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大唐签到六年:这个三皇子无敌了 > 第32章 高层震动

第32章 高层震动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唐签到六年:这个三皇子无敌了!

李恪除了要将这股力量展现给整个益州看之外,李恪也相信这个消息传回了长安。

毕竟藏是藏不住的,这一万的铁骑军,凭空出现不说,目标还如此的巨大,与其遮遮掩掩的不如大大方方的展现在所有人面前。

再说了李恪也没有想过要隐藏什么……

东宫之中,李乾承看着自己手中的谍报,脸色变得极其的难看。

“去把魏征叫到这个地方来。”

自从上次他跟魏征说了死后谥文正这个说法之后,魏征就悄无声息的离去了。

直到现在为止,魏征都没有任何的表示。

当魏征出现在李乾承的面前并且看到纸条上的消息的时候。

他彻底的震惊了,原本以为蜀王殿下只是隐藏了自己的性格,但是没想到他竟隐藏的如此的深。

这一万战斗力非凡的铁骑军到底从哪里出来的。

莫非是陛下给的?

但是魏征片刻之后就否定了自己内心的这个想法,原因很简单因为陛下要是拥有这一万特殊军队的话,那么绝对不会瞒着自己和诸公。

而且这件事情也瞒不住,魏征突然觉得事情开始变得复杂起来了。

李乾承见魏征久久不说话,于是他打起了感情牌。

“师傅,难道你真的要看着我死于他们的手中?你才甘心吗?”

魏征不是傻子当然知道李乾承这个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魏征还是有些疑问,因为此一时彼一时,当初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的关系,远比现在来到更加的激烈。

那时候大唐并未稳定,而且高祖并不像陛下英明神武。

所以陛下绝对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的这是其一, 其二如果对方真的有心思的话,那么……

“我觉得殿下多虑了,或许事情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糟糕。”

李乾承微微的扬起了自己的眉毛,然后有些疑惑的,对魏征说道:

“老师此言何意?”

李乾承知道自己的这位老师,对待事物有特殊的看法。

所以李乾承要征求这个朝堂重臣的态度。

魏征将纸条拿在手中,然后指着这个消息对李乾承说道:

“首先第一点,蜀王山高路远,而殿下则处于大唐的权力中心,且是大统,所以殿下不必如此的忌惮一个外臣。”

李乾承缓缓的点了点头,却没有回应魏征的这个观点。

于是魏征继续对面前的李乾承说道:

“其次,如果对方真的有野心的话,那么殿下永远不可能知道这支队伍的存在。”

如果说第一个观点李乾承还不承认的话,那么第二个观点,他必须要承认。

原因很简单现在的各种情况,这支部队的不出现,比出现获得的利益要更大一些。

而且如果这支部队悄无声息的在某一天狠狠的打一个措手不及的话……

李乾承只是想了想都冷汗直流,可是现在对方大大方方的摆在自己的面前,也就说明了他的这支军队只是用来保家卫国守护边疆的。

可事实真的就如此吗?

李乾承显然不这样认为,当一个人拥有了权力之后,那么他就会想要更大的权力。

而当他拥有了这个实力之后,李乾承更加对他不放心了。

李乾承当然不会轻易的去相信,手中握着刀剑的人不会伤害自己。

所以他反过来提出了另外一个疑问:

“老师如果真的有这一天的话,那么你会选择站哪一边?”

其他人李乾承暂时不用去管,但是魏征的态度对他来说还是比较关键的。

因为魏征是出了明的直言不讳,也正是因为这个样子,所以李乾承只要掌握了魏征,那么就相当于掌握了文官的这杆枪。

到时候很多自己不能够去说的问题,他们都能够替自己一一的去表达。

而且魏征是一个极其念师生情义的人,所以只要自己能够掌握好的话,那么就一定能够得到魏征的支持,并且在朝堂上的声音越来越大。

到时候只要自己获得了朝堂上的支持,哪怕李恪在地方上的势力越来越大,自己也能找个理由削减他的权力或者直接将其铲除。

魏征神情严肃的回答李乾承:

“如果真的用那一天,那么我将会是第一个铲除这些逆贼的马前卒。”

李乾承终于微笑着点了点头,他等的就是这句话……

丞相府之中,房玄龄正看着自己面前的这个消息,他不知道该如何去形容自己内心的震惊。

他唯一能够确定的就只有两件事,第一是朝廷的兵马绝对没有到益州。

其次,这绝对不可能是某股势力的隐藏兵马,而这某股势力指的就是皇氏。

于是这支兵马就毫无预兆的出现在益州,而且根据情报上来看,这支兵马的战斗力甚至远超益州任何一支军队。

房玄龄将自己手中的这个情报递给了杜如晦:

“这件事情你怎么看?要知道这件事情说大可大说小可小。”

杜如晦看了之后一阵的沉默,李恪原本自己就看不透,现在他手中还握有如此强大的一支军队。

关键是这支军队从来都没有在他们的面前表现出来过,这一切的一切似乎都直逼“阴谋”两个字。

杜如晦终于开口了:

“还能怎么看,你觉得李恪有造反的心?”

“怎么可能?李恪乃是陛下三子也是大唐的皇子。”

可是这前后有些矛盾,首先第一点为什么李恪的手中会有这样的一支军队。

其次他有一支军队为什么不告诉朝堂。

最后这一支军队是用来对付谁的?

这些都是他们必须要搞清楚的问题。

最后杜如晦问出了一个相当关键的问题:

“你觉得陛下会如何看待这件事情?还有真的有人会对蜀王殿下不利吗?”

这两句话直接将焦点引到了大唐皇帝陛下和大唐太子的身上。

如此隐晦的话题,如此敏感的问题,如果不是这两位谈及的话,或者是换做其他任何人谈心都会被扣上一顶大逆不道的帽子。

房玄龄只是轻轻的摇头叹息,他总觉得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