起得比平时迟了些,但其实也不算多晚,还不到巳时。

她不必这么急着去坤宁宫请安,昨儿皇后交代了,命她多睡会儿迟些去,只要能赶上一起吃午饭就行。但是,她也不能放任自己真就睡到午时。

她不必急着去坤宁宫,东宫内,还有姬妾和宫婢奴才们等着给她和太子请安呢。所以,梳洗完毕后,唐细亲自去了太子练剑的地方请太子。

太子清雅,平时大部分时间也都是帮着皇上处理朝政之事,唐细只知道他骑术好,倒还没欣赏过他剑过梅花落的英姿。去的时候,恰好就瞧见了太子若游龙般矫健的身姿上下翻舞,游于梅林间。

唐细静静站在一旁没走过去打搅,直到太子练完收了招式,她这才走过去。

太子一改往常文雅清流的扮相,只一身玄色的短打劲装加身。虽然外面很冷,但他穿得不多,甚至一番练下来,脸上身上还流了不少汗。

唐细笑着走过去,匆匆一福身子弯腰请安后,才说:“殿下出了这么多汗,臣妾浴汤都备好了,殿下赶紧先回去沐浴更衣吧。”

太子额上汗流如注,闻声抬眸看了眼太子妃,而后只将剑递给侍奉左右的人,举步朝太子妃走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