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郡主她恃美生娇(重生) > 郡主她恃美生娇(重生) 第10节

郡主她恃美生娇(重生) 第10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郡主她恃美生娇(重生)!

宋学士离开后,盛王看向两个女儿:“明珠、萤萱,天色晚了,你们也回房就寝吧。”

“父王,”萤萱还处于茫然状态,“我不走,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萤萱。”盛王的语气加重了些,他显然不想当着女儿的面审问王妃。

“萤萱,听你父王的话。”苏语惜也不想女儿看到接下来的这些。

话都说到这份上,萤萱也不得不离开。

但没走几步,她就拽住了明珠:“今天到底发生了什么?”

明珠看着她,眼神里带点淡淡的同情:“你还是去问你母妃吧,如果她愿意告诉你的话。”

萤萱愣住,看着明珠离开的背影,打了个寒颤。

第16章

明珠回房后,便洗漱睡下,似乎与往常并无任何不同。

春蝉和紫韵看在眼里,不由暗叹她的心理素质。

明珠确实没什么可担心的,一切变数她都已经做好了应对之法。

甚至包括黄瑜再次反口,说这荷包其实是夏萤给他的,他当天在花园里约的是夏萤。

连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的,明珠都早有准备。

她故意在昨日清晨,当着院子里一堆丫鬟的面,提到香麦轩明日晚间发售新款点心,并让夏萤去排队。

这样,万一黄瑜反口,夏萤可以轻而易举反驳,毕竟,很多人都知道郡主已经提前派她晚上去办事,她就算真的要约黄书生也不可能约在这个时间。

为自己办事的人,明珠自然不会把她们折进去。

而黄瑜此番是否会对盛王说实话,明珠也不担心。

苏语惜并不算聪明人,刚刚对峙时她已经露了破绽,不管黄生怎么说,盛王多多少少对她都会有所怀疑。

而苏语惜的整个计划也算不上有多周密,甚至她根本没想过黄书生反水时该如何应对。

此时,摆在她面前的只有一个选择——把所有的罪责推到她身边那位颜嬷嬷身上。

毕竟,和黄书生联系时,出面的一直只有颜嬷嬷,苏语惜自恃身份,并未和黄书生直接见面。此时,她完全可以推说,此事是颜嬷嬷一手操办,而她自己也被蒙在鼓里完全不知情。

明珠睡得香甜,但另一边,盛萤萱与她相反,在床上翻来覆去,无法入眠。

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仅凭刚刚那一切推测了些。

此时她万分担忧父王会不会听了那黄书生的话,真的相信是母妃在幕后作祟。

她一边痛骂盛明珠联合黄书生诬陷母妃,一边内心隐隐担忧,毕竟,内心深处,她知道苏语惜是能做出这种事的。

她一夜未睡,睁着眼睛直到天明。立刻派了丫鬟过去打听,想了想,自己也迅速收拾了一下,去父王那边等消息。

她在父王的书房外徘徊了小半个时辰,才看见款款而来的盛明珠。

与她顶着黑眼圈、气色极差的样子不同,盛明珠精神奕奕,一看即知昨晚就休息得不错。

她冷哼一声,就当没看见。

明珠有点意外地看了她一眼,连挑衅的心情都没了,看来昨晚的事对她来说真的是个打击。

没多久,盛王便从书房里走出来,他的脸色也不太好,看见两个女儿都在这儿却也没觉得意外。

“明珠,萤萱,你们母妃要去京郊的庄子上修养一段时间。府里的大小事务,以后都交于陶管家处理。”

盛王叹了口气,这惩罚已然不算重了,明珠猜得不错,苏语惜见无法彻底否认,果然把罪责推到了颜嬷嬷身上。

盛王叫了那嬷嬷来问话,她倒也忠心,只跪下来承认,是自己见萤萱小姐被郡主欺负,便想了这出计谋为萤萱小姐出气,而王妃从头到尾都丝毫不知情。而她之所以对黄书生说是王妃指使,是怕黄瑜不会听一个嬷嬷的话,所以假借了王妃的名义。

见这对儿主仆咬死不认,黄书生也承认自己确实没有直接见过王妃,盛王叹气。

不管苏语惜是不是幕后主使,她今天的表现让盛王确定了她对明珠怀有恶意,他并不信她是全然无辜的。

他没有再听她们的辩解,而是把颜嬷嬷和黄书生各打了二十大板赶出了王府。

按说黄书生有秀才功名在身,盛王这样对他用私刑于礼法不合,但盛王打就打了,也不在乎政敌听说此事后会不会借此攻讦他。

毕竟此人对他的女儿动了这般心思、用了这般手段,别说打二十大板,他都恨不得草菅人命了。

而对苏语惜,他沉默了很久,他当初肯娶她,除了心下不忍,也是看她出身不高,就算当了王妃,也不敢苛待郡主。这些年来,除了开始明珠有些抗拒,两人的相处看起来也很不错。

现在看来,他还是错了,苏语惜是对明珠怀有恶意的,认识到这一点时,他不免觉得愧对明珠。

想到这点,他不再犹豫,不顾苏语惜的哀求,直接命她立刻回院子收拾东西,明日便出发前往别院。对外则他会宣称王妃生病,去温泉庄子上养病。

“父王,您怎么能这么对母妃?”萤萱不敢置信,“就因为一个书生随随便便的几句前后矛盾的话,就要让母妃一个人搬到庄子上?”

盛王看向她,却没回答她的问题,只说道:“萤萱,父王近日会请一位女先生来府中教导礼仪,你和明珠都要去听课。”

说是礼仪,其实是教导人情世故、为人处世、包括管家一类的,都要教导。

昨日萤萱的表现,让盛王意识到,苏语惜并没有好好教女儿这些东西——她是庶女出身,嫡母对她并不用心,当然也是觉得庶女没必要学习这些,便只让她学些女红、琴棋书画一类,大概连苏语惜自己也没意识到,世家贵女要学的还有那么多。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盛王在今早立刻给书香世家的好友去信,请他推荐几位女先生来。同时他也有些后悔,没早早关注女儿们的教育问题。

“父王……”萤萱还想求情。

盛王打断她:“你母妃很快就要出发了,你若要与她告别,这便去吧。”

萤萱跺跺脚,哭着跑开了。

明珠想了想,也跟在了萤萱身后。

她特意慢了一步,到场的时候,苏语惜也不知道和萤萱说了什么,后者虽然仍然眼眶通红,但总算没有再试图阻止苏语惜的离开。

明珠隔了一丈远,看着这一切。

苏语惜踏出王府大门那一刻,突然回头和她对视。

明珠对她微笑,做了个告别的手势。

苏语惜愣愣地看了她一瞬,才转头继续她的路。

明珠内心叹了口气,与苏语惜的纠葛,自此告一段落。

但她内心并没有特别轻松的感觉,她转头望向皇宫的方向,接下来要做的,只会更加艰难。

第17章

“医馆那边还没有消息吗?”明珠问刚刚出去打探消息的春蝉。

那位几年后给陆风岩治好脸上疤痕的神医,说是去老家探亲,半月便回,此时都一个月多了,还没有消息。

“奴婢问了医馆,那位吕大夫曾寄信来,道是家中有事,要在家乡再逗留一段时间。”春蝉回答,“奴婢已经嘱咐医馆,若是再有消息,便派人来王府知会一声。”

“你做得很好。”明珠颔首,她就喜欢春蝉这一点,让她做什么,她从不多问。若是换了其他人,怕是难免要问两句为何不请御医,反而去找一个小医馆里名不见经传的大夫。

说起这位名医,明珠也是微微叹气,他不回京,明珠也别无他法,只能耐心等待。

——————————————————————————

这日,明珠收到了一个好消息——她的大哥、盛王的长子盛宣和回信,信中言明这个季节边关一向并无战事,他征求过上司及圣上同意,将于下月中旬以探亲的名义返京。

这个季节边关一向并无战事……明珠叹了口气,夏季确实少有战事,这个季节,游牧民族都在草原上放牧牛羊,等到冬日,北戎国无法靠草原生存,才会进犯大楚边关,欲行劫掠。

可上一世的盛宣和,却正是在两个月后,正入秋的时候,死在战场上的。

那一年,北戎突然在秋日犯边,打了大楚一个措手不及。

盛宣和匆忙出战,战死沙场。

然后一封书信作为他通敌的证据被送入京中,直送到了圣上面前。

上一世,直到很久以后明珠才知道,那是赵家的阴谋,为了夺取盛家一系握在手里的兵权。

圣上虽然不信盛宣和会通敌,但在赵家发动的弹劾下,为了给众臣一个交代,还是把盛宣和的直属上司常将军召回京中,改派了文职。这位常将军正是盛王爷曾经一手带出来的老部下,赵家早就瞄上了他的位置。

当时赵丞相还曾想趁机把盛王的另一位老部下,时任羽林军统领的伍统领也一并拉下马。但圣上态度坚决,他们当时没能做到。大概一年后,伍统领在一场秋猎中摔伤右腿,不得不卸任。

明珠猜想,这一定也是赵家的手笔。

明珠本不会在明知边关将有战事的情况下,把自己的哥哥叫回来,只为保他一个人的平安,而弃边关百姓于不顾。

但重生回来的她知道,这场战事本就是冲着盛宣和去的,赵家和北戎早有勾结。把盛宣和叫回来,这场战事就不会发生,反而能保边关百姓平安。

而此时,明珠也只能希望不要再有什么变数,希望哥哥能如期顺利回京。

至于回京后,要如何留住他,就要从长计议了。

————————————————————————————

诗会。

又是一场贵女们的聚会。

上一世明珠不爱参加诗会,因为她作诗水准实在一般。

她对吟诗作对也没什么兴趣,上一世还是当了太子妃之后,各方面的技能都恶补了一些,其中就包括作诗。

不过诗会也不是为了让贵女们丢脸的,有些不擅作诗的小姐们,在参加前,就会打听好这次诗会作什么题目,再找了枪手写好,到时默写出来而已。

谁真谁假,大家都心知肚明,只不过诗会只不过是个聚会聊天的由头,谁也不会故意揭穿给人难堪罢了。

在诗会中,有真材实料,一向较出风头的,是宋学士的女儿宋文锦,以及柳太师的女儿柳长歌。她们两个,也一向因为才学被京中人称作“大楚双姝”。

上辈子,对于“双姝”这种称呼,明珠其实是有点点嫉妒的。她当初不喜欢宋文锦和柳长歌也多多少少有这方面的原因。

但重生回来的明珠,却当然不会再有这样的情绪。

此时柳长歌不在京中,来参加诗会的“双姝”就只有宋文锦,她身着一身天青色的长裙,越发衬得气质温文秀雅。

这种曾经被萤萱评价为“很装”的气质,此时倒是很合明珠的眼。她一边想着自家哥哥眼光真是不错,一边笑盈盈地冲宋文锦挥挥手示意她过来坐。

宋文锦倒是有点惊讶,她当然知道明珠不太喜欢自己。因为盛宣和的关系,她曾向明珠姐妹示好,但都被明珠和萤萱无视了。

但明珠在她眼里一向是个有点娇纵的小姑娘罢了,她倒也不会因此对明珠生出龃龉。

虽然惊讶,但她还是走了过去,在明珠身边落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