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断簪记 > 断簪记 第71节

断簪记 第71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断簪记!

贺霖鸿叹气:“这宠爱若是不求回报,还算是宠爱,若是后面等着回报,这可就是债了!宠爱越深,债可就越重啊。”

罗氏恍然,低声说:“三弟的确不敢违背母亲,凡事对母亲顺从。”

贺霖鸿又喝一杯茶:“我要是在他那个位子,怕是要被逼疯了,幸好,我没得那么得宠,倒是轻省。”

罗氏左右看看,凑过来小声说:“我看三弟将身边的丫鬟都赶走了,他这心里,是有人了吧?”

贺霖鸿苦笑:“有人?那又怎样?他还有母亲!”

罗氏想了想,特别惊讶的样子,“你是说……”

贺霖鸿一摇头:“你可别露出什么!”

罗氏忙点头:“当然!其实我原来就觉得不对劲儿了,你那时偏要凌大小姐进府住……可现在,不比那时更难了吗?”

贺霖鸿点头:“所以我说他可怜!好啦!我去见母亲,然后还得去看看他,让他往我身上撒气儿,免得憋出病来。哦……”他停下,示意罗氏到了他的面前,然后小声对罗氏说了几句,罗氏变色:“要变卖家产?!”

贺霖鸿点头:“父亲知道,只是要做得谨慎,别让母亲和大嫂发现。”

罗氏捏着绢子,惶恐地点头说:“我,我还是得去……去问问……父亲。”

贺霖鸿嘿嘿一笑:“去问吧,钱都要给我哟!”

见罗氏脸皮不可控地颤动,贺霖鸿高兴地离开了。他给姚氏问了安,证实了带着贺云鸿去看过一个郎中,然后还主动说会请几个郎中来府中。

白日姚氏也找了郎中,给贺云鸿切脉,倒是都说肝郁不舒,心肺不调,虽然没有说不能近女色,也都建议安心将养,不可多虑,和心疾的症状及护理很相像,姚氏自然担忧,根据她自己多年的病状,要求贺云鸿的院子安静,饮食清淡,还真撤去了贺云鸿屋子贴身的几个丫鬟,换上了小厮。

贺霖鸿到贺云鸿院子里时,贺云鸿已经起床了,坐在桌子边,无精打采地喝着白粥。贺霖鸿让屋子里的都出去,笑着坐了,看着贺云鸿摇头:“你也别太过虑了,身体若是垮了,日后可怎么办呀?嘿嘿,那边可是个山大王……”

贺云鸿一抬眼,贺霖鸿忙举手:“我可是帮你找了郎中的!你也不谢谢我?”

贺云鸿没理他,慢慢地将粥喝完,拿起手边的巾帕擦了擦嘴,说道:“我明日给你信,你让那边尽快送过去。”

贺霖鸿想起了什么,低声笑:“她能写那么长的信,啧啧,那么急的脾气,却是个多思多想的人,和你该是有许多话说了。”

贺云鸿冷着脸不说话,贺霖鸿很低姿态地问道:“我觉得她写得很好,我能再读一遍吗?”

贺云鸿瞪他一眼:“别想了!以后的信,你们也不能看了!”

贺霖鸿皱了下鼻子:“真小气!看看都不行……”

贺云鸿眯眼:“本来就不是写给你们的!”

贺霖鸿坏笑:“难道是写给你的?贺三郎?”

贺云鸿终于有了一丝笑容:“是写给她的兄长,蒋旭图的,怎么了?你们看不惯?”

贺霖鸿做了个鬼脸,望着屋顶说:“上天!这人怎么能这么狡诈!”

贺云鸿非但不羞,反而再接再厉地说:“哦,我记得你送给过我半块新安香墨……”

贺霖鸿站起来,往外走:“我不记得了……”

贺云鸿继续说:“……再给我弄一块……”

贺霖鸿渐走渐远,声音传来:“那是唐朝古墨,你以为遍地都是吗,想什么呢你……”

第55章 心地

入夜,贺云鸿洗漱沐浴完毕,披着长发,穿了一身白色衣袍,走到案前坐了。如果凌欣此时见了他,怕是会想起那日在城外初识的背影。贺云鸿又一次铺开白帛,砚好墨,左手提笔,写道:“欣妹”他停了片刻,缓慢地写下“见字如唔”,看到了我的文字,就如见我一般……你能明白吗?

与凌欣通信本来只是一种手段,可是她一封信过来,他就被震得神魂颠倒,这是得还是失呢?

他错失了一颗带着光和热的心,错过了一个坦荡而能自省的人。他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女子,思想胜过男儿,却心怀慈悲和善意。他在欣喜中遗憾,在遗憾中欣喜……

可就如她对勇王所说——这世间没有失败!只有再接再厉,只有顺势而变,继续前行!她如果是自由飞翔的鸟,那他就要拉着她的翅膀,逼着她带着自己去体会无拘无束。她如果是禁锢之外的山野,他就要走进她的世界,留下他的印记。哪怕她是激荡的飞流,他也要跃入其中,与她一路狂奔,饱览两岸景色,直到尽头……

他既然动情,岂能没有结果?最后的结局只能有一个,他如愿以偿!

贺云鸿微笑了一下,继续写:“得君手书,反复读之,君拳拳之意,赤诚之情,愚兄感莫能言。君胸怀宽厚,心地纯正,能与君相通手书,实乃我之大幸。”

他停笔,慢慢将笔在砚台中沾墨,又写:“我已安排木头兄弟和贝三郎见了面,两人把酒尽欢,彻醉方归,算是重归于好,请君莫再为此事顾虑重重。贝老丈所提之事,渐成声势,今秋必可成行,若无意外,今冬当能阻断北来狂暴,给吾等多一年的时间。木头兄弟不日将向南行,盖因他与贝家交恶在先,此时加入北行之列,必显突兀,况且,北行之人恐多祸事,木头兄弟暂避锋芒,也好有来日之后力,若君闻此消息,不必为之生忧。”

贺云鸿放下笔,研了会儿墨,提笔再写:“君所指京城之地点,已经购得十一处,其他却要等君送来厚礼,才可再行采购。明年年底,该可全君所指定之处。君已为木头兄弟筹备了内外,木头兄弟嘱我告诉欣妹,若真有恶劣气候,君不必接近京师,只在外围指点即可。木头兄弟不愿君经险事,吾亦不喜见欣妹裹入危局,君可将所思之事尽付于我,我定为君竭力辗转,望君信我。”

他停下,又仔细地落笔:“君所处之荒野,笔墨必然不便,匆忙之间,不及如市,随信附上为兄所用之半墨白帛及几支狼毫,一可省去君采买之累,二可让君之信件耐久,能经长途传递。”

窗外传来起更的鼓声,凸显夜晚的安静,沉思片刻后,贺云鸿再次落笔:“行笔至此,更鼓突响,旋又万籁俱寂,夜深如斯。我读君之书信,似能见山花处处,春色点点。为兄心愿此时能临君境,见君所述之春意盎然,必多十分心悦之情,可惜俗务缠身,不得解脱,不知君可否为我邀下此约,日后引我遍览落霞山色,初春美景,为兄私心企望欣妹万勿推辞。君矿事一毕,要去何处?可有日期?望君告知为兄,为兄也可知君之行迹。书不尽意,伏维珍重,兄草书于夜。”

贺云鸿落了日子,取出私印盖了,将白帛放入信封,又将自己方才用的半墨蘸干,用一方绢子包了和一叠已经裁好的白帛及几支毛笔放在一起,又拿起准备好的蓝布包成了个小包,手提着去了自己的卧室,放在枕边,躺在床上,闻着墨块似有若无的香气睡了。

贺云鸿的这封信送出去不久,朝庭攻打卧牛堡的旨意正式发下,而勇王却领了南方剿匪的差事,带着他凑起的一万兵将往南边去了,用实际行动证实他与贺相背道而驰,没了修复的可能。

贺府现在一片忙乱,贺相为夺卧牛堡之事频繁会见各方人士,老大贺雪鸿也忙于相助粮草等军需,贺云鸿自然是在吏部调配官吏,就是新上任的京官贺霖鸿,都日日奔走在大街小巷。人们都说贺府把持了朝政,这天下简直是贺相父子的,而不是柴家的了。但是也有许多人都说贺府已然岌岌可危,这次攻打卧牛堡如果大败而归,贺家必然失势,一点退路都没有了。

贺府最受瞩目的贺三公子贺侍郎却似乎根本没有这种危机感,保持着他平静潇洒的做派,有时就是在读驿站送来的官员汇报时,都面带微笑,有人觉得他如俯瞰人世嘈杂而置身度外的谪仙,有人觉得他就是能装。

勇王妃姜氏已然显怀,本来孕期时,心情就易浮动,可此时丈夫却要离开,她真是难忍悲伤。哭着送别勇王后,一连几日在府里都是无精打采的。夏贵妃就让人将她和小螃蟹接入了宫中。

两个人看着小螃蟹和小柳捉迷藏玩,夏贵妃宽慰姜氏说:“你可不能难受呀,日后生的孩子,可就会难看啦。”

姜氏眼泪要掉下来,夏贵妃娇柔地嗔道:“喂呀!这孩子大了,就不听我的话了呀!”

姜氏勉强地笑:“母妃!”

夏贵妃笑着:“真的哟,你可不能伤心呀,不然孩子的耳朵可就不圆了。你看我儿的耳朵,多好看!还有大耳垂!那是因为我怀着他的时候呀,天天笑哪,陛下每天都逗我呀!”

姜氏真笑了:“母妃!”向小辈儿秀恩爱,您也好意思。

夏贵妃很幸福地抬袖子:“你看这是我新做的,天青蓝的纱缎,像不像蓝玉那个颜色?我给了他们块玉佩让他们对着染呢,可是怎么也不及那玉的色泽。我给陛下也做了身,我说他穿上像个英俊的小伙子,他还不好意思穿呢!”

姜氏拉长了声音说:“母妃!”

夏贵妃叹气道:“这不让你高兴高兴吗?你别着急,这次我儿去南方,他说了,匪患不那么大,该是很快就回来。我也想他呀,可这次没上次危险,我还知足了呢!”

姜氏暗叹,知道柴瑞没告诉夏贵妃实话,他可告诉自己,这次出去该有一年,明年入冬才会回来……但表面点头说:“多谢母妃宽慰。”

见了夏贵妃,姜氏愁怀略解。可她很想念凌欣。若是凌欣在府里和自己作伴,两个人像过去那样说笑,日子大概会过得容易些。

凌欣那时走时只说是出去玩玩,没说和离的事。而勇王也是怕姜氏伤心,况且贺云鸿说凌欣还是他的妻子,所以勇王就对姜氏说,凌欣和贺云鸿是假装和离——可是别告诉别人!姜氏觉得这也太不合情理了!好好的夫妻为何假装和离呢?她很不解。但勇王不多说,她也不好多问。

接着勇王就派人去贺府搬了嫁妆,弄得人尽皆知,人都说勇王和贺府失和。姜氏恪守礼节,也不质疑勇王。然后勇王有一次喝醉了,一个劲儿说要与云弟做一辈子朋友。醒来后告诉她,与贺云鸿只是假装掰了,但这事谁也别告诉……

姜氏听到的,可是真的和离——贺老夫人看不上那个山大王女子,因为是赐婚,也不能休了她,只能和离。还有人说贺府门前有过吵闹,那个山大王说贺府慢待了她,又听说有护院去围攻了那个山大王……

还没等姜氏弄明白,常驻城外的勇王就离京了!这些乱七八糟的信息放在一起,姜氏也不能肯定谁真谁假,只能盼着哪天凌欣再来,可以对自己说说实情。

余公公安排着人往梁姐儿处往来送信,好几次想对王妃说她可以写信,一块儿传递了,但是他都没开口。这是件机密的事,如果勇王没有告诉王妃,那么自己也不能漏这个风儿。他常年当王府的管家,嘴是很严的!

晋元城中,孙氏知道了贺家三郎与那个山大王和离的事,可没觉得是假装的。她笑得眼泪都流出来了,对自己的陪房龚嫲嫲说:“我就说,那个小娼妇没有嫁入豪门的命!这成婚才多久呀!天家赐婚的婚事都能和离了!”

龚嫲嫲也笑着:“听说,是贺府老夫人看不上她。”

孙氏拍着手笑:“当然看不上!她看上了才怪呢!”

龚嫲嫲低声说:“也是夫人那次说的话好。”

孙氏咯咯笑:“她才配不上什么好人家呢!这次呀,她的名声算是臭到底了,日后就等着嫁个粗野的汉子吧!或者根本没人娶她,死了都是个老姑娘!”

龚嫲嫲点头:“当然啦!什么好人家会娶个和离的山大王?”

笑过后,孙氏问道:“我兄长那边还没有信来?侯爷上表了,要册封世子,我哥知道这中间的事,我去信让他帮着催催呢。”

龚嫲嫲摇头:“这都两个月了,大公子那边一直没来信。”

孙氏一撇嘴,“少不得我再写一封吧,你让人再跑一趟。”龚嫲嫲应了。

京城太平侯府,孙承泰拿着孙氏的信犹豫,虽然父亲太平侯说不要搀和孙氏的事,还说了通安国侯的事,可这毕竟是自己唯一的妹妹,去帮她问问册封世子的文书如何了该是没事吧……

太平侯孙刚正在浇花,一耳朵听见有人在外面说:“哦!我见安国侯府的人来了,是不是……”“嘘!世子会告诉侯爷的!”孙校尉一本正经地教训小八。

太平侯的火气腾地就上了脸,大声说:“去叫世子来见我!”

有人应了,孙校尉忙进来行礼道:“侯爷!您先吃颗丸药吧!有事别着急呀!”

太平侯摇头:“这个糊涂蛋是怎么生出来的?!”

孙校尉哪里敢回答这话?有人递来了丸药和水杯,太平侯把丸药扔在嘴里,恶狠狠地嚼着,然后用水送了。

一会儿,孙承泰来了,进门行礼,问道:“父亲找我?”

太平侯说道:“你要是还敢联系你妹妹,小心我抽你!”

孙承泰迟疑,哼唧道:“这个,那婚事不已经和离了……”

太平侯特别受不了孙承泰这么顶嘴,抄起刚放下的茶杯就摔了过去:“我打死你这个混蛋!”他是武将,手有准头,一下就打在了孙承泰的额头,茶杯飞开,孙承泰的头上眼见着就起了个大包。

一边站着的孙校尉等人赶忙齐声说:“侯爷息怒啊!”

孙承泰只好又跪下,低头说:“父亲息怒……”

太平侯骂道:“我怎么息怒啊?!婚事为何和离了?!人说是贺老夫人拿捏了那个女子!勇王的人去贺家像是抄了家,那是相府!他都敢这么干!你说哪天会不会有人提一句,贺老夫人为何要拿捏那个女子呀?啊?!是不是有人说了坏话?你觉得勇王是忘了那事了吧?你好不容易择出来了,现在还想再进去?!”

孙承泰连连点头:“好,好,我再不与妹妹联系了,也不会帮她去问世子的事了……”

太平侯一听,连茶盘都扔过去了,孙校尉等人又忙劝,把脑袋上有了两个包的世子扶了出去,又给了太平侯一个药丸,把他劝得气儿顺了。

皇宫中,皇后的身体越来越虚弱,开始长时间地卧床。

太子下朝后,总去皇后的床前坐坐。

皇后的寝宫里,因为皇后怕光,黑色的帐帘密布,挡住了所有的窗户。床帐低垂,室内昏暗。

皇后躺在锦被中,太子握着皇后愈加干枯的手低声说:“母后,若是您不这么忧虑,身体就会大好的。孤现在已经站稳朝堂,母后为何还如此不安呢?”

皇后微带了些喘息:“我……我得跟你说个事……”

太子倾身,皇后低声说:“我为何这么多年夜夜难安……”她咳了一下,接着说:“是因为,许久以前,他出生不久,我就梦见……梦见……一个人登基,受群臣礼拜……他那时还是个婴儿,可我见梦里那个人,就觉得是他……”

太子失声笑了起来:“母后,这种梦……”

皇后摇头说:“我知道,你不信,谁都不会信的,我也不想信,但这些年,却越来越信了……”

太子摇头:“母后!”

皇后的眼角有泪光:“皇儿!你不信我?是吗?你也不信?!我的儿我怎么能认不出来,那不是你啊……”皇后哽咽起来。

太子叹气:“母后!这种梦,怎可轻言哪!您看看如今的情形,勇王为贺三郎安排的婚事,贺三郎和离了!勇王让人去拉嫁妆,闹得特别大。这两个人已经分开了。母后不要再想这些不经之事,安心休养……”

皇后挣扎着要坐起,太子忙去扶皇后,皇后坐起,拉了太子到身边艰难地说道:“皇儿!我也不想信那梦,可那个人越来越像他!而且,他的座下首臣,就是……我不能不信!我求你一定要听我的话!无论他们表面是如何,他们肯定有勾结!你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啊!一定要杀了他们!”

这话皇后说了许多许多遍了,太子笑着,“母后过虑了,贺相现在正在筹兵收复卧牛堡。卧牛堡易守难攻,他必然劳而无获,这次后,他在朝堂也就没了影响。而勇王去了南方剿匪,他们都不在一起,焉能联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