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七零年代小美人(作者:三春景) > 七零年代小美人(作者:三春景) 第31节

七零年代小美人(作者:三春景) 第31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七零年代小美人(作者:三春景)!

说话间递给毛思嘉保温杯...毛思嘉挺惊讶的,保温杯这个东西在几十年后很便宜,想买就买,但在这个时候就不是这样了。

不过想想人家是公务员来着,或许是单位发的福利吧。这个时候大家的工资都差不远,分辨单位的方式也就是这些零零碎碎的福利了。

“是什么?”毛思嘉打开了保温杯,闻到了一股熟悉的味道,惊喜道:“奶茶——你们同事聚餐是在老莫啊?”

这个时候的首都,能买到奶茶的地方不多,毛思嘉基本都喝过。一闻就知道,这是老莫的奶茶。

毛思嘉一直很喜欢和奶茶,一般都是自己煮。这倒不是因为奶茶负担不起,而是难买。这个时候如老莫这种餐厅,奶茶也就是三毛钱一大杯,至少她是没什么压力的,只是买一回太难了。

而奶茶需要的奶、茶、糖(毛思嘉喜欢偏甜的,所以要放糖),对于毛思嘉家里来说都是常备的东西,她想煮就煮。

但家里做的味道简单,远不如外面各处卖奶茶的地方风味独特,所以毛思嘉还是有机会就会外面买奶茶喝。特别是现在初冬了,喝一杯暖暖的奶茶多舒服啊!

步行去到全聚德,等到一杯奶茶喝完,毛思嘉浑身都暖洋洋的了。

这个时候也快到中午了,两人在全聚德店前停了车,这才走了进去...毛思嘉的第一感觉就是人多。大概是休息日的关系,本来就人满为患的全聚德人更多了!

此时的全聚德鸭子一只八块钱,不可以说不是天价,但并非到了消费不起的地步。就算是普通家庭,平常吃的最普通的菜色,十天半个月也吃不到一次肉,一年到头也有几次下馆子的机会。

这不能说是打肿脸充胖子,只能说是过日子的方式、理念不同。

平常勤勤俭俭,攒下钱来置办大件、吃几次大餐,这在这时很正常。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消费习惯,如全聚德这样的京城名店才能一直生意红红火火——有的人或许不会来吃,但总是会有人来吃的。

毛思嘉和孙继东好不容易占了一个位置,这才松了一口气。

“先要一只鸭子,还要一道‘扒三白’,炸的鸭肝、鸭肾、鸭腿——烤鸭先上。”毛思嘉征求了孙继东的意见之后点菜。

全聚德虽然是烤鸭店,但不只是卖烤鸭,还卖很多其他的鸭料理。

毛思嘉和孙继东是冲着烤鸭来的,可单纯用烤鸭吃饱...虽然不是不能够,但总不是那么回事儿。

等餐的时候毛思嘉东张西望,看到有很多明显的外国面孔——这不奇怪,全聚德不只是首都面向全国饮食界的一面招牌,也是中国对世界的一面招牌。首都的烤鸭老店不止全聚德一家,谁家味道最好不好说,可要说名气最大,那毋庸置疑是全聚德。

外国人来北京,除了住的高级宾馆的餐厅,来的最多的就是全聚德了。

凡是来北京的外国人基本上都要尝试一下。

过了一会儿,毛思嘉和孙继东的鸭子被送了上来...这一顿饭他们吃的很舒服。不管几十年后是怎样,至少这个时候的全聚德确实味道很好!

“哎!没看错啊!”一道声音从一旁传来,一只手按在了孙继东的肩膀上。毛思嘉抬头去看,是一个没见过的陌生青年。“东子最近忙什么呢?”

是孙继东的发小,同一个大院儿里的。这人名叫张旭,比孙继东大一岁,现在在纺织部上班。过去是非常铁的哥们儿关系,但自从称为上班的社会人之后,自然而然地生疏了不少。

特别是孙继东也上班了,两个人在大院儿里碰面的机会都急剧减少。

“能干什么,上班...”孙继东让了让张旭,抬眼去看旁边的桌子,刚刚吃完,服务员正在收拾。还站着一个青年,和张旭差不多年纪,应该是一起的。

“这是我一朋友,刘三喜,他家住百万庄那边儿。”随口介绍了一句,张旭的视线挪到了毛思嘉身上,眨了眨眼睛。

第42章

张旭觉得怪有意思的。

这个怪有意思单指孙继东。

孙继东在他们那个大院儿的孩子里面挺有名气——大院儿说是院儿,其实相当于后世的小区,住的家庭可不少。再加上这个时候家家户户生孩子都多,平常出来耍,那都是一窝一窝的孩子!

孩子多了,当然就有明星人物一样的孩子王,和没什么存在感的‘甲乙丙丁’。在这里面,孙继东就属于比较有存在感的。

他的存在感并不是因为他总是领头的那一个,事实上,他很少咋咋呼呼什么,相对话少。之所以有存在感,在于一帮不靠谱的孩子里,他总是有着超出年龄的靠谱!

现在回想小时候,张旭觉得孙继东这种应该算‘早熟’。

反正当初那一帮发小里,孙继东话不多,但一旦他说话了,其他人都是要听的。

这个时候即使是住在城里的人,街坊邻居也有很深的感情。城里胡同不用说,家长里短的,一个胡同的都是亲戚,一个院儿里的就是一家人了!城外的大院大多修楼房,但要是一个大院里,也非常亲热。

一个大院里长大的发小,大都是过命的交情!

张旭和孙继东就是这样...只不过长大之后各有出路,相比起小时候,混在一起的时间就大大减少了。但相比这个时候已经参军,更少离开的其他发小,这又算是比较好了。平常有时间,说聚就聚了。

瞟了短头发那姑娘一眼,张旭表面上镇定,好像个没事人一样,心里却已经是‘卧槽槽槽槽槽’!各种弹幕发个不停!只能说这种事实在是太意料之外了!

孙继东从小就对姑娘没什么兴趣,年轻男孩儿议论议论姑娘再正常不过了,但孙继东总表现的兴趣缺缺的样子。

张旭还记得当初一帮发小最大胆的时候是真敢去冰场、游泳馆、马路边上拍婆子的,而且还真有人拍着了!当时大家受到的刺激可不小,于是一个个更积极地‘以身试法’。唯有孙继东那段时间迷钳工,天天偷偷摸摸混去工厂‘偷师’。

那个时候大家还以为他们中间要出一个工人老大哥了!却没想到,不过三四个月功夫,孙继东自己先觉得没意思,不再玩钳工那些东西了。

姑娘...对于孙继东来说根本没有吸引力!

如今,当初那帮发小都不是小孩子了,无论是工作还是当兵,甚至是去下乡的都有。正是二十岁上下,不少人已经开始看对象了!说起孙继东对姑娘不假辞色的样子,还叹说他开窍忒迟,这个年龄了还木头一样!

也是这个时候的人淳朴,如果时间推后几十年,恐怕猜测的可能会相当‘丰富多彩’。

现在看看人带着的小姑娘,张旭想一个个地拍醒那帮哥们儿...这哪是不开窍啊,人明明好着呢!

回头他就和大院儿里一铁哥们儿说了:“人东子是真人不露相啊!我算是看着他‘那位’了。嗬!那可真不一般!”

“那位?”铁哥们儿不解:“哪位啊?”

这是还没反应过来呢!等到品咂出张旭的意思,才瞪大了眼睛:“不会吧,一点儿风没漏啊?前几天我妈还说要把我表妹介绍给东子——说是东子从小就稳重,现在更是这样了!”

“对了,你听说了吗,东子在他们单位一根笔杆子用的好,领导器重,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要往上提了!”

张旭呵呵一笑,像是指点迷津一样:“你哪个表妹?常来大院儿,老爸是铁道部那个?要真是这个,我劝你跟你妈说,别掺活!”

这铁哥们儿表姐表妹的肯定不止一个,但适龄的确实就是这个了。听到张旭这么说,有些不乐意了。

“你这怎么说呢?张旭真谈对象了?就算谈对象了又怎么的...谁能保准一谈就成的!”

张旭笑了:“不是因为别的,是人东子看上那姑娘...咋说呢,见了那姑娘就知道了。东子才不是什么开窍晚,人是眼光高!看得上那样的仙女儿,再看别的,怎么看的下去!”

铁哥们儿被勾出了好奇心,不解道:“这都是个什么天仙儿,值得哥们儿这么吹嘘?”

张旭这就不说话了,只是想起了两天前在‘全聚德’遇到孙继东的事。

当时其实也没说几句话,孙继东介绍了人,之后他就非常识趣地告辞了——再不告辞干什么?带着朋友留下来得罪人?

虽然走的很快,但张旭还是看清楚了那个小姑娘,而且记得牢牢的——他的直观感受就是这姑娘年纪一定很小,看的出来,有点儿稚气未脱的样子。其实张旭还有点儿疑问...这姑娘到底多大?

因为新中国成立没多久,别说农村还多的是童养媳什么的,十八岁法定结婚年龄以下结婚实属正常(这个时候的《婚姻法》女性结婚年龄最小是十八岁),就是城市里也多的是年纪不够就结婚的。

不扯结婚证是不行的,因为户籍和太多东西挂钩了。但是真想弄到结婚证的话,也有的是办法。

只是谈对象的话,姑娘不到十八岁倒不算什么,但是总不能十六七都没有吧?张旭觉得那姑娘年龄很悬。他只能相信孙继东的‘人品’,当那姑娘至少有十六七了——然而他相信的有点儿早...毛思嘉是1954年出生的,今年才十五岁。

别看也就一两岁的差别,不是什么大问题,这个得放到不同年龄段讨论!

如果是二十岁以上的青年谈对象,一两岁算什么?要是六十岁的老人找老伴儿,十几岁也不是问题!但是十几岁的人,一两岁就有可能非常麻烦。

比如十六岁就是比十四岁像样,十八岁就是要比十六岁更加光明正大。

除了年纪上面的疑惑,张旭单纯就是惊讶于孙继东眼光之好了。不管怎么说,那确实是一漂亮姑娘。

不只是皮肤又白又水灵,像是一块水豆腐,人生的跟朵花儿似的,更重要的是人姑娘身上的气质——书卷气,还有一种唱歌跳舞搞艺术的人才有的感觉,坐在那里就和一般的姑娘不一样。

他们大院儿里也有不少不错的姑娘了,女大十八变,现在看起来一个赛一个的出挑(就是不知道为什么,小时候愣是没看出来,只觉得一个一个的傻妞)。但和那姑娘比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儿。

非说的话,显得糙!人家多细致,就像一白玉雕刻的美人一样。

至于其他姑娘,那就是草编的,虽说工艺精湛,也做的很好看,但不是那么回事儿!

这位铁哥们儿是藏不住事儿的,也是因为自家老妈确实有介绍表妹给孙继东的心,就把这一段儿给漏了。

“我说妈你就别折腾了,表妹和东子不行!”

“怎么就不行了?我看你表妹和继东郎才女貌的,走出去多登对啊!”其实是因为这哥们儿的表妹身高偏高,净身高173厘米!大家感性认知是北方都是大高个,南方相对就是小矮砸,其实南北方的差别并没有那么明显。一般来说,一个妹子173cm,如果不是从事的职业特殊,都是很高的,日常生活中都会觉得不太好。

173厘米,就算这个时候没有高跟鞋,随便穿双鞋也175厘米了!男孩子要多高才搭配?至少175厘米(当然,如果不讲究男方比女方高,觉得身高从来不是问题的,这些就算是废话了,但这种人到底是少数)。

提起北方人,似乎觉得175厘米是一个及格线,北方应该到处都是这个身高的。但事实就是,这个身高的不多,至少没有想象中多。

更何况175厘米只是底线,如果可以的话,还是要更高一些才好看。

正好,孙继东身高就很合适...本来就是个大高个儿,最近还在最后的生长发育关长高了一点儿,都接近一米九了。

铁哥们儿小声:“妈,东子有对象的,跟天仙儿一样!”

本来正在择菜的中年妇女手上动作停了,皱着眉头:“这事儿继东妈妈怎么没在院儿里说过?”

铁哥们儿打哈哈:“这、这谁知道啊,可能是继东自己谈的吧...”

这个时候的街坊邻居哪里有秘密可言呢,很快孙继东家里就知道这件事了。

孙继东妈妈在组织部上班,倒不是什么高级干部,就是一副科级...但平常工作也是有的,而不是那些全职主妇,日常就琢磨着孩子丈夫二三事。所以她对孙继东找对象的事一直不太热心,觉得时候到了自然就会有眉目。

至少现在的孙继东年纪还小,根本不用想这件事。

听到孙继东自己谈了对象,大概多问了一句。倒不是有多关注这件事,只是担心他‘自由恋爱’出来一个不合适的姑娘。

倒不是她一定要儿子找个怎样的姑娘,这个时候的人因为时代特殊,也很难有‘门当户对’的思想。只是前些时候大院儿里有一户人家的孩子自由恋爱,最后带回来的姑娘却是一个‘圈子’。

圈子就是女流氓的意思。

姑娘带回来的时候家长还没有察觉到,因为人家姑娘长得漂亮,气质也不坏,乖乖巧巧地跟着来了,家长也挺满意的。虽然后来说起家里是做什么的时候吞吞吐吐,最后知道了,爸妈都是高级知识分子,爸爸已经入狱,妈妈也处在一个很危险的境地,这让人很不满意,但不能因此否定人家孩子。

现如今情况不能以常理论。

但后来有人偷偷过来告知,这才知道这姑娘不仅仅是明面上的情况——认识她的人都知道,她跟一帮男孩儿混,早就成为流氓团伙中的重要人物了。

这种情况并不奇怪,这个时候的‘圈子’来历本来就很复杂,因为时代特殊,确实少不了一些出身很不错的姑娘。

这下可真是捅了马蜂窝了,家长坚决不同意孩子和这么个姑娘谈对象。但孩子就跟着了魔一样,非她不可了...到如今两边还犟着呢!

现在视自由恋爱为时髦,普遍认为这是进步的。但家长是非常不放心的,如果自由恋爱的对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该怎么办?

对于老一辈家长来说还是很不放心的——能和男孩儿自由恋爱的女孩儿,是不是有点儿太轻浮了?这么说虽然很不进步,但确实是普遍存在的心态。

孙妈就有点儿担心儿子‘所遇非人’...

“继东啊...听你婶子说,你自己给谈了个对象...”孙妈本意是想试探两句,但看到这个儿子的表情莫名就有一点点心虚。

“啥时候领回家看看啊...”

“没有。”孙继东顿了顿:“没有对象...”

“外面都说...”孙妈脑子乱了。

“乱传的,不知道谁说的。”孙继东没有解释的意思,穿上外套就出门上班去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