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被嫌弃的童养媳是锦鲤(穿书) > 被嫌弃的童养媳是锦鲤(穿书) 第56节

被嫌弃的童养媳是锦鲤(穿书) 第56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被嫌弃的童养媳是锦鲤(穿书)!

大孙子不明所以。

县太爷道:“那你们二人,以后也只能是给你们祖父祖母孝敬这十文八文了?”

大孙子坚持:“我寒窗苦读,实在不知道何时才能出头,也不好提早说下大话。”

大孙子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他每年只能出十文。

二孙子跟着大孙子道:“我和大哥一样。”

县官道:“你们二人都在读书,的确是没有太多的银子孝敬祖父祖母,既然这样,你两就给你们祖父祖母写个字据,以后每年,二人分别孝敬祖父祖母十文和八文。”

县官说完,又吩咐师爷写了两分文书,拿过去让大孙子和二孙子按红印子画押。

二人分别画押。

沈婆子已经瘫软在地。这两个蠢孙子,他们两人人,就是说个几十一百两又何妨,自己两个老的,还能真要他们这么多银子吗,说上几十一百两,不就能从沈临那里要出孝敬银子了吗。

在心疼银子的同时,沈婆子突然觉得,大孙子和二孙子,好像根本就没有打算孝敬自己两个老的,平日里,他们二人可不是这样说的,难不成,是说空话的时候,便是想说多少便说多少,这一落到实处,便只能给自己两个老的十文八文了。

沈老头的脸则是被憋成了猪肝色,不孝子孙,一家的不孝子孙,十文八文,这是打发叫花子呢,自己给这两个孙子花银子的时候,可是半点儿不含糊,到头来,却是肉包子打狗了。

县太爷见二人按了手印,便看向沈临的方向:“沈临,你大堂兄和二堂兄每年分别孝敬十文和八文,你打算怎么孝敬。”

大家把目光都投向了沈临。

县太爷还是没让大家伙说话,大家伙依旧是不敢开口,方才县太爷打沈婆子那五板子是没事,但是三十大板可不是闹着玩儿的,这就得伤筋动骨了,人遭罪也就不说了,这还得花钱看病,不能开口不能开口。

沈临道:“大堂兄出十文,二堂兄出十文,这是在是不多……”

沈老头一听沈临的话,心中又有了希冀,这沈临,果然还是个老实人大傻子。

“那么,我便出上十五文吧。”沈临剩下的话出口。

沈老头当即就气得长咳了起来,却还是不敢说话。

县太爷吩咐人给沈老头端了一杯茶,然后给出判决:“从今往后,沈临每年,需给祖父祖母十五文的孝敬银子,若是做不到,便要挨三十大板。”

苏晚暗想,这县太爷也是可爱,一直在用三十大板唬人。

师爷又写了字据,让沈临画押,沈临正欲按手印,大堂兄的声音传来:“沈临现在能挣不少银子,他怎么只孝敬十五文。”

县太爷不高兴了:“你是大哥孝敬十文,人家是弟弟,孝敬十五文,已经比你强了。”

沈临果断的在字据上面按了手印,他已经对祖父祖母和大伯一家彻底心凉了。

祖父祖母若是真的对自己有一丝疼爱,又怎会如此搜刮为难自己,有怎会以不孝为名把自己告上公堂,从今往后,除了这每年十五文的联系,自己与祖父祖母还有大伯一家,就是陌路人。

沈临画了押,掏出十五文,递到沈老头跟前,并道:“祖父,这是我这一年给您二老的孝敬银子。”

县太爷见状,赶忙开口:“现在,你们都能开口说话了,不用挨板子了。”

第64章 64 解除后顾之忧

县太爷开口可以说话了。

沈老头立即开口:“青天大老爷, 这样可使不得,我家大孙子二孙子还在读书,没有银子孝敬我们, 但是沈临可是不一样,他可是已经开始挣银子了。”

县太爷皱了眉头:“怎么就使不得了,你家大孙子二孙子没有收入, 但是却能倚靠父母,方才我也听你们的情况了, 沈临非但没有父母可以倚仗,还得给重病的母亲寻医问药, 日后还得自己攒钱娶亲,负担可是比你那大孙子儿孙子重的多, 如此,沈临和你大孙子二孙子给你们差不多的孝敬银子, 很是合理。”

沈老头又张嘴:“可是……”

“没有什么可是。”县太爷打断了沈老头,“同样是孙子, 你怎就如此偏心,如此做长辈,沈临还愿意孝敬你, 已经是有孝心了。”

沈老头心里极为不甘,还是想说些什么:“那么我们老二留下的房子和地……”

“你们已经分家, 你家老二留下的房子和地,自然都是沈临的,这没有什么疑问, 好了,这关于沈临不孝的案子,本官已经审完了, 你等都退下吧。”

沈老头欲哭无泪,这忙活了这么多天,到头来,一年只能得沈临的十五文钱,这连不高之前都不如了。

之前,不算沈临平日里给端来的吃的,给干的活,就是每年秋收完送过来的孝敬银子,也得有几百文。

苏晚却还是抓住了遗漏:“县太爷,之前沈爷爷沈奶奶总是无休止的让沈临过去帮他们干活,现在,沈临要挣沈家婶子的看病钱,根本没有时间去帮着干活,不如,沈临每天抽出固定的几天去给沈爷爷沈奶奶干活怎么样。”

完全不给沈老头和沈婆子干活也说不过去,但是若是要干,沈老头和沈婆子的要求没完没了,所以,把话说清楚最好。

县太爷摆了摆手:“上慈才能下孝,依我今日看,沈家二老,是半点儿不为沈临着想,还处处诋毁搜刮,如此做老人,沈临也无需帮着干活了。好了,就这样,本官还有别的案子要审,没有时间和你们在这里一直耗着,沈临,从今以后,你每年给你祖父母十五文,若是做不到,就过来领板子吧,至于旁的,你自己愿意做就做,不愿意也合情理,好了,退下吧。”

县太爷已经说了几遍让这几个人退下,沈老头和沈婆子纵然还想再闹,也畏惧县太爷的板子。

沈老头沈婆子沈老大,好有一头雾水的沈家大孙子二孙子都走出了公堂。

苏晚从沈临手里接过方才沈老头没有接的那十五文,赶忙追到沈老头跟前:“沈爷爷,这是沈大哥给您的十五文的孝敬银子,你可前文不要忘了。”

沈老头大手一挥:“谁要你的这几个铜子。”

苏晚手中的铜子被打落在地。

苏晚也不捡,只道:“给我已经给了,沈爷爷想拿着还是想扔在土里,这就是沈爷爷自己的事情了。”

随后,苏晚又转身对围在衙门跟前的青石村村民说:“大家伙可都看见了,今年的孝敬,沈临大哥已经给沈爷爷了,是沈爷爷自己不要。”

苏晚说完,叫上沈临,坐上栓在外面的马车,打马走了。

平日里沈临进进出出乘坐马车,都是有意的避开人,现在青石村的村民都看见了,心里都道一身气派,一个一个,对沈临都羡慕不已。

与此同时,大家也都议论起了沈老头和沈婆子,今日县太爷的态度,说沈老头的话,打沈婆子的板子,大家可都是听的看的清清楚楚,之前大家议论的都是沈临的不孝,今日,大家议论的风向便全都改变了。

“这沈老头和沈婆子,心可是太偏了。”

“就是就是,谁看不出来,他可是偏袒这沈老大那一家呢,对沈临可是半分慈爱都没有。”

“平日里可不是这样吗,把沈老大家的那两个儿子疼的跟什么似的,却总是搜刮沈临,让沈临帮着他们两个干活。”

“县太爷判沈临每年给他们十五文的孝敬银子,这可真是笑死我了,谁让他平日里做事不公道,现在,报应来了吧。”

“沈临发达了,沈老头和沈婆子却沾不上半点儿光,这可真是大快人心。”

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议论,可是当有人说出了沈临发达了这话,王五就反驳了:“什么发达了呀,不就是开了一个卖吃食的摊子火了么,就算卖这吃食挣了钱,沈临是个穷鬼的命,他家里,还有个吃药的老娘呢,那看病吃药,可是个无底洞。”

虽然大部分村民都为沈临平反了,但还算有人觉得沈临的发达让他很是不舒服,王五就是其中之一。

大家原本都还有些羡慕沈临,但是一听王五的话,便想到,是这个理,沈临要想翻身,可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于是乎大家又议论上了沈临的不容易,自沈临从青州府回来,大家也都没见过沈氏,想必沈氏还是病弱不能出门吧。

大家也都一边唏嘘一边往衙门外走了。

沈老头那里,沈婆子拉着一张苦瓜脸在训大孙子和二孙子:“你们两个扪心自问,我们两个老的平日里对你们怎么样,我们可是把好吃的好喝的都拿给你们弟兄三个了,原以为你们以后能好好孝敬我们,到头来,到头来你们兄弟两个,一个每年愿意孝敬十文,一个每年孝敬八文,你们这是在打发叫花子吗。”

大孙子和二孙子低着头不说话,心里却在怨恨祖母多事,他们一直都以为祖父祖母对自己的付出是无私的,可是现在呢,原来他们两个,是想着以后有更大的回报的。沈大和沈儿心里都有些恼。

沈老头也骂骂咧咧:“你们两个蠢驴,你们可知道,你们出多少,沈临就得出多少,你们两个就说上每年孝敬个百八十两又何妨,我们两个还能真的问你们要百八十两,我们两个从沈临那里要上百八十两,还不是会花在你们两个身上,你们两个倒好,一个十文一个八文……”

沈大听不下去了:“我们两个在读书,哪里有百八十两……”

沈二附和沈大的话:“就是就是,百八十两,这不是要我们两个的命吗。”

沈老头气得捂着心口说不出话来,他又不是真的要这两个人的银子,这不是为了把沈临的银子要出来吗,可是这两个,只听见要他们的钱了,这话是什么意思,是半点儿没有听明白啊。

沈老大听不下去了,拍了一把大儿子的头:“你这个蠢货,你连你祖父的话是什么意思都没有听明白吧,你们这书,是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吧。”

沈二为哥哥辩驳:“我们就是再不济再蠢,也得比沈临强啊,这马上就是恩科考试了,我们好歹还能上考场,沈临可是连上考试的必要都没有,就凭这一点,我们两个,就比沈临强千倍百倍。”

沈婆子今日被大孙子和二孙子气的不轻,随口便道:“快得了吧,你们两个,考了多少回了都没考中。”

沈婆子这话一出口,便反应过来自己说的太过了,这青云县,多的是到了二十多岁还没有考上秀才的人,大部分人,还是到了二十七八才能中隔秀才,自己两个孙子一个二十一个十九,没有考上秀才,也是正常。

这话也是话赶话赶上了。

沈大和沈二都像是受了莫大的侮辱一般,不可思议的看着沈婆子,沈大想说什么,终究还是没说。

沈二却道:“原来在祖父祖母心中,一直都是这样想我和哥哥的,既然如此,祖父祖母不如以后就去疼那沈临,看沈临是不是能考得上,看沈临是不是能金榜题名,看沈临是不是能让你们两个过上荣华富贵的日子。”沈二这话也是赌气说故意气沈老头和沈婆子了。

果然,沈老头和沈婆子一个被气的脸发红,一个被气的脸发白,沈老大赶忙给两个老的顺气。

沈大和沈二则是相伴着头也不回的往学堂走去了。

苏晚和沈临都坐在马车前面赶马车的地方,两个人都穿着厚厚的棉衣,在街市上马也走的不快,所以并不冷。

苏晚之前一直都想要在青云县里面买房子,但是既然是买房子,自己以后和沈临成婚,这房子自然和沈临也有关系,可是沈临又有那么一对祖父母,必然上门纠缠,撒泼打滚住在他们在县城里买的房子里也未可知。

现在,县官老爷明确的宣判,沈临每年只需要给沈老头和沈婆子十五文钱就行,旁的都不用做。

如此,苏晚再怎么置房子置地,都和沈老头沈婆子没有关系,两个人也不能过来讹诈。

苏晚和沈临说自己想把青石村的房子卖了,用卖来的钱在县城买房子。

苏晚自是可以用自己的银子买,只是苏晚觉得这样的话沈临和沈氏还有沈丫丫住着都会感到不自在,还是用卖青石村的房子得来的钱买更合适。

沈临点头:“青石村的房子是你的了,你想怎么处置,都可以。”

苏晚彻底放了心,她真是感谢沈老头和沈婆子,感谢她们两个把沈临告上了公堂,要不然,处理他们两个,虽然也能处理的了,但是到底不如这样来的快来的痛快。

第65章 65 南街比这家好吃

现在, 先太爷明确的判了沈临以后的孝敬方式,这也就是说,沈老头和沈婆子再也不能拿沈临不孝这事情来诟病沈临, 如此也是彻底的解决了后顾之忧了。

沈临和苏晚乘坐着马车往小吃街走去,因为今日的官司,苏晚和沈临把小吃街上的铺子关了半日, 虽然小吃街的铺子是中午开始做生意,但是上午没有做准备, 中午便不好做生意了,只好是回去准备晚上的生意。今日中午没有卖, 到了晚上便是卖一百六十碗而不是卖八十碗了。

晚上沈临和苏晚回到青石村的家中,苏晚便开始和沈氏商议把青石村的房子卖了搬到青云县的事情。

原本沈氏就很是支持苏晚的主意, 现在看苏晚如此有成算,便也同意的, 让让苏晚和沈临计划便好了。

苏晚又开口:“这些时日,小吃街上和南街两个铺子的生意都不错, 每日都能挣个几两银子,这也是得亏了沈大哥想出的开分店的法子,还有沈大哥的帮忙, 不过,这以后, 我想着,还是让沈大哥走读书这一条路。”

沈临开口:“可是……”

苏晚道:“沈大哥我知道你在想什么,你一定觉得你还没有挣银子, 哪里能去读书,但是在我看来,现在摊子能挣这么多银子, 也都是多亏了你,并且,有了你的这些想法,我们以后,一定能够挣更多的银子,这些里面,至少有一半的功劳在你身上,所以,你也不用觉得不好意思,既然我们能挣银子,那就不要荒废了时光,还是去读书吧。”

沈氏也道:“临儿,我之前也觉得你若是读书,是在花晚晚的银子,可是听晚晚这么一说,也是有道理,我们的目光要放长远,现在我们的生意虽然是不错,可是晚晚以后嫁给你,到底还只是一个商人之妇,没有什么地位,你若是能考取了功名,晚晚也能风风光光,你说是不是。”

苏晚连着道:“况且,我们以后还要挣更多的银子,这便要交不少的赋税,你若是考上了秀才,我们便不用交赋税了,到时候,想是因为你考取功名而免掉的赋税,也要比你读书花的银子多了,沈临哥,我相信你是能够分得清楚轻重的人。”

沈临沉思了良久,的确,去读书的话,自己过不了的那一关,也只有是需要花苏晚的钱了。

可是母亲和苏晚说的也有道理,一是苏晚以后的地位,二是生意的赋税,开分店的法子都是沈临想出来的,沈临大体算过账,若是这法子鞥虐狗行的通,挣银子就跟是玩儿是的。

到时候,这个家的难处并不是银子了,而是地位,这世道,人人都会高看有功名在身的人几眼,却不怎么能看得上商人。

若是自己能够考取功名,就算是不当官,以后就算是开个书塾,也能挣不少银子,而不必一味的靠着苏晚相出来的挣钱的法子维生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