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炮灰原配逆袭暴富了[八零] > 炮灰原配逆袭暴富了[八零] 第3节

炮灰原配逆袭暴富了[八零] 第3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炮灰原配逆袭暴富了[八零]!

“再说我也想看爹平时是怎么辛苦养家的嘛?”

她拉着裴永富的胳膊,软软撒起了娇。

此前裴丽常常瞧不起他摆摊卖馍的工作,裴永富还是第一次见她对卖馍有了好奇心,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他这个做父亲的骄傲,再加上女儿撒着娇,他态度动摇了许多,转头看向王翠兰。

王翠兰是信神佛的,她觉得女儿梦到的只怕是真的,也下定决心也帮她减肥,松了口,“她想去就去吧。”

卖馍的工作又累又冷,只怕待不了几天就受不住了,当作体验也好。

裴丽回去收周宪起的碗筷,想到昨晚的惨状,她多问了一句,“你腿还好吧?”

裴永富说只是瞧着可怕,等过段时间瘀血退了消了肿肯定就好了,但她看着好像不是那样,再结合书BBZL里的内容,只怕再不治很有可能会彻底废掉。

周宪起转过身没说话。

裴家没义务给他治病,能给他喂口饭吃的就是好事了。

裴丽回了屋又问裴永富,两人围在蒸笼旁取暖,“爹,他那腿要不要找医生再来看一遍?”

裴永富摇摇头,“不用,我瞧着外面都没伤口了,过两天消肿下地走走肯定就好了。”

“昨晚我不小心碰到流了很多血,村里有没有医生再来给他看看吧。”

能治好还是尽量治好,这么年轻一个人,腿残了怪可怜的。

裴永富显然想歪了,还以为她昨天把周宪起给办了,脸红了下,想着都是自己女婿了还是要对他好一点,答应了:“那我们明天卖完馒头回来去医院问问。”

吃过午饭,裴永富再次背上竹筐赶往镇上去卖馍,临近傍晚才回来,袅袅炊烟下,灶屋也渐渐飘起了肉香。

裴丽再次去看竹筐,里头剩下的馒头比上午还要多,估计只卖出去十个不到。

王翠兰提前把鸡杀了,先煎了遍把鸡油熬出来,倒入蘑菇,家常土灶慢慢温着,一直到日落西斜。

鸡汤软烂浓香,蘑菇也吸汁,可捏馒头进去泡,筷子一压,汤汁就浸满了馒头,格外好吃。

农村入睡早,不到八点就收拾完准备睡觉了。

她的床还没动,裴丽推说怕冷待在灶屋没走,王翠兰也怕她落了水留下什么后遗症,临睡前又给她生了炭火,往铁桶里扔了几块厚木,噼里啪啦响着。

她难得睡了个好觉。

另一间房,难得不再被裴丽缠着要睡一起的周宪起却被疼痛折磨得完全睡不着,睁眼到天明。

蒸馒头发酵需要时间,天还未亮,裴家夫妻俩就醒了,吱呀着推开了门,谁知刚进灶屋就见裴丽也醒了正在点火烧热水,灶屋里暖堂堂的,看到他们过来笑着迎了过来,“爹,等下我也来帮忙蒸馍。”

要说之前,裴丽别说是睡到日上三竿,躺一天饭都由着人喂到嘴边都是常事,她这般积极勤快,夫妻俩对望一眼,更觉那个梦是真的了。

要不然怎么会让一个人变化这么大。

“天冷,你待着烤火就成。”

裴永富拎起了袖子去搬面过来,王翠兰也穿了个针织毛衣等着和面。

昨天剩了不少馒头,怕今天生意也一般,裴永富这次没蒸太多馒头,简单倒了一盆面,王翠兰兑了点温水把糖融化,一边倒入发酵好的酵母水一边顺时针搅拌面粉,直到盆里没有干粉,一盆分成四团。

两人分别揉两团,裴丽在一旁静静看着,裴家不愧是做了两辈子的馒头,揉面手艺一绝,单用掌根朝着一个方面反复揉搓。

直到在其手上诞生一块光滑发亮的面团,搓成长条,均匀切成块,动作又快又精准。

裴丽昨晚还在想怎么致富,眼下夫妻俩做馒头的场景突然让她涌上一个念头——做面点。

裴家没什么本金,支撑不起她的构想,BBZL八零年代社会风情如何她暂时也不清楚,只能一步步稳扎稳打开始,这个脆弱又贫困的家庭,经不起什么失败摧残,必须以最小的成本试水,打最有胜算的仗。

面点的形状和口味多变,是最基本的主食,她可以从最简单的改变形状起步,打出新意,还能依托裴永富当前馒头生意的人脉来发展。

这么想着,裴丽去洗了下手过来站在灶台旁,骄傲道:“娘,我在梦里跟老板娘学了怎么把馒头变好看的手艺呢。”

说完手上就拿了一个刚切好的方形面团,“我捏给你们看看。”

王翠兰手上动作不停,只当她小孩子玩性大,想着能不给她捣乱就成,又扔了两块个头不匀的面团过去,“好,那就看你怎么捏。”

三块面团能让她简单露一手了,反正今天也不是为了赚钱,主要还是打探清楚裴永富最近生意不好的原因。

裴丽把三个面团揉圆压扁,顺手拿过剩下的一根短擀面杖,依次慢慢擀成圆圆的薄片,每片都拿刀切成均匀的八块。

每四块面皮摞在一起成扇形,面皮尖头对上,两组面皮上下摞在一起,再用筷子小心压到扇形面片的正中央,多次轻柔往下按压,直到面皮层层支起来。

两手往后捏住面团两头,一个漂亮的花卷造型就出来了。

裴丽接着把剩下两个面团也捏成花卷,排排放好,层层展开的面团分外好看,在王翠兰那排圆圆的面团中格外突出,她格外惊讶,珍惜拿了一个到手心,赶紧也给裴永富看,“乖乖,你那老板娘真是神人。”

裴永富也睁大了眼,“这做的真好看,都不舍得吃了。”

做了几十年馒头生意的夫妻俩还不知道,这只是最简单的面点技术,裴丽自然不能全部透底,谦虚道,“我也没想到,按照梦里做出来居然真的这么好看。”

剩下的时间她没再继续做,坐下去盯着蒸笼的火力,不一会儿,今天一家三口做好的馒头全都入了锅蒸着。

馒头都是发酵好的,中火蒸上十五分钟就成,蒸好后裴永富又等着闷了会儿,才开始捡馒头到竹筐里。

裴丽捏的那三个花卷也出了锅,造型跟入锅时无异,漂亮的很。

自家女儿第一次手工做出来的,裴永富甚至都不想拿去卖掉了,留下了一个个头最大的。

临出发去卖馒头前,裴丽看了看自己这一身穿着,决定还是收拾下再出去,又回了趟屋。

屋里很暗,周宪起没法出门,平时只能通过隔壁夫妻俩的动静猜出大致的时间,闻到灶屋传来的面香,苦笑了下。

又是新的一天了吗?

他尝试抬了下脚,爆裂的痛感让他表情更加痛苦,周宪起清楚地知道自己病情在逐渐加重,但别无他法,此时无能为力的挫败感瞬间席卷了全身。

就在这时,裴丽推开门走了进来,径直打开了衣柜,从里头翻出几件颜色最寡淡的厚棉BBZL袄,飞快换上。

怕冷,她又把围巾卷了下围住整个脖子和耳朵,外头天还没亮,屋里也没什么光线,但裴丽能感觉到床上的人正在看自己,她咳了声,轻声说,“我等下去市场跟爹去卖馒头,回来看看能不能找到医生给你看一下腿。”

“早饭娘会给你端进来的。”

周宪起神情复杂的看着她,目光幽幽的,隐隐只能看到衣柜旁一个身影正面对着自己站着,他没说话。

落水之后的裴丽一直很奇怪,昨晚竟然不再缠着要跟他一起睡,看向他的目光也清明了许多,态度疏离,不再像以往一样痴迷地扑过来,一个人真的可能转变这么大吗?

他不信。

裴丽没再多解释回了灶屋,拢紧身上的衣服跟着裴永富出了门,这时天色才微微亮了起来。

脚踩在雪上,滋滋作响。

作者有话说:

都会变好的~

第4章

裴家所在这个村子叫平南庄,村里只有一条小河,除此之外是一望无际的平原,村民只能以种小麦玉米为生,像裴永富这样每日需要出门去镇上做工的不少,毕竟这年岁,光靠种粮食实在很难维持一家生活。

往镇上步行要半小时,这个年代没什么消遣,走在路上可不就是你踢一脚雪我踩一脚的,路上的雪自然而然就化了流入一旁的农田里,没流下去的雪水夜里又重新结上冰,分外湿滑,裴永富背着馒头不敢走太快,裴丽亦步亦趋紧随其后,但没走几分钟,已经开始扶着腿大喘气起来,随着她呼气声嘴边也带出一阵水雾,寒风凛冽刮得人脸疼。

原主的身体素质实在太弱。

这才刚走出去村口。

裴永富回头看她,心里不放心,“今天太冷了,要不你过了年再来?”

裴丽摇摇头,表情坚定,“没事,爹我能跟上的。”

话是这么说,身体是骗不了人的,又坚持走了一段路,裴丽只感觉胸口越来越闷,脑瓜嗡嗡的,看着眼前一片白,双腿发软,她背着裴永富,偷偷拿出一个杯子,唤出灵泉,接在手上喝了点。

冬天灵泉水居然是温的,喝下去身上暖烘烘的,效果立竿见影,完全不累了。

裴永富累得直喘气,惊讶地看着这个走了半小时路完全不见倦色的女儿,还以为她是新鲜感作祟才这么精神。

摆摊的地方就在镇上的街道,因着旁边有个小学和诊所,还有个镇上最大的杂货店,一直以来都是人流量最大的区域,小贩都把东西摆在路边售卖,没人管自由的很。

这么好的地段,居然还能直接在路边摆摊,裴丽想到了自己之前去抚江市打拼被城管赶的经历,哪能跟现在这样。

时间逐渐逼近学生上学和职工上班时间,街道两旁人流明显增多起来,他们两边卖菜的摊贩已经卖出了好几单,然而自家的摊位依然一个人都没有。

裴丽眼睛四处扫视观察起来,裴永富处境确实尴尬,一来BBZL对面医院旁边就是一家面食店,店面干净又整洁,想必是新开的,咸菜汤就不盖锅盖搅合着,经寒风一吹,微辣咸香的味就飘散开来,冬天还有比喝一碗菜汤更美的事情?!喝了菜汤,顺带再从店里买点面食,哪还有他们路边小摊卖出去的份。

二来他招揽顾客水平也不行,连对面卖油条的大爷都精气神满满,声调高昂地吆喝着,“油条油条大油条啦,过来看看。”

再一看裴永富,呆呆地守着竹筐就那么站着,连招呼都没有,能卖出去才奇怪。

裴丽直接站起来走了过去,问道:“爹你平时就站在这慢慢等着顾客来买吗?”

裴永富最笨不会说话,一直以来都是这么来卖馒头的,闻言点了下头,解释说:“今天可能生意不太好。”

这哪是生意不好啊,简直是白白给别人送生意。

裴丽直接掀开了竹筐上的棉被,扯着嗓子主动吆喝起来,“快来看啊,馒头大促销亏本甩卖,原价两分钱一个现在一毛钱六个!”

裴家馒头都堆积三天了,天气再怎么冷耐保存也不能放下去,光固守着两分钱一个馒头的价格,只怕那些馒头也卖不掉,不如今天就让价甩卖出去。

买够一毛钱能多赚一个馒头。

这是后世常用的促销手段了,在当下还挺稀奇,话音刚落下,很快走来一个大娘问她:“真一毛钱六个?”

话里还有点不敢相信。

有一就有二,很快小摊位前又聚集了两个人,裴丽向大家解释,“大娘,家里有事今天搞促销,早卖完也能早点回去。”

都是市场老主顾了,对裴永富这张脸也熟悉,他家的馒头个头大,味道也好,十几年了从未降过价,生怕捡不到便宜般,大娘忙指挥她赶紧装馒头,“给我来两毛钱的。”

“好嘞,您稍等。”

一来就有个大单,裴丽笑容满面给她拿够十二个馒头,想了想又另送一个花卷,专门把花卷拿出来给大娘看,“这是我们新品,送您一个尝尝,欢迎下次再来。”

她手中的花卷,白生生的,漂亮又精致,不像馒头,倒像是艺术品。

大娘捏了一块吃了口,软又甜,她格外高兴又吃了几口,夸道:“好吃。”

“我们也要这个,花卷怎么卖?”

乡下新鲜物件实在太少了,眼下看到这个花卷好看又好吃,围观的人纷纷围上来也要买花卷。

竹筐里只剩一个,没想到效果当真这么好,裴丽急忙解释,“第一回 做没做太多,就剩一个了。”

一大爷硬挤着过来,直接掏出四枚一毛硬币,“我买二十个馒头,不用找零了,就这花卷送我成不?”

“买回去给孙子尝尝鲜。”

排队的规矩不能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