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嫁三叔 > 第77章 第77章有罗百益内容

第77章 第77章有罗百益内容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嫁三叔!

一大早就有宫人来接周莺, 马车径直驶向皇宫,接着又换肩舆,直到寿芳宫门前。

早有宫人在那候着了,周莺认出里头的春燕姑姑, 打了招呼, 春燕道:“几个有体面的姑姑前些日子恩赦放归乡里了,如今是奴婢们伺候着。难得郡主还记着奴婢。”

周莺身后的『乳』母抱着个胖嘟嘟的孩子, 睡得正好。

春燕忙打了帘子, 请周莺入内。

太后不能下床,被扶着到正殿榻上坐着,听见外头的说话声, 眼睛就红了, 见周莺进来行礼, 嘴唇打着颤叫周莺快点起来。

周莺见里头除了春燕, 都是太后跟前宠信的人, 红着眼跪下去,喊了声“曾祖母”。

太后没想到她说这个,当即张了张嘴,还没发出声音眼泪就掉了下来。

春燕早从『乳』母手里把臻哥儿接过了,抱到太后跟前:“太后娘娘别哭,您瞧瞧小侯爷。”

太后伸手想抱, 又怕弄醒了睡熟的孩子,连连道:“好,好……”

春燕笑道:“小侯爷真似皇爷。”

她口中的皇爷, 指的是前太子正宏。

一句话说得太后又哭了,下头人连忙打水递巾帕,周莺起身,从旁接过帕子给太后擦干了脸。

“您别难过,以后我和臻哥儿常常进宫瞧您。”

太后连连点头:“好,常来,要常来。”

正说着话儿,那边春燕手里的孩子哭了起来,声音不大,小猫儿似的。

周莺抿嘴笑笑:“烦请将他抱给『乳』母。”

太后目光随在孩子身上,直待看不见了,不无担忧地问:“可靠吗?”

问的是『乳』母,关心臻哥儿,怕有人存了恶意,苛待孩子。找『乳』母是很有讲究的。

周莺道:“是这孩子干娘帮忙找的人,家世清白,人也干净。我们老夫人打听过,是个好的,才请了。”

太后点头:“可惜了,你受苦的时候曾祖不在你身边。”

周莺垂头瞧她的腿,听说走不了了,得的急症,说瘫痪就瘫痪了,怪不得人人都说,人生无常。

周莺刚要说话,就听外头传报说潼阳大长公主到了,太后喜道:“听说你来,特地来瞧你的。”

片刻人进了屋,周莺上前行礼,被潼阳按住:“傻孩子,自家人客气什么,坐坐。”

周莺想了想,喊了声:“姑祖母。”

潼阳长公主是晋帝的姐姐,前太子正宏的姑姑,故而唤若此。

潼阳不无感慨地应了,叫人拿东西来打赏周莺。

一会儿抱了孩子回来,轮流赞了一番,不免又赏了不少东西。

眼看日西沉,在宫里耽了大半日了,欲要告辞,太后把周莺喊道跟前,小声道:“他待你好不好?那顾老太,没给你委屈受吧?”

周莺心里软得不像话,红着眼道:“他们都待我好,您放心。过两日我再来瞧您,您一定要保重。”

太后点头:“这么多人伺候着,你不用惦记我。倒是你,听说你伤了身子,可要好好养着。”

依依不舍地放开周莺,目送她行礼去了。

才走出寿芳宫,就见晋帝乘肩舆路过。

他在上没有叫停,远远瞥周莺一眼,昔年那个叫他魂牵梦萦的女人消失在这世上了,他也清楚知道,这个女子不是当年的那人。

余光瞥见那个锦绣裹着的娃娃,和长子幼时的模样,真是太像了。

周莺避让在旁蹲身行礼,晋帝慰勉了两句,乘肩舆去了。

夕阳下,周莺举目看向那个越来越远的背影。

那个她该称为祖父的人,头发已经全白了。这两年他憔悴了许多。

也听说,宫里如今有了两个皇子了。

自打罗贵妃去后,重开选秀,填充后宫,如今两宫并立,两位妃嫔受宠,还先后诞下了皇子。

晋帝不再纠结于过去的人过去的事,耿耿于怀的那些东西,渐渐淹没在记忆的烟云里。

周莺快步出了宫,宫门前马车上,有人撩开帘子,她看过去,顾长钧面无表情地朝她望,眸中深情,不需别人懂。

坐上车,顾长钧道:“久不在京城,若你不觉累,莫如一同走走。”

叫人把臻哥儿抱回侯府,乘车沿长街朝前行驶。

两侧厚重的帘幕都卷起来,只隔着一层特制的轻纱,外头瞧不清里面,里面的人能看清外面。

一转弯就看见卖果仁的老牌铺子,香粉店,油茶摊儿,文玩馆……空气中都飘着熟悉的味道。

干爽晴朗的天,不是那个阴湿的江南。

她在京城久,更适应京城的气候,也对说京话的人更觉亲切。

顾长钧在城南那座茶楼还在,上了二楼,叫伙计去对面天香楼要了几样酒菜,用托盘端过来,沏了顾长钧喜欢的君山银针。

这间厢房是长日替顾长钧留着的,偶尔他见客,或独自过来歇一会儿,没回家住的那几年,他好多时间都是在这儿打发的。

一个人,独来独往惯了,容易忘记怎么和人相处。好在周莺也是安静的『性』子,他只需握住她的手,有时什么都不需说,也觉得很安心。

对面楼下那戏台常年唱戏,周莺伏在窗边听着。

顾长钧背靠在窗格上侧过脸注视着她。

周莺知道他瞧自己,目光甚是热烈,脸上不觉绽开粉艳的桃『色』,顾长钧察觉到她紧张,闷声笑了笑,靠向她那边的左手『摸』到绯『色』衣带,察觉到她欲避,另一只手也『摸』上去,扣住腰,抱在怀里。

周莺没处躲,喘着气两手推他的肩,顾长钧顿了下,浓眉凝起,用火光炽烈的眸子瞧着她。

周莺心头一软,搭在他肩上的手攥成拳,咬住嘴唇,低声道:“可知道您做什么带我来这儿了……”

顾长钧闷笑一声:“后悔也迟了,难得有个没人处。”

周莺仰头红着脸,瞥见头顶那扇窗还未曾关。紧紧咬住下唇不敢吭声,怕给外头知晓机关。

再想这段时间院子里『乳』娘媳『妇』子都多了好几个,又有臻哥儿在西暖阁,顾长钧和她确实也好久没这样亲昵的独处了。

等两人下楼来,天已黑了。

顾长钧想带周莺沿着河堤走走,夜风微凉,裹着对岸教坊楼头浓郁的脂粉香,丝竹声断断续续,像歌女的低*『吟』。

左右无人,顾长钧打手势把暗卫都撤了,和周莺肩并肩缓步走着。

生臻哥儿亏了身子,原本这孩子就是上天恩赐给予的,周莺心想再不会有这样的好运了,故而加倍疼爱宠溺。

顾长钧也疼孩子,有时回来见周莺瞧着臻哥儿不忍别过眼,他也十足和气,尽量不跟小的争宠。所以这片刻的独处也变得很珍贵。

河心驶来一艘画船,顾长钧余光瞥见适才走远的暗卫又跟上来了。他住了步子,牵住周莺的手,“夜了,咱们回吧。”

周莺不及吭声,那画船飞速驶来了,船舷上一个穿武服的男子高声道:“喂!顾长钧,你走什么?回来,喝酒啊!”

周莺依稀听得这声音有点儿熟悉,顾长钧将她握得更用劲儿了。

“喂!这是包的哪家花娘?来来来,一块儿乐呵乐呵!”

把周莺当成了风月场的女子。

顾长钧脸『色』沉下去,对周莺道:“你先上车,我与他说两句。”

周莺紧张地攥住他袖子,知道他脾气,适才那人如此冒犯她,他定是很生气的。

顾长钧抚了抚她鬓发:“乖,去车上等我。”

顾长钧越过她朝画船走。周莺焦急地喊他:“夫君,他们人多,不要涉身险地。”

她声音不高,但那船恰驶近了,罗百益习武之人,眼神耳力都较常人好,船上挂着彩灯,足以照亮佳人身形容貌,她身后有几个应该是暗卫的人凑上来了,正恳请她和他们一同离开。

一别经年。

两载春秋而已,在他心里,已漫长如数年。

但她的眼角眉梢,身形轮廓,他还是一眼就认出来了。

周莺已被暗卫请到了远处,就要上马,回过头,隐约看见船上的情形,——

顾长钧登船,不知做了什么。适才喊话那人“噗通”一声从船上掉落下来,一头扎进水里。

船上『乱』了。

有人尖叫,有人大笑,有人大喊救人。

此时船上,顾长钧面不改『色』饮了敬过来的酒,抱拳似笑非笑道:“顾某搅了诸位雅兴,今日我请。”

喊来船主,留了名贴。

这时水里的人被捞上来了,顾长钧下船,余光也未瞧他。

周莺看着顾长钧越来越近,他从容地掀开车帘上车,吩咐发车。

周莺隔着窗见那边还是一团『乱』,不无担忧地道:“这样没关系吗?”

顾长钧冷笑:“自然有关心,罗百益如今是玉门都尉,我瞧做的不是很好,回头调到西北去,再历练一番。”

周莺听这话说的凉飕飕的,心想必然两人之间恩怨极深,她便没有再问下去。

**

从人搀着罗百益回到内院时,已是一更天了。敏慧一直在房里等着,未曾睡着,园中早落了钥,是敏慧吩咐守门婆子给罗百益留的门。

两个年轻貌美的婢子搀着人事不省的罗百益去后头净房洗漱一番。

敏慧沉着脸坐在床前。

罗百益洗漱毕,又被敏慧身边的婆子捏着鼻子狠灌了一碗醒酒汤。

罗百益给呛得咳出来,胃里翻江倒海,连适才喝的酒也吐了。

那婆子忙叫人收拾屋里。

罗百益清醒了几分,刚换的衣裳上全是酒污,下巴沾着水迹,瘫坐在那儿勉强仰起头:“你干什么?”

敏慧红着眼,站起身一点点朝他走过去,“罗百益,我问你,今晚你答应过我什么?”

罗百益笑着摆手:“这会子别跟我算账,头晕,记不得了。”

敏慧一把揪住他衣襟,把他提起来:“罗百益!六月十三,我生辰!去年你答应今年一定替我补过的,你去哪儿了?我等了你一夜!整日喝喝喝,酒就那么好?席上的伶人就那么漂亮?外头那些狐朋狗友就那么离不得?你把我当什么呢?”

罗百益给她揪扯得不舒服,扬手挥开她:“谁答应你了?陪你过生辰?就是祖父母生辰,我要不想陪,也没人『逼』我陪。你算哪根葱?”

敏慧气结,扬手“啪”地甩他一耳光:“你混蛋!你说我算哪根葱?罗百益!我是你明媒正娶八抬大轿求到府里的正室嫡妻!你给我睁大狗眼看清楚了!”

外头婆子听见,小跑着进来劝:“郡主啊,大夫人都睡了,您可小点儿声,别叫夫人老爷听见!”

敏慧涨红了脸道:“我怕什么?我为什么怕他们?是他们跟我保证,要娶我进门待我好不叫人欺负我,罗百益这么混账他们怎么看不见?”

那婆子何尝不知自家郡主的苦,转脸来劝罗百益:“小将军,您说句软话吧?前儿说的好好的,要给郡主好好过个寿,确是您说的。”

罗百益闭眼瘫在椅子里,似笑非笑嘟囔着什么。敏慧气得还要来抓他,被婆子挡住劝道:“郡主,您跟个醉酒的人置气做什么?您气得不行,明儿一早姑爷却啥都不记得,何苦呢?你们还不把小将军扶到对面儿暖阁睡着?”

罗百益被两个丫头搀着扶到暖阁歇了,等到丫头都退出去,屋里只剩他一个,才缓缓睁开眼。

眼底一派清明。

想醉真不容易。

耳畔还隐约传来对面屋里的哭声。

他知道敏慧委屈。可是他没法子不叫她委屈。

那年冬日,他跪在她闺房外头求她,求她去和罗贵妃说,不要嫁给他。他配不上。

他的心早给了别人。

那个明明只是随意一瞥撞见的姑娘。

刻在心头,再也抹不掉了。

或许那些老人说得对,得不到的,才永远都是最好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