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七零年代小美人(作者:三春景) > 七零年代小美人(作者:三春景) 第24节

七零年代小美人(作者:三春景) 第24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七零年代小美人(作者:三春景)!

第35章

毛思嘉有的时候觉得时间过得很慢,有的时候又觉得时间过的很快。以前她觉得这段特殊年代会很难过去,但是现在一回头,发现复课以来,一年的时光一眨眼就过去了。

眼睛再睁开,她已经是初二的学生了。

对此她对学校最深的感受,除了组织各种活动,大概就是临近毕业的学生们为了分配问题殚精竭虑。

之前,老三届的学生慢慢完成了分配,除非是已经找到工作的,不然绝大多数都要送到农村。因为这是第一批大规模上山下乡,老三届的学生中很有一批并不在意这种分配。

相比较而言,他们更多地感受到了一种使命感、一种时代的激情。上山下乡,向贫下中农学习,知识青年与农民联系紧密、亲如一家...这是充满了青年内心的想法。说实话,这些想法在之后的数年内只会越来越少,当大革命的激情散去,大家的理智也会渐渐回归,更多考虑更现实的东西。

事实上不用等太久了,68届,也就是最近毕业的这一届,分配工作之前就在做了。但是直到毛思嘉坐在初二的课堂上,依旧没有完成相关分配工作。实际上大家的去处都已经定下来了,但有很多人藏着拖着,就是不愿意深入农村。

大家都是首都长大的孩子,这个年代的生活条件不好,但也需要对比!对比农村,就像是生活在天堂了。真正感受到农村生活,也只有学农时而已。而68届才在初中呆了多久,一年都不到(就是初一那一年,复课以后的68届根本没有回归校园),很多都没有参加过学农,只觉得农村辛苦,不想去。

至于参加过学农的就更不想去了,因为那一个月的学农生活可把人累的半死!

不过不管怎么躲都是没用的,分配了的人不可能在首都找到工作,甚至就连粮食关系都会转出去!躲在城里,先不说会不会被街道居委会发现,就算居委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恐怕也活不下去,最后只能眼泪汪汪坐火车离开。

“我妈说务农很辛苦的...”于欣脸上的表情很纠结,既有点儿期待,又有点儿害怕。

她妈妈是小学教师,单位经常组织去农村参加农忙活动,对此感受倒是很深。

相对而言,毛思嘉对此就没有什么感觉了,这辈子她没去过农村。至于更遥远的过去,她倒是去过乡村,但那是为了农家乐主题的活动,周五去,周天回,是大学社团的团建活动...

做的农活,与其说是干活,不如说是玩耍。

“我不会做农活...”毛思嘉声音很小,语气中充满了不确定。两人之所以说起这个,是因为新学期开学之后一个月,十一国庆节后回学校,老师就宣布了他们要去顺义县学农的事情。

上学期学工,这学期学农,这其实是早就有心理准备的事情。但是真的事到临头,不少人还是觉得不安。

“我也不会。”于欣很实诚地看向小伙伴。

“我估计你们这些小孩儿都不怎么会!”家里毛妈听毛思嘉说起这件事,当即嘲笑...其实她也不会这些,她小时候也是北京城里的姑娘,家里虽穷,也不用做农活啊!

倒是毛爸,刚从新疆回来,有一说一:“爸爸小时候是给地主家放牛的呢...”

忆苦思甜开始了,主要说明地主‘黄世仁’多么王八蛋,以及田地里的活儿有多辛苦。

以这个时代的标准来看,毛爸属于没什么思想觉悟的那种人,虽然会拿以前的事忆苦思甜,却没有让闺女接受贫下中农教育的想法。末了,最后道:“咬牙坚持,学农时间就一个月!将来小嘉中学毕业了,爸爸给你找好单位,绝对不会去农村的!”

这一点倒不是毛爸夸海口,主要是毛思嘉本来就是独生子女。在分配的时候,独生子女是有优待的,即使是青年集体上山下乡的时代,独生子女也能作为特例留在城里。

这也是‘法不外乎人情’的真实写照,人家一对夫妻,就这么一个指望,这都给送到天边,一年到头见不着,也照顾不到家里...确实有点儿不合适哦。

这也是毛思嘉一直没想过将来要是上山下乡了该怎么办的原因,她的问题只在于将来去什么单位上班。

毛妈虽然也不想要毛思嘉去农村吃苦,觉悟归觉悟,自家闺女自家疼呗。但她不会像毛爸那样说的直接,皱着眉头就警告:“毛铮!跟孩子说什么呢!”

这个话题到此为止,毛妈就问毛思嘉:“去学农要带什么吗?”

毛思嘉掰着手指头:“和学工一样,得交粮票和伙食费,就是交的多一些,得三十斤粮票...三十斤粮票,我一个月定例都没那么多呢!”

“不是...你这孩子不当家,连这个也不记得了?”毛妈一边给毛思嘉找粮票,一边提醒毛思嘉:“你现在都初二了!”

“初二?”毛思嘉愣了一下,然后才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

粮食分配这种事,每个地区都不同。在首都,十三岁以前男女相同,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配给,到了十三岁时,男孩儿女孩儿的粮食定量大约是28.5斤。十三岁后根据性别有不同,另外学年上升,配给也会上升。

初一的女生是29.5斤一个月,确实不足三十斤,但是现在毛思嘉都初二了,一个月粮食配给是30.5斤...刚刚好呢。

“除了粮票和伙食费,还要带什么吗?”毛妈又问。

这带的东西可就多了,毛思嘉只能一样一样地列了一个单子。首先就是一床被褥,这个时候已经不是夏天了,晚间肯定有点儿冷,不带被子根本没法住!

另外还有塑料布(铺在被褥下防潮用,偶尔还可以做救急的雨披)、换洗衣物、方便劳动的鞋子、卫生用品...以上,除了物质上的,还有精神上的,像是□□之类的,也不能少!

纸笔更是要带,要是不带纸笔,怎么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写下来,怎么汇报自己的思想?

这是要在外面生活一个月,所以毛思嘉的清单列的很详细...最后打包的包裹也很可观。不过,也不是每个人的包裹都有毛思嘉这么大(虽然在她看来她已经尽量精简了),这种事情很多还是看家庭条件和个人习惯的。

有些人的行李非常简单,就是被褥打成背包,一套用于换洗的衣物,再加上吃饭的大搪瓷缸或者铝饭盒。别的东西对于他们来说就没有了,一样能在外面生活一个月。

收拾行李的时候毛妈特意在毛思嘉的清单之外,给她塞了很多吃的进去。用桔子罐头的玻璃瓶装的酱菜就有两三瓶,这是怕学农时伙食太差,这至少能用来下饭。

另外各种能够充饥的点心就更别说了,桃酥、江米条、鸡蛋糕、萨其马包了好大一包,总共该有三四斤的重量了。又把毛爸新疆买回来的各种坚果果脯,像是核桃仁、葡萄干什么的尽量给毛思嘉装。

这还嫌不够,又翻出家里的糖盒子——毛家因为家庭条件优越,毛思嘉作为家里唯一的孩子,虽喜欢吃糖,却有节制,所以糖盒子常常是满的。

糖盒子里有虾酥、巧克力、米老鼠奶糖三种糖果,毛妈看都没看,一股脑全给倒进一个布袋子里,一起给塞进了包裹里。

说起来带这么多吃的其实是违反规定的,他们去学农本来就是为了吃苦,为了接受贫下中农教育,为了感受真正的农村生活。不仅仅是要务农,也是要好好体会农民伯伯们吃饭上的条件。

但是,有些事情就是这样,规定是规定,实际是实际。

很多学生都知道学农时吃的不太好,家长也会给带些吃的过去。大家都这么做的情况下,就没办法严格管住这一条了。毛妈给毛思嘉塞了这么多吃的,不算出格,最多就是数量上比较夸张而已。

这样的行李当然不算轻,好在这些行李也不需要学生自己运送,会被提前送上火车,送到他们学农的顺义县。至于他们自己,只需要按时坐上火车,唱着歌儿去到目的地就可以——就像是秋游一样。

在送行李上火车的时候刘妮就怎么看毛思嘉都不顺眼,皱着眉头找茬儿:“你这怎么回事儿?这么多东西?连脸盆也带三个?你这是去学农的,还是去当娇小姐的?你怎么不带个老妈子,好到时候伺候你?”

毛思嘉对于这种有事没事找茬儿的真的是无话可说了,冷笑一声:“带三个脸盆都不行?脸盆分开用是讲卫生!你自己习惯不好,还看不惯别人好习惯?”

也不管刘妮是什么反应,怼了人之后转身就走,和于欣一起把两人的行李送上火车。因为东西多了点儿,还送了两次。中间倒是有男同学想要帮忙,都给毛思嘉给拒绝了。

本来她是不介意给这个年纪的男同学展示绅士风度和男子力的机会的,只可惜这个时代太敏感了...真要是那样,到时候又多的是风言风语。

送了行李上车,过一会儿火车就要开了。有的同学已经上了车,还有的同学则是在火车站跑来跑去,想要买点儿零食路上吃...这次要去顺义县学农的有五个班,人数还是挺多的。

于欣已经上火车给她和毛思嘉占位置了,毛思嘉则是在外面休息。

现在用的是绿皮火车,毛思嘉有点晕车——本来是不晕火车的,但是这个时代的绿皮火车没那么平稳,各方面条件差,她搭过短程火车,竟然晕火车!所以现在的她,不到最后关头都不想上车。

站在还有半个小时就发车的火车前,毛思嘉呼吸着最后的舒适空气...上火车之后就是另一个样子了。

“思嘉!”

低沉的男声在身后响起,毛思嘉下意识回头,一眼看到了穿白衬衫的孙继东。

“继东哥?”毛思嘉很惊讶:“你怎么来了?”

孙继东摇了摇头:“毛叔叔说你学农来了,还好赶上...这个给你!”

毛思嘉这才注意到他手上提了个大布袋,伸手接过,就感觉手上就是一沉,差点儿砸地上:“这是什么——”

才打开袋子毛思嘉就不说话了...这大概算是这个年代孩子们的梦想吧,里面全都是零食!果丹皮、巧克力、鸡蛋卷、话梅、牛肉干、糖果、水果罐头、铁盒子饼干,甚至还有一罐麦乳精。

毛思嘉猜测之所以会有麦乳精,应该是让她饿的时候冲泡了充饥用。

“这么多啊?”毛思嘉没问对方怎么会在这个时候给她送这个,这份礼物在这个时代不能说出格。如果真的是好朋友,这样的礼物也不算什么。关键是能想到这些,这需要细心,需要关心。

不管怎么说,都显得有点儿过于‘亲密’了。

因为她要去学农,所以想到了送吃的...这怎么看都不像是朋友之间的正常思路。

毛思嘉并没有打破沙锅问到底,她直觉现在追问并不是什么好主意。

“看起来多,吃不了多久。”孙继东低头看着毛思嘉,能清出地看到她根根分明的眼睫毛,抿了抿嘴唇,“学农很辛苦,吃不下饭也要让自己尽量吃一点儿。”

“嗯!”毛思嘉乖乖点头。

看到这么乖的毛思嘉,孙继东忽然觉得命运竟然对他不算刻薄,至少还有重来一次的机会。如果是过去,毛思嘉是绝对不可能收下这份礼物的,那个时候的她有男朋友,当然会杜绝一切别的可能。他就连想要接近她也不能够,因为担心她发觉他的靠近。

而现在,或许她并不能非常清晰地明白他的意图,但她的本能并没有防备他,自然也就不会有拒绝了。

这个时候火车也快要开了,毛思嘉掂量了一下这布袋,笑的眉眼弯弯:“谢谢这个了,等我学农回来,请你吃‘全聚德’!”

全聚德的烤鸭一直是京城名吃,真要论起消费来,比老莫这样的西餐厅更高!用这个来答谢,也算是最高级的答谢了。

孙继东的五官生的很深刻,是偏冷硬的那种,第一次见面的人甚至会觉得他有些不好接近。但听到毛思嘉这样说,却是笑着点了点头...一旦笑了,就有了大男孩儿的样子。

不知道为什么,毛思嘉也跟着笑起来。

“哎!”“小心!”

火车站里真要发车了,人群拥来拥去,一不小心就会撞到人。有人扛在肩上的行李一下碰到了毛思嘉的背,没有防备之下,毛思嘉直直地向前倒去。孙继东一向眼明手快,正好扶住了毛思嘉的肩膀。

孙继东的手一直很稳,这大半是天生的。就是因为他手稳,在进入部队后几次在全军大比武中射击项目拿到名次。能够握住枪械,一毫也不动摇的手,这个时候却没有那么稳。

或许在毛思嘉的感受来说,是稳的,但是孙继东自己知道,刚刚他的手抖了一下。如果这是在要求很高的狙击中,这么一下就意味着失败。

毛思嘉很快重新站好,有点儿不好意思地抓了抓落到脸颊的发丝,抬起头来后退了几步。空出一只手,笑着挥了挥:“那...再见了,火车要开了。”

“嗯,再见...”孙继东注视着毛思嘉上火车。虽然离别是很不好的事情,但是离别之前的‘再见’他很喜欢。

如果每次分别都能说再见,那也很好了。

绿皮火车相比起平常的情况,没有那么拥挤,这大概是因为为了运送他们这群学农初中生特意空出来的车厢,就算塞的没那么满,也不好临时加乘客过来吧。

至少绝大多数同学都有座位,有的同学没有座位,席地坐在过道上也没什么问题。

于欣真的很靠谱,占住了靠窗相对的两个座位,朝毛思嘉使劲招手:“这边儿,思嘉,这边儿!”

毛思嘉提着布袋过去,于欣瞟了一眼她放在脚边的布袋,虽然没有看到全貌,但也知道都是零食。‘咦’了一声:“没有和背包放一块儿吗?”

“刚刚一个哥哥送过来的。”毛思嘉没有解释太多。

于欣没有想太多,只以为是毛思嘉哪个亲戚家的孩子,委托来给她送东西。

毛思嘉脸上带着笑意,转头看向了火车外。这个时候的绿皮火车还是能够开窗的,这窗户本身就开着,所以毛思嘉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穿白衬衣的青年依旧在原地站着。

本来并没有将视线投注于哪一点,只是漫无目的地看着的青年似乎意识到了什么,穿过火车站的人潮,和毛思嘉的目光碰在了一起。

毛思嘉下意识地招了招手,刚刚才伸出爪子就觉得自己是不是太异想天开了——刚刚两个人目光交汇很有可能只是错觉,这是很正常的现象。自己在看别人的时候,佷容易产生别人也在看我的错觉...

但就在毛思嘉招手之后,白衬衣青年目光更加专注了,也招了招手。

毛思嘉很想知道,白衬衣青年在给她送了东西之后怎么还站在那里,按照常理来说他应该走了才对。所以他依旧留在那里是为什么?毛思嘉忍不住去探究。然而与此同时,她又下意识地不想探究。

毛思嘉其实是个很敏锐的孩子,她对类似的情感感受不深,当然想不到有的人停留在原地就是为了能多看一会儿背影。但先于她的理智,她的潜意识显然已经隐隐明白了什么,并且伸出双手,懵懂地想要去触碰。

‘呜呜——呜呜——’,毛思嘉一直看着站在原地的孙继东,直到火车真的发车。

车厢里的学生们还在嘻嘻哈哈,直到有人提议大家唱歌,大家这才齐声唱起来。

“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呼啦啦,车外的空气顺着车窗鼓进车厢内...空气中有淡淡的水汽、湿热的感觉,毛思嘉觉得可能马上就要有一场雨了。

这场雨突如其来,真是一场大雨!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在2020-01-18 05:42:05~2020-01-19 05:21:1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梅花鹿5瓶;三色鱼占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