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七零年代小美人(作者:三春景) > 七零年代小美人(作者:三春景) 第35节

七零年代小美人(作者:三春景) 第35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七零年代小美人(作者:三春景)!

毛妈絮絮叨叨的,还给毛思嘉戴好了帽子,这才送她出了办公室。

抱着一包布料,毛思嘉小心地走在纺织厂的过道上,这日子滴水成冰的,路面打滑的厉害。她穿的五眼棉鞋又是塑料底,特别滑,不小心不行。

经过锅炉房附近的时候,屋子里冒出白茫茫的雾气,这边她很熟,因为纺织厂的浴室就在这边,即使是冬天她也一个礼拜来两次。扫了一眼,毛思嘉的视线忽然定住了,她看到了一个熟人。

那个人本来没看到毛思嘉,但好巧不巧地抬头,两个人视线就交汇了。

毛思嘉不知道该怎么打招呼,所以只是笑着点了点头。

刘妮脸涨的通红,就这样看着毛思嘉...她真没想到会在这里遇到毛思嘉!就在这时,锅炉房旁边的澡堂子走出一个年轻女工,看到毛思嘉就笑了:“思嘉今天来洗澡的吗?”

毛思嘉飞快摇头,把自己手上的布料举了起来:“厂子里处理次品,我妈喊我来一起选布料!”

“哦哦哦!”年轻女工像是才想起来这件事一样。毛思嘉知道对方确实可以不在意,盖因这个年轻女工爸爸是纺织厂副厂长,母亲也是厂子里的人,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从来不用考虑布料的问题。

两个人交流了几句。

刘妮并没有走,她本来想走的,这个时候更像是在发呆。

毛思嘉衣服多,隔很久才能见她穿重样的衣服,这是班上的同学都知道的事情,刘妮还拿这个批评过她作风不好,不知道节俭。但是说实在的,谁不羡慕她可以经常穿好看的衣裳呢?

现在她算是知道了,原来毛思嘉家里有人在纺织厂上班,常常可以弄到纺织厂处理品。有这样的条件,在穿衣上面肯定是比一般人条件优越很多的。

毛思嘉今天穿的这一身也是她从来没有看过的,不知道是以前没机会穿到学校里,还是新做的。灯芯绒面的棉衣相比起自己身上奶奶手制的棉袄要轻巧多了,栽绒的领子可能是学的军装,特别好看...

红帽子、红围脖...刘妮扯了扯脖子上系的十分紧实的帽绳,从来没觉得这么难看过!

她的这顶毛线帽是灰色的,并不是新的冒险,而是弟弟长大后小时候一件毛线坎肩给拆了织的。相比起新毛线,旧毛线再织总有这样那样不如意的地方。

和年轻女工说了几句话,毛思嘉又朝刘妮点头打了个招呼,意思是自己要走了。至于说几句话、寒暄一番,这是她没有想过的。一方面是两个人关系不好,没必要寒暄。另一方面,毛思嘉觉得刘妮可能也不想和她寒暄。

刚刚刘妮也不是在那儿玩儿,她都看到对方带的小筐和火钳了。她猜对方住的比她还近,这是过来捡煤核了。

如今的首都要各家烧煤过冬,煤这东西并不贵,至少在市场上买卖时不贵,毛思嘉猜测为了保证居民生活,价格是调节过的。而且冬天么,各个单位通常还有取暖费上的补贴(职工住房有暖气的,就没有这个补贴了)。

但即使是这样,也有很多相对拮据的人家有各自节省的办法。

工厂锅炉房用煤块多,也比较粗放,所以用完的煤渣里面常常有一些没有烧透的煤。这些家庭就会派孩子去捡煤,这种就算是‘捡煤核’的。毛思嘉也捡过煤核,但不是为了家里,而是学校组织学生做的。

为的是提倡节约...后来这些煤核都拿给学校用了。他们学校教室里是没有暖气的,平常也是烧煤取暖,所以用得着。

‘捡煤核’在家长眼中只是一种节约的小技巧而已,但在孩子们眼中却不是这么简单。即使这个年代提倡勤俭节约,提倡艰苦朴素,可人性里面一些轻易无法改变的东西依旧存在,比如说嫌贫爱富。

别看这个年代大家都穷,但在大家生活水平都很低的情况下,也有日子过的相对较好和相对较差的。对于捡煤核的同龄人,孩子们是不吝嘲笑的。‘捡煤核的’,这就是一种孩子们会心领神会的叫法。

至于这里面到底是恶意居多,还是开玩笑的心情居多,这个不好说...但对于当事人来说,显然不会有什么好感觉。

毛思嘉不是真正的孩子,当然不会觉得这有什么值得嘲笑的。只不过她这个人同理心比较强,会为别人的尴尬处境感到尴尬。所以她很快就意识到了,她留在这里只会让刘妮感到尴尬。

她又无心看对方的笑话,或者说她从根本上也不觉得这有什么可笑的,早点儿走还比较好。

回到家后把早上热在生炉子上的粥拿出来喝了,冬天日子短。上班的人就算了,毛思嘉这个放了假的人,又不需要早起。早上起来吃了饭就十点钟了,中饭经常是不吃的,只在一两点钟的时候喝点儿粥、冲点儿麦乳精、芝麻糊之类的东西对付过去。

喝完粥,也没有怎么休息,擦擦嘴又出门了。毛妈叮嘱过的,要去煤站买煤。

之所以要叮嘱毛思嘉,是因为煤并不是天天能买!每个煤站的规矩还不太一样,但大都还是在月初、月中、月底这样的日子固定一两天卖煤。煤站辐射的居民都要在这一两天的时间去到煤站把一个月的分量买好。

至于说分量是多少,各家自己估算。

毛思嘉听说有的地方,家庭用煤量也是有计划的,和户口人数绑定。首都却没有这个规定,这对于首都居民来说当然是一件好事。

“200块小煤!”毛思嘉拿了自己家的户口来到了煤站,一样排队很长,毕竟这两天附近的居民都要来买煤。

排了两个小时的队这才轮到毛思嘉。

煤分大小,毛思嘉从来不用大煤,小煤足矣。

现在用的这种煤是蜂窝煤,对于习惯用煤气的城市孩子来说,这个可能不太了解。他们最多就是小时候使过液化气,换液化气罐的麻烦还有点儿印象...至于说蜂窝煤,那是什么?好像在书里看过的样子...

蜂窝煤就是打了眼的圆柱体煤块,烧起来之后眼对眼,另外一块新煤也可以引燃,容易操作、燃烧也比较彻底,是这个时候城市生活中普及度较高的燃料。

毛思嘉上辈子小时候还接触过,算是有点儿印象,但很快家里就用上了液化气...

煤站的人收了毛思嘉三块钱,不一会儿就有人把两百块小煤搬到了平安车上。这个时候大家还讲究一个服务,煤站是会送货上门的,而且也不会多收费用。

煤送到了胡同里面院儿门口,煤站的人给卸下来了才走。

院儿里的大妈见了还很不满意:“这就是如今了,以前多好,还给送进屋子摆好呢!”

语气之中大有今不如昔的感慨。

毛思嘉没碰这些煤,而是按照毛妈的叮嘱,等她回家了处理。这不是毛思嘉躲懒,而是她干不惯这个活,真要是自己强行搬进去,做的慢是小,一身弄的不能见人才麻烦!煤黑清理起来可是很麻烦的!

她就不要帮倒忙了!

有这个时间,她回去做点儿别的家务也是可以的。

也没过多久,毛妈就回了。最近毛爸不在家,去跑今年最后一趟车了,好像是去湖北。毛妈也不觉得她和毛思嘉两个女人在家有什么不方便,回到家围好围裙,戴上线手套,拿起洗衣服的搓衣板就去搬煤。

搓衣板的背面可以放数块煤,就这样一趟一趟地搬,不多时两百块煤就整整齐齐地码在厨房里了。

正是准备晚饭的时候,毛妈从屋子里取暖的生炉子上夹出上头烧的最旺的那一块,放到厨房的灶眼里。灶眼里原本就放了两块烧透了的煤渣,加上这块煤,正好。

一块新煤放在了生炉子里,毛思嘉给炉门开开,不一会儿新煤就能烧起来。

至于之前夹走的那块煤,做一顿饭却是正好...这种只是很普通的省煤做法——有的人家为了省煤,冬天会用取暖用的生炉子做饭。毛妈嫌那个薰屋子,还容易弄的满屋子油烟味儿,是从来不用的。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在2020-01-31 12:56:15~2020-02-01 13:49:15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鱼啊鱼60瓶;猫爪毛10瓶;不二家的熊2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46章

首都的冬天,真正天寒地冻!

特别是在这个民居普遍没有暖气的年代,就更加难熬了!

屋子里有生炉子是没错,但靠着生炉子和烟囱,房子里的温度也高不到哪里去。至少毛思嘉不觉得暖和,大约就是她在南方过冬,没用一切取暖设备的程度。

她只能尽力靠生炉子近一点点,烤火总是暖和一些的。

毛妈见煤乏了,就夹了一块新煤,把底下的煤渣换了。上头的新煤对准眼儿,又打开炉门,不过一会儿火苗就蹿了起来,这才把炉门虚虚掩上。

毛思嘉瞧了瞧,她家那破桶里的煤渣都满了,干脆起身戴手套和帽子:“妈,我去倒煤渣...妈多烤几个白薯,我回来吃,今天不吃晚饭了!”

不等毛妈说什么,毛思嘉就提着破桶‘哒哒哒’跑了出去。

毛妈只来得及抱怨:“现在的孩子,有饭吃反而不爱了!”

倒炉灰是此时孩子最简单、最常见的家务,其实就是倒垃圾!不过这个时候的垃圾么,各种花花绿绿的包装纸非常少见,基本上就是一些厨余垃圾。而诸多厨余垃圾里面又以煤渣、炉灰为主...没办法,大家过日子都非常精打细算,一根萝卜不要萝卜缨子、萝卜皮那是未来的事,现在就连厨余垃圾都少了许多。

这个时候没有随处可见的垃圾桶,只有垃圾站,不过垃圾站修的也比较密集,不会让倒垃圾变成一件特别讨人厌的家务活儿...毛思嘉看到垃圾站就比较亲切了,说是垃圾站,其实就是垃圾池。

她以前生活的南方小城,老城区还见这种垃圾池呢!

果然是首都,在各个方面都领先了地方二十年。很多这个时候首都孩子玩的游戏,毛思嘉上辈子在小时候也流行过。她现在虽然生活在六十年代,但基本上和小地方的八十年代没有太大差别。

毛思嘉溜溜达达到了垃圾,回胡同的时候就听到胡同大妈打招呼:“思嘉,你爸回来了,还不去看看!”

毛爸前些天跑长途,带着车队去了湖北,毛妈和毛思嘉就算计着他什么时候回来,主要是怕赶不及过年!

毛思嘉‘哎’了一声,跑回了院子!

“谢谢啊!”毛爸正在送一同事出门,见到毛思嘉就笑:“小嘉出去倒炉灰了?快去看看,爸爸给你买了东西。”

“卫叔叔!”毛思嘉问了一声好,也不急着走,等毛爸送走了同事,这才和毛爸一起回屋。

毛爸笑眯眯地看着自家闺女,嘴巴都快咧到耳边去了:“小嘉,爸爸给你买了两箱橘子,南方的橘子好吃,爸爸小时候和你一样爱吃!”

毛思嘉喜欢吃橘子,但是橘子这玩意儿在此时的首都很难见到。就算有,存储时间太长,味道也不太好。上一次吃到喜欢的橘子,已经是几年前的事情了,那一回毛爸跑了一趟江西。

胡同大院儿里哪有秘密可言呢,毛爸带着东西回来了,立刻就成了院儿里的新闻。寒冬腊月的,都不乐意出门的邻居们纷纷冒出了头,凑到毛思嘉家客厅里瞧。

也没什么不能瞧的,地上放的是各种各样的土特产。两箱橘子不消说,还有好几块腊肉,是野猪肉做的。两个好大罐子的蜂蜜,毛思嘉摸不准是野生的,还是蜂农出的,不过怎样都是好东西。

还有一些烟酒,这些都是首都不太常见的,应该是地方品牌。

至于其他,用一个一个的盒子装着,应该是从商店里买的东西,就是不知道是什么。

大家啧啧称赞了一番,毛爸也拆了两盒烟散给大家,这才散了。

东西是好东西,但皇城脚下住着的老百姓也不是没见识的,不至于惊讶到哪里去。

毛爸把那十来个盒子单拿出来,其中有几个是给毛思嘉和毛妈的,有一盒子毛线,颜色是很粉嫩的鹅黄和分粉蓝色。一盒子布料,绸子的,颜色很喜庆。按照毛爸的说法,攒着,将来给毛思嘉做被面。

这个时候的丝绸不需要布票,但卖的很贵!同时丝绸也是少见的能够‘花里胡哨’的布料了。这样的布料当然上不了身,一般都是用来做床上用品的。

毛爸这话没有直说,其实就是让毛妈给毛思嘉做嫁妆!

另外还有一些吃的用的不用多说。

至于剩下的盒子,装的则是各种礼物。毛爸很老道地说:“思嘉现在都初三了,马上就要分配工作了!咱们得上上心!”

这确实是一个大问题!去年冬天大姨还因为表姐周小玉的分配着急呢!甚至想到了让表姐落自家的户籍。这时间才过一年,相同的事情就落到了毛思嘉头上。只不过毛思嘉不用担心留不留北京的问题,她作为实打实的独生子女,肯定是能留下来的。

她唯一的问题是有没有工作,工作又是什么样的工作。

留在北京的人找工作和几十年后方法肯定不同,现在基本上是分配和找工作结合。

有的人分配工作,有的人就得关注各个厂子招工的情况,有向社会招工的,就得赶紧去看!不过,向社会招工的话,竞争往往非常激烈,想要脱颖而出不是那么简单的事,要么就是自己真的特别优秀,要么就是能找到一定关系。

事实上,留在北京只不过是第一步而已!北京七百万人口,没有工作的人也挺多的呢!户口留在了这里,并不代表一定能有工作。虽说毛爸毛妈工资高,毛思嘉也有自己的‘金手指’,但他们也没想过毛思嘉就呆在家里啃老。

找工作是肯定要找工作的,还得找个社会意义上的好工作!

这甚至不是钱不钱的问题,有毛思嘉的金手指,她这辈子也不会缺钱。不说大富大贵,至少衣食无忧是没问题的!但人生活在社会中,总得符合社会期待,这个社会就是一个讲究工作和工作单位的社会,毛思嘉只要不想做社会的异类,就得认真对待这件事。

毛爸这次弄了好些烟酒和礼物,就是预备着给毛思嘉找工作的时候走人情用。

晚上睡觉的时候毛爸就和毛妈盘算着自家认识的人,有谁可以走走人情,给毛思嘉的工作牵线搭桥。

“我们汽车公司这一两年不招工,不然的话思嘉倒是可以来。”说是这么说,毛爸却没有真的把闺女弄来汽车公司的想法。汽车公司的效益好,职工福利都不错,但汽车公司最吃香的还是司机!只要不是想让女儿成为女司机,就没必要把姑娘弄来。

他们汽车公司是跑运输的,毛爸常常在四下无人的国道上跑,所以知道一个女孩子会很不方面。

毛妈积极地道:“我们厂子倒是年年招人,我想想办法!”

“纺织女工?”毛爸有点儿迟疑,纺织女工倒是又红又专,是有里子又有面子的工作。但是到时候如果分配到那些烟尘很大的车间怎么办?毛爸知道的,自家闺女肺不太好,别人抽烟都受不了,每年春天柳絮最多的时候还得戴口罩、吃药呢!

“哪能啊!”说起疼爱女儿,毛妈自然不会比毛爸少,当即说起自己的计划:“纺织厂也多的是坐办公室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