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大唐咸鱼王爷 > 第85章 捷报频传

第85章 捷报频传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唐咸鱼王爷!

“捷报!”

“薛万彻将军大破薛延陀三千骑,斩杀薛延陀王子拔灼!”

李世勣看着军报隐隐感觉差异,又死了一个王子?

薛延陀难道要绝后了吗?

“军报呢?”

李世勣问道,随手把两块饼塞进嘴里,喝了两杯热水,算是对付了一顿早餐。

“在这里。”司马将军报交给李世勣,脸上喜气洋洋。

并州大都督府取得了大胜,值得喜悦。

“临阵下马,持长戟冲之,薛延陀大乱,遂生得其王子拔灼,顾其或反,斩之。”

“战果是什么?”

李世勣从头到尾没看到战果,颇有些疑惑,既然斩杀了王子,又岂会没有战果,难道是薛万彻粗心忘记谢了?

“战果是斩首三千级。”司马道。

“三千级?”李世勣重新翻开军报,果然看到了三千的人数:“一个俘虏也没有?”

“没有,兵曹参军亲自去点算过,确实是三千多颗首级,都是刚刚斩下来的,有的脑袋上还有伤,都是长戟的伤,应当是薛将军战果无误。”司马道。

李世勣合上军报,打了个哈欠,从昨晚开始他就一夜没睡,坐在书房推演战局。

刚刚日出,便收到了一份捷报,真是难得。

“向天子奏报吧。”

既然军报没有虚报军功,那就赶快向天子奏报。

前线的将士需要军功激励,后方也需要一次胜利提振士气。

司马躬身应命,保证军报离开,前往自己的视事之厅拟定奏疏。

李世勣每日军务繁忙,着实没有时间写骈四俪六的华丽文章。

将军报之事安排妥当,李世勣又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不过,他的忙碌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前线的战斗不止发生在马邑,整个并州大都督府辖区,都在发动反击。

“捷报!”

一道道捷报传来,李世勣悄然来到了大堂,一副巨大的沙盘摆在正中,十几名军官文官打着盹,依着梁柱便睡着了。

为了昨夜的全线反击,并州都督府已经忙碌了三日三夜。

虽然不至于不眠不休,但所有人的体力和精力都来到了极限。

一旦落子,大家都没了精力。

昨夜四更,不知道谁第一个打了哈欠,随后哈欠连天,此起彼伏。

“将、将军。”一名睡得比较浅的参军勉强睁开眼睛,嗓音沙哑道的说道,挣扎着站起身。

李世勣忙掺住他,将他缓缓扶住,轻声细语道:“吾只是来看看,继续歇息便是,前线没什么事。”

“将军,胜了吗?”参军用沙哑异常的声音问道,似乎是疲惫过度,风寒感冒了。

李世勣轻声道:“胜了,大胜。”

听到李世勣的话,参军咧嘴一笑,依着柱子,再次睡了过去。

看着手中汇集的军报,李世勣心中百转千回。

胜了!

酣畅大胜,昨夜之战,阵斩薛延陀收集八千余级,杀伤无算,焚烧营寨六座,牛羊死者不计,战马四处逃奔,附从大军而还者上万匹!

这样的战绩,足以露布报捷,名扬天下。

然而,这样的战绩对于李世勣而言,还是不足为道。

毕竟他乃是一战破突厥的大将,名震天下,海内皆知。

“薛延陀受到如此损失,会不会撤兵?”李世勣自言自语道,而关于此问题,远在长安的另一位大将,正在与天子深入讨论。

玄武门外禁苑的离宫中,君臣三人在殿中,殿外三十步清空,一只飞鸟也没有。

这里本是李世民还是秦王之时的居所,如今已经成为他在禁苑时代行宫,稍稍修葺,摆设装饰一如旧时。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

寥寥数人参与的闭门会议,通常会决定整个天下的命运。

一则站在帝国顶峰权力,拥有足够视野的人本就寥寥无几,即便才华横溢,站的不够高,也难以成事。

二则天子信任的人总是有数的,不可能人人都是天子的心腹大臣。

“陛下,薛延陀应当会退却。”

“为何?”李世民问道。

突然,殿外响起王德远远的喊声,天子不允许三十步内有人,就连王德也不能入内。

否则那些十几岁的千牛卫,真敢拔刀杀人。

看着千牛卫中郎将冰冷胜冰的眼神,王德还是选择了大声呼喊:“陛下,左武卫有紧急奏报。”

左武卫?

李世民看了眼李靖,李靖也一脸茫然,左武卫为何会有紧急军报?

若是前线有急,应当是都督府上奏,再不济也是前线驻军上奏。

左武卫屯驻长安,何来紧急奏报?

李世民站起身,打开殿门:“呈上来。”

王德忙不迭的小步快跑,将左武卫的奏疏呈送到李世民手中。

翻开奏疏,李世民一目十行,迅速浏览。

“左武卫中郎将苏烈被吴王征调?”李世民从头到尾翻阅完毕,又转回头翻阅第二遍。

“只有苏烈一个人?”

李世民自言自语的走回殿内,见李靖和房玄龄露出不解的表情, 便把奏疏交给两人传阅。

“李恪征调左武卫中郎将苏烈去燕然道行军。”

“朕不明白,诸将在京者不少,尉迟敬德便在长安,李恪为何只征调了一个中郎将?”

李世民疑惑的问道,似乎是在询问自己,也好像是在问两位大臣。

“这……”房玄龄茫然的摇了摇头,他虽然是文臣之首,但涉及军务,毕竟术业有专攻。

“药师,你怎么看?”

“臣以为,吴王此举甚为聪慧。”李靖半点犹豫也没有,拱手答道。

“聪慧?”李世民错愕不已,还以为自己听错了。

朝廷有大将不用,反而去征调一个小小的中郎将,这与聪慧有什么关系?

定然是吴王府的官吏懒惰,不肯多跑几趟,这才在左武卫找了个中郎将凑数。

“陛下,臣请问陛下,吴王可有陛下总兵征战之威望?”李靖正色问道。

李世民摇了摇头。

“那吴王如何能让大将归心,如何能够任用大将?”李靖此言一出,房玄龄顿时明白其中之一,补充道:“政令不出二门,军令亦然,若是请尉迟敬德去灵州,吴王还能担任燕然道行军总管吗?”

李世民点点头,他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定然不能。

尉迟敬德就是一个不肯屈居于人下的人,从前设宴,为了争座次竟然把劝架的李道宗打了,弱筋领兵征战,难道要把朕的儿子行军法吗?

“李恪他……有此聪慧?”李世民狐疑的问道,这种小伎俩,此前还没见李恪用过,知子莫若父的李世民表示深深怀疑。

“陛下,虎父无犬子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