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六零年代占山为王 > 六零年代占山为王 第36节

六零年代占山为王 第36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六零年代占山为王!

“那也给太多了吧。”席嵘故意说。

“那行,以后寄给你那份就别要了。”

“哎,这么小气,开个玩笑嘛。”席嵘不顾哥哥身份,拉着席峥闹。

席新华也不制止两兄弟耍宝,不知道这个年过了,两兄弟啥时候才能见。

按照原来的安排,席嵘今年调到西南、席峥要去东北。按照两人的资历和背景,席嵘这次调任应该能升一级。席峥勉强算军校学生入伍,起点高一点,从京城调任到东北估计也很难升职,还要磨练几年。

年后,席新华站在大院门口送走两个孙子,在门口站了许久。

以后啊,家里就他一个老头子了哦。

第44章 抢着要的高价学费

春耕前, 青山大队修起了两间新教室,课堂从保管库挪到新教室。赵庆国、赵庆华两兄弟也被木青送回来,刚好能跟着学点东西,为此木青还专门道周铁头那儿交了学费。

木翘翘没去山上的时候, 偶尔也会去上课。她只选自己喜欢的去, 比如方教授的历史课, 这方教授尤其喜欢唐宋两代, 偶尔说起名人的奇闻逸事, 那叫一个精彩绝伦。有些时候她心里想着历史课是不是就是个说书大会?

由于方教授的课太精彩, 娃娃放学回家激动的比划, 大人听的也来劲。最后发展到, 只要是方教授的课, 白天有空闲的人, 拿着没做完的鞋底子、没做完的衣服等等,带上一个小板凳, 早早就在教室门外等着,等着听方教授的说书……不是, 历史课。

还有一个木翘翘感兴趣的课, 就是师文老师的英语课。这么多年过去了,她感觉以前学的都忘了,经过师老师重新教一遍,她又慢慢回忆起来了。

对于木翘翘这个“不坐班”学生,教师团队里都不知道偷偷讨论几回了。开始还觉得家里大人太放纵。怎么能孩子说不想上学就不去呢?这会儿学校挨得近还会选修几门课,听说以前在公社连课都不去上,只去考试就完了。

这么几个月过去,几个老师观点变了,发现这孩子确实聪明, 就是聪明在其他地方。这孩子在中医方面十分有天分,第一个体会到这一点的就是卓教授,教物理的那个老太太。

卓教授和王月娥两个人性格合得来,一来二往的就熟悉起来。后来卓教授重感冒,烧的脸一片通红,牛棚里的人都吓坏了,忙着去找董凌霄、李黄芪,两人看过后,一致说这个得木翘翘来,她的药有奇效。

好嘛,木翘翘不在家,木奶奶拿着家里的备用药,治疗发烧的,给卓教授吃下去,很快体温就降下来了。

木翘翘四天后下山回家,卓教授身体基本康复,王月娥还是叫上卓教授来家里。木翘翘给看了,开了药方,谨慎起见,还给董凌霄、李黄芪看了,两人都点头,她才制了药丸子。

自从卓教授开始吃调养身体的药丸,牛棚里的人即使和她朝夕相处,也感觉出来不同,这会大家算是服气了。

英语课下课,师文特意留下她,木翘翘疑惑?师老师难道想给她布置作业?

“我发现你语感很好,想不想多学点英语?”青山大队的娃娃以前都没有英语课,这才起步进度就比较慢,学完了字母歌,正在学简单的交际用语。

师文觉得木翘翘在英语方面的学习能力被低估了,可以给她开开小灶。

知道师老师的意思,木翘翘脸色纠结,这表扬她收下了,就是加课她一点也不想要。

师文看她脸色不高兴,“你可以不来上大课,我另外单独给你上一节英语课。你看,你上课的时间一点也没有变多。”只是知识浓度增加了。

木翘翘勉强同意,师文赶紧和她约定明天的上课时间。

木翘翘走出教室就像反悔了,回头一看,师老师已经跑了。

唉,又是要被迫上课的一天。

第二天,木翘翘慢吞吞的吃了早饭,木建国、木建军、赵庆国、赵庆华都已经去学校了,上午第一节 课就是英语。

木翘翘磨磨蹭蹭,等到第一节 课都下课了,才挪着沉重的步子出门。

师文第二节 没课,专门在院子里等着她。

叹一口气,从兜里摸出一颗药丸子,特别自然的说,“学费,主治风寒感冒。”

师文受宠若惊,半点不犹豫的收下,“咳,老师会好好教你的。”

果然是个负责任的老师,相比大课,师文给她讲课讲的更加深入,也拓展的更开。比如,同样是情景对话,教她的句子就稍微复杂一点,句子里面的语法要提两句,难一点的单词还要单独拿出来讲一下,甚至还要分析一下词根词缀,还必须要她记笔记。要知道她以前听课都是听望天书的。

望天书的意思是,上课只带耳朵和眼睛,不带手,望着老师就行。老师叭叭叭的讲完,她听完,就算学完了。

师文一点也不放水,心想着要对得起自己收的高价学费。

木翘翘被盯的没办法,只能老老实实的做笔记。

一节课下来,她感觉不仅脑子累,手也累。

更过分的事,一下课,她还没来得及跑,师老师又兴致勃勃的和她约下一节课。

几节课下来,师文发现这孩子看着不靠谱,上课他讲的东西还是记到脑子里去了。而且每节课还能收到学费,这私教课必须继续下去。另外也不能让其他几个老师发现他收学费,要不然都去找这丫头上课,按她的性子,说不定就会弃选他。

师文的发财道路一直瞒的死死的,直到有一天,温翠华打扫屋子,发现了师文藏在被褥下的药瓶子,经过大家的一番拷问,师文才说出了实情。

果然,方教授一拍大腿,“我怎么没想到呢,我也去找这丫头。”方教授信心满满,在这个地方,他可是最受欢迎的老师。

师文担心的情况发生了,但是结果很让人意外,那丫头拒绝了方教授。

方教授不敢置信?他居然比不过师文?必须给他一个理由。

木翘翘很爽快的就回答了,“听故事当然要大家一起听啊,一个人听有什么意思?”

这话……方教授默了,还是好好回去上课吧。这一波外快他是赚不到了。

后来,除了师文的英语课,谭教授的数学课也分到了一杯羹。

方教授想,他的历史课都没有中选,一个教数学的居然赢了他。

谭教授也觉得很意外,这丫头居然对数学有兴趣。还经常拿一些稀奇古怪的图算什么东西,这就当打开她对数学的兴趣吧。

不过不管怎么的吧,谭教授也加入到收学费的行列当中,只不过他要的学费是量身定制的调养身的药丸。他年纪和卓教授差不多,来这儿后,看着气色可比卓教授差远了,可要好好调理调理。

叶子明在地里忙了几个月,平时都早出晚归的不见人,整天想办法改进农家肥的肥力,增加粮食产量,一直到快秋收了才有时间休息。

叶子明听到有收学费这样的好事,一点也不耽误,傍晚吃了晚饭就去木家那边溜达,不知道和木翘翘小丫头聊了啥,回来的时候手里拿着五两药酒。

迎着众人羡慕的眼神,叶子明十分得意。原本想着有鱼没鱼打一网,没曾想真捞出一条大鱼。

这丫头问他有没有中草药种植的肥料。这个他还真知道一点,他有个师兄就是研究这方面的,一直研究人工种植,想办法提高中草药产量。

叶子明抓住机会,说了个一二三。木翘翘觉得他真懂一些,就问他想要什么药。

叶子明听说木家有好酒很久了,一直想尝一尝,木翘翘就给他五两补肾酒,算是一年的学费,至于学费涨不涨价,就看他有多少真东西。

今年秋收,大家都很关注粮食产量。开始觉得叶子明毕竟是专家,听他的建议提高产量的可能性应该比较大。最后大家商量,三分之一的土地用叶子明三人改造过的肥料,剩下的还是像往年那样种植。

随着苗逐渐长起来,慢慢成熟,大家发现用过叶子明肥料的粮食长得格外好,结穗也多,有经验的老农看着穗穗基本上能把产量估计的七七八八。就是不太懂的人,也能看得出这片粮食肯定是丰收了。

秋收的第一天,大队的男女老少,拿着工具在保管库前面集合。

“咱们先收割小麦,老叶负责的那片地最晚收割,晾晒也分开晒,咱们要对比一下产量,也好给咱们的大功臣庆功不是!”木二河笑了起来。

“好!”众人哄的都笑了。

“老叶牛啊。”

“老叶,今年收了小麦多分给你啊!”

“咱最实惠,请你吃白面包子”

“……”

叶子明晒的黑黝黝的脸上全是笑容,“谢谢大家捧场啊!”

“闲话不多说,收粮!”

木翘翘今年也快满七岁了,她跟着木英子背着小背篼,在大人后面捡掉落的麦穗。

“不好了,革委会的人来了!”

“不好了,革委会的人来了!”

“不好了……!”

一路跑来报信的半大小子跑的喘大气。

“老周快来!”木二河朝着山那头喊了一句。

报信的小子跑过去,山上的社员都听到了消息。

木二婶骂,“都是吃饱了撑着的,在城里吃商品粮的还有脸耽误农民收粮食,一场雨下来把粮食糟蹋了,我看他们去吃狗屎。”

这会儿几个社员代表手里拿着镰刀跟着去山下,下放的几个人原本还跟着社员干劲十足的劳动,这会儿听到革委会脸色都难看起来。

孙婶子安慰道,“放心,有咱们在呢。有我们给你们做证,谁敢说你们没有好好改造。”

苏月勉强的点了点头,脸上的笑比哭还难看。

“哟,吴主任,知道我们秋收幸苦,特意带了这么多人来帮我们秋收呀!真是感谢吴主任一心为民。”

“少阴阳怪气,我问你们,下放的那群人呢,你们几天□□一次?检讨书写了多少?”

周铁头可不怕他,“看来是吃饱了撑的,粮食都不管,秋收都不顾了。”

木二河忙说,“主任,我们今天早上还□□了一次呢,他们改造效果好得很,帮着咱们种田,今年他们种的粮食可增产不少。”

见他们不信,木二河就道,“主任,秋收实在耽误不起,咱们可是要交粮的,要不你们跟着我们去看看改造的那些人,顺便帮着咱们收麦子,放心,下次开会我一定上报吴主任一心为民的壮举。”

一个别着国徽的小子上前一步,举着红宝书,“少扯一些没用的,你这是要不服从组织了吗?信不信我拉你去街上□□!”

木二河的好脸色也没有了,脸色一黑,完全不搭理这群人,两方就这样僵持下来。

对着一群手拿镰刀的农民,气势汹汹的对着他们,这人还是有点怂。之前来过青山大队的人都说这地方邪乎的很。

第45章 庆祝大丰收

“哈哈, 主任,您不是 说要检查检讨书吗?那咱们赶紧去,免得耽误社员们的秋收。”

“铁头,带他 们去大 队办公室。”木二河没跟着一起 去。

周铁头手臂上的肌肉鼓鼓的, 手上还拿着镰刀, 表情凶横, “跟我来吧。”

那人看吴主任脸上挂不住, 赶紧跟周铁头套近乎道, “老哥儿 , 也不是 我们找你们麻烦, 你说这都大 半年了, 你们公社往革委会交过 一次工作汇报吗?这次来查访, 都是 吴主任关心工作, 一心为 民,大 家伙儿 说是不是 ?”

这人喋喋不休的说了一路, 青山大 队这边的人压根就 没人搭理他 。

周铁头带着一群人去大 队办公室,一点也不犹豫的从柜子里掏出厚厚一大 摞检讨书, 这还是 一个人的, 后面又搬出来几大 摞。

“都在 这儿 了,你们是 现在 检查还是 拿回去看?”周铁头一副你再耽误我秋收,我就 跟你没完的表情。

“我看,这都下放十来月了吧,这看着有点少,检讨的不够深刻啊!”

“呵,现在 本子多少钱一本,知道吗?笔多少钱一支知道吗?这些可是 我们用我们大 队的钱买的,都是 辛辛苦苦的血汗钱!你是 给他 们送了笔还是 送了纸了?还有脸说少?”

“我怎么听着人家下放农场的一个月才检讨一次, 这不是 欺负我们农民嘛?”旁边有人质疑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