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犯上 > 犯上 第45节

犯上 第45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犯上!

她声音又低又柔,竟是认起错来,李成年微转了目光看她,却见她双眸清澈也正专心致志的看着自己。

他心中微漾,随即垂下眸去,不敢再看。

赵焕茹见此便也未再说什么。

太后远远看着赵焕茹朝那宫女走近,身后宫人取了一褐色狐裘轻轻披在她肩上,系好系带,柔声嘱咐道:“太后,此时风大,快些回屋,莫要着凉了。”

此时浓雾散去,冬风携凉意袭来。

太后朝立于白玉围栏一侧的献文帝看去,却见他亦看向那宫女一侧,她缓缓朝其走近,见他未着狐裘,因心疼儿子,便厉声斥责一侧的魏山,“如今入冬,高处风大,你却不知去寻了狐裘为皇上披上。”

魏山立即垂首认错,低道:“奴才知晓了,这就命人前去寻了狐裘过来。”

他以眼神示意一侧的王公公,王公公会意,立即转身去寻。

今早从寝殿出发至玄武门送行时,他本有意为献文帝系上狐裘,却被其拒绝。他心中叹气,知晓献文帝是不想在群臣及士兵之前露出老态,便未过多劝解,此时却被心系儿子的太后斥责。

献文帝朝太后走近,轻道:“儿臣无事,母后不必打扰。”

“怎会无事?”太后皱眉,“听闻你昨日去上林苑狩猎伤了腰腹,如今天寒,若是着凉,腰伤自会加重。如今年岁大了,需得事事注意,可不若他们那般年轻人胡来。”

太后如今六十有余,自是不忌讳将‘老’字挂在嘴边,可献文帝未至五十,雄心壮志未筹,近年来却诸事不顺,确实因忧思过重迅速苍老,他忌讳提及年岁,此时太后却是明明白白提了出来。

他沉眉不悦,却也不至于朝太后发火,直到太后离去,王公公携一紫色烫金的厚实狐裘前来,魏山接过正待为其系上,献文帝垂眸冷冷看向他,问道:“朕如今很老吗?”

魏山一惊,随即叩首道:“圣上如今正值壮年,怎会年老,只是天下母亲向来疼爱儿子,太后舍不得您受一丝伤痛罢了。”

“这道未必?”献文帝想起往日之事,嘲讽道:“母子之间也是讲究缘分的,若先皇后那人,与太子便是有缘无分。”

陆盛幼年被皇后责罚教导过度之事,献文帝一清二楚,皇后心智平平,心思杂而乱,将一切希望全部加注在年幼的陆盛身上。

他本以陆盛会成为皇后那般浅薄之人,却不料他心思却也很重,往年竟是隐藏的极深。

忆起往事,他忽然想起皇后刚刚怀上陆盛时,欧阳澜还在宫中,两人当时已起了嫌隙,他有意同她生育一个孩子,她却不让近身,他彼时不知她心中想法,直到她趁乱离去,方才醒悟。

那个女人身为前朝公主,总是瞧不上自己的。

如今多年过去,两人各自的孩子已经长大成人。他遥遥看着古旭消失的身影,忽然道:“即便不老,也是比不上他们年轻人的。”

他话语中含有不忿,魏山不知其意顺着他目光看去,见着古旭背影方才知晓皇上这是又想起了前朝那位公主。

说来也是,前朝公主与先皇后皆背叛皇上与他人有染,一个在宫外成家诞下两名野种,一个在眼皮底下同男人厮混多年。

他心有怨气亦是应当,只是苦了随侍在侧的人。

………

古旭同李成年并肩朝东宫走去,她微微垂首,李成年侧身去瞧,看见她额际细软的碎发,下面是她饱满圆润的额头,他微微侧开眼去,忆起方才之事,轻声劝慰道:“方才被赵小姐训斥莫要记挂在心。”

古旭抬首看他,摇摇头,“不会的,我只听你的话。”

李成年心中稍软,见前方突现一步台阶,古旭似未注意,便伸手牵着她手腕引领,“当心些,莫要摔着了。”

她手腕纤细,触感温热,李成年垂下眸去,看着地面不易察觉的两人身影。古旭却在此时微微用力朝后躲去,他察觉力道便立即松开了。

此后两人一前一后,一路无言到了东宫。

李成年将古旭朝太子寝殿引去,如今冬日,寝殿设施完善,又有地龙,早先太子便吩咐将古旭好生侍养着,用度皆参照他之前的来。

古旭却是摇头,轻声拒绝道:“我不去,我怕将他的东西占了他就回不来了。”

她总是很担心,怕他死掉,怕他回不来。

李成年沉默片刻,劝解道:“小旭姑娘的房屋已建成多年,且因地势原因不好再安装地龙,冬天或许会有些冷。”

“没事,有火炉啊!”

古旭这么多年都在那间只一扇高窗的小房间度过,陆盛此前并未提及,人走了却是知晓要对她好些了。

李成年见此便不再多说,只时常在古旭房外侧屋守候着。

太子在东宫时,他在寝殿当值,如今太子离去,他作息未变,只是值夜的地方稍稍变了。

曹方因那日被陆盛惊吓,过了许久才去寻古旭。

见古旭坐在桌前看书,他靠了过去,见她看的是一本史书,这是陆盛走前为她准备的,史书故事性较强,比诗经要耐看一些。

她自从陆盛走后便翻来覆去的看着这些书,且专爱挑选记录战争的片段来看,她看的不深,最爱去寻战争中记录的人数。出战多少人,受伤及死亡又是多少人,她看着这些便想起陆盛,想着他会不会是这些人中的一个,日后是否也会如同一个数字被他人记录在册。

曹方陪同她看了半响,最后实在看不下去,便道:“莫在看了,今日天晴,出去走走如何?”

古旭将下颌靠在书上,摇头道:“不想动。”

曹方便皱起眉头,“冬日天冷才愈要走动…......”

“小旭?”

门外传来嬷嬷轻声询问声,曹方同古旭一道回应,“在…”

将门打开,门外站着的是许久未见的陈太医及药童,古旭疑惑道:“找我吗?”

嬷嬷在一侧低道,“陈太医说来替你调养身子。”

当年药童将给古旭下药之事尽数告之,陈太医查看药单,发现里面猫腻,他一直记挂此事。但太子在东宫,他贸然前去怕被怀疑,此时待太子北伐,方才以调养名义前来诊治。

“当日靖王遇刺,你在我屋外廊檐下,观你气色不好,便想着是否身体亏虚。”他提着药箱上前,蔼身问道:“冒昧问下,姑娘可来了月事?”

古旭朝嬷嬷看去,嬷嬷便热心的上前回道,“一直未至,我此前还有些着急呢。”

“那便是了。”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古旭随安静的听着,末了,陈太医诊脉后离去,古旭问嬷嬷,“来月事又怎样,不来又如何?”

这事之前陆盛也问过,很重要吗?

嬷嬷笑着道,“女子到了年岁都会来,你若来了便能做母亲,若不来便还未到做母亲的时候。”

这么回事吗?

古旭又偏头问道,“那什么是来月事啊?”

嬷嬷正待回话,见曹方在一侧鬼祟偷听,随拉长脸厉声训斥道,“你这太监,老呆在这处做什么?”

曹方被她训斥离去,嬷嬷却也想起还有事未做便转身走了。

古旭至末也不知月事为何?

陈太医携药童离去,路上低声对他道:“庆幸太子当初将那药停了,如今好生调养或许还有的挽回。”

两人回道太医院,陈太医写下药方交于药童,此时院中传来一阵急迫的脚步声,随即听得太监略显慌乱的声音,“太医院使可在?皇上身体有恙,烦请尽快至寝殿医治。”

陈太医将门推开,只见着太医院使提着药箱匆匆忙忙离去,他有意朝他人探听,可太医院其余人也同他一般一头雾水。

献文帝安康一直由太医院使负责,每隔几日便会前去诊脉,此前一直未传出身体有疾,如今怎的又这般焦急的请了人去。

第四十三章

乾清宫

“放肆!”

献文帝紧攥手中书信, 他气怒不已, 一时只觉头脑眩晕,身子朝后微微斜去。

魏山见此忙上前搀扶, 献文帝挥手用力斥开,上前一步看向跪于地面的信使,怒道:“太子果真如此, 那赵从安便任由他如此妄为吗?”

征兵之事由两条路线同时进行, 一条由赵从安负责,征兵所在皆为大周人口较多的腹部城市,总计征兵十五万有余。

另一条则是大周临近女真、匈奴等小国的边界地带, 由当地官员负责,征兵三万。

上月太子随同赵从安领军由京都出发,本是计划经由边境一带,将剩余三万士兵规整后一齐朝边塞出发, 哪知太子却道担心北燕联合女真等国趁乱攻击大周边界,下令命这三万士兵固守当地,不必随军前往边塞!

大周与女真等国交接的边界地势与边塞不同, 边塞虽气候恶劣但地势平坦,军队容易展开。

但那一处边境地势多高山峻岭, 兵力无法展开,总体呈现易守难攻之势。

且在数十年前, 前朝便留意道此条边境线,在当地建立无数驿站观测邻国动态,大周建立之初, 献文帝亦派人加固驿站观测。

数十年来,边塞战争不断,那一处却很是安稳,只是因地势较差,农商皆无法起来,城镇并不繁华,人口纷纷流向大周腹部地区。

最重要的因素,则是那一处边境线临近小国众多,多年来皆处于中立,同时向两国进贡,亦防备着周边两个大国。

北燕若要经此处进攻大周,需得同时说服军队所经之地的数个国家,但并不容易。这些小国比大周还要谨慎,亦害怕北燕大军狼子野心必定不会同意。

它们虽被大周与北燕夹击,却形成联盟,多年来关系很是稳固,并不会轻易相帮大周或北燕。

正因着这许多因素,北燕多年来才只集中兵力攻击直接与大周相交的边塞地带。

边塞为重灾区,赵覃父子数年来守的艰难,那三万士兵虽人数不多,但具是青壮年,无战事发生,只得固守当地,亦无法参与农、商、手工等业态,时日渐久,消耗粮草等战资,只会得不偿失。

献文帝气怒,魏山却在一侧示意手下去请了太后前来。

信使叩首于地,谨慎答道:“赵将军知晓此事自是强烈阻止,但此次出征军队中混入孟家部队,加之因太子亲征,新征的士兵颇为钦佩太子胆量,十分信服于他,赵将军阻挡不及,太子已是领着那十五万士兵继续朝北前进。他无法,只得立即传信来报,想必此时,军队已是到了边塞!”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从,何况天高皇帝远的边界地带。

亲自北伐的太子在孟家及民间新生力量的加持下与赵从安隐有相抗之力。

因路途及时效因素,消息多有延迟。献文帝不可事事亲自做主,一时竟是无法制约太子。

但此种境况不一,若到了赵家驻守多年的边塞,太子言行方才可得到制约。

献文帝心中嫉恨,令宫人取纸笔,书下“务必制约太子,勿听任由他妄为。”书写好后,装于特质的信筒中交于信使,令其八百里加急传至边塞赵覃手中。

信使走后,太医院使赶到,献文帝看向一侧魏山。

他此前怒火攻心,稍稍晕眩,这太监便急急忙忙去请了太医前来?他心中不悦,却也知晓身体为重,便令太医院使上前诊治。

太医院使诊脉完毕,神色忧虑,问道:“近来皇上可时常察觉眼花,头脑眩晕?”

在来此之前,引领他的太监已尽数提及献文帝近来症状,他早已知晓却仍旧不得不有此一问。

献文帝收回手来,不甚在意道:“偶有如此,但稍缓一刻便好。”

“怎会稍缓一刻便好?”

太后在宫人的搀扶下前来,献文帝怒目而视魏山,魏山心知不好立即叩首于地。

太后见了便带着恼意斥道:“皇上也莫怪罪于他,你近来眩晕加重,还要瞒着母后到什么时辰,今日你得好好让太医诊治,好生休养一阵。”

献文帝微微叹气,只好朝太后示弱,听着她的嘱咐。太后又问及太子之事,献文帝略微不喜,却仍旧如实告知。

太后闻言便不免替陆盛说上几句,在皇宫中,唯一待他好的皇家人便只得太后一人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