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大唐签到六年:这个三皇子无敌了 > 第14章 走还是不走

第14章 走还是不走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唐签到六年:这个三皇子无敌了!

“其实道理相当的简单,殿下不是不懂,只是有些时候灯下黑的缘故。现在蜀王风头正盛,你觉得太子殿下应当如何?”

李治微微的思索了片刻之后,得出了自己的答案。

“如果我是太子的话,那么我肯定会对蜀王多加打压,毕竟太子殿下的权威是不允许任何人挑战的。”

这是太子的性格问题,也是他的立场问题。

长孙无忌脸上带着微笑,轻轻的抚摸了一下自己的胡子:

“的确如同你所说的这个样子,并且蜀王一直在的话,太子就会一直针对他,而我们则会有更多的生存空间,一直到我们有能力跟太子对抗为止。”

李治的脸上浮现了笑容,然后拱了拱手之后说道:

“果然老师对朝堂的把握远比我精细的多,学生佩服。”

两人对视而笑,默默无语……

养心殿之中,李世民下了早朝之后就在批阅奏章。

勤政爱民并不仅仅只是一个口号,也正是因为他的这种性格,所以大唐才能够稳定繁荣,一直昌盛下去。

可就在这个时候门外突然走进一个太监,对李世民禀告道:

“陛下,长孙无忌,房玄龄,魏征大人求见!”

李世民虽然心中疑惑,但是也知道这三个人绝对不会无事不登三宝殿。

“宣他们觐见。”

“宣长孙无忌,房玄龄,魏征三人觐见!”

“陛下圣安!”

“爱卿们平身,你们前来所谓和事?”

魏征第一个开口:

“陛下蜀王已经及冠,讲道理应该前往属地就藩,长期待在长安城,于情于理都不合,更加对朝堂不利。”

李世民怎么都没想到魏征前来竟然说这个的,要知道藩王就藩实际上并没有标准的时间规定。

有些皇子甚至在长安呆上几年都不算什么,可是魏征为何会如此着急的,想要将蜀王赶出长安啊?

“魏征,我想听听你的说法和你的理由。”

魏征再一次的开口对李世民说道:

“藩王及冠之后,理应就藩,这是历朝历代的规矩,倘若不去的话,那么长安势必会人心惶惶,甚至可能出现派别之争,这样一来与朝堂长久和稳定来说绝对是不利的,所以我恳请陛下让鼠王就藩。”

而其他的两人听到了这个话之后,都是微微的一笑,魏征这个老狐狸。

表面上说的是冠冕堂皇,可实际上还不是想快点的将蜀王打发走。

这样一来李乾承的地位就更加的稳定,甚至可以说是无人可以撼动。

到时候蜀王远在边疆,而李乾承在权力的中心。

蜀王拿什么跟太子殿下斗?

“陛下,我认为此事不可。”

说话的乃是长孙无忌,看得出来,他此时此刻已经做好了,要跟魏征辩上一辩的准备了。

李世民不动声色轻轻的颔首示意长孙无忌有话尽管说。

要知道长孙无忌除了进臣之外,他还是大唐的国舅爷,所以他的观点对于李世民来说相当的重要。

而且李世民深知外戚的重要性,用不好外戚就是一大助力,用不好则是一把刀子,随时都会被这把刀子捅伤!

长孙无忌轻咳了一声之后,开口说道:

“蜀王及冠不过两三月,就藩之事大可不必如此的着急。太过于着急的话,反而显得太子殿下无容人之量,毕竟是一奶同胞的亲兄弟。”

掌声无际,之所以要这样说,那是因为他知道在李世民的心中一直都有一根刺,而这一根刺来自于玄武门事变。

李世民不许自己的儿子会出现如同当年自己一般的选择,要知道当年他的选择是迫于无奈。

李世民的脸上已经微微的浮现一丝怒意,何人敢说这样的话?

也只有他长孙无忌才敢将这件事情提出。

而魏征更是没有想到,长孙无忌竟然会说出这样的话,这样的话直接戳中了李世民的禁忌。

李世民强忍着怒气将自己的目光看向了他们中间的房玄龄。

“丞相,这件事情你怎么看?”

房玄龄一直没有开口,那是因为他知道,在左右两边必须有一个人来保持中立和平衡,否则的话就会引导陛下做出错误的决定。

所以自己必须成为那个保持中立的人。

过了片刻之后,房玄龄才缓缓的点头,然后说道:

“陛下我认为,这件事情我们不必立刻就作出决定,明日放上朝会,让大臣们表示一下他们的意见,然后陛下再根据他们的意见做出自己的决定。”

李世民微微的点头,脸上的怒容也消失不见:

“成像所说的甚得朕心。就按照丞相所所言进行!”

其实李世民心中还有一件事情,那就是为何长孙无忌会突然替蜀王说话。

除非……

第二日早朝。

魏征果然如昨日一样一上来就将自己的观点提了出来:

“陛下,蜀王已经及冠,按照规矩应该前往属地就藩。若长期的待在长安城的话,臣以为恐怕不妥!”

太子老师魏征既然说出了这样的一番话,那么身为太子一党的这些人。

也就会纷纷的站出来附和魏征的说辞。

于是一声又一声的。

“臣以为然!”

“臣以为然!”

出现在大殿之上,李世民的目光扫过了这些大臣知道这些大臣都是太子一党。

一个朝廷如果没有党派之争的话,那只能说明这个朝廷并不是一个合格的超点。

但是如果只搞党派之争的话,那么这个朝廷就什么事情都不需要去做。

这中间需要君王去掌握一个平衡,而且帝王的心术也就再平衡二字上面。

“臣以为蜀王不应该如此快的就去藩地就藩!蜀王虽然已经及冠,但仍是一个孩子,而且他也没有得到足够的成长,此时让他就藩,你魏征莫非是容不下蜀王?”

此言论可谓是杀人诛心,要知道臣子容不下君王,就跟造反没什么区别。

再加上魏征如此想要将蜀王赶出长安,所以不管怎么看都让人觉得有几分的真实性。

“长孙大人怎可如此的污蔑本人,本人的这个提议,完全是为了社稷为了江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