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家祭无忘告乃翁 > 家祭无忘告乃翁 第20节

家祭无忘告乃翁 第20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家祭无忘告乃翁!

“成,既是不想背诗就讲课吧。”

谭振兴松了口气,然而心还没落到实处,但听谭盛礼道,“桃在露井上,李树在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振兴,你说说这话为何意?”

谭振兴懵了,好端端地怎么考起经义来了,他哪儿知道什么意思啊,他绞尽脑汁地想了半晌,想得脊背直冒冷汗。

他不懂文章释义,以他心思判断,谭盛礼在翻旧账,先是作诗,接着就该提他不友爱兄弟背地数落他们坏话的事了,想通这点,他好像明白了点意思,惴惴不安道,“兄弟好像李树和桃树,有棵被虫咬,其他树也会遭殃。”暗示兄弟要互相依偎互相扶持,而他作为兄长却……

谭振兴不由得心生愧疚。

卖柴不是件容易事,他不该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诚恳地向谭振学他们赔罪,“二弟三弟,大哥昨日抱怨你们卖柴不肯带我,太不对了。”兄弟如手足,他怎么能以坏心揣测他们呢?

“大哥,没事。”谭振学根本没往心里去,从小一块长大,他知道大哥没有坏意。

把这件事说开,谭振兴心境开朗许多,接下来,谭盛礼又问了几个问题,顺着谭盛礼意有所指的心思,谭振兴的回答可圈可点,到最后,用不着谭盛礼揍他,他自己都想扇自己两耳光,丢脸,太丢脸了。

万万没想到他在街上手足无措时父亲就在人群里站着,那岂不是将他狼狈无助的情形全看了去?

他就知道,掉头回去该把柴卖了的,不就送去家里吗,有什么难的啊,挣到钱就行,结果倒好,柴没卖出去就算了,还被人们奚落嘲笑得一文不值,他图啥呢?

谭盛礼要知道他脑子里想的是钱,估计会气得呕血,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或勉强而知之他不知道谭振兴是天资愚笨还是其他,便想通过他这两日的表现试试谭振兴到底适不适合走科举。

科举最后殿试由皇上主持,谭振兴动不动就哭的行径让他担心哪天殿前失仪就不是丢脸二字就过去了的。

好在谭振兴不算笨,领悟得不错,寡妇门前是非多,他若没做亏心事就不该心虚闪躲,理直气壮地做自己的事,谣言自会不攻自破。

寡妇为人如何,街坊邻里不可能不知,谭振兴若堂堂正正不忙不乱,谁都不敢将他和寡妇牵扯到一块。

谭盛礼看来,还是谭振兴的反应有问题。

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谭振兴的陋习都是跟谭辰清学的,想要将其掰过来,还得打。

接下来几天,他们再去砍柴,谭盛礼就让他们轮流跟着谭振业去,站在旁边看谭振业是怎么和人打交道的,三人行必有我师,谭振业或许有许多不足,在做生意方面真的机智过人。

要不然也不会拿劣酒充好酒骗谭辰清的钱了。

别说,跟着谭振业还真学了不少跟人打交道的门道,尤其是谭振兴,自从上次被调侃得夹着尾巴灰溜溜地跑开后,他无时无刻不想着再给他一个机会,如果回到那条街,重新面对那些人,他不会畏惧任何人,更不会哭!

可是直到进了府城,谭盛礼都被让他单独去卖柴,心里不禁觉得遗憾。

不过很快就被府城的热闹吸引,哪儿还记得什么遗憾。

天色已晚,继续赶路的话天色黑尽恐怕找不着歇脚的地儿,正好要去书铺买书,谭盛礼就让他们赶车进城,明早再走。

街上喧闹,行人来来往往,要比桐梓县繁华得多,谭振兴像没见过世面的穷酸书生,看哪儿都觉得新鲜,便是街道两旁的树他都觉得更高大粗壮,惊叹声快把街头卖艺的掌声给比下去了。

谭盛礼骂他,“再吵信不信把你丢下去。”和谭振兴说话就不能好言好语,你稍微给点颜色他就开染坊,这不,他训斥两句耳根子就清静了。

依着谭振学指的方向,他们找了间深巷的客栈,来不及喝杯茶,谭盛礼问了书铺位置就离开了,留下谭振兴额手称庆,“二弟,父亲出去快活了,咱们也去吧。”

谭振学:“……”

“大哥,是不是两天没挨打你皮又紧了。”

父亲明明是去书铺买书的,从谭振兴嘴里说出来怎么听着不得劲呢。

“哪能呢,后背还痛着呢。”除了痛还痒,总想伸手挠,又怕挠狠了留疤,谭振兴硬是忍着不敢挠。

谭振学铺好床,打开包袱,里边是他以前写的文章和诗,离家前想卖掉的,谭盛礼说留着以后有用,他就全带着了。

“大哥,看书吧。”虽说在马车里天天都有看书,注意力终究不如在家的时候,不好好看书,明年院试又白来一场。

他们住的楼上,推开窗户就能看到热闹非凡的大街,谭振兴按耐不住了,“父亲都不在咱们还看什么书啊。”

“父亲会回来的啊。”谭振学不知谭振兴脑子里装的什么,他翻开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读起来。

谭振兴觉得无趣,出去找谭振业,看谭振业和谭生隐都不搭理他,他只能去找汪氏。

汪氏诚惶诚恐,“相公,府城物价高,咱们没钱啊。”而且也不识路,走丢了怎么办?

“出去看看热闹哪儿就用得着花钱啊,咱家也不穷,你能不能别整天想着钱钱钱的,市侩!”谭家是书香世家,不能沾染了铜臭味,想到这点,谭振兴警告汪氏,“城里不比村里,你的言行举止彰显着谭家长媳的风范,不要给我丢脸。”

要不他为什么想休妻呢,汪氏出身乡野,目光短浅,进城容易被灯红酒绿迷眼丢谭家脸面。

不行,必须休妻。

☆、第29章 029

借着昏暗的光, 他打量着汪氏,皮肤黑黑的,脸颊略显圆润, 换尿布的双手粗糙宽厚, 身上的衣服半新不旧, 看着就是乡下人, 气质朴素其貌不扬, 他摸自己的脸,五官精致仪表堂堂, 哪怕穿着件素净的长衫,看气质谈吐也知是读书人。

细细想来, 汪氏和他太不登对了, 婚姻讲究门当户对, 汪氏明摆着配不上他吗。

见汪氏拿着换下的尿布闻,闻了后笑眯眯地搁在旁边,他眼睛都瞪直了, 就没见过如此邋遢的人, 打了个哆嗦,赶紧拿起书箱里的书,三步并两步地去了隔壁。

府城的书铺书类繁多, 除去科举类的书籍, 还有各式各样的话本子, 以及各地院试乡试的优秀文章, 琳琅满目, 谭盛礼顺着挑了两本书和几章乡试考卷,南北东西考生水平参差不齐,乡试考题亦有不同,乡试考卷是学习各地民风习俗最好的书籍,他挑了几篇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章,再去找各届状元榜眼探花的文章却是找不到了。

问书铺老板,老板解释,“两榜进士的文章字字珠玉,价格比书更贵,担心进进出出的人摸花了就没放外边,你若想要,我去内室给你拿。”

谭盛礼问,“文章怎么卖?”

店铺老板上下打量谭盛礼眼,斟酌道,“前两届状元的文章八百文,榜眼文章六百文,探花文章四百文……”说着,他顿了顿,“如果你要得多,价格可以稍微少点。”

谭盛礼皱眉,两篇状元文章就八百文,米价不过几文,照这算法,两篇文章够买上百斤粮食,寻常百姓从年初忙到年尾能攒上百斤粮食就很欢天喜地,若知道两篇文章便要他们忙活整年,谁还敢供孩子考科举?

而且状元的文章是针对科举考试,不像《千字文》《三字经》启蒙类的书能渊源流传,因为过几年就淡出人们的视野了。

以书铺卖的价格,没几个读书人能承受得起,尤其是寒门学子,更难坚持下去。

见他气质不俗,书铺老板小声道,“老爷若是想买,能再少点,只是再低不能超过这个数…”他比划了两根手指,六百文,再少不能少过六百,“此去京城要两个月左右,山路难走,途中又有山匪,更是艰难,不瞒你说,不止文章,但凡从京城运来的都贵。”

文章书籍类的还算好,首饰布料那才贵得离谱,整个府城,沾上京城字样的铺子就没便宜两字。

他给六百文完全是看谭盛礼容貌儒雅,有贵人之气,换做其他人,少两文钱他都不卖。

做生意的都是人精,谭盛礼明白他的意思,但没有买,六百文于他而言略微昂贵,他决定等到郡城安顿好再做打算,总不能为了读书不顾全家人的死活。

科举开销远比他想的大,现在不省着点,将来要钱拿不出来就悲凉了。

他就买了几本书,走之前问老板抄这么本书给多少钱,老板摸不准他的心思,如实道,“根据书卖的情况来定,卖得越好的书抄书需求量越大,其中,以字迹好的为最贵…”

在他的书铺,卖得最好的是话本子和每年院试案首的文章,毕竟书铺就靠府城的夫人小姐和读书人养活了。

本来想顺嘴说两句,但谭盛礼已经走了,他摇摇头,倒不好多言。

他阅人无数,寻常读书人来他铺子转转就知他能不能考上,以他的眼光来看,此人绝非泛泛之辈,至于是不是走科举的,他倒看不出来了。

要说他走科举,但以他的年纪和气质,少说是个举人,府城多大点地方,举人就没他不认识的,要说不走科举,但他通身的高贵儒雅从何而来?

谭盛礼不知道买个书就能引书铺老板生出好奇心,他走出书铺,没有立即回客栈,而是顺着热闹的街道逛了圈,去几间铺子问了价格,和书铺老板的说法相同,带京城字样铺子卖的东西要比其他贵得多,但整体而言,物价要比桐梓县贵不少。

货比三家,沿着街道走了两圈,谭盛礼买了些干粮,回到客栈已经很晚了,谭佩玉在房间里教谭佩珠做针线活,汪氏带着孩子不给两人添乱,而谭振兴他们则在读书。

谭振兴读书声音嘹亮,死记硬背不求甚解,读书的速度很快,谭振学他们则慢得多,谭盛礼在门口站了会,听到谭振兴读错两个字他才推门而入,“你们吃晚饭了没?”

突如其来的声音吓得桌边四人战栗了下,谭振兴欣喜道,“吃过了,客栈的面不错,父亲要不要尝尝,我下楼和小二说声。”

“不用,我吃馍馍就行。”谭盛礼放下买的干粮,检查了遍几人背书的情况,谭振兴错的多些,谭振业和谈生隐稳重,背的内容少,出错的地方也好,至于谭振学,要比他们都好,谭盛礼把买的书给谭振学,是《左传》和《新论》,谭振学读过点,但内容深奥他就弃了,他惊讶,“父亲,这些书要乡试才用得上吧。”

他连院试都没过,这类书用不用得着还不好说,现在看是不是为时过早了啊。

“你能看多少看多少,不懂的做好标注问我。”谭盛礼知道谭振学的学识在哪儿,院试不难,难的是心态,心态能调整。

谭振学不再说什么,将书收好,继续读手里的书,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本书他早倒背如流了,然而翻开再看,总能有其他收获,他与谭盛礼说,谭盛礼点头,“拿笔做好批注,你大哥他们读的时候也算也捷径了。”

谭振兴偏头瞅了眼,“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有什么难的,他也会,就谭振学大惊小怪的,他不甘落后道,“父亲,我好像也会,要不要也做上批注啊…”

谭盛礼掰开馍馍咬了口,有点硬,他就着水咽下喉,没个好气道,“你把书读顺再说吧。”睁着眼睛瞎读,读给谁看呢?

“我读顺了。”谭振兴承认荒废了几年,然而这半年勤追猛赶并没落后多少了,四书五经的背诵没有任何问题,顶多就是有些词句释义记不住,也不是记不住,就是有些句子释义马马虎虎过了,但谭盛礼要求高,要他弄懂每句话的释义,四书五经这么多的内容,得学到猴年马月啊,要知道,他刚把四书读完,五经刚开始呢。

“读顺了?”谭盛礼不咸不淡地反问,谭振兴忙不迭点头,自信满满道,“读顺了。”他指着书页的字念给谭盛礼听,以示自己专专心心地在读,语速快是他嘴皮子利索,和不认真没有任何关系!

谭盛礼垂眸,看他手指着的两行字,蹙起了眉,原因无他,书上的内容有误,他在门外听到谭振兴读错两个字怀疑他没有用心,没想到问题出在书上。

书里有几个字是错的,难怪听着拗口,他道,“俞,允若兹,嘉言罔攸伏,野无遗贤,万邦咸宁。稽于众,舍己从人,不虐无告,不废困穷,惟帝时克。”要谭振兴将错字纠正过来,谭振兴盯着字看了看,“父亲,你…”开玩笑呢…

书怎么可能出错,出错的只能是人,想不到父亲竟有出错的时候,他幸灾乐祸得眼睛弯了起来,夸张地和旁边谭振学道,“二弟,你看看,父亲说这几个字是错的,怎么可能嘛。”

谭盛礼:“……”

算起来,好像又有两天没打他了。

这书是谭振业的,离家时谭盛礼将重样的四书送了人,想着五经内容深奥,就留着了,谭振学凑过去看了两眼,默背了遍,其中有几个字确实是错的,他将其圈出来,谭振兴咧开的嘴就这么僵住了,“真错了,咋能啊?”

他们读书是要考科举的,书有错,不是影响他们科考成绩吗,他骂道,“日他祖宗的,竟拿有错字的书出来卖,害人也不怕遭报应,咒他祖宗的断子绝孙……”

谭盛礼:“……”

见几人诧异地望着他,谭振兴意识到自己言语太过偏激且没用,他祖宗要断子绝孙也生不出他来了,他轻咳了咳,试图缓解他的尴尬,说道,“商人奸诈,我是为其他买书的人气愤,得亏这书落到我们手里,如果落到其他人手里,不是白白害了人家吗?”骂他祖宗怎么了,活该被骂。

“大哥。”对面的谭振业脸色微红,“养家糊口不容易,抄书人恐怕也没注意抄错了,得饶人处且饶人…祖宗,算了吧。”

谭振兴不赞同,“该骂就得骂,不骂他认识不到错误,祸害更多人怎么办,书铺老板也是,卖书就该校正没错误后再卖,三弟,这书你在哪儿买的,咱去找他们。”他看了看封皮,不像桐梓县书铺的书,约莫是私塾夫子那买的,他提醒谭振业明年回去县试必须找夫子聊聊,做事得有责任心,害谁也不能害自己的学生啊。

谭生隐和谭振业是同窗,私塾里的事他清楚,夫子重视名声,断不会弄些错字连篇的书给学生,他想了想,犹记得谭振业并未从夫子那要书……

“大哥。”谭振业岔开话题,“接着读吧,今天的功课还没完成呢。”

谭振兴张了张嘴,欲再说点什么,就看谭盛礼走向床边,拿出包袱里的木棍,他顿时噤若寒蝉,后背都绷直了,正纠结要不要识趣的跪下求饶,但听谭盛礼道, “振业,随我出来。”

☆、第30章 030

谭振兴愕然, 眼里尽是难以置信,待两人走出房间,他伸着脖子看了看, 凑到谭振业耳朵边, 哑声道, “父亲是不是唤错人了啊。”

明明该喊他的啊。

谭振学没领会他的意思, 直到看他猫着腰, 神神秘秘地走到门口,耳朵贴着窗户偷听他才反应过来, “大哥!”偷听非君子所为,被父亲看到, 免不了又是顿毒打, 真不知谭振兴脑子里想什么, 还是说两天不挨打就浑身难受?

谭振兴冲谭振学竖手指,嘘了声,示意谭振学别吵, 他想听听怎么回事。

可外边静悄悄的, 什么都听不到,想拉开点缝隙瞧瞧吧,又怕被逮个正着。

算了算了, 左右挨打的不是他, 问那么多作甚, 谭盛礼为人正直, 不会平白无故冤枉谁, 既是要打谭振业,必然有他的理由。

刚回位置坐好,门就开了,谭盛礼握着木棍,阴气沉沉的,谭振业站在后边,神色平静,不像挨打后该有的脸色,谭振兴有心问点什么,迎上谭盛礼冷若冰霜的目光,心头打了个突,抓起书就大声读道,“俞,允若兹......”

边读边观察谭盛礼脸色,发现谭盛礼也在看自己,感激调整好姿势,聚精会神地往下读,慷慨激昂,声音恨不能戳破屋顶,谭盛礼皱起眉头,“拼嗓门大是不是?”

这话说给谁听的不言而喻,谭振兴悻悻,瞬间降低音量,小心翼翼地读道,“稽于众,舍己从人,不虐无告,不废困穷,惟帝时克。”读完了,故作不懂的问谭盛礼有没有出错,殷勤劲儿看得谭盛礼想揍他,连续深吸两口气方将胸口的怒火压制下去,说道,“今日就不读了,书里错字多,等我校正后再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