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特工法师 > 第五百八十二章 传国玉玺(4)

第五百八十二章 传国玉玺(4)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特工法师!

故事,最早要追溯到中国东周春秋时期。

当时的楚国,有一个玉匠名叫卞和。

某天,卞和在荆山上采玉,发现一只凤凰栖息在一块质地奇特的石头。

因为凤凰从来不在没有宝物的地方栖息,所以卞和便判断,这是一块质地上好的美玉原石。

于是,等凤凰飞走后,卞和便带着这块石头去求见楚厉王。

得知石头里面藏着独一无二的美玉,楚厉王十分高兴,便派人去鉴别这块石头,结果玉匠告诉楚厉王,这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楚王听后十分愤怒,命人砍去了卞和的左脚。

楚厉王死后,楚武王继位。卞和再次带着石头去求见楚武王。楚武王听到后,再命玉匠对这块石头进行勘验,结果还是得出这是一块普通石头的相同结论。楚武王认为卞和在愚弄自己,砍掉卞和的右脚。

然而,卞和始终坚信自己得到一块美玉,他两次进献国宝,最终却落得双腿残废的悲惨命运。卞和感慨自己的命运,悲从心来,抱着石头在荆山脚下哭了三天三夜,直到眼泪流干,鲜血从他的眼角流出,浸染并渗入到石头里。

等到楚武王死后,楚文王继位。楚文王听说卞和日日在荆山边哭泣,便差人去询问缘由。卞和告诉使者,他不是因为自己的悲惨境遇而哭泣,而是因为没有人能够识别出这块美玉而伤心。

这一次,楚文王命人将石头沿纹理切开,果然得到了一块绝美宝玉。

只见在玉石上,还残留着卞和血迹的痕迹。

凤凰不栖无宝地,有眼不识荆山玉。

后来,楚文王为了表彰和纪念卞和,就将这块美玉命名为“和氏璧”。

本来和氏璧一直由楚国王室保管,一直到了战国时代,楚怀王芈槐被当时的秦昭襄王嬴稷骗到武关,遭到了软禁。

当时,芈槐就将和氏璧带在自己身边。

被困于秦的楚怀王芈槐,一直想办法脱身。终于,多年之后,楚怀王抓住机会,逃到了赵国。

芈槐一心想要回到自己的故乡,所以将无比珍贵的和氏璧献给了赵王,希望赵王能护送他回到楚国。

没想到赵王不想得罪秦国,于是在收取了和氏璧之后,就将芈槐送还给秦国。

于是,芈槐客死秦国,而和氏璧也落于赵国手中。

再后来,秦昭襄王得到和氏璧在赵国之后,便提出以十五座城池向赵国交换和氏璧的要求。

赵臣蔺相如携和氏璧入秦交易。然而蔺相如看得出来,秦昭襄王只想白嫖和氏璧,根本没有用城池换的意思。蔺相如便以将撞碎和氏璧为要胁,逼迫秦昭襄王取消交易。

秦昭襄王不想如此珍贵的一块美玉就这么毁掉,只好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加到赵国。

这,便是“完璧归赵”的由来。

数十年后,秦昭襄王嬴稷的曾孙——秦始皇嬴政,奋六世之余烈,横扫六国、一统天下,和氏璧最终还是落到大秦皇室手中。

大秦宰相李斯,命能工巧匠对和氏壁进行雕琢、打磨,雕刻上“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将其改造成一枚象征着华夏绝对皇权的印信,也就是后来的“传国玉玺”。

虽然在秦始皇嬴政死后没多久,强大的大秦王朝就灭亡了,但是接替大秦的汉高祖刘邦和大汉王朝,却将传国玉玺保留了下来,代代继承、世世流传。

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建新,向他的姑姑、太后王政君强行索要传国玉玺,太后王政君出于愤怒,将传国玉玺用力砸在地上,导致传国玉玺缺了一个角。

于是王莽命人用黄金把那个缺角补了回来,就这样,传国玉玺又被称之为“金镶玉”。

王莽的新朝只维持了15年就覆灭了,刘秀复辟了大汉王朝,传国玉玺又重新回到刘氏皇室手中。

但是,花无百日红,帝国无永恒。

195年之后,曹丕篡汉,传国玉玺也从刘汉皇族落到了曹魏手中。

可是曹魏也没有维持多久,就被司马家所篡。

就这样,从秦朝开始,历经西汉、新朝、东汉、曹魏,再到西晋、东晋、刘宋、南齐、萧梁、南陈、隋朝、唐朝、武周、后梁、后唐、后晋、后周、北宋……传国玉玺在一个又一个王朝的更替中传递。

不管是大一统王朝还是辖据政权,只要得到了传国玉玺,在史书中必为正统。

北宋末年,靖康之耻。

整个宋朝皇室连同徽钦二帝,被金国俘虏,只有康王赵构一人逃脱。

康王赵构携传国玉玺一路逃到江南临安,建立起南宋王朝,华夏法理上的正统性才得以延续。

然而,这样的偏安也只维持了152年。

华夏覆灭,中原沉沦,中华大地最黑暗的时代降临了。

退无可退的南宋最后的军队,在广东崖山海边集结,与强大无比的蒙古大军展开史无前例的最终决战。

是役,血染大海、伏尸连绵数百里。

自知已无力回天,南宋十万军民跳海自尽,悲壮殉国。

宋臣陆秀夫,背起当时年仅六岁的小皇帝赵昺,也一起跳海身亡。

为了不让传国玉玺落于蒙元鞑子手中,陆秀夫在跳海之前,将传国玉玺紧紧绑于小皇帝赵昺腰间。

于是,自秦朝以来,传世一千多年、经历二十一个王朝的传国玉玺,随着这对殉国君臣,一起沉入大海,从此消声匿迹,不复存在……

********

古老头就像一位说书先生,向赵飞和上官燕红,详细地讲述了关于传国玉玺的故事。

“后世的王朝之中,北元时代、明朝末年、清朝乾隆年间,都曾传出过传国玉玺重现世间的消息,可最后都证明那些是假的。真正的传国玉玺,恐怕再也找不到了。”说到最后,古老头深深地叹息了一声,作为这个故事的结尾。

对于知识储备相当丰富的赵飞而言,他早就知道传国玉玺的历史故事;所以古老头的那些话,其实主要是说给上官燕红听的。

而且她也听得非常专注、仔细。

末了,上官燕红一脸不解地问道:“既然传国玉玺掉进海里,派人下去捞不就行了?”

听到她的话,古老头只是微微一笑,摇了摇头,不置可否。

而上官燕红则更加疑惑了,道:“难道我说得有错吗?”

“傻白甜,难道你觉得没人这样想过吗?”赵飞反问道。

“什么意思?”

“后世的王朝,元、明、清,都派人下海打捞,一无所捞。清末民国年间,包括英国人、法国人、日本人在内的列强,都尝试在宋元涯山古战场附近的海域,打捞我们的传国玉玺,结果无一例外,全部失败。”

“哦,原来是这样。”听到了赵飞的解释,上官燕红忙不秩地点头。

“其实,也并非完全不可能找到。”古老头开口打断了两个小年轻之间的话。

两人一起望向他。

“最近有个传闻,世界某个地方,可能存在着关于传国玉玺下落的线索。”古老头缓缓道。

“在哪里?在哪里?”上官燕红迫不及待地追问。

“法国,里昂,富维耶圣母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