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衣手遮天 > 衣手遮天 第38节

衣手遮天 第38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衣手遮天!

这样日子才一日胜过一日的松快起来。

翟氏先前担惊受怕了好些时日,怕谢保林随着齐国公一道儿抓人,得罪了同僚,待京城来了准信,又开始患得患失起来,总觉的身为一州通判,他这多少也算是有功劳的,奈何左等右等,刘家人都发配了,也没有等到任何的嘉奖。

失望之余,又觉得自己个眼皮子太过浅薄,再一看看尚且在禁足的谢景衣,更是气不打一处来,下了狠心,花了大价钱去打听哪里有厉害的嬷嬷。

最后还是关慧知的母亲,给她提了一个,说是姓方的,先帝驾崩之时,从宫中放出来的。在京中一公府短暂的待了一段时日,便回杭州老家钱塘县安度晚年了。

翟氏欣喜得不行,不顾自己挺着大肚子,领着谢景衣三姐妹一道儿,前去钱塘请人。

谢景衣坐在马车上,撩起帘子往外看,太阳火辣辣的,树上的叶子仿佛都能够闻到一股子糊味儿,一路上的知了叫个不停,让人烦闷不已。

翟氏见她不规矩,一巴掌拍在了她的脑袋上,“给阿娘坐好了。怎么跟那雀儿似的,一下子都关不住。一会儿见了方嬷嬷,你可乖巧些,省得她瞧出你是只皮猴子,都不肯教你了。”

第71章 方嬷嬷

谢景衣乖巧的点了点头,啊哈,她可是嬷嬷头子,能教导她的嬷嬷?她觉得没有。

方嬷嬷的家在钱塘县城一处僻静的小院,门同屋瓦都是簇新的,显然刚换不久。门口种着一棵上了年头的大柳树,青枝绿叶的,让人一下子觉得凉爽起来。

在门的侧边,挂着一块小竹板儿,上头简简单单的刻着方宅二字的。

谢景衣率先下了马车,上前扣门,不一会儿,门便打开来了,一个约莫三十来岁的妇人伸出脑袋来,好奇的问道,“小娘子敲我家门,可有事?”

此刻翟氏也在谢景娴同谢景音的搀扶下下了马车,忙笑着回道,“我们从杭州城来,想请方嬷嬷执教。”

那妇人有些为难,“你们已经是来的第三拨人了,我家主人就是图个清静,无意出门。”

翟氏一愣,一下子不知该如何开口才好了。

谢景衣忙上前一步,笑道,“我们绝无强人所难之意。只是天气实在太过炎热,我阿娘有孕在身,不知可否问主家一声,让我们进去借口水喝。”

妇人有些迟疑,扭过头去,门后传来的一阵叹息声,“让她们进来罢。”

谢景衣笑着道了谢,扶着翟氏便进了门。

一进门,便是一个不小的院子,一个穿着青色布衣,戴着草帽的老嬷嬷,正蹲在地上种着花儿。

她的一双手,白嫩又干净,便是在忙地里的活,指甲里也半点泥土都没有。

衣衫浆洗得十分的硬挺,看上去清清爽爽的。

显然以前在宫中,并非是做粗使活计的人,谢景衣这样想着,认真了起来,指不定这次,当真能够为谢景娴同谢景衣,请到一个厉害的教养嬷嬷。

方嬷嬷笑了笑,既不亲热也不生疏,让谢景衣瞧着十分的亲切,这不就是宫中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嬷嬷的假笑么?

想当年,她能这样笑上一天。

“几位请里面喝茶吧,待喝完了茶,便请回吧。老婆子没有什么本事,年纪又大了,只想种种花养养猫,还望夫人体恤。”

翟氏有些失望,“嬷嬷,我们带着诚意而来。哪怕是一年半载也好,我这三个闺女,都到了说亲的年纪,我想着,能让她们多学一些本事,日后嫁了人,日子也能好过几分。”

“我也不指望她们嫁高门大户,就担心她们被人欺负了去。嬷嬷替我点拨一二,我便感激不尽了。还望嬷嬷成全。”

方嬷嬷笑着摇了摇头,“可怜天下父母心。你家三位小娘个个生得好……”

方嬷嬷的话说了一半,便瞧见了刚刚进门的谢景音,晃了一下神,又忍不住打量了她一番,方才接着说道,“看着又聪慧,今后一定会有好前程的。天气炎热,我煮了一些清热解暑的茶,诸位尝尝。”

她说着,站在门口伸出手来,示意翟氏先请。

翟氏无奈,一家子人进了门。

方嬷嬷站在门口,看着谢景衣的背影,又愣了好一会儿,方才跟了进去落座,“夫人家中可是已经有了嬷嬷了?”

翟氏端起茶盏抿了一口,摇了摇头,“并未曾有,几个孩子都被我养得什么都不知晓,可愁死个人了。”

方嬷嬷抿了抿嘴唇,偷看了谢景衣一眼,见她神态自若,举手投足之间自带章法,绝非小门小户能够养出来的,心下更是古怪起来。

“嬷嬷,我有些内急,不知嬷嬷可否引我去净房。”一杯茶没有多少时间,翟氏还没有想好如何打动方嬷嬷,茶盏便已经见了底,谢景衣只好插嘴道。

方嬷嬷点了点头,随着谢景衣出了门。

穿过一道垂花门,往里头走,有一个小小的池塘,里头的荷花开得香气浓郁,在荷花池的旁边,有一个颇为精致的凉亭。正所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小娘不想出恭吧,可是有话要单独与我老婆子说。”

谢景衣笑了笑,“嬷嬷见多识光,我的一点小伎俩,自然是瞒不过嬷嬷,是我班门弄斧了。”

方嬷嬷摇了摇头,“小娘子聪慧,不过我年纪大了,只想安度晚年,小娘子不用再劝说了。”

谢景衣也跟着摇了摇头,“嬷嬷明明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方嬷嬷来了兴致,“愿闻其详。”

“这附近住着的,都是小富之家,我一路看来,并无哪家门上挂牌。若寻人多半是说,某某巷第几家,门前有棵大柳树之类的话。但是嬷嬷家门口,清清楚楚的挂着方宅,好似生怕旁人寻不着一般。”

“嬷嬷教导下人多年,那开门的仆妇,不应该说出,已经是来的第三家了,不过是想让来人紧张起来;而这个第三家,也很有意思……倘若你真想一个人隐居闹市,又何必把自己的身份给放出来,悄无声息的来了杭州,自己择处而居,岂不幽静。”

“嬷嬷若是当真在那门口种花,又岂会蹲下许久,衣服连半个褶子都没有?想来,在寻找合心意的有缘人罢了。”

通常而言,宫中的嬷嬷到这个年纪放出来,不但是举目无亲,更是早就不适应平头百姓的生活了。有积蓄还好,若是没有,更是举步维艰。

是以有一部分人,都索性寻了那高门大户,继续当教养嬷嬷,若是寻得个不错的靠山,也算是老有所依了。

只可惜,又有几人,能得善终?

方嬷嬷惊讶的看向了谢景衣,叹了口气,“小娘子家的三个姑娘,大娘子资质凡凡,非当家做主之人;二娘子容姿太盛,其余不足,不知是福是祸;小娘子若是天生天长,嬷嬷我教不了你;若是背后已有名师指点,嬷嬷我不敢教你。”

“是以,三位小娘子,都不是我的有缘人。”

“嬷嬷何不这样想”,谢景衣随手摘了一支荷叶,当做是伞打了起来,今日日头实在是大,晒得她脑壳都有些不灵光了。

“我大姐姐性子温和,不会苛责下仆,嬷嬷若是只想平平安安的养老,不妨选她;我二姐姐美貌惊人,嬷嬷在宫中这么多年,是不是也未曾见过能与之媲美的?嬷嬷若是想要高进一步,可以选我二姐姐。”

“那些雕琢好的了玉器,又岂会将新的玉雕师放在眼中;也就只有璞玉,才会感念再造之恩啊!嬷嬷,我说的可对?”

第72章 轮到我了

方嬷嬷神色微变,谢景衣便知晓她动了心。

她将那荷叶拿在手中转了转,看向了荷塘,“嬷嬷,一条船上坐着三人,书生同郎中均不会水,可船夫会水不说,还擅长掌舵扬帆。那么即便是遇见了风浪,船也不会翻;即便是穿翻了,有船夫在,书生同郎中,也会平安。”

方嬷嬷一时之间有些恍惚,她认真的盯着谢景衣看了又看。

眼前的的确是一个身量尚未张开的小姑娘,因着是南地人,说话软中带娇,她站在这里,只能够看到谢景衣的侧脸。

怎么看,这都还是一个孩子啊!

方嬷嬷若有所思起来。

谢景衣也不着急,又摘了一支荷花,细细的闻了起来。

过了好一会儿,方嬷嬷才说道,“老奴想要跟着二娘子。”

谢景衣甩了甩手中的花,夏日蚊虫多,也不知道哪里来的一个小飞虫,沾在花瓣上了,让人有些扫兴。

她扭过头来,对着方嬷嬷眨了眨了眼睛,“那么,该轮到我了。”

方嬷嬷一愣,“小娘子在说什么?”

谢景衣将花同荷叶搭在了一起,半抱在怀中,朝着方嬷嬷走去,边走边说道,“我同嬷嬷交了底,现在也轮到嬷嬷同我交底了不是。我家中添人,自然应该知晓那人从何处来,又有何种本事。”

“嬷嬷若是选我大姐姐,那我便不多问,可选了我二姐姐,那就是尚且有未完成的心愿。你是从宫中出来的,倘若结了什么仇怨,那我请个教养嬷嬷,岂不是还连带着多了一个仇家。多了仇家不可怕,可我不能连仇家是谁都不知晓吧?”

谢景衣说得毫不客气,但却让人难以反驳。

方嬷嬷有些哑口无言,一直以来,她都想着自己是宫里出来的,有资格挑挑拣拣的。

却是没有想过,原本她就是去做仆妇的,哪能不被主家挑拣?

可便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之类的狠话,那也得有个三十年吧……

这才不过三息之间,就翻天又覆地了。

“老奴以前是在先皇宫中伺候的,并非掌宫,只不过是一个打理院子里花草的寻常嬷嬷。旁的本事没有,还算是心细罢了。”

谢景衣有些意外,皱了皱眉头,“那嬷嬷又有何心愿?我想整个大陈国,你无论给哪家小娘子做掌院嬷嬷,都不可能比之前站在更高的地方了。”

方嬷嬷摇了摇头,“老奴年纪大了,并没有那么大的雄心壮志。我以为我可以安度晚年了,可是不能。”

“我想知晓一个故人,到底为何而亡。小娘子且放心,我只要知晓为何就行了,我同她并无深交,更谈不上报仇什么的事情。只不过我问心有愧,若是不弄清楚了,怎么都不得安心。”

“我可以对天发誓,我是绝对不会拖累主家的。”

谢景衣掐了掐手中的荷叶杆儿,将它弄短了一些,“嬷嬷的故人,在京城?那么嬷嬷,为何不留在京城,要千里迢迢的来杭州选人。”

方嬷嬷迟疑了片刻,说道,“我试着寻了一个高门大户,但……就像小娘说的,美玉哪里瞧得上我这样的拙劣的玉雕师父,请了我去,也不过是挂个教养的名头,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用处。”

“更别提,去打探一个过世数十年的人的秘密了。”

……

谢景衣闻言笑了笑,笑得方嬷嬷有些发慌起来,好像自己的心,都被人看穿了一般。

“嬷嬷可要记住今日誓言。嬷嬷既然教我二姐姐,便连我大姐姐一块儿教了吧。”

方嬷嬷点了点头,“老奴省得。”

谢景衣不再同她纠缠,她出来这么久都没有回去,怕是翟氏都要着急得以为她掉进粪坑里了。

方嬷嬷跟着她走到门口,看着翟氏一脸期盼的看着她的时候,方才微微有些后悔起来,造孽啊,她这是中了什么蛊了,任由小娘子说得天花乱坠,将那前程吹上了天,也架不住她阿爹如今还只是一州通判啊!

说句难听的,怕不是她头秃了,牙缺了,黄土埋到脖子那儿了,这一家子还没有进京城呢!

她想着,随意一瞟,瞅见了谢景音那正美得天怒神怨的脸,又有些犹疑起来。

“阿娘,真是太好了,方嬷嬷答应要跟我们回去了呢!”

方嬷嬷正愣着神,就被翟氏紧紧的握住了手,“那当真是太好了。正好咱们茶也喝完了,不若现在便走罢。”

谢景衣见翟氏一副生怕人反悔的模样,有些哭笑不得,又有些心酸。她阿娘真是为她们几个操碎了心。

她想着,笑道,“嬷嬷且放心,我们很快就去京城了。阿娘,嬷嬷还有产业呢,你怎么也得让她把自己个家安顿好了,整理了行程,方好来家中。”

方嬷嬷看向了谢景衣,没来由的,便觉得心安起来,三娘子说很快就会去京城,那就很快会去的。

“夫人且放心,老奴虽然不是什么君子,但也信守承诺。”

翟氏这才松了口气,开心起来,“那我这三个不成器的女儿,日后便都交给嬷嬷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