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衣手遮天 > 衣手遮天 第3节

衣手遮天 第3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衣手遮天!

翟氏眯着眼,扫了一眼看好戏的谢景音同谢景衣,笑道,“你们也莫要看你阿姐的笑话,等到你们说亲的时候,阿娘也这么问你们。一辈子啊,长着呢,若是同那不合适的人在一起,简直是哑巴吃黄莲,苦到心眼子里去了。”

谢景娴咬了咬嘴唇,摇了摇头,“阿娘,我不知晓。”

翟氏开明,但她们待字闺中,见过的外男太少,压根儿不知道什么样的人,是合适的,什么样的人,是不合适的。

谢保林看了看三个女儿,摸了摸自己的胡子,将茶盏搁在了一旁的小桌子上,“你们阿爷啊,是走南闯北,见过大场面的,那会儿他曾经问过我同你们大伯一个问题,他说,我的儿,你这辈子想做什么?”

“我先说的,我说我想做官,这样一家子人,都不会被欺负了;你大伯后说,他说他想种地,我若是去做官了,日后定是要往京城走的,那你们阿爷阿娘,家中祖坟谁来看顾?他想做这个。”

“现在阿爹啊,也想问你们这个问题。等你们回答出来了,就知道日后要嫁什么样的人家,做什么样的事了。景泽也说说。”

谢景泽眼睛一亮,“阿爹,儿想金榜题名,像阿爹一样,做个好官。”

谢景音咬了咬嘴唇,又咳了好几声,方才小声说道,“阿爹,我想嫁高门大户,这样就可以给哥哥撑腰了。”

谢保林并没有笑她痴心妄想攀高枝,反倒是拍了拍她的肩膀,又看向了谢景娴,“娴儿呢?”

谢景娴愣了愣,苦笑道,“我没有什么大志向,平平淡淡就很好了。”

谢保林点了点头,又看向了谢景衣。

谢景衣站了起身,挺了挺胸膛,终于轮到她了。

“我想成为一个一手遮天,震惊朝野,青史留名的大人物!”

第5章 今天天气很不错

谢保林差点没有被茶水呛死。

他努力的保持着和蔼可亲的模样,拍了拍坐在他身边的长子谢景泽的肩膀,谢景泽那宛若在风中颤抖的身体,出卖了谢保林的真实情绪。

“哈哈哈,今日天气可真不错的,瑞雪兆丰年,明年有个好年成。”

“委实不错。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谢景泽艰难的附和道。

“阿爹!大兄!”谢景衣不敢置信的看着二人,这是何等的敷衍!

不是说好了一起看雪一起看月亮,一起谈人生么?为何轮到我了,就结束了!

连她大兄那一紧张就背诗的坏毛病都被逼出来……

谢保林咳了咳,言不由衷的说道,“我的儿,有志气!”

过了一会儿,他又忍不住说道,“天宝女帝长于乡野,然乃是沧海遗珠,是真正的帝女;闵皇后出身公门,高女侯继承祖业。我的儿,阿爹只是个土搓搓的县令……”

胸怀大志固然是好,但不知道自己个几斤几两,眼高于顶,便不好了。

说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但你看那些立于朝堂之上的大人物,哪个不是出身尊贵?出头的寒门子弟,那也是背靠师门。无可依的金榜题名又如何?多半就有如他一般,把县令坐穿,能够得着个通判,知州,那就圆满了。

儿郎好歹还能靠科举逆天改命,女娃又能如何?

谢保林看着谢景衣无辜的大眼睛,到底狠下心来说道。

想常人所不敢想,做常人所不敢做,是要上天啊!阿爹慌得有点喘!

谢景衣眨了眨眼睛,认真的说道,“待阿爹雄霸一方,大兄封侯拜相,大姐诰命加身,二姐成了贵夫人……忧心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了。我才十三岁,还等得起的。亦或者,我嫁一个贵人,然后弄……”

谢保林觉得自己不只是喘,他还有些抖!

谢景衣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他眼疾手快的捂住了嘴。

他努力的扯出了一丝最和蔼的笑容,试探道,“我的儿,要不你换一个梦想?”

他突然想起,在五岁那年,谢景衣问他讨冰碗吃的事了。

小豆包满脸含泪,一脸你不给我吃冰碗我就哭死的模样……那会儿天才刚热起来,他自然是不允,于是好言相劝,说除了冰碗别的都给你买,结果小豆包瞬间变脸,拽着他就买了四个糖人,差点儿没有把牙磕掉,害得他被翟氏念叨了好些时日。

后来还是谢景衣自己说漏了嘴,谢保林才知晓,这熊孩子一早就是冲着糖人去的。

她一溜烟的在其他三个孩子那里都打了赌,说若是她讨来糖人吃,其他人就要开箱笼让她任意挑选一件玩意儿。

谢景衣沮丧的低下了头,“唉……既然如此,我就勉强做大陈的陶朱公吧。兴南街的铺子……”

谢保林顿时长出了一口气,“我的儿,给你了。”

那兴南街的铺子,原本就是他同翟氏给谢景衣置办的嫁妆。兴南街那头才刚刚建起来,十分的便宜,去那里买货的,也都是一些平头百姓,翟氏给四个孩子一人买了一间,婚嫁之时说起来也好听一些。

谢景衣顿时心满意足了。

她眨了眨眼睛,一把搂住了谢保林的胳膊,摇了又摇,“多谢阿爹!待我富可敌国……”

谢保林拿起一块差点,塞进了谢景衣的嘴里,堵住了她要说的话。

糕点很甜,一直甜到了谢景衣的心里。

她的每一个梦想都是真的,她很有耐心。

翟氏嗔怪的看了谢保林一眼,“囡囡都被你惯坏了。娴儿若是有衣儿脸皮半分厚,阿娘我也就放心了。娴儿你说,若是让你嫁徐子宁,你可愿意?”

谢景娴脸上飞霞,轻轻的嗯了一声。

翟氏顿时欢喜起来,“虽然不知道徐夫人为何改了主意,但到底是好事一桩,我叫洪师傅来,给娴儿你做件新衫。到时候,音儿同衣儿也去,千万稳住了,便是不成,也不能叫人看轻了你阿姐。可知了?”

谢景音同谢景衣都认真的点了点头,这年头,翟氏虽然溺爱孩子,但是该教的规矩,那是半点没有忘记的。

说完了女儿的事,翟氏又看向了唯一的儿子谢景泽,“泽儿最近在书院可还好,夫子如何说?”

“上月大考,儿居魁首,子宁第二。”谢景泽淡淡的说道,但是上翘的嘴角,还是掩饰不住他的得意。

翟氏越发的高兴,“好好好!可不能骄傲!你好,子宁也好!夫子可有说春闱的事?”

先皇定下矩制,三年一次春闱,若是错过了,要再等三年,虽然后年才是大比之年,但书院里早就已经紧张的准备上了。

谢景泽迟疑了一下,看向了谢保林,压低声音说道,“阿爹可知齐国公任两浙路安抚经略使,将常住临安?我听徐子宁说,柴二郎柴祐琛也会来,到时候偶尔也会来我们书院念书。”

谢保林点了点头,“宋知州已经说了,腊月初十,两浙的官员,一道儿去接船。柴二郎我倒是没有听说。”

谢景泽声音越发的低了,他同宋知州的儿子宋俊雄,还有徐通判的儿子徐子宁都是同窗,又常在临安城里,消息有时候比谢保林还灵通。

“这几日,夫子从商鞅一路说到范正文公。怕是京城的风向变了,王公拜相怕是指日可待了……原本的经略安抚使做得好好的,怎么说换了就换了。”

谢保林若有所思,“齐国公府乃是官家心腹,两浙路人多富庶,最是乱不得。王公先知江宁府,后入翰林……你说得没有错,年后必有响动。你平日里读书,经术世务缺一不可。不过大陈幅员辽阔,等变法到了这里,说不定已经过了许久了。”

谢景衣竖起耳朵听着,他阿爹同哥哥果然是有真学实见的,再过两个月官家就会拜王公为相,朝堂风云变幻莫测,他们虽然不过是偏居一隅的小人物,却都敏感的觉察到了。

“可是阿爹啊,我想说的是,齐国公府的船早就靠岸了,今日都已经入住新府了。阿娘不是好奇,咱们这条巷子深处的那个大宅院被谁买下来了么?今日我可是瞧见了,已经挂了齐国公府门牌了。你们初十去接谁?”

第6章 公子有病我没药

谢保林猛地站起了身。

大陈官制繁杂,从小到大,是县,州,路。

譬如富阳县,就隶属于杭州,两浙路。一州之长为知州,但是一路却不设最高长官,也没有统一的衙署,设四司行监职,其中以经略安抚使最为厉害,执掌军务同民事。

是以齐国公要来,州县里的官员们,一个个的都眼巴巴的等着,恨不得穿上彩衣踏歌欢迎,好在新上峰面前,留下一个好印象,紧等慢等来了准信,说是腊月初十里准准到。

如今莫名的提前了,那可是打人一个措手不及,谁又知道齐国公可是别有他想?

“我且先去寻宋知州。今儿个去山庙也累了,你们早些歇着。”谢保林说着,忙添了衣,撑着伞就急吼吼的要出门。

他是富春县令,够那经略安抚使还远着呢,伸长了脖子也够不着,但人家都住你隔壁了,若是不向知州汇报,怕不是要吃挂落了。

谢保林匆匆一走,翟氏又心急着为谢景娴量体裁衣,一家子人很快就散了去。

谢景衣的小院子一下子变得安静了下来,甚至能够听到大雪压得枯枝吱吱作响的声音,虽然天色渐暗,但因为有雪,外头依旧是亮如白昼。

一夜好眠,等谢景衣再次醒来,天已经大亮了。

“三娘子,我叫我阿爹去打听了,说那王婆子昨儿个在齐国公府的角门处敲了好久的门,也没有人出来应声。后来去了客栈,今儿个一早,便坐船离开杭州了。”

谢景衣看着铜镜里的自己,微微点了点头,指了指自己的发髻,“梳得斜一些,更适合我这个年纪。”

“哦哦,好的”,青萍有些手忙脚乱的,她梳头都是跟着自己阿娘学的,难免梳得略显正经,有些老气横秋的。

“天不亮的时候,老爷便回富阳了,徐公子来寻大郎,早早的就去书院了,来不及同三娘子告别,只使了宝鉴来说一声。”

宝鉴是谢景泽身边的小书童,平日里在书院里贴身伺候。

谢景衣随手在首饰匣子里挑了个珠串儿,递给了青萍,惊讶的说道,“徐子宁何时同我大兄如此好了?”

青萍一愣,“三娘子忘记了么?今年大郎生辰,徐公子还送了他一方好砚台,以后每次休沐过后,他都来的。大郎不爱吃甜食,可每次都要大娘子做了芸豆糕给他带去呢,说是徐公子爱吃。”

都过了那么些年了,这些个事情,她如何能记得?

她眼珠子一转,微微一笑,心底便有了盘算。

“你叫前头备车,我今日要去兴南街的铺子。”

她在宫中做过掌衣,衣服的布料,纹样……不说样样精通,起码是胸有沟壑,只不过做人也好,做买卖也罢,都得懂得变通。你拿着镶了金线的襦裙,非要农户女买来做嫁衣,别说她买不起了,她就算是买得起,那她穿上身,也逾矩了不是。

而兴南街在她的印象中,往来的多是一些普通的百姓,过了腊八便是年,如今正是要赚钱的时候了。

青萍惊讶的看了看外面的天色,雪虽然比昨日里小了一些,但还是不见要停的迹象,“可是三娘子,家中统共两辆马车,一辆是老爷往来用的,夫人的那一辆去送大郎还没有回来。没有车了……”

……

不一会儿工夫,谢府门口就出现了一头青驴,在那驴背上,坐着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少女,在她的前方,站在一个贼头贼脑,一脸心虚的丫鬟,“三娘子,咱们真的要骑驴么?”

谢景衣仰了仰头,“骑驴怎么了?满杭州还有比我这驴儿更壮硕的?天天关在窝棚里,委屈它了!看看这毛色,油光呈亮的,看看这牙口,一嘴碎大石不为过!不是我吹,便是那汗血宝马,都不及它威风……”

这驴儿是有一年生辰,大伯送她的,再小一些的时候,她还骑着满城转悠,后来长大了些学了规矩,便跟着阿娘坐马车了。

小毛驴仿佛感受到了谢景衣的夸奖,高兴的仰着头嘶鸣起来,谢景衣来不及高兴,就看到身边出现了一个咧着嘴的马头,那模样好似在说:老虎不在家,猴子充霸王!

谢景衣眼皮子一跳,仰起头一瞧,果然见那高头大马上,坐着一个穿着湖绿色长衫的少年郎,他一脸平静,眼底无人,正是那老熟人,住在巷子深处的柴二郎。

“柴公子这么早,这么巧……”

柴祐琛居高临下的看了谢景衣一眼,薄唇亲启,“若有太阳,已上三竿,不早;我家在里,你家在外,不巧。”

谢景衣觉得自己心中的小人,在摩拳擦掌……

可眼前这位是她阿爹上峰的上峰的儿子,惹不起!

谢景衣想着,伸出手来,摸了摸小毛驴的脑袋,乖乖走慢些,让那马同他讨嫌的主人先走一步……

小毛驴甩了甩尾巴,三步一停的慢悠悠的走了起来。可走了好一会儿,谢景衣发现,那巨大的马头,还在身侧,咧开嘴嘲笑着,好似在说:比走得慢啊,那本大马也是不会输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