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孤独的九零后 > 第十四章 积极响应镇上号召,郊外旷野捡拾…

第十四章 积极响应镇上号召,郊外旷野捡拾…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孤独的九零后!

近几年来,颐和镇一直在提倡“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强调加强镇上、周围环境保护,增强人民环保意识,不乱扔垃圾。尽量做到垃圾堆放有地,集中起来统一处理。

虽然环境保护是一直提倡的,但出于资金的缘故,一直停留在口头上,从未有过任何的进展。

至于这次,县上有了较好的政策,为镇上拨了一笔款项,专门用来制定、安放统一销毁处理用的垃圾箱。对于大家而言,这才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口头上的文字实用多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增强环保意识,提高人民素质。

政策的作用立竿见影。在颐和镇街道的边边角角,几天之内增加了许多崭新的垃圾桶。街道上的人们,可以将垃圾定点倾倒至垃圾桶里边。而不至于像原来一样,随便找个坑坑洼洼的地方倒了,草草了事。

为了响应镇上的号召,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颐和镇高级中学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以“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为主题的义务劳动。目的在于让同学们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这次活动由学校教导处组织,各年级组长及老师负责推行,同学们来实施。活动的内容说来也简单,就是大家一起协同,打扫周边卫生,做到垃圾入箱。

在这之前,学校就已经发出了通知,高三的学生也不例外,都要参加。

在早上上课的时候,朱成川老师一并告诉同学们,学校要组织这场活动。同时,让家住附近的同学,志愿拿一些打扫卫生的工具,如铁锨、扫帚之类的,方便处理垃圾。

清洁环境的号召已经下达,上至校领导、老师,下至学生,都在匆匆忙忙地准备着。

同学们陆陆续续,吃完午饭回到学校。离学校近的同学,自觉的带来了铁锹、扫帚等劳动工具。目前看来,数量还不少,乱七八糟的在教室、楼道的犄角旮旯里堆了一大堆,足足有三四十套。

朱成川老师很是欣慰,没想到大家对于此次活动是如此的热衷,眼前的这些工具便是很好的证明。

他走上讲台客套的说着,感谢同学们从家里边带来如此多的工具。然后,组织大家拿着工具,到教室门口排队等候。这时候,楼上许许多多的同学都开始走下来。

以班级为单位,每班三列。教导处的领导在教学楼下的空地上,动员着大家。让大家辛勤劳动,认认真真搞好这次活动。同时也强调着,让大家在劳动过程中注意自身安全,做好自身防护。

各个班级的面前都站着班主任,同学们在下面叽叽喳喳的说着,教导处主任便在那自说自话。班主任老师给大家强调着,一定要听从安排。

随着校领导的一声令下,浩浩荡荡的学生队伍开始涌动。

高三一班是第一个出发的,在班主任朱成川老师的带领下,大家走着整齐的队伍。时不时有铁锹在地上发出碰撞的声音,与大家叽叽喳喳说话的声音混合在一起。

接下来是二班,三班,一直到最后一个班。一场声势浩大的环境清洁活动,就这样拉开了帷幕。

颐和镇的天阴沉沉的,在早上的时候还刮着风,到这时都已经停了。只是,远处的云层越压越低。看来,一场风雪即将来临。

既然通知已经发出,大家早已准备就绪,无论怎样的缘由,活动在这时是不可能取消的。当然,对于颐和镇的人们来说,这样的天气,他们早已习以为常,亦不必顾及。

万一下起大雪,到了无可收拾的地步,老师们只需要带队撤回即可,并不会造成任何影响。

“同学们都整齐的,不要慌慌张张的。我们是有组织的,代表着学校的形象。各个班要注意有组织有纪律,依次过马路,互相拉开距离。”教导处的带队老师一边喊着,一边盯着大家过马路,队伍已经拉得很长。

在这之前,学校并没有通知同学们要去哪搞卫生,只是在老师的带领下沿着学校旁的大马路一直往前。直到快出了颐和镇街道的尽头,向东转上了一条柏油路。

走在前面的班级逐渐放慢了脚步,大家心中的疑惑也解开了。不出意外,就是在这块地方。

对于九零后的他们,已经参加过无数次这样的义务劳动。没有酬劳,没有奖励,捞不到任何好处,也不带任何利益,甚至还要自带工具。而他们也早已习惯了这种集体性的活动,无人再去抱怨。

只是在拿铁锹的问题上,出现了些许的分歧。近一点的同学拿着就可以,在学校住宿或者家远一点的也不做强求,自愿便罢。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说的便是这个理。

眼见前面班级行走的速度缓了下来,学校的领导看着,跑上前去,想问问是怎么回事。他随着队伍一直跑到前面,找到一班的班主任老师朱成川,然后絮絮叨叨地说着。

他们班似乎并没有到达指定的位置。令他们欣慰的是,此次活动大概就是这个地方了。只不过,他们班清扫的位置还要往前一点,那是提前给他们划分好的,这个不用再争议。

朱成川听着教导处的安排,也不再做过多的询问,只是带着他们的队伍继续向前。

眼见此事,高三一班的队伍里面开始议论了起来。凭什么他们要走这么远,其他班都在后边,给他们分的是最远的一块地方。众说纷纭,大家各有各的理,只是不愿意受着窝囊气。

随着班主任老师指挥他们班停了下来,大家便开始准备打扫卫生。

眼前是一块开阔的地带,路的两侧是万顷良田。经过了春种秋收,农民伯伯已经处理完地里的粮食。放眼望去,只剩下些许的吉梗还在地里堆着。

他们来到这儿,要做的并不是帮助农民伯伯收拾田地。农民伯伯自家的地里,自然收拾得很干净。

在这块地的东边有一大片荒着的平地,上边长满了杂草。有沙冰,白刺,水蓬,骆驼蓬,还有各种说的上的,说不上名的。

显然,这块地界甚是贫瘠,荒凉,看样子是长不了庄稼,但是对于这种杂生野草,却十分有利。他们能在极端缺水的环境下生长。在这一片没有开发的荒地上,他们有了自己的生命。

然而,在秋末冬至的时候,他们的生命也随着天气转凉结束了,进入了冬眠。如果有幸,在来年春天,他们将会抽出新的枝芽,长出新的叶子,开出精致的花朵。

话不多说,到了地儿之后。班主任老师便催促着大家准备开始干活了。同学们在这片空地上撒开来,形成一张大网。对这儿进行地毯式的覆盖,争取做到将所有的垃圾都收集起来。

随着老师话音刚落,同学们便匆匆忙忙的干起来。当然,目前来看的话,拿着铁锹和扫帚是没有什么用的。

在这片空地上,垃圾堆、塑料袋、废纸屑、建筑垃圾等为主。当然,最容易捡拾的还是塑料袋,还有纸盒子。同学们一字排开,从空地的这头开始往那头走。

有些塑料袋被风刮过来的时候,缠在了枯死的植物上边。

李彦霖这边和他的几个室友们走在一起,捡拾着垃圾,说说笑笑的,讨论着些似是而非的琐事。

看见大家已经忙碌了起来,这边朱成川老师也并不是无事可做。在他看来,他的这班学生应该是自觉的,不用过多的操心。

看着大家都在低头,默默的捡着垃圾。他也闲来无事,并向四周张望着。看见二班的班主任也是在那一个人,正双手插在胸前,盯着同学们干活,一副老板监工的样子。

在同学们还未注意到的时候,他已经默默地走到了二班班主任面前。他两嘻嘻哈哈的笑着,谈天说地。

隔了这么远的距离,自然是听不见两人的窃窃私语。如果不出意外,应该是互相夸赞着自己的班级。看同学们干得起劲,心里正暗暗自喜。

对整天囚禁在学校的高三学子来说,这也是一个难得出来“放风”的机会。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线的生活,早已将他们压得喘不过气来。正好趁着这次机会,可以出来透透风。算是对紧张的学习生活的一个调节,必然是有利于他们后续更高效的学习。

当然,对于老师们来说,在学校的时候,跟学生一样,起早贪黑,备课讲课,课后辅导学生。超负荷的劳动也让他们疲惫不堪。这次也是一个难得放松的机会,自然也不曾放过。

这时,颐和镇的天开始变了。远处的云层变低了,慢慢地刮起了丝丝细风。

在这片空地上,一望无垠的黄土,并无任何遮挡。所以风刮来的时候,总是那么的直接,拍打在同学们的身上,寒风中带着丝丝的水汽。说不准,一场雪就要来临。

刚开始的同学们干得十分起劲,不一会儿,便将这块空地的垃圾捡拾到了一起。慢慢的没有了最初的热情,而是三三五五的聚拢在一起,又开始聊聊天,磨洋工了。

如此看来,带着几张铁锨是没有什么用的。同学们只需要将零零星星的垃圾袋,纸片什么的收集到一起即可。

对于像建筑垃圾,这样的东西,即便是拿了铁锹,同学们也无能为力。只能任其它在那堆着。

“下雪了”,李彦霖喊着。他感觉到脖子里边,被什么东西冰了一下。那应该是风里夹带着的小雪花,凉凉的,很快便化去了。

“是吗,我怎么没感觉到?倒是感觉有点凉飕飕的。”王喜荣由于穿着单薄,所以只感觉到有寒风从远处吹来,打在脸上。空气中的小雪花越来越密,慢慢能看得清它们的身影。

“好像是诶,能看见雪花了。”程万江说着。

果然,此时空气中已经有了肉眼可见的小雪花,随着风吹落下来。这是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来到十分平和。

朱成川正聊着天,时不时地往这边瞅了瞅。看见大家三三五五的聚在一起,有一种莫名的气愤涌上心头,这群人在这磨洋工了。

他看着这群人,来到这边。心里想着,你们干啥呢,不干活。他还是压抑住了心中的怒火,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打算监督同学们干活。

大家见他过来了,便三三五五的散开了,继续转悠着,似乎在寻找垃圾。

诚然,垃圾已经被大家捡得差不多了。只有极少数不好捡的,还在随风飘零着。这时,一阵风吹过,同学们刚堆在一起的垃圾,又被吹散了,随着风飘到其他地方去了。

大家见状,便又纷纷赶着去捡。如此反复,也不是办法,只是在无谓的浪费时间和精力罢了。

“这样捡拾有什么意义呢?刚捡完,又被风吹了一地。”刘冰开始抱怨了。

“对啊!捡了还不是被吹走,又没有垃圾桶。这不相当于没干嘛?”王喜荣在旁边添油加醋,却也是实话。如此干法,只不过无谓的浪费人力罢了。

“要不我去问一下老师吧!这垃圾该如何处理?”站在旁边程万江大步走上前来。“老师,这些垃圾怎么办?”

“你们多捡捡,堆在一起就行了,其他的就不用管了。”

“不行啊,老师,风一吹就又散了。”程万江解释着,说着指着刚才堆在一起的垃圾,“我们刚才捡的就被吹散了。”

“这附近没有垃圾桶吗?你们可以扔到垃圾桶。”朱成川说着,首先想到了垃圾桶。

“没有啊,老师。这附近没有垃圾桶。”程万江说着。放眼望去,这周边哪来的垃圾桶,都是无尽的荒田野。

“那你们看,想想办法怎么处理?”

“老师,要不我们烧了吧?”程万江突然想到,可以放堆火一把烧了,那就刮不起来了。

“要是焚烧不太行吧!学校强调要做到安全,在野外放火可不好。”朱成川想起学校的安排,野外不宜放火。这种操作是有危险的。

“老师,我们完了,把它灭了就行了。”程万江说道。如此,只要垃圾焚烧完,然后他们把火灭了即可,并不需要顾忌什么。

“那行,你们看吧!放火一定要小心。”朱成川叮嘱着程万江。

他回到了堆垃圾的地方,说着,“老师说可以,让大家把垃圾烧了就行。”

这时王喜荣听见,就如同得到了命令一般。他早就想听这句话了,说着从裤兜里摸出自己的打火机,准备点火。

他先是拿了一个塑料袋,由于外边风大,“吧塔吧塔”打了两下也没点着。他又用手挡着点火机上方的风,终于打着火了。他赶紧引燃塑料袋,然后又提着塑料袋去点燃更多的垃圾。

殊不知,在刚刚程万江回来的时候,朱成川不放心,也跟在他身后。王喜荣的这一串操作,都被班主任朱成川看在眼里。

待他引燃火,抬头看的时候,突然发现眼前直挺挺站着一人。不是别人,正是班主任老师。他尴尬得欲言又止,似乎在说,老师,我没干什么,我只是在点火。然而,他又有点理亏,心虚。

“哪来的打火机?王喜荣”,朱成川看着王喜荣,嘴角微微的露出了笑容。

王喜荣不敢瞎说,怯地说道:“买的,老师。”

“是不是抽烟了?”朱成川怀疑他是不是在学校抽烟。

对于学生而言,如果没有抽烟的习惯,一般是不会在身上随便携带打火机这种东西的。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他是不是抽烟呢。便如此发问。

“没有老师,我就是带着。”王喜荣急的一头冷汗,赶紧解释道。说着站了起来,将双手搭在一起,垂了下去,微微低着头,似乎一个犯错的孩子。显然,他现在就是个犯错的孩子。

“不抽烟,你带着他干啥?”如此说来,王喜荣倒是更难解释清楚了。

“也没干啥。老师,我就只是带着”,此时的王喜荣,不知该作何解释。

同学们将垃圾从四面八方聚拢来,堆在一起,火越长越大。很快,便又燃烧殆尽。

这时,天空中的雪花越来越大,风却小了,雪花随着风肆意的挥洒着。然而,却没有了刚开始那种,北风带来的寒意。虽然雪大了,却感觉空气中暖和了一点。

此时燃烧着的火堆,只冒着缕缕青烟。按照老师的嘱咐,程万江又铲了几锨尘土过来,盖在上面,防止死灰复燃。

冬天的第一场雪,就这样纷纷扬扬地飘落在颐和镇的大地上。由于地面未寒,还残存着余温,在雪花落地的时候,很快便融化了。

辽阔的原野里,一群忙碌的孩子正在围着火堆,窸窸窣窣的闲聊着。雪越下越大,遮住了远处的山峦,半空中看上去白茫茫的一片。近处洋洋洒洒的雪花,仍不曾有停歇的意思,似乎要将颐和镇吞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