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清穿之贵妃长寿 > 清穿之贵妃长寿 第26节

清穿之贵妃长寿 第26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清穿之贵妃长寿!

四对花灯,三对在皇后母女处,一对在贵妃处,她作为跟来圆明园的妃位,觉得甚是没脸。

对着自己心腹宫女紫云抱怨道:“皇上也忒偏心了!眼里除了皇后和贵妃还有哪个?纯妃未跟来圆明园,这四对灯,原该皇后、贵妃、娴妃与我四人一起分的,或是只给皇后也罢了,咱们都是妾室不敢争,可怎么偏又给了贵妃!”

一打开话匣子就有些止不住:“还有那重华宫茶宴,总共十八个座位,富察氏竟有两人位列在场。皇后的伯父历经三朝位高权重也是该当,可皇后的弟弟傅恒才多大?二十来岁的年纪,就做了内侍卫统领大臣不说,竟还跟诸位大学士一起位列重华宫茶宴!皇上真是偏足了心!”

“再有高家……”

说来嘉妃倒是更恨高家,因她金家和高家都是内务府包衣出身,皇帝一登基,高氏抬旗了,而她生了个儿子后,金家却还在原地踏步。

于是望着被抬旗的高家,真是羡慕的眼里出血。

紫云忙劝道:“娘娘且看日后呢,您到底是有四阿哥的。皇后娘娘自己的嫡子没保住,空有一个女儿,贵妃更是从来没生养过,苦日子在后头。”

嘉妃摆摆手道:“罢了,你不必用这些没意思的话劝我,难道我是纯妃那样的蠢货不成?八字没一撇,就冲出来当出头鸟跟贵妃别苗头,叫皇上这般不痛快。纯妃这回也是白生了个阿哥,一点子脸面也没落下。本宫可不干这样的蠢事。”

不过说起自己的儿子来,嘉妃神色稍霁,终是有所安慰。

然而霁到了三日后,又晴转多云转暴雨。

正月十五日夜,皇上在前朝赏宴后,回后宫与皇后一起奉太后往‘山高水长’看烟火。

合宫其乐融融。

然而正月十六晨起,皇上就忽然翻脸,将诸位皇子的教汉课的师傅,教满语的谙达以及伴读的哈哈珠子,照料起居的乳母等人都训斥一番,又训诫诸皇子用心读书务正,再不许放纵贪玩。

竟连生母处都不许皇子多去。

嘉妃一闻此讯,就像是被晴天霹雳劈中了脑袋,从未这般难过,忍不住躲在屋里哭道:“我十月怀胎养下的儿子,打满月后就被抱去了乾东五所,若没有皇上的恩旨,每旬才能见一回,一回也就一个时辰。”

她伸出一只手:“我每天都掰着手指盼着他的生辰,我的生辰,冬至、过年、万寿——这些日子他才能回我宫里待上一日。”

“原本皇上不太计较,若是本宫求一求,一月总能多见两回四阿哥。可现在,皇上要抓皇子们的功课,只许生母每月初一十五见一回!我生他一场,难道母子情分就这样浅薄吗!”

吓得宫女来捂她的嘴:“娘娘这抱怨的话可说不得。况且皇上是对诸皇子寄予厚望,才命在阿哥所一并养育,一应功课都是皇上亲自安排人教导。若是如圣祖爷时,妃嫔的第一子都要送去旁的高位嫔妃那里养育,岂不是母子情分更淡。”

宫里人人都知道,孝恭仁太后跟雍正爷关系那样冷淡,都是雍正爷自小认了旁人做母亲,没在德妃膝下,反而跟在孝懿仁皇后膝下长大的缘故。

嘉妃这才止了泪,是啊,儿子出息最要紧。况且被皇上亲自管束,总比成了旁人的儿子强。

本朝的家法,虽不比明朝前期,无子的妃嫔要殉葬这样惨无人道,但却另有一种残酷。

后宫女子一旦生下阿哥公主,低位嫔妃的子女多半按照皇上的旨意,被交给高位的嫔妃抚养;或者如当今皇上一般,为了避免母子情分过深,将来后宫前朝沆瀣一气,再现九龙夺嫡的惨状,阿哥公主们一出生就一律交由阿哥所的嬷嬷们照管。

横竖就是要亲娘告别。

高静姝听了都替她们觉得戚戚然。

知道纯妃满月后也要将孩子送走,她都没有为此幸灾乐祸。

同为女子,她能想象,从当娘的那里带走孩子,实在是世间最锥心之痛。

柯姑姑见她听说此事后,坐着郁郁寡欢,还以为贵妃在伤感自己膝下空虚,无一儿半女。

于是便屏退了众人,上来劝道:“从前娘娘心胸不开,身子日虚,自然胎气难以凝聚。如今娘娘放宽了心,又有林太医这样的国手好好调理,还愁日后没孩子?据老奴所知,别说娘娘还不足三十,便是三四十岁上有孩子的妇人也比比皆是。比如主儿的额娘,高夫人便是儿女双全的有福之人,二小姐不就是夫人三十六岁上才生的幼女吗。”

高静姝心道:论起妇产科常识来,那你可有点班门弄斧了。

柯姑姑见她还是不开腔,越发劝道:“嘉妃娘娘生子是二十六岁,愉嫔娘娘是二十七岁上才有了五阿哥,纯妃娘娘更是比您大两岁,这不,才诞下六阿哥。所以您的年纪生子没问题,只别急才是。”

高静姝一怔,不由道:“是了,皇上的后宫妃嫔里,晚育的倒是多。”

二十六七岁,在现代是合适的婚育年龄,可在古代,可就妥妥是晚育了。嘉妃和愉嫔竟都是服侍了小十年才有了第一胎。

柯姑姑阎王一样的脸上露出了隐秘之色,她靠的更近了。柯姑姑深知面对贵妃,你不要跟她绕弯子,否则她可能就跑偏了,于是直接道:“奴婢从先帝爷起就服侍在养心殿,男人嘛,各有各的喜好——咱们皇上并不太喜欢年轻姑娘。”

高静姝震惊的看着她:又来了,又来了!车姑姑又出现了!

柯姑姑说的口干舌燥,高静姝还亲自给她递了个贡橘——自打上次的蜜柑事件后,皇上格外赏了她两碟蜜柑不说,内务府也深谙从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来的道理,拼命给贵妃送柑橘,于是高静姝这里水果颇为泛滥。

姑姑见贵妃亲手给她递橘子,还有点感动,于是说的更详细了,甚至还练笔带画,令高静姝听得叹为观止。

她到底是学医出身,其实许多生理知识是明白的,之所以听得这样津津有味,就是想看看古人的车,到底能开到什么程度。

谁知越听越面红耳赤:我错了,我还很浅薄。在这方面,古人绝对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直到林太医来请平安脉,柯姑姑才意犹未尽的暂停。

因太医是男子,且林太医还是个生的不错的男子,所以每回太医来请脉,一定都是在正厅,门户大开,院子里的宫人就算听不见林太医说话,也得都能看见林太医的举动才成。

高静姝遗憾想到:果然跟电视剧里不同,要给皇上带个绿帽子实在是难度很大。

太医有人盯着,而侍卫更不必说,从不能落单行动。哪怕是傅恒,每次奉命去长春宫拜见皇后这个嫡亲的姐姐,都有公公陪同在侧。

寻常宫嫔别说想给皇上头顶添一抹绿,当真是难如登天。

此时柯姑姑在就更磊落了,她本就是御前的人,她自己在这儿一站就够了。

高静姝近来确实又有些不适:“林太医,大约是元宵节那夜赏烟火赏灯睡的晚了,这两日我都觉得胸闷气短。”

林太医把完脉,颇有魏晋风度的面容上露出了一个笑容,躬身道:“娘娘心思阔朗后,果然身子好转了许多。只是娘娘自幼就不强健,还要善加保养才是。”

高静姝心道,古代贵女的运动量摆在这里,谁都强健不了。

于是便问道:“那本宫日常多出去走走可有益处?”

“自然是有的,娘娘多活动一二,比吃药还强呢。”

得了太医的金口,高静姝准备开春后,加大自己的活动量。

一时木槿进屋来回,有两个宫女违背规矩自行出了门。柯姑姑立刻变了脸色杀将出去:反了他们了,居然还敢在她眼皮底下做耗!

屋里便剩下木槿在近侧。

她对高静姝道:“今早奴婢便发现了这两个宫女鬼祟,现在才说,也是为了让林太医给娘娘带句老爷吩咐的话。”

她去请林太医的路上,林太医便请木槿制造个能说话的机会。

“娘娘左寸沉数,乃心火旺盛;左关沉伏,乃气滞血亏。所以娘娘总是气短虚弱,手足冰冷,臣这里倒是有一更好的方子,只是……”

高静姝道:“怎么?药材难得吗?难道我这病需要什么千年人参,极地雪莲之类的珍品吗?”

她瞬间脑补到,皇宫里只有一朵雪莲,若非皇上急着驾崩是不能用的这样的情节,并且问出了口。

“不,不,并非如此。太医院囊括天下药材,何况娘娘又身份贵重,再没有不能用的药材。”林太医有点无奈:“纵有天下至极罕见的药材,反而不能用在贵人身上了。”

未经试验,就算功效被吹得天花乱坠,谁又敢把什么世间唯一一株天山雪莲往皇帝嘴里塞啊。

皇帝掉一根眼睫毛,太医全家脑袋都跟着落地。

所以太医院万事求稳。

林太医连忙把被贵妃扯歪了的话题再拉回正轨:“是有几味药,跟娘娘现在服用的坐胎药犯冲。”

“我还在服用坐胎药?!”高静姝惊了,这些日子她喝各种药膳有点多,还真不知道其中有一味坐胎药。

林太医也懵了:“娘娘长久无子,打三年前就禀了皇上,命太医院众人一一把脉,然后由夏院正和微臣一并斟酌的药方,您喝了两年余了。”

高静姝脸色沉下来了:“可我如今已经做下病根,自然是治病要紧,还喝什么坐胎药啊。”

林太医跟木槿:……

这跟他们想的不一样啊!

林太医是知道贵妃对子嗣的期盼的,甚至这两年身子越来越差,也少不了一心求子却不得的伤感所致。

所以这回,林太医是想跟木槿一起好好劝劝贵妃的:一时停了坐胎药没什么,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养好自己的身体母体健壮才能剩下健康的皇子啦之类的话想了一箩筐。

谁知现在贵妃率先发了火,嫌他没有停坐胎药。

因被贵妃抢了话以至于无话可说的林太医,只能躬身请罪。

高静姝此时已经转过弯来,不由为从前贵妃苦笑:这样的身子骨,就算挣命似的遇喜生子,孩子又怎么能好,她自己说不得也要折寿多年。

她摇头道:“林太医请免礼,是我急躁了。就按你的新方子来吧,我想着总要先养好身子再说子嗣之事。”

林太医一点也不计较贵妃的态度,反而宽慰的不得了:贵妃肯这样想,就是他烧的各路高香终于开始显灵了!

贵妃要早点开始为了自己身子骨发火,也到不了如今这般地步。

于是他愉快的下去开药去了。

林太医告退后,木槿上来换茶,眼睛里含着深切的担忧:“娘娘,您这是不想要跟皇上的子嗣了吗?”

她是知道原来娘娘多么想留下一个跟皇上的孩子。

木槿很乐意看到娘娘不会情深一片被感情蒙蔽了智商和双眼,但也不希望贵妃矫枉过正连孩子都不要了。

高静姝沉郁道:“生个儿子就被抱走,一年见有数的面,生个女儿倒是见得多些,却养到十几岁就要送出去和亲。与其到头来摧肝断肠,不如不要也罢。”

旁人不知,她却知道,连固伦和敬公主最后都是和亲蒙古的下场,何况别的公主。便是有幸嫁到京里的公主,如先帝雍正爷的嫡亲妹妹温宪公主,也才二十五岁就香消玉殒。

清朝的公主,真是命最苦的公主群体了。

因而她跟和敬处的好,也是格外肯让着和敬的关系。是知道哪怕是金枝玉叶,将来也有和亲的苦要吃,趁她还在闺中,就以快乐为上吧。

见木槿还要再劝,高静姝便道:“又不是喝了绝子汤药,只是先调养我自个儿的身子,来日是否有孕就看天意吧。”

高静姝为不存在的女儿发愁,高斌则为已经存在的贵妃女儿发愁。

他宦海沉浮多年,一直未失君心,可见锐意进取外并不乏谨慎小心。

因而这九年来,他极少亲见贵妃,多半是通过妻子和幼女来传递自己的思想。可年前贵妃抗旨险些失宠,又致自身重病几乎不治之事接连传出,高斌实在想亲自见一见长女。

尤其是在幼女回家,说起姐姐对高氏一族要送女儿进宫的反应后,高斌觉得,贵妃这个女儿似乎还可以抢救一下。

皇上早允了:到了圆明园,许高静姝见一面阿玛。

高静姝看着眼前这位便宜父亲。

只见他面庞清癯,眉目周正,观之清朗峻毅风度翩翩,身上更有种在朝堂身居高位多年才自然带着的淡然却又不容置疑的气度。

她不由想起这位阿玛的升迁之旅:雍正爷在位期间,短短五年,高斌从苏州织造升至授广东布政使,而后调浙江、江苏、河南三省副总河,兼揽两淮盐政——全都是实缺肥缺,非天子心腹不能担当。等皇上登基,更是蹦到了江南总督的一品大员位置上。

简直是优秀到可怕的一份履历。

所以高静姝格外敬畏起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