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七十年代废柴女配 > 七十年代废柴女配 第99节

七十年代废柴女配 第99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七十年代废柴女配!

下一堂课徐美秀没课,办公室里只有她和高老师。

她冲对方摇头,“这孩子,不知道怎么回事,本来就学习吃力,现在还不听讲了,以后怎么跟她家长交代。”

高老师教杨妮数学。

“慢慢教,至少她还想学好。”高老师说。

只要哪天有数学课,那天杨妮肯定会找他问问题,学习态度还是很积极的。

不过,这孩子学习的确吃力得很。

“你们理科还好,点拨一下,思路清晰就懂了,我教英语,就是些死记硬背的,她背不下来,我怎么教也枉然。”徐美秀抱怨。

“总有点方法的。”高老师随意道。

瞬间,办公室安静了。

徐美秀想到水木大学老师昨天第一堂课。

她教的就不一样吗?英语不就死记硬背,多读多写,熟能生巧吗?就和小时候学国语一样,一遍遍重复才能掌握。

但是,一想到对方可能比她高超,某一天学生们会拿她和她作比较,徐美秀的脸就拉下来了。

第92章 092 娇贵

一边事业, 一边恋爱婚姻,姚青青每天的生活充实而忙碌。

登报广告又替她送来一波学生,有工作的人能占一半, 可是她已经没有地方给他们上课了,时间也安排不开, 他们也只能上晚课。

只能把他们往暑假安排,白天给学生上课, 晚上给工作党上课。

另一边, 李部长把她的书寄往出版社好友手中了, 如果合格的话,肯定能出版。

眼见日子会一天比一天忙, 婚姻的事还真是赶早不赶晚。

姚青青决定给姚妈打电话,一点点向她透露。

“……好, 别太辛苦了, 注意身体,晚上下完课回家倒热水泡脚。”姚妈说。

姚青青刚才说了, 每天晚上站一两个小时上课腿挺累的。

“嗯,我知道的, 嘻嘻, 我觉得我腿细了。”

姚妈沉默,不知道腿细有什么可高兴的,本来人就瘦条条。

“下完课要是饿着就吃点,别细呀瘦呀,还有你哥他们也是, 你不是说鹏城很多东西不用票了吗?那就买,买房的钱也不差那两个。”

在家时姚妈最精打细算,现在反过来劝他们花钱。

“哎, 我知道——”姚青青手指绕着电话线,和排队等她这台电话机的人对视,挪开视线,背过身子,终于和姚妈提起男人,“妈,我有喜欢的人了。”

为了给秦鹏泉加分,特地说:“他老是给我买吃的,我都圆润了。”她的声音透露一丝甜蜜。

此刻,姚妈在公社办公室。

桌上是她为下午宣讲准备的优生优育、晚生晚育的报告,大清早她还调解了一对新婚半年闹不和的夫妻。

现在,她最小的女儿说有喜欢的人了,还——老是买吃的?

姚妈有一瞬间感受到挫败,反省她的教育,是她哪里没做好,让姚青青因为一个男人总是给她买吃的,而心生欢喜。

半晌没听到姚妈的回复,姚青青内心忐忑,“妈?”

“嗯。”

“你不问问他吗?”

“你说说。”姚妈语气沉稳,声色清冷,差劲的通话质量都不能掩盖。

姚青青管理百号学生好一阵日子,上课的气场也被同学们夸赞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姚妈不过简简单单一开口,她整个人绷直了,要是有尾巴,估计尾巴也会竖起来夹好。

“就挺好一个人,比我高十几公分,大六七岁,长得挺好……

“他在鹏城开了美容店,还有个加工厂,懂很多……现在做事他提点了我很多,帮了很多,哥哥们也认识他,我们一起聊生意上的事。”

像留宿过秦鹏泉家,整天在他家蹭饭这种事能说吗?

姚青青修饰一番,“……他还打算做美容食品系列,他认识的女人不多,我们关系又不错,所以我老帮他试吃。”

男女朋友关系变成了关系不错。

至于美容食品系列,秦鹏泉的确打算做,类似后世的补血阿胶,但这跟她每天蹭饭毫无关联,完全两码事。

“姚青天他们也见过他?”姚妈没有忽视这一条信息。

“嗯,现在他们开公司,也是他提议的。”

“他是哪里人?家里人口。”若不是等姚青青主动交代尽量多的消息,姚妈会最先问这个问题。

长辈看儿女婚姻,首先要看对方的生长环境,家庭状况。

逃不过的问题,姚青青没想到这么早就要交代,“官田村的。”她声音不大不小。

排在姚青青后面的人等不及了,旁边电话机都换了两人,她还在打。

一扭头,去旁边排队,不等她了。

官田村,姚妈原以为是鹏城人。

“我认识?”她回想官田村的适龄青年,比姚青青大六七岁……姓秦的。

“嗯,秦鹏泉,以前在家他就追过我。”姚青青面壁扣墙皮了。

“……你怎么遇到他的?”

姚青青和盘托出,唯独秦鹏泉离家出走的原因没仔细讲,她一句话糊弄,“……他想出来挣钱。”

到最后,姚妈也没说同不同意她们交往,留了一句,“你自己考虑清楚,晚婚晚育,你不着急。”

诶,这国家政策。

挂了电话姚青青有点灰心,她揣摩她们的对话,她似乎没有帮秦鹏泉说上什么,让姚妈对他放心。

不过姚妈没反对,这是不是也是一种支持?

今晚准备小考,不急着备课,姚青青拐去集市买菜。

都是老先生和秦鹏泉顺便买了菜,姚青青没发现菜都涨价了。

这可是稀奇,最开始来到鹏城,因为这边在逐渐取消票证,市场上小贩都是靠物美价廉牟利。

“好久没买菜了,都不知道涨价了。”她在老婆婆摊上买了一块豆腐,旁边似她孙子的人在炸油条卖。

老婆婆收了钱,转身就把钱放到她孙子收钱的铁盒子里了。

老婆婆不搭话,估计听不懂普通话,油条摊上正没人,孙子接过话,“是,这边卖鸡卖鸭的人都不来了,有部队收货,他们直接拉到部队去。”

“开养殖场的这次都发了。”又有一卷裤脚的大叔搭话,话语里是嫉妒。

如今的鹏城每天都在接纳大量人流,食品市场小范围收到冲击。

买一回菜,了解城市生态,姚青青不解的是,目之所及搞基建的工程兵似乎并不多,盖房子的还是那些工人,他们都去哪里搞建设了?

等秦鹏泉傍晚回来做菜,她就叨叨问。

“炸石头开路,填海,修大厦。”男人不像姚青青,每天扑在教育上,两耳不闻窗外事。

“忘了,想致富先修路,感觉是个大工程。”就是不知道高速公路什么时候会有。

这事件姚青青后世的历史书没有教,教了也记不住,现在鹏城街头上私家车还少,估计高速公路不会那么快修。

秦鹏泉想到什么,锅盖盖上,任里面噼里啪啦响,不久声音又转为温和,大火焖菜。

“你想把你爸你妈都接过来?”男人问。

“嗯,家里条件肯定没这边好,接过来他们生活方便,也能照顾我。”虽然她现在有男人照顾了。

两人对视,姚青青笑的有点傻气,她眨眼,有点腼腆道:“等我怀孕生孩子,很多事只能拜托他们了。”

她和男人都忙事业,孩子不得让老人帮忙带嘛。

多多赚钱,等钱足够多,姚爸姚妈不想带孩子,她就请保姆,一个照顾孩子,一个照顾姚爸姚妈。

其实姚青青以前从未想过请保姆,她所经历的生活没有保姆。

在首都当家教,是有不少家庭请保姆,但那都是当官的家庭,不用保姆,主人家的确没空做家务。

是秦鹏泉去过香江,向她描述香江的生活环境,那边的繁荣昌盛,她开始觉得请保姆没有什么。

自己空出时间去赚更多的钱,让家庭生活过得更好,同时也为市场经济做出贡献,多了一个就业岗位,促使经济活跃。

当然,男人最开始跟她讲时,她不以为意,也是最近体验到赚钱忙事业的快乐,不知不觉中有了这个倾向。

“嗯。”姚青青能联想到他们结婚生孩子,男人重视自己的责任,“鹏城要设管理线,如果你想把他们接过来,越早越好。”

管理线,目前整个南粤只有一条管理线,便是香江和内地的管理线,出于政治经济上的原因设的,想要出行,必须有通行证,否则边防区的荷枪验证、警犬巡查会不客气。

这也是人们为什么拿不到证件进出香江,便会下水泅渡的原因。

姚青青记不得谁跟她说过,或者在哪里看到过,隐约有鹏城要设立管理线的记忆,但现实生活一直没动静,以为这事会过去。

毕竟在鹏城设管理线很奇怪呀,用铁丝网包围起来,人为辟出一个封闭的世界?

“下个月就开工了。”秦鹏泉知道更多消息。

“啊,这么快。”姚青青张大嘴巴。

“你没去外边,没看到,有些地方已经开始做标记牌了。”铁丝网也被运送到一旁

“好神奇。”姚青青说,“那以后出入是不是和香江一样,要办通行证?”

“嗯,如果决定定居这边,想把他们接过来,越早越好。”

“可没有房子……”她自己都是租房呢。

“很快了。”秦鹏泉已经瞄上第二批商品房。

男人掀开锅盖,热气扑面。

加盐加佐料,翻炒两下出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