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东宫娇娥 > 东宫娇娥 第57节

东宫娇娥 第57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东宫娇娥!

皇上命侍奉身侧的小太监拿了凳子来,淑妃就坐在了凳子上。点心也吃得差不多了,皇上倒不好叫淑妃吃这些剩下的东西,只能问她:“你怎么现在过来了?”

淑妃道:“原不该打搅皇上和娘娘的,只是,臣妾的确是有要事要向皇上和娘娘禀告。”

“什么要事?”皇上问。

淑妃笑着,一脸抑制不住的喜悦:“皇上,可还记得之前臣妾与你提过的,说珑儿那丫头在广阅医书,臣妾原以为她只是有这份心在,并不能真研究出什么来。可没想到,就凭着这丫头的一股子执着劲儿,还真研出了解药来。”

“方才,她差宫婢给臣妾递了消息。臣妾一得知这个消息,就急忙忙跑皇上这儿来了。还……还搅了皇上和皇后娘娘的兴致,臣妾只是兴奋过头了。”

皇后并不理她装出来的这份可怜兮兮,只问得直接:“倒是奇了,太子如今的姬妾,都是归淑妃管的吗?如若不然,怎么郭昭训一有事儿就是来找淑妃,而不是去向太子妃汇报?”

“就像淑妃你一样,得了这个消息,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皇上,跑皇上这儿来,那置本宫这个皇后于何地?淑妃不把本宫放在眼里也就算了,毕竟是宠妃,有皇上撑着腰。但郭昭训就算不把太子妃放眼里,怎么也该把太子放眼里吧?这事儿就算不先告诉太子妃,先告诉太子也行。现在她视东宫的两位主子于无物,倒是对淑妃知无不言。皇上,臣妾建议,不若日后就让郭昭训搬去长春宫住吧,省得她们姑侄二人日日在宫里‘飞鸽传书’,多不方便。”

第074章

皇后一番话, 说的夹枪带棒,丝毫不给淑妃面子。但淑妃面对皇后的讽刺, 却不辩驳, 只柔柔的看了皇上一眼, 看完后默默垂下了脑袋,一副不敢与皇后顶撞也不愿皇上为难的架势。

她倒是装得乖巧。

还是皇上回了皇后的话,皇上笑着说:“这事的确是淑妃做的不对,既是后宫之事,理应先去坤宁宫与皇后说的。”但他话锋又一转,“不过,淑妃想也不是故意这样做的。她这般急着先来与朕说, 是因为前些日子她已经与朕说过一回郭昭训要给太子解毒的事儿。想来她是想把这个好消息先告诉朕,这才一时忘了规矩。”

若是搁在从前,见皇上这般维护淑妃, 皇后早要与皇上吵起来了。可现在不同了, 皇后早看透了这个男人,也早看透了这段感情, 她已经不在乎他了。

所以, 闻声,皇后只是笑笑,点头说:“臣妾在与淑妃玩笑,是皇上当真了。虽说臣妾是后宫之主,但包括臣妾在内的后宫所有人,都是皇上的人。也是皇上疼臣妾, 这才给了臣妾掌管后宫之权,若皇上心里没臣妾这个皇后的话,这掌事的大权早给了别人,臣妾哪还能坐在这里说这些。”

“不过……”皇后学皇上,先自谦一下,完事也转了话锋,“后宫之事,臣妾无所谓,但这郭昭训,有事无事不与太子妃禀告却只找淑妃这毛病,怕是不好。东宫毕竟太子妃最大,若纵了她这回,日后人人效仿之可怎么是好?”

皇上点头:“这郭昭训的确做得不对。”他严肃对淑妃说,“你回去后告诉她,东宫有东宫的规矩,让她要尊重太子妃。”

皇后又道:“这话倒不必淑妃带到,直接让太子回头打发个人跟她说一声就行。总之臣妾的意思是,东宫是东宫,长春宫是长春宫,两码事。郭昭训若是实在喜欢这长春宫,也没事,只要皇上开个口,准许郭昭训搬去长春宫久住,也没人敢拦着不让她们姑侄亲近。”

淑妃终于开了口,一脸尴尬回皇后道:“皇后娘娘,郭昭训乃是东宫姬妾,这回做错了事儿,回头让太子太子妃罚了就是。至于叫她搬去长春宫,如何使得。她是太子姬妾,搬去长春宫,岂不是乱了宫规?”

皇后似笑非笑:“原来事情落到淑妃头上的时候,淑妃也知道有‘宫规’二字。本宫还以为,淑妃做了这些年的宠妃,早已视宫规如无物了呢。”

“娘娘您说笑了,臣妾岂敢。”淑妃语气始终又轻又柔。

皇上不愿听她们再打嘴仗,忙岔开话题说:“既是得了解药,于太子来说,自是好事。郭昭训有错,但至少也可以功过相抵。”

太子却起身抱手回皇上话:“既是奇毒,解药岂是那么容易弄出来的。父皇,不是儿臣怕死,只是儿臣信不过郭昭训的医术。何况,这毒虽奇,但却于身子无害,儿臣如今与太子妃琴瑟和鸣,过得很好。所以,这所谓的毒解与不解,又有什么关系。”

淑妃一听太子这番言论,心中自然着急,她忙说:“太子殿下是金贵之躯,若无十全把握之事,又怎么会让太子去冒这个险。殿下且放心,在给殿下服用解药前,肯定会找人去试药的,万不会……”

“怎么试这个药?”太子蹙眉,看向淑妃,面含薄怒,“既是奇毒,又有谁会轻易中这个毒?若无中毒之人,又如何有试药一说?”

淑妃一惊,倒是醒悟过来,她说错话了。

方才见太子不肯接受珑儿为他研制出来的解药,她一时倒急了,所以说的话,没在心内细细揣摩过。现在被太子抓住了话中的把柄漏洞,她这才反应过来。

淑妃脸上笑容有些挂不住,僵硬得不行,但她还在强行挤着笑说:“虽说是奇毒,这天下之大,总能找到一二个中这样毒的人的。到时候,找了他们来,试了药就行。”

太子说:“淑妃也说了,天下之大,又是奇毒,如何能轻易找得着?除非把孤身中奇毒的事公布天下,让中此毒者自愿来为孤试药。否则的话,暗中一一去找,又得耗费多少物力财力和人力?为了孤一个,折腾那么多人,不值得。”

淑妃心里想的是,能把太子身中此奇毒的事儿公布天下才好呢。太子无子嗣,又中此毒,只能与太子妃一人圆房,想必是日后子嗣艰难。身为储君,子嗣加难,可不是什么好事。到时候,怂恿皇上易储,自然也简单许多。

虽是这样想,但这样的话,淑妃不好说,说了就是大逆不道、居心不良。

所以,淑妃只能说:“太子乃储君,关乎国本,就算动用些物力财力和人力,也是值得的。天下人若知道,也不会怪殿下。”

太子笑说:“可孤如今过得甚好,根本没有弄出这么大动静来。”

淑妃道:“殿下乃为储君,子嗣十分重要。太子妃若此番诞有子嗣,或怀了身孕,自无话可说。可如今东宫无子嗣,太子妃肚子又无动静,这才是最重要的事儿。”索性淑妃也不愿与太子扯皮了,只扭头与皇上说,“皇上,臣妾知道臣妾说的这些话乃是觊觎的话,可臣妾冒着挨罚挨训的危险来说这些,也是为皇上好,为天家好的。若无解药也就算了,既然有了解药,太子殿下何妨不试?多一个女人为东宫绵延子嗣,这也是为了天家好。”

皇后道:“淑妃口口声声称是为了天家好,依本宫看,淑妃此举不过只是为了郭昭训好罢了。你是郭昭训姑母,为了她好,人之常情。只是,你此番打着为皇家好之名行一己私利之实的行为,实在叫本宫恶心!”

皇后变了脸色,懒得再给淑妃半点好脸瞧,也懒得再管皇上是不是会护着淑妃,她只顾说自己的:“太子妃嫁入东宫尚不满一年,太子妃尚不满双十,这般年轻,你就在诅咒她不能生育吗?她若不能生育,你就高兴了,是吗?”

“不是本宫话说得难听,你再三逼着太子宠幸郭昭训,一心想把郭昭训推到太子的床上,你也不想想那郭昭训长得什么模样。若是比太子妃还要年轻貌美的女子,倒也说得过去,可她比太子还大,连中人之姿都算不上,你到底是多歹毒的心,一心推她去太子的床上,你就不怕太子看着她那张脸能看吐了吗?”

淑妃脸一阵惨白,瞬间毫无血色。

皇上也觉得皇后这话说得过分了,忙斥责皇后:“皇后,不许以貌取人!”

皇后忙起身朝皇上请罪说:“并非臣妾以貌取人,只是淑妃动机不纯,算计的还是臣妾的儿子,臣妾实在是不吐不快。皇上您也该看得出来,那郭昭训压根不把太子和太子妃放在眼里,如今她只认淑妃这个姑母。但凡她是个懂规矩的,但凡有那么点贤良淑德在,臣妾断然也不会说方才的那些话。”

“是,臣妾知道,是不该以貌取人。若是一个人长得丑,却有一颗良善之心,臣妾定然也觉得她是个美人。可若是一个人心不正,满腹算计,哪怕再美,臣妾也会觉得她丑陋不堪,何况,她也不美。”

皇后这一席话,倒是把皇上堵得都说不出话来了。

一时间,殿内有种诡异的沉默。侍奉左右的太监和宫女都垂着脑袋,连大口喘息都不敢,生怕惹得皇上拿他们开刀。

上觉得皇后说话太难听,起初是十分生气。可冷静下来再细细想想,又觉得太子方才说的话未必没有道理。

太子身为储君,自是不能把他身中奇毒的事儿宣扬得到处都是的。那找人试药,势必就只能暗中找,到时候,少不得要劳民伤财。既是这毒对身子没伤害,也不必急着冒险去解。

至于东宫无子嗣的事儿,的确是大事。但念在太子妃才入东宫来,倒也不必太过着急。

所以,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皇上倒是说:“既然如此,倒也不必着急。太子太子妃都还年轻,子嗣的事儿,再过一两年再议不迟。”想着,不让太子把这奇怪的病治好,就是让郭昭训守活寡,人家好歹也是黄花闺女痴情女郎,且当初还是他的旨意送她去东宫的……

想了想,皇上便看向太子说:“郭昭训虽有违反宫规,但为了太子至少也下了苦心去研究解药了。如今太子既然不能宠幸于她,作为奖励,升她的位份,倒是可以。”

看了眼淑妃,皇上说:“她身为淑妃的侄女,只为昭训的位份,到底是低了些。”

皇后赞同:“皇上的话,臣妾是同意的。既然如此,不如同时升郭昭训和高林二位奉仪为承徽,高林两位奉仪已伺候太子多年,比郭昭训资历老。她们虽出身不显赫,可到底也是从臣妾坤宁宫走出去的。既是皇上恩德,不如好人做到底。”

皇上想了想,觉得皇后此话不无道理。高林二位虽为宫女出身,但贵妃也为宫女出身,照样做到了四妃之首,也不是没这个先例。

何况,只升郭昭训一人位份,却不升高林二位,怕也会落了皇后面子。

皇上想了想,没再管此事,只说:“既然是东宫的事情,便让太子去头疼吧,朕就不管了。”

太子应下:“是,儿臣遵旨。”

皇后识趣的起身,告别说:“臣妾过来也有些时候了,昨儿答应了母后今儿去陪陪她。看时间也差不多了,臣妾便不打搅皇上,臣妾去慈宁宫。”

皇上倒是高兴的:“皇后且去吧。”

皇后告辞,临别前,意味深长的瞥了淑妃一眼。淑妃早就没再继续说话了,安安静静坐在一旁,垂着脑袋,她不想把自己难看的脸色让皇上看到。

皇后走了几步,见淑妃还赖着不走,不由转头问:“淑妃妹妹不与本宫一起走吗?昨儿太后与本宫说了,要约本宫陪她打叶子牌。淑妃妹妹若去了,再加容姑姑一个,正好能凑一桌。”

见皇后拉着她走,淑妃只能也起身道别:“那臣妾也先退下。”

皇上冲她点了点头,总觉得心里有些对不住她,握了握她手。淑妃见状,报以一笑,羞涩又温柔。皇后就站在旁边,把皇上和淑妃私底下的小动作小眼神瞧得一清二楚,她险些没把隔夜饭给呕出来。

第075章

皇后母子三个和淑妃都离开后, 皇上忽然问身边的曹直正:“今儿的事情,你怎么看?”

曹直正伺候在天子身边多年, 虽不曾主动去揣摩过君心, 但有时候皇上心中在想什么, 他还是知道的。他知道,今儿皇后母子三人一致对淑妃,皇上心中八成是更觉得淑妃可怜了的。

“主子们的事儿,奴才怎敢多嘴,奴才不知道。”他一脸卑微的奴才相,回得颇为圆滑。

皇上却不容他随意打了哈哈就蒙混过去,追着问:“朕给你的权力, 你便说说看。”又说,“说说看太子,太子和皇后母子关系近了, 朕自然高兴。可他如今却明显远了淑妃, 这淑妃……毕竟于他有几年养育之恩啊。”

曹直正却笑着打哈哈道:“皇后娘娘与淑妃娘娘多年来关系不睦,太子只能二者选其一。既然选了皇后娘娘, 淑妃娘娘自然不会再亲他。”他说的是淑妃不会再亲太子, 而非太子不会再亲淑妃,这二者其中含义,还是不一样的。

皇上闻声不由得撇头看向曹直正:“你的意思是说……是淑妃在远着太子?故意给太子找茬?”皇上是不太相信的,毕竟淑妃那么可怜又那么温柔善良……她曾经待太子的好都是真好,并非做戏给他看,他是看得明白的。

曹直正不敢指责淑妃, 只能委婉说:“老奴觉得,太子耿直仁德,心胸宽阔,他不会无缘无故去亲一个人,也不会无缘无故去疏远一个人。太子殿下的品性,皇上您该是最清楚的。”

皇上沉默着一时没说话,明显心中有在想着什么。

主仆二人正都沉默着不发一言的时候,殿外忽然走进来一个小太监,请示说:“启禀皇上,尹修仪宫中来了宫婢,说是修仪娘娘突然病倒了。娘娘病得迷迷糊糊的,口中一直念着皇上,还望皇上可以前去探望。”

尹兰池刚入宫那段时间,的确得过一段时间的宠。但后来皇上复宠了淑妃后,她就渐渐失了宠。如今,皇上甚至一个月都不踏足她那里半步。

皇上不是昏聩贪图享乐之人,也不多留恋后宫的美人。皇上比较重情,如今得宠的,还是从前的那几个老人。每月去后宫的日子本就少,皇后淑妃贵妃那里是必须去的,所以,能分到尹兰池那里的日子,少之又少,几乎没有。

忽然听到说她病了,皇上就对那个回话的太监说:“你去告诉尹修仪身边的宫女,朕一会儿就过去。”

“是。”

尹兰池是真病了,倒不是为了争宠而故意装出来的。但病得也不算严重,皇上去的时候,她正躺在床上,有些虚弱无力的样子。

见皇上来,她要起身请安,却被皇上按住了。

“爱妃既是病了,便好好躺着,朕免了你的礼。”

尹兰池虚弱无力的谢恩:“臣妾谢主隆恩。”

皇上坐在床边,见她双颊酡红,他探手去触了触她额头,见的确有些烫,便忙严肃问:“可唤了太医来瞧?”

尹兰池点头说:“臣妾多谢皇上关心,福儿请过太医来了,臣妾没事。”

皇上道:“如今才刚开春,乍暖还寒,要注意保暖,可莫要早早褪了冬衣。”交代一番后,又问,“太医是怎么说的。”

尹兰池挣扎着坐起来,伺候身边的宫婢赶忙拿了大的引枕垫在她肩后。坐了起来后,尹兰池这才说:“回皇上的话,太医说臣妾这就是自己闷出来的病,自己心里想得开一些就好。”

皇上却说:“爱妃有什么事是想不开的?若有所求,不妨说出来朕听听。”

尹兰池便道:“上个月外祖母没入宫来探亲,母亲也没来。昨儿母亲来了,祖母依然没来,母亲说,祖母病了,而且病得很是严重。祖母病重迷迷糊糊的时候,嘴里一直喊着的是臣妾的乳名。臣妾从小就与祖母亲,此番知道祖母病了后,就很着急。心中总挂念着她老人家,也不知道她如今怎么样了。”

皇上听明白了她的意思,也看出了她心结在哪儿。尹修仪想略尽孝心,皇上不拦着她,于是准奏道:“朕准你回府省亲三日,等你自己身子养好了,就回去看看你祖母老人家吧。”

尹兰池一听,忙叩谢道:“臣妾谢皇上隆恩。”

准尹修仪回府省亲一事,虽说是皇上下的旨意,但后宫之事毕竟是皇后在管。事后,皇上自然打发了人把此事告知了皇后。皇后知道后,又把此事告诉了唐细这个太子妃。

那尹家老太太是太子妃的外祖母,是长辈,不论太子妃和外母尹家是不是亲睦,但至少表面功夫还是需要的。若明尹修仪为了尹老夫人回府省亲三日,而太子妃却对此不闻不问,怕会招人话柄。

“就这几日,你若得空,选一日也过去一趟吧。”皇后如今所思所想的一切,都是真真切切在为东宫考虑,“不论从前尹家待你如何,至少不要落人把柄。”

唐细也正是这样想的,所以,听到皇上的吩咐后,忙就应了声“是”。

尹兰池回府省亲的仪仗很大,闹得全京城百姓都知道宫里的尹妃娘娘回娘家探祖母的病去了。尹兰池的仪仗一路吹吹打打,惹了不少人目光,最后仪仗抵达尹府门前的时候,却不料东宫太子妃仪仗却先她一步抵达尹府门口。

尹兰池的阵仗大,一路惹得不少人一直追随而来。所以,自然也不少人在尹府大门口看到了低调的东宫的仪仗。

原没对比,个个都夸宫里的尹妃孝顺仁厚,乃是大家闺秀之典范。可如今有了太子妃比较后,不由得都觉得,若真是孝顺,心中担忧自己祖母的病,又怎会这般吹吹打打一路回去呢?

探病,自该是如太子妃这般才对。低调而来,低调而去,而不是敲锣打鼓只是装出个样子。

尹兰池和唐细表姐妹一直不亲,在宫里的时候,表姐妹二人也不走动。所以,尹兰池压根不知道太子妃竟然也回来探亲了,而且恰巧还是和她同一天回来的。更不巧的是,自己敲敲打打回来,她却不弄出丝毫阵仗,悄摸摸就回来了,偏又在大门口的时候,在众目睽睽之下,让全城百姓对她们二人做了个对比。

尹兰池也是聪明人,当即便知道自己这回怕是要做了别人的嫁衣。这一切的努力,都白费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