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断簪记 > 断簪记 第72节

断簪记 第72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断簪记!

皇后语气急促地说:“贺相难道不知道卧牛堡易守难攻吗?!皇儿!这事谁看不出来?!贺相掌政多年,他在你监国后都没有退却之意,怎么可能置自己于如此不利之地!皇儿!”

太子轻松的表情消失了,皇后喘息着说:“皇儿!万一,万一他筹兵另有企图?如果他们是假装分开的呢?!你想想,皇儿,万一他们是在做作,这就是有鬼呀!你要小心!要小心哪!在那梦里,他看着就是这个年纪!……”

太子皱眉摇头:“不可能呀!他才有几个兵?父皇也不会喜欢他乱来,他是听父皇的话的。”

皇后颤巍巍地对太子说:“可是贺相筹起了二十万兵!你看!过去有宫里的贱人和勇王支持,可现在没有他们,贺相也能如此,他有这个实力!所以,勇王去了南方又如何?皇儿,如果大军去攻打卧牛堡,却说攻不下,可是军队还在呀!二十万!回师之时,勇王正好回来……而如果攻下了,那就是贺家的大功!他们军权在手,那时,勇王根本无需有自己的兵,贺家可以拥立他……”

太子缓缓点头,对皇后说:“母后放心,贺相拉起多少兵力,都将无济于事。”

皇后见太子听了自己的话,向后仰去,太子忙扶着她躺下,皇后叹息着说:“皇儿明白就好,我告诉你……”她在枕上低声地说了几句,太子对她点头:“这就更万无一失了……”

一日休沐,贺云鸿从府外回来,少见地行色匆忙,走入了贺相书房,他让下人们都退出去。对贺相行礼,贺相点头,示意他坐下,带着些责备说道:“云儿,不要如此失态。”

贺云鸿吸了口气,才低声说道:“父亲,我得了一个消息。”

贺相点了下头,贺云鸿向贺相倾过身体,轻声说:“十多年前,晋元城被围,有郑氏的插手!”

贺相沉吟着:“我一直有此怀疑,我想皇帝也是心中有疑,所以这些年才如此纵容勇王,入军开府称王,现在又领了自己的军队。”

贺云鸿说:“可是这次,我们有了证据。有人写了份文书,信中指郑氏当年动用人脉,在北朝重贿大臣,鼓动北朝在约定的时间出兵晋元城,同时安排了上百人前往晋元城,伺机而动,务必要杀掉五皇子。想来当初在城外,惹起民众围攻我们的,就有他们的行事。这些人事后均被灭口。父亲请看……”他从怀中掏出几页黄色的纸张,递给了贺相。

贺相皱眉读了,问道:“写书之人现在何处?”

贺云鸿说:“那时就死了。他将此书藏于棋盒之中,将一副棋作为礼物,给了他的一个忘年好友,后来他一家都被所谓的盗匪所杀,他的朋友伤感,就不再动用那副棋。他的朋友新近去世,那副棋被儿子给了一个门生,那个门生用时,发现了夹层,才看到了书信,他知道此事的险恶,不敢明面递给官府,曲曲折折地找门路,给了我的助手宋源……”平常的人哪里能见到贺相?最接地气的,是贺侍郎身边的宋源。

贺相眉头依然皱着,可是没有说话。

贺云鸿道:“父亲,我知道此信无法真的成为证据……”写信的人已经死了,收信的人也死了,中间还有诸多转手,大家完全可以说这信是伪造的。贺云鸿接着说:“可是父亲,现在我们有了线索,可以追查,比如,派人去北朝,查询当年北朝决定出兵的大臣们,比如找寻那些郑氏灭口的人的家属,而且,既然他们十年前这么下过手,那赵老将军战死勇王被围,他们也肯定插过手!我们如果去查……”

贺相抬眼看他:“查出来了,可然后呢?”

贺云鸿眨了下眼睛,贺相叹气:“我现在全力兴兵,号称要夺回卧牛堡,可一旦追查此事,人们会如何想我的动机?定是会以为我实际想要扳倒太子……”

贺云鸿皱眉:“难道就任郑氏如此?!万一他们这次又向北朝传递消息,那又当如何?!”

贺相说:“这个我们无法防范,准备兵事要半年有余,涉入其中的人成百上千,北朝那边定是会得知消息。”

贺云鸿急切地说道:“父亲!郑氏所犯是通敌大罪呀!……”

贺相严肃地说:“所以郑氏那边,必然全力反扑!你莫要忘了,郑皇后的父兄曾经掌握着禁军,现在的禁军中,他们的亲信可轻易调动起五万到十万人!你以为,他们会束手就擒?你对陛下拿出这手书,陛下就能废了太子?陛下这么多年,何尝不想换掉太子?勇王是他唯一亲自抚养起的孩子,父子之情何等深厚!可是他若换太子,京城就难逃一番血洗!陛下心慈,太子多年顺从,事父殷勤,你难道让陛下眼见朝臣喧然,政事混乱,禁军火并,杀戮几万人?若想除去后患,就要灭掉郑氏满门?”

贺云鸿紧抿了嘴唇,贺相低声说:“现在的要事,是先阻住北朝一年,多一年的时间,让勇王能有一支强军。北朝南下,京城禁军必然要经战火,那时,郑氏也难免受挫!所有的计较,都要等到战后……”

贺云鸿还是不说话,神情固执,贺相知道这个小儿子敢动手,必须劝阻他,深叹道:“云儿,此时真的不行!这事捅出来,郑氏逼宫都有可能,怎么会容我行兵?!他们定千方百计阻挠大军的集结,北行之军无望,京城立危。”他像知道贺云鸿要说的话,继续解释道:“若是等着大军出发了,我们对太子发难,京城一乱,岂不是自灭士气?本来就没有多少胜算,不更是败得彻底?”

贺云鸿皱了眉,贺相看着自己的小儿子,心道毕竟是年轻人,还是少了些耐性。他再次开导:“云儿,兵事为重啊!后方不能不稳哪!”

贺云鸿压下气,终于说道:“这书信,我还是要给勇王府那边。”

贺相将几页纸还给贺云鸿,说道:“你送去吧,我想,勇王妃必然交给夏贵妃,可是朝中不会有任何异动,不信你等着看吧。夏贵妃是个聪明人,她知道利害。”

贺云鸿接过了信纸,揣回怀中,与贺相又说了几句,告辞了。

他当日就让贺霖鸿带信件去见了余公公,贺霖鸿把信交给了余公公。果然,许多日过去,皇帝依然不理政事,朝中风平浪静,与往日没有不同。

贺云鸿其实也理解此时朝中不能乱,贺相已经把握了兵事的准备,兵力调遣,粮草准备,一切都在向前推进着,此时突然指控郑氏通敌,的确会节外生枝,耽误卧牛堡的军援不说,京城弄不好会有兵变!北朝那边往这边一攻,后果不堪设想……

虽然他知道这些道理,可他莫名就觉得紧迫,想马上动手将太子置于死地!他也不知道这种毛躁从何而来,但父亲不同意他,他只能按捺下自己的冲动,将此事暂且搁置了。

宫中,夏贵妃等神色凝重的勇王妃走后,才遣散宫人,走入卧室,门边只留着小柳,自己坐在床上反复读了勇王妃带来的那几页纸。她的脸上罕见地没有了笑容,她站起身,走到了窗下,看着外面的宫墙和屋宇。

小柳静静地守着门,一如既往满眼敬慕地看着夏贵妃背影。

夏贵妃站立良久,低声说道:“小柳……”

小柳马上回答:“娘娘!”

夏贵妃却又半天没说话,说道:“东宫那边……”她的声音在句子中间消失了。

小柳到了夏贵妃身后,小声问:“娘娘想让我去做什么?”

夏贵妃慢慢摇头,像是自语道:“怎么也得等贺相行了兵事,过这个冬天,我儿回来吧……”

小柳虽然不解夏贵妃在说什么,可是马上点头说:“小柳听娘娘的!”

夏贵妃又笑了,抬袖掩口:“你这傻孩子……”她将几页纸递给小柳,“去,夹在案上那本《山海经》里,陛下这几天正读那书呢。”

小柳接过来:“娘娘,那陛下不就晓得是娘娘放里面的?”

夏贵妃娇笑:“他当然晓得呀!我不当面交给他,就是不让他为难,他该明白我的心意。”

小柳点头,刚要走,夏贵妃说:“你可以读读,这信日后不知道会放在哪里了。”

小柳应了,一页页地读了,大惊道:“娘娘……”

夏贵妃一抬手,小柳瞪了眼睛,小声地说:“娘娘!这是真的?!陛下知道吗?!”

夏贵妃一笑:“陛下早就知道吧。”

小柳急问:“那怎么那怎么……”

夏贵妃一叹,“陛下曾说,手足相残得的皇位,胜者也恐不得善终。英武如唐太宗李世民,只活到了五十二岁,之前还饱受病苦,瘫痪生疮,因心中不能安宁,滥用丹药,残害身体。陛下是怕血屠之后,损了我儿的福报,日后我儿有难。”

小柳皱了眉毛:“那……那……”

夏贵妃淡淡一笑:“那什么?去放书里吧。”

小柳应了,往外走,有些担心地回头看夏贵妃。夏贵妃重又看向窗外,神情似笑非笑,似是决断又似有一丝悲哀。

凌欣焦急地等着京城的回信,当信使终于来到,给了她一个小包时,她就急不可待站在当地打开,不及看里面的东西,赶快拆开信封读信。匆匆一读后,知道勇王柴瑞和贺云鸿和好了,而且北上攻打卧牛堡的军事行动看来能成,才放了心。

按照信中说,今年冬天朝廷能发兵,该挡住北朝,她一下就少了许多紧迫感!勇王去南方也是应该的,他要是想扩军,一定要离开天子脚下,找个偏远的地域,才能使劲招兵。这么看来,朝廷已经着手御敌,她可以专心她的事情,不用操心京城那边了。

她四周看了看,找了个石块坐下,细细又读了一遍。隐约里,她觉得信中带着种脉脉含情的温存,可再次读过,又觉得都是文言中的套话和礼貌。想到蒋旭图是个幕僚,平时一定帮着勇王礼贤下士,前一封信就夸了自己睿智什么的,对自己很尊重,姿态放得那么低,现在言语如此和蔼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她拿起包中的半块墨,不用放到鼻下,就能闻到一股墨香,又看看与来信一样的白帛,可以想象对方一时匆忙,就将手边的东西打了一个小包给自己,不像是专门去买来给自己的。凌欣告诉自己别多想。

邹县令派来的工匠们成了工地的工头们,他们指导着兵士们碎石和冶炼,凌欣觉得自己其实可以离开了,可是她又想看看第一批黄金到底能有多少,何况说好等着韩长庚来接,就还是留了下来。只是她现在需要干的事情不多,每天就是看看这里,看看那里,偶尔说说自己的看法。邹县令强迫她收下了四个丫鬟,从吃饭到洗衣,她都有人帮忙了,让凌欣觉得很奢侈,所以凌欣没等到晚上,下午就回到屋中,给京城的“兄长”写回信。

凌欣刚开始研磨,一个丫鬟就过来,替凌欣砚上墨了,嘴里说:“哎呀小姐,您要写信哪!”这里的女孩子没有几个识字的,见凌欣要写信都特别钦佩的样子。夏草懒得在屋子里伺候,天天在外面跑。

凌欣展开白帛,丫鬟更惊讶了:“哎呀!这是多贵重的绢子呀!”凌欣也叹气,听蒋旭图的意思,上次的信纸大概传到京城就损坏了,让勇王看不上眼。她此时也没有别的纸,只好在白帛上落笔。

凌欣就着丫鬟的话语写道:“兄长好,这么好的绢子,让我落笔胆战心惊。我身边的丫鬟直说贵重,若是她识字,看得出我的字体丑陋,大概会更觉我是在糟蹋东西,真是不好意思。知道木头兄弟和贝三郎和好,我真的非常高兴,多谢你从中斡旋,了却我一大桩心事!贝老爷子能争取下北上的可能,此乃他对国家的一大贡献!这一年非常可贵!日后若能解困,请木头兄弟一定不要忘了贝家今日的所作所为。”让他们日后别打架了。

想到信中问她要去哪里,还说她战时不必来京城,凌欣接着写:“兄长不必挂牵我,此地一出首矿,我就会回山寨。到了风云盛会之际,我怎么可能袖手旁观?我与弟弟会领全家前往京城。请转告木头兄弟,姐会踩着七彩祥云而来,助他一臂之力!让他大胆前行,放手一搏,别让姐姐失望!”

凌欣写得哈哈笑,旁边的丫鬟也笑:“小姐在笑什么?”凌欣说:“吹牛呗!给我的弟弟打打气!”

看看一片白帛只用了上面两行,凌欣写道:“本来我准备就写到这里,可是这白帛还剩了一大块,心觉不该浪费,只好再写几句。兄长在信中也许是客气,对我多加夸奖,可实际上,我对自己的为人最没有自信。”

凌欣叹了口气,觉得蒋旭图说自己什么胸怀宽厚之类的话,要赶快纠正一下。“我其实不能算是个善良的人,无法真的待人以诚。只是因为我有机会看到了私欲能毁灭人的灵魂,才不得不时刻告诫自己要多做好事。如果没有这层信念,我就是个自私自利,冷酷无情的人。”前世自己不就是这样的人?

凌欣已经反省过自己,写得很顺手:“有人说,人必须降服自己的怒气,才能有所成就。怨是龙,恨是虎,真正有大智慧的人,能降龙伏虎,完全掌握住自己的情绪,我离此境界还相差十万八千里。兄长知道,我会发脾气,会火冒三丈。这种心地,实在难说宽厚,请兄长千万不要误会了我的品性,让我徒增羞愧。”

见白帛写了一半,凌欣结尾:“兄长如果想来看看落霞峰春天,只等日后京城事了,我随时都会陪兄长前来。但是我觉得此地最为美丽的时候,与季节无关,是傍晚落霞时分,难怪人们称此地为落霞峰:夕阳落下时,许是山石中的矿物反射了余晖,孤峰上辉映万千金光,与晚霞并艳。我无法尽述其美,愿哪日兄长来了,有机会亲赏其瑰丽。我突然发现,用了这墨,满室飘香,很可能这墨比白帛都贵,我不费白帛,却费了墨,真是顾此失彼,我就不再多写了,顺祝兄长夏安,问木头兄弟好,欣笔。”

凌欣笑着折了白帛,她写得随意了些,但是她觉得对方不会介意的。她过去给山寨写信的时候,多是谈事情,比如要及时做果酱,过冬要注意鸡仔的保暖……从来没有写过什么风景心情,更没有剖析过自己的为人。山寨那边都是她认识的人,她怎么也无法对杜轩说“我其实不是个善良的人”,那杜轩该怎么办?信还是不信?信的话,日后还会听她的吗?不信的话,她费这劲儿说这些有什么用?

她上次为了说服勇王,狠狠地自我批评了一番,结果这位幕僚非但没有任何责备的意思,反而对她说了好话,她觉得很舒服。蒋旭图一定是个特别随和的人!在语气间,他像是在鼓励着自己畅所欲言。就是谈不上有情,她也能感到对方把她当成了朋友一般,跟她聊了些个人的见解和感受。凌欣觉得回应一下也没什么,只是咱们一开始就要把自己的为人说清楚,无需遮着掩着,这样日后的言谈就可以随心所欲!反正我说了我脾气不好了。

许多次,在飞机上,凌欣座位旁的人,如果聊起来,许是以为一下飞机,谁都不会再见到谁,变得很诚实,甚至会告诉她一些很隐私的事情。比如“我其实不爱我的老公,但是没法离婚。”比如“我烦死我老婆了”,比如“我的老板是个小人”……

人是需要倾诉的,凌欣即使知道也不愿承认,她实际正感孤独。

第56章 释怀

天气转热,夏季到了。

云山寨每年与夏人以粮换马,就是冬天给粮食,夏天去领马驹。两方没什么契约,一句话,几个手势,这些年一直管用。从六月到八月,经常会有人将马匹送到云山脚下的云山寨马场。

马场是依山圈出来的一片草地,栅栏外就是更广阔的草场。

梁成骑着马追着一匹红色光背野马猛跑,那匹红色野马左右改变方向,梁成操纵着手里的缰绳紧追不放。周围站着一群云山寨的青年和几个夏人,唿哨声此起彼伏,夹杂着笑声和喊声。原来这匹野马是夏人带来的,可临入栅栏,却被他们放了,说要让汉人自己空手抓了,才说明汉人配得上这马。

梁成八岁上山,九岁就开始骑马,现在也有十来年了,他天性喜动,又练武,动作协调性好,自觉骑术超群,听了这话,不服输,骑了自己的马就去追。夏人围了远处,不让野马跑远,可也没人帮着梁成轰赶野马。梁成追逐了半个时辰,将红马遛得速度慢下来,突然从自己马上站起,飞扑向红马背上,红马躲闪不及,被梁成抓住鬃毛骑上了背。野马大怒,疯了一般狂跳。梁成知道它跳得越厉害,就会越快地消耗体力,所以也不抵抗,只紧抓住鬃毛,运了气紧夹着马背,任红马长嘶飞奔,释放野性,他稳贴不落。

红马跑得一身大汗,终于慢了下来,小步碎跑,梁成揪着它的发鬃将它带向栅栏的开门处。到门前,野马又开始挣扎,一个后撩腿,把梁成甩得凌空飞起,人们一片惊呼,却见梁成双脚稳稳落地,双手还抓着马鬃,摔跤般地将马头带着马身扭翻在地,一只胳膊按住马脖子,另一只手从绑腿处拔出一只匕首,将刀刃在马眼睛前一晃,白亮亮的光芒闪烁,马惊得僵住了。梁成手起刀落,三下两下,将马鬃剃去了一长绺。然后他将匕首插回小腿处,放开马头站了起来。红马也一个打滚站起,长嘶一声,梁成拍了拍它的颈子,马鬃纷纷落地,红马又嘶叫了一声,竟然踏着碎步,自己走入了栅栏门,看着算是被驯服了。

围观的人们一阵欢呼,云山寨的小伙子们跑过来,对梁成又拍又打,表示祝贺和赞赏,几个夏人也走过来,用带着口音的汉语说:“云山玉郎,厉害!”

梁成虽然在汉人里长得不算清秀,可是如果和这些面目粗犷的夏人比较起来,那简直算是细皮嫩肉了。梁成呵呵一笑,手一抹脸,他手上的泥土搀和了脸上的汗水,将脸抹成了个大花脸,人们又大笑起来,在哄笑里,一只手拿着一方白色手巾递向梁成,梁成顺手接了过来,刚擦了把脸,突然意识到周围一片寂静,梁成一愣,见山寨的青年人和几个夏人都看着一个身材稍矮的夏人。而那个人的手还半伸在空中,脸上黑乎乎的,一双眼睛带了些蓝色,却正直愣愣地看着梁成。梁成看看手里变黑了的手巾,一下将手巾扔回给那个矮个子夏人的手中,笑着说:“你擦擦你自己的脸吧!还给我?你比我还脏呢!”

那个夏人接了浸着梁成汗水的手巾,在鼻子处闻了一下,然后塞入了箭袖里。

梁成惊了,觉得自己被调戏了一般,瞪着那个人问:“你是谁呀?!”

“我叫延宁。”嗓音清脆,一听就是个女孩子的声音。

梁成的眼睛都圆了:“你是女的?!”

延宁点头:“当然!我是女的。”

梁成急了:“手巾给我!”

延宁说:“不给,那是我的!”

梁成说:“可是我擦汗用了!给我!”

延宁说:“不给,我喜欢你的味儿!”

汉人们全傻了,夏人却哈哈笑起来,梁成脸色涨红,转身到一边牵了自己的马,翻身上马就往马场里骑。

延宁在他后面喊:“我明天给你带三十匹马来!”

梁成不回头,延宁接着喊:“五十匹!”

众人开始笑,有人上马随着梁成离开,梁成骑远了,听见延宁的喊声隐约传来:“一百匹,都给你呀……”似是带了哭声。

梁成被弄得心烦,都不在马场过夜,下了马,一口气跑回了山寨。跟着他回来的人对大家讲了这事,梁成就被众人无情地调笑了:“寨主!卖了吧!一百匹马呢!”“寨主!人家喜欢啊!”“寨主!咱们山寨就靠着你了……”

梁成大喊:“我打死你们!”追着去打人,小伙子们撒丫子跑开,整个山寨一片闹腾。

虽然梁成有些恼,可是临睡前,又想起那个声音中的哭腔,次日起来,犹犹豫豫的,到了下午,还是下了山,去马场了。

梁成到马场外时,太阳已经下山了,暮色里,草地上像是有一层淡淡的雾气。

梁成才接近昨日马场的栅栏门,就有一匹马飞速跑来,来人的头发梳成许多发辫,飞扬在脑后,她的马到了梁成马前举蹄嘶鸣,被嘞着凭着后蹄转了个圈儿,她飞身从马上跳下,牵着马走到了梁成面前。

梁成看去,却是个少女。她一身夏人的服装,麦色的面庞,一双眼睛如秋水般明亮,瞳仁泛了些蓝色,双眉黑秀细长,嘴唇红润,如花朵般翘起。她似乎含着泪笑着看梁成:“我等了你一天了!你怎么才来?我带马来了……”

梁成打断她的话,问道:“你昨天后来喊我的时候,哭了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