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谁是我亲爹 > 谁是我亲爹 第11节

谁是我亲爹 第11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谁是我亲爹!

皇帝仔细看了看,确实没见过,难道他年纪大记错了?

也有可能,不过孩子近看长得更俊,一看就觉得心里喜欢,皇帝干脆也懒得想了,笑着问:“多大了,叫什么名字,平时都学些什么?”

林风回道:“学生林风,马上快十七了,平日在家跟着先生读读书。”

“读书?”皇帝愣了下,“你平日读什么书?背段给朕听听。”

林风有些无语他爹和皇帝怎么见面就让他背书,不过还是老老实实说,“正跟先生学《大学》”,然后张口背了一段。

一边背,一边林风小心翼翼偷偷瞅了瞅皇帝,皇帝不会再像先生一样考较一下他功课吧?

皇帝应该很厉害吧,万一要是问得太难他不会答怎么办?

啊啊啊,为什么皇帝像他爹一样,见面就问功课!

他都十七了,难道除了学业没别的可问吗?

就在林风内心崩溃,紧张等着皇帝提问时,却见皇帝一脸震惊地看着他,然后转头对枢密使惊叹,“天呐,这孩子,居然会背《大学》!”

正在流利背课本的林风被皇帝的惊人之语惊得突然忘词了。

皇帝却还在和枢密使说:“《大学》是九经吧?”

枢密使点点头,“是的,陛下。”

皇帝又问,“他背得对不?”

枢密使再次点头,“听着甚是流利,应该没错。”

皇帝转头一脸惊诧地看着林风,对曹郐赞叹道:“曹郐,你这儿子好生厉害,想不到小小年纪,就有如此学识,真是教导有方啊!”

曹郐忙一脸谦逊的和皇帝说着小孩子只是喜欢读书,陛下不要太过褒奖,他会骄傲的等等……

林风看着一脸谦逊实则得意地他爹,又看着旁边真心夸奖他的皇帝,只觉得这世界玄幻了。

他刚刚,难道不是只背了个《大学》么?

《大学》不是除了《论语》以外读书人必备的书么?

这难道不是世家弟子启蒙的读物么!

他只是背个课文,连注释都没背。

这皇帝夸他学识好,是认真地?

然后林风就在晕晕乎乎中,眼睁睁看着皇帝高兴得大手一挥,给他赐了个正九品的校书郎。

前一刻还是白丁的林风,瞬间成了国家图书馆的正式带编管理员!

第13章

行宫的藏书阁门前,林风抱着一大摞书卷从屋里走出来,走到门外大青石板上,放下,然后一卷卷展开,开始晒书。

校书郎一职始于西汉,开始是朝廷征调天下名士到兰台或者宫内藏书处校正典籍,可慢慢地,就逐渐演变成文官中一个九品芝麻官了,也就是,只要是以文入职,一般第一个授的,就是校书郎。

也是因此,整个朝廷的校书郎,可谓数量庞大。

因此这些校书郎,自然也不可能每个都有资格修订宫中书籍,大多数,进来也就打了杂。

所以当上校书郎的头三天,林风被上峰随手指派着晒了三天的书。

今天是第三天。

林风悠闲地晒着书,晒书?晒书好啊,起码不用在家被两个大儒逼着读书。

虽然浪费体力,可不浪费脑子啊!

所以对于这晒书虽然枯燥无味,林风却干得很是自得。

而且更好的是,校书郎人数多,平时干活时可以偷偷唠个嗑,林风只进来三天,就听了不少朝廷八卦,知道了不少朝廷内幕。

例如:当今皇帝其实是个文盲。

林风无意间听到这个八卦时,惊得差点手中的书都差点掉了,在林风以前看的影视剧中,皇帝不说玉树临风,才气逼人,那肯定也是威严庄重,学富五车,所以在林风的印象中,皇帝肯定学识不错,可事实证明,那只是影视,当今皇帝,确实是个文盲。

当然,当今皇帝也不是一点字都识,简单的字还是认识的,只是认识的十分有限,最起码你拿一本论语给他,他就不一定能读下来。

不过这件事也不能怪他,这个是有历史原因的。

说起来皇帝这一支,虽然和前朝皇室一样姓李,虽然天天说是前朝宗室,可事实上,当今皇室和前朝皇室,别说血脉,连民族都不一样。

当今皇室,本姓朱邪,一百年前,全族还在河西走廊以部落的形式放马。

当时整个部落的族长,是当今皇帝的爷爷,朱邪执宜。

本来人家整个部落在河西放牧好好的,可不巧吐蕃和前朝朝廷在河西争夺地盘,当时朱邪部落本是吐蕃的附庸,自然得跟着一起出征。

可吐蕃对依附的部落一向苛待,也不拿依附的部落当人,所以每逢打仗,都让依附的部落当前锋。

如此几仗下去,被当前锋的朱邪一族损失惨重,据说族中男丁十不存五。

当时作为族长的当今皇帝他爷爷朱邪执宜看到族中如此损失,痛不欲生,在朱邪一族生死存亡之际,决定带着族人从吐蕃叛逃,投奔中原的前朝。

可从吐蕃逃出来是极难的,又是带着一族的人逃亡,所以三万多人口的朱邪一族,经过上千里逃亡,最终只有不到一万人□□着逃到了中原,而且经过多次被围剿被迷路,这群人逃到的还不是前朝的国都长安,而是北方边关的太原。

当时前朝的朝廷素来仁慈,见这个部落实在可怜,就让太原的河东节度使收留了这个部落。

而太原节度使发现这个部落由于逃亡,个个骑术娴熟,就把他们收编到自己的军队,用来抵御契丹。

于是,朱邪一族,就从投奔前朝变成了给前朝打工。

朱邪一族尽职尽责给前朝抵御契丹,并且因为抵御有功,多次受到朝廷加封,身为族长的当今皇帝他爹(他爷爷已死)还被前朝赐姓国姓,封了将军。

于是从这,朱邪一族才转成汉姓。

当今皇帝也跟着他爹开始姓李。

可这姓好改,话却难改。

当今皇帝那时已经是半大小子,早已跟着族人胡语说得溜,再想改汉话哪那么容易,再加上那时皇帝他爹正忙着天天打仗,也没时候管孩子,所以皇帝也没上过学,就算后来能听懂汉话,认识几个字,也聊胜于无。

其实不止皇帝,整个朝廷的武将几乎都这个水平,朝廷的武将大多是原来朱邪一族的族人,跟着老族长汉化的,话都说不流利,更别说读书识字了。

当然,也有例外,其实整个皇室,也曾经是有文化人,那就是先帝。

先帝是当今皇帝的亲弟弟,不过先帝是嫡子,当今皇帝是庶子,并且先帝比当今皇帝小近二十岁。

当今皇帝出生时,他爹还正在跟契丹打仗,拼军功,可等到先帝出生时,他爹已经封王了。

所以先帝一出生,是在晋王宫出生的,并且由于是嫡子,一出生,就有老晋王那些幕僚悉心教导。

因此先帝不仅弓马娴熟,还能文能武,平时读个《春秋》,都能随手做首诗!

这大概就和后世的70后,90后一样,70后小学读不完可能就辍学了正常,而90后,随便读读,也能混个初中毕业证。

只可惜这位惊艳绝才的开国皇帝,死于十七年前的兵变,其后当今皇帝继位称帝,满朝武将,又退回了文盲行列。

所以那天林风在皇帝面前背了一段《大学》,是真惊到皇帝了。

皇帝大概也没想到自家这群文盲中,居然能出个文化人吧!

没错,会读《论语》,会背《大学》,这文化水平,已经可以笑傲整个朝廷武将!

只可惜,只是武将,比起文官,林风依旧是开蒙水平,所以藏书阁一位学士略微问了他两句,就打发他来晒书。

大概在那位学士眼里,把书交给林风修订,和毁书没两样。

林风晒完手中的书,就起身,接着回屋里,又开抱出一摞。

虽然那位学士没具体说晒多少,可作为新人太偷懒也不好,所以林风就保持着一天晒一个书架的进度,既不显得太闲,也不会累着自己。

林风这次抱的书有点高,都有点挡眼了,所以在迈门槛时,林风小心翼翼一边歪头看着门槛,一边往外走,结果就没注意到前面。

嘭——

林风感觉自己撞上一个人,然后手中的书卷哗得一下要掉。

林风一惊,这些书卷可宫内的典藏,要损坏了他可是赔不起,林风一扎马步,稳住地盘,成功托住了书。

林风是稳住了,可他前面的人可就没这么好运,那人只觉自己撞上了一堵墙,嗷得一下摔倒了。

“死小子,走路不长眼啊!”对面的人坐在地上骂。

林风忙把书放在一边,这才发现摔倒的是一个老头,忙去扶他。

“滚!老夫不用你扶!”老头一手摔开林风的手,气冲冲凶道:“你是哪家的小子?这么没教养!”

林风顿时委屈,他抱着书,是没注意到前面,可他走得很慢,这样还能被撞上,明明是这个老头不看路往里冲好不好,而且开口就说人家没家教,这未免也过了吧!

只是林风不好和一个老头拌嘴,只好瘪瘪嘴,“汴京刺史曹家的。”

老头本来还正想接着骂,却被林风的话一噎,汴京刺史,那不是曹郐么,这个人可是简在帝心,而且如今他们在的,可是汴京,是曹家的地盘。

老头顿时不好再骂,只是面上却还凶狠,“还不滚!”

林风看了一眼这个色厉内荏的老头,撇撇嘴走了。

等林风一走,老头骂骂咧咧站站起来,拍拍身上的土,就要进藏书阁,却无意间瞄到地上有个荷包。

老头气狠狠捡起荷包,就要丢旁边池塘里,却在拿到手,觉得里面挺沉的。

老头打开荷包,从里面倒出一块金子和一块玉佩。

“小小年纪,就知道带一身铜臭,居然还好意思来藏书阁。”老头随手把那块金子丢池塘里,然后看着这块玉佩。

“这块玉还不错,不过居然和阿赌物放在一起,果然是武将家孩子,没一点君子之气。”老头从头到尾把林风鄙视一遍,出了刚才那口憋屈的恶气,就要随手就要把玉佩丢池塘,却在丢的那一瞬间停下。

“这块玉佩,怎么看着有点眼熟,好像在哪见过?”

第14章

老头皱眉,看着手中的玉佩。

他素来博闻强识,年轻时更是过目不忘,只要他见过的东西,都有印象,这块玉佩他见过?

老头不由把玉佩拿到眼前,准备仔细看看。

只是刚看了一眼,身后突然传来一声暴喝,“你这老头,居然丢我金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