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盛门 > 盛门 第64节

盛门 第64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盛门!

“好。”陶曦月又对他介绍陶云蔚,“这是你陶家姨母。”

李悯头也没有抬地又直直礼道:“见过陶姨母。”

陶云蔚口中回礼道:“大郎君不必多礼。”目光却在他身上不动声色地逡巡,眉间浅蹙。

陶曦月知道李悯不习惯,也没有留他多待,受完礼后便吩咐芳霞亲自送他回去了。

陶云蔚看着门外渐渐远去的背影,少顷,说道:“那你忙你的吧,我也先走了。”

陶曦月讶道:“阿姐竟没有教训我。”

“我教训你作甚。”陶云蔚无奈又好笑地道,“你素来玲珑心肠,我该说的既早已与你说得那般明白,你仍要做背道而驰的决定,那必然是因你觉得非这样做不可。我拦你既没有意义,大约也没有什么用,总之你自己看着办吧,若有要帮忙的再来与我说。”

陶曦月凑上来挽了她的手,柔柔笑道:“我就知道阿姐疼我。”

陶云蔚没有说什么,笑笑轻拍了拍她的手。

陶曦月亲自送了陶云蔚出府,姐妹两人正站在门前话别时,突然听见了一阵从远处传来的喧闹声。

陶云蔚面有微凝之色。

“怎么了?”陶曦月低声问,“阿姐可是知道什么?”

她顿了顿,说道:“我来时在街上看见有官兵抓了不少百姓,有老有少,有男有女,看起来被抓的都是一家人。听说……都是那些被清拆后的流居之民。”

陶曦月一怔,旋即反应过来:“难道是楼家?”

陶云蔚没有回答,但两人已是心照不宣。

“这事,陆、崔、江都不再管了么?”陶曦月喃喃问道。

“没有好处的事,谁又肯出这个头呢。”陶云蔚幽幽说道,“况且要修筑寺观的,也不是楼家。”

陶曦月微顿,须臾,低低叹道:“与这世道相抗,太难了。”

……

陶云蔚回到新昌里的时候,正好遇到陶伯璋让人送了信回来。

她接过后一边准备回屋里拆开来看,一边不经意扫了眼正抱着浆洗好的衣物往陶新荷房间走的桃枝,恰好瞥见从对方手上掉下来了样物事。

桃枝刚蹲身捡起来,就听见大姑娘唤了自己一声。

“这是什么?”陶云蔚伸了手过来,将她抓在指间的巾子抽了过去。

“是三姑娘的手巾。”桃枝道,“婢子刚刚洗好,准备一道给她放回去的,不过这巾子要重新洗了。”

陶云蔚看着那巾子上的兰草纹,沉吟道:“这个先放我这里吧,她若问起来你就说我觉得绣工挺好,准备寻人绣个差不多的花纹用在裙子上。”

桃枝低头应了声喏。

第76章 试探

李衍回来的时候,陶曦月正好刚看完陶云蔚让人送来的信。

她起身上前,正要服侍他更衣,便听到李衍问:“颜家的人今天又来了?”

李悯回到安王府才几天,他那个颜家舅母就跟少了块心头肉似地,日日跑府里来看望,每次还都会先到陶曦月这里拜见,说啊说的就抹起泪来。

陶曦月也因此对颜家依赖李悯的程度有了更深的认识。

“妾身也没有什么理由好拦着。”她说,“又怕董大娘子在妾身这里待得久了,大郎却觉得自己迟迟见不着舅母,生出什么误会就不好了。”

李悯的性格太敏感,陶曦月现在与他之间又连情分二字都谈不上,更遑论与颜家比厚薄。

于是她委婉地道:“等先生来了就要好些。”到时李悯要上堂课,她自然有办法能名正言顺地挡了董氏。

李衍蹙眉沉吟了须臾,说道:“我原想着先等他回来多适应些日子的,现在看来却是不能等了,先生也不必另请,我亲自给他开蒙。”

这样当然更好。陶曦月当即表示了赞同。

她又问:“要不晚上叫大郎过来一道吃饭,殿下先亲自把这消息告诉他?”

李衍想了想,摇头:“算了,省得又和他回来那天一样,吃得险些将头掉进碗里。明日我直接去与他说,正好若董氏再来便将她打发回去。”

陶曦月含笑应了喏。

“还有一事,”她说,“今日阿姐让人送了信来,说是兄长前两日写信回家,讲郡田曹参军事对彭翁说可荐阿兄出仕于赵县,彭家自然是很高兴的,但阿兄还是头回与郡官打交道,所以心中多少有些迟疑,怕贸然应了会有些不稳妥。阿姐的意思,是让妾身也问问殿下的意见,阿兄若应了那位田曹参事的举荐出仕,可有什么不妥之处?”

其实陶伯璋在信中重点说的是:那位田曹参事虽明面上是因着杜、彭两家的关系,还有彭、陶二氏的声名以及他这个人来的,然而,对方却又曾私下在他面前有意无意地表露过家中与安王有些渊源。

陶伯璋那时就觉得,大约人家真正看的是安王的面子,可他们家和安王府的关系光明正大,就算是看安王的面子又有什么不好直说的?这样遮遮掩掩,也就是说对方这个情面不方便明着给,那就多半有些什么不好说的缘由了。

为了稳妥起见,他这才写了信回来商量。

恰好此时陶云蔚又刚刚经历过开阳县的事,自然对此也是十二分的小心,她原想去问问陆玄,但后来又觉得既然现在陶家和安王已经是一条船上的人,将来这种事明的暗的只怕还会遇到不少,她总不能时时事事都去找他。于是考虑之后,她还是决定让二妹曦月直接坦然地将此事告知李衍,以他的意见为决定。

李衍听了陶曦月的话,想了想,问道:“你说的是广陵郡田曹参军事,杜同瑞?”

陶曦月见他果然知道这个人,微怔之下,即颔首道:“听闻正是姓杜。”

李衍就浅浅笑了一笑:“你可以让家里放心,此事并无什么不妥——以杜同瑞的身份出面举荐维明,是很合适的。”

她隐约听出了几分弦外之音,于是又轻声问道:“那依殿下看来,谁的身份又不合适呢?”

李衍转眸朝她看来,目光中似讶似喜,少顷,一笑,说道:“这个嘛,若是换了他表姨父那边的人,那就不大合适了。”言罢,也不等陶曦月再问,他已微微淡笑地解释道,“他表姨父曾是我旧属,如今官在长沙郡任平戎校尉。”

陶曦月赫然愣住。

她不由地又想起了阿姐说的话。

李衍看她盯着自己发怔,笑叹了口气,拉过她的手轻轻拍了拍,说道:“不必多想,这些事已过去许久了,不过是旧人还有些许放不下而已。”

陶曦月犹豫了片刻,到底还是没有问什么。

“对了,我也有一事要告诉你。”李衍说着,顺手牵了她走到榻前坐下,然后回身吩咐宝玉抱了个一尺见方的盒子过来,放在她面前,边打开将里面的东西示于她看,便说道,“你既然不想管府里的事,那就帮我管管外面的事吧——这三个庄子是我的私产,现在都交给你照管。”

“……啊?”陶曦月看着盒子里的一摞契文、书据,乍然听见他的话,一时间没能回过神来。

李衍笑着伸手轻捏了一下她的面颊:“啊什么,放心,这些都没什么难事留给你,就是给你找些东西玩玩而已。”

陶曦月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然后又想了想,随手拿起面上的那张书据看了下,对他说道:“殿下,妾身没有管过这么大的摊子,怕做得不好,要不还是先只帮您管一处吧?”

他失笑,凝眸看了她半晌,意味难明地说道:“我家阿陶果然是个妙人。”

于是三言两语说笑之间,事情便也就依着她的意思这么定了下来。

之后夫妻两人又一起用过了晚饭,眼见着夜色渐沉,陶曦月看了眼仍坐在旁边看书的李衍,顿了顿,微红着脸开口说道:“殿下,妾身今日侍寝不便,不知您是否想去看望一下宁侧妃或是范侧妃她们?”

李衍抬眸朝他看来,没有说话。

“或者……别的谁?”她试探地又问道,小心地打量着他的神色。

李衍默然须臾,忽然合了书,语气平平地说道:“歇了吧。”

直到看见他起身径自进了盥房,陶曦月才反应过来他说的是要在正院安歇,于是回过神后连忙吩咐了芳霞跟上去伺候,然后又让柳芽带着小侍女去收拾床铺。

等到陶曦月自己洗完了出来的时候,却发现原本安置了两张被子的床上又只剩下了一张,而且李衍此时正坐在被窝里继续看他的书。

她犹豫了一下,然后走过去在床沿坐下,小心翼翼地掀开被子钻了进去。

陶曦月刚躺上来,李衍就把书放了,躺下的时候又顺手将快要靠到床边上去的她一把捞了回来,陶曦月猝不及防地低呼了声,本能地抵住了他的手臂。

李衍径自把被子给她掖了掖好,然后似无奈地笑道:“我要的非是你想的那些,睡吧。”

说完,他便果真不再有下一步动作,收回了手。

陶曦月呼吸微松,直直望着帐顶,不觉有些出神。

良久,她缓缓转过脸,朝枕边人看去——

心头微动。

周静漪从寺庙里上完香出来坐上马车,行至途中,忽然开口说道:“先不回去了,到金陵城里逛逛吧。”

侍女红芙闻言微愕,旋即似有顾虑地劝道:“姑娘要不还是在丹阳的市集里逛一逛?此时去金陵城,这一来一回只怕有些晚了。”

“晚了些,又如何?”周静漪问这话时目无波澜,语气亦平淡如水,不带半点情绪。

红芙欲言又止地顿了顿,委婉地道:“婢子知道姑娘心情不好……”

“我没有什么不好的。”周静漪平静道,“昭儿就要成婚了,我虽不便去送嫁,但她婚礼那日我也想打扮得似模似样些,也好遥祝她一杯喜酒。这有什么不妥么?”

红芙一愣,旋即忙点头道:“妥,自然是妥的!那咱们这就去,若是在金陵城里遇到什么不便,婢子就去请崔少卿帮忙。”

周静漪没有说什么。

红芙虽口中说的是等遇到不便再去找崔湛,但实际上因为周静漪的身份特殊,主仆两个刚入金陵城,她就立刻差了随行的车夫去卫尉寺通知崔湛,周静漪也没管她在身后如何安排,径自先迈入了眼前这家银楼。

“几年不来,我都不知道金陵城生意最好的银楼已换成了这家。”她踏入门中,慢步逡巡打量着四周,语声幽若喃喃地说道。

红芙即笑着说道:“姑娘,要不咱们就买支红宝簪子来戴?意头也好。”

崔家十二姑娘的婚期就在眼前,此时现打首饰肯定是来不及了。

然而周静漪却意兴阑珊地淡淡说道:“买了来也没有衣裳好配,算了。”

她虽然每年都有新衣,但都是素色。

“还是……”周静漪刚开了口正要再说下去,忽然,冷不丁被人从侧后方撞了一下。

“哎呀,抱歉。”来人连忙伸手过来要扶她,“姑娘没事吧?实在不好意思,进门的时候左顾右盼,等看见你时已是来不及完全避开,我向你赔罪了。”

周静漪心里虽然不悦,但见对方态度还不错,于是点了点头:“无事。”

她说完便准备转身走开,就在举步的瞬间,旁边人却突地“咦”了一声,唤道:“周姑娘?”

周静漪一顿,转头朝对方看去。

这一回算是正眼相对,两人彼此打了照面,对方当即笑道:“这么巧,竟在这里遇见你。”

周静漪也觉得她很眼熟,想了一想,忽然反应了过来:“陶大姑娘?”

陶云蔚含笑颔首,问道:“你也是来买首饰的?”

周静漪顿了一下,浅笑地回道:“嗯,打算买一样送给十二娘,贺她婚礼。”

“那可赶了巧。”陶云蔚道,“我也是为此而来,正好遇见你。你对十二娘比我们了解些,想必更知道她的喜好,要不我们一起挑挑?”

周静漪不好拒绝,只能应了。

原本她想着买现成的应该很快,但没想到的是两人给崔鸣昭买的东西选完了之后,陶云蔚又拉着她一道挑起了给两个妹子买的东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