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所谓旁观者清 > 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所谓旁观者清!

高萍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回去复命,他倾向于谢言没死。无人机进入辐射中心检查地面,发现了当天全部佩普珥人的尸体,都是一刀毙命,整整齐齐划破了喉咙。但谢言没有消息,麦克斯也不知所踪,唯一知道的是五颗类陨石降落在雾霾区目前聚集着多数人口的五个城市,陨石经机器人取样分析后确认是辐射源,一旦爆炸,雾霾区基本可以宣布沦陷。

五个城市的居民接到必须撤离的通知,昔日繁华的都市真正成了空城。

研究所在两次间谍事件后全面戒严,陨石落下后更是分秒必争,他们必须在辐射源爆炸之前找出切实可行的方法。

电能即发即用,但怎么把电带到千米高空,又怎么以空气为介质产生电位差,人们掌握着各种发电方式却束手无策。

数次交流会后有人由连山电站研发的无明火烟花提出了一种设想,把线圈送上天。

不同于烟花筒中静立的数十匝细细铜导线,先由运输机在高空顺次投放多个由可通大电流的绞线绕制的大线圈,线圈高度加上间隔距离,总高度近云层厚度。再用导弹推进器携带以高磁导率材料制成的弹头,穿过因重力作用下落至合适高度的线圈,从而在线圈中产生电势,改变其附近正负带电粒子的分布。

原理很浅显,问题在时间,想达到所需精度必然要进行大量的模拟和实验,但他们等不起。

第一次试验选择在三个未下雨的研究所驻地同时进行,都以失败告终。最接近成功的一处云层较高,导弹发射时机有所错过,但在近地处监测到电光的产生。

没人想过一次成功,第二、第三次试验紧随其后。第三次试验的其中一处试验地在连城,目前三个佩普珥人能够直接活动的地域之一。

风速、阻力、人员操作,任何一点都会影响精度,何况试验不可逆。一发光弹在试验场一公里外射出,没有击中任何目标,只是从线圈下落路径近旁经过,就让后续线圈的偏离超出误差范围。

设想像冰天雪地中的炭火,让人重拾信心应对寒冬,一次次的失败则刮走脆弱的火星。

一筹莫展的时候,高萍见到了熟悉的脸,但神情气质又全然不同。

“第一,不要在连城、合州、石方这三地进行试验。第二,扩大试验场戒严范围,做到对人员的严密排查,这可能会造成工作人员尤其是他国研究员的抵触。第三,不要害怕辐射源的爆发,想赢,试验成功一次就够了。我就说这么多。”

至于没说的,高萍很容易就能分析出来,关键是怎么做群众的思想工作。时间限制,报告针对谢言提示的点只做了粗略说明,提交后自有部门负责具体实施。

高萍不禁想自己还是幸运的,对情报人员来说最稀有的自然是绝密而真实可信的情报,恐怕不会再有同行做到他这种地步,也希望以后也不会再有类似的机会。

“你是麦克斯吧。”

在连城高萍有临时的办公室,“谢言”就坐在他对面喝茶,茶泡得淡,也是为数不多的配给了。“你的眼光也不错。”

“谢言他......”

“不用担心,他只是在沉睡。”两个人共用一个身体是救急的措施,融入者充当光源,为本体提供能量,本体意识一定程度封存,身体由融入者控制。

“如果你的能量也用尽了呢?”

“我不会让这种事发生。”

辐射源爆炸的时候麦克斯还在办公室坐着,泡了最后一点茶,在废弃的纸上随意涂画。

高萍听了他的劝,没有去指挥中心看显示屏上激增的各项指数,但还

(本章未完,请翻页)

是忍不住问,“他会管吗?”

“量力而行,顺势而为。我们的其中一条工作准则。”他没有正面回答,而是给高萍分了一摞纸,同时扔过去一根钢笔,“看你喜欢手写报告,不如坐下来练字。”

辐射源爆炸后又有数十架飞行器降落,套着厚重防护服的战士们和自如活动的入侵者在雨幕黑暗中纠缠,雾霾区只有他们了。

哪个驻地的研究所已经无所谓了,抓住转瞬即逝的无雨时刻,无视近在咫尺的枪炮声,试验场的工作人员甚至顾不上穿防护服,再次点燃了发射器。

人们再次仰头殷切地看着昏暗的天空。

一道青紫色闪电发于云端,蜿蜒曲折,角度锐利,直击地面。

第一声雷响彻天空,云层翻滚着,积攒的水汽倾泻而出。连延不绝的闪电或横或纵在云的画布上恣意泼洒,照亮这个灯光熄灭许久的城市。

距战争开始整整一年,漫长的寒冬看到了终点。

高萍和见证这一切的人一样,不知不觉泪流满面。他站在窗前久久不愿离去,回头之时在办公室安然坐着的人已然不见。

云层之中,粒子湮灭产生的金红色光线稍稍推了一把还在不紧不慢游离的正负电荷。

第一批目睹闪电发生的人自然也最先看到太阳,阳光因为丁达尔效应多了朦胧,许久不见有些难为情似的。

研究员们脱下防护服肆意在太阳下高呼、奔跑、拥抱,高萍站在师部领导旁边,看到参谋长悄悄摘下眼镜擦了擦眼角。冷不防被人拍了张纸在背上,他一愣,低下头去捡,发现是张画。

闪电被细致的画下,却还有个随便勾勒的小人在窗子后面哭。署名是谢言,还有一句话:祝你们的太阳永存。

高萍找了一圈没看到人,不好意思像其他人那样放开,就轻轻说了句他早就想说的话,“谢谢你,谢言同志。”

孟小玖很久没有看新闻了,国内外的形势、舆论、政策什么的,让人心烦意乱,要不是他们还活得好好的,真以为这世界要没了。所以她只关注新闻结束后的天气预报,背景音乐换成了百年前的老曲子,听着好像就看见渔舟在夕阳映照的水面悠悠荡荡。

母亲还要工作,她自己一个人呆在家里就看书,看专业书等日子和平了好继续深造,也看父亲书架上讲哲学讲文化的书,安慰自己人就是会生老病死嘛,她活得够精彩了。

天气预报的图标终于变了,从乌云先换成小闪电,再变成小太阳。

她起了个大早,想看看日出,天是亮的,但只有白云。身上酸痛,还有点低烧,她不得不又躺回被窝里。母亲在厨房给她做饭,匆匆忙火都没调小跑进卧室跟她说出太阳了。

阳台还有些冷,母亲想她看两眼就进屋,她拗着不动,就给她搬了躺椅坐下,盖上毯子。

她小心伸出手,感受那好像不真实的光。阳光暖洋洋的,她晒着晒着就睡着了,毯子不经意掉在地上。

孟小玖做了个梦,自己还是泛舟河上。水很清,映着天上的月亮,水也很静,托着她划开波光粼粼的水面安稳向前。她看到父亲在岸上,父亲让她给母亲带个好,就说做的饭还是那么香。向前流,谢言也在岸上站着,依然那样温和地笑,他挥手跟她告别,“小玖,好好活着。”

“谢言......”她在梦里呢喃,有人轻手轻脚拾起毯子重给她盖好,拨了额前的乱发。

高萍收到了一封信,厚厚一沓,署名孟小玖。小玖的字不像大多女生那样娟秀,反而有些草,她自己在信里吐槽,字想学父亲,没学好。信很长

(本章未完,请翻页)

,看看时间,从天气转晴的时候写起。写她都在家身体怎么样,化疗效果如何,看看书,还会摆弄些花草。断断续续写了很多天,停笔是一个多星期前,落笔不再稳。

“听说受损最严重的地区都复工复学了,我也好想回去上学呀,这样就能看见雪了……怪不好意思的,给你絮絮叨叨写了这么多,也没寄出去。别看我那时候走得坚决,回来后我经常梦到你们,我妈问我前线的事,我不想让她知道,但又不知道跟谁说,就写给你了。真感谢你时常打电话来关心我的病情,可惜估计没机会请你吃饭了。我们应该是很好的朋友吧,日后还想麻烦你帮忙问问我妈过得怎么样,到时家里只剩她一个,太孤单了……唉,是我不孝顺……还有谢言的事,就让他成为我们之间的秘密吧。”

北方下雪了,没想到又是一年冬季。高萍不由想起自己的大学,也是在北方,严肃规整的学校氛围在雪后也变得活泼。大小伙子们铲雪铲着铲着就打闹起来,回了宿舍手套鞋子都是湿的。雪也给校园添加了几分柔美,学校里女同学不多,哪个男生敢说没有对着窗外飘飘洒洒的雪有过遐想,想和心上人手牵着手走在雪中的校园路上。

小玖的信后面还附着一张纸,是她母亲,向他道谢,感谢他一直以来的帮助,也向他致歉——小玖还是走了。他急匆匆请假前去探望孟母,看到客厅小玖养的花还在开,就忍不住抹泪,倒成了阿姨安慰他。“当妈的,哪个不希望孩子健健康康的,但你们又有自己的想法,哪能不让你们去做呢?小高,听说你父亲也不在了,自己可要好好的,别让你妈妈担心。”

一年了,战争远未结束,尽管雾霾已被悉数驱散。高萍不敢停歇悼念亡人,就又立刻回到岗位,整理a国政府换届的相关情报。佩普珥人的通讯频段在雾霾区被阳光打开二分之一的时候终止了活跃,之后再也探测不到其踪迹,两种文明的斗争也就转变回两个国家的对抗。但没人知道是否还有佩普珥人留下。曾向c国提供佩普珥语言的研究员跳楼身亡后,问题就变成了还有多少佩普珥人隐藏,尤其在a国。a国总/统候选人竟然恬不知耻将险些造成文明灭亡、对人类社会稳定造成巨大影响的行为作为辩论竞演的论题,一口承诺着本国经济在此基础上会得到振兴,会使国家再次伟大。让人不得不怀疑a国确实从佩普珥处确实捞到好处。

c国尽管经济建设仍在恢复,还是准备攻坚向月球背面发射探测器。项目启动之前,高萍接到了调查通知,要求其详尽叙述谢言及其同伴的特征、行为以及能力。当时驻扎连山核电站工作的士兵、员工、研究员也有很多人接受了调查。

他自忖没有表示还有第二人的存在,且当时“谢言”由麦克斯控制后也很少在人前露过面,几番查询得知消息来源还是李强东。就算小玖不在信中向他请求缄默,他也会选择将那些遥远的秘密永远封存。

部长因此私下找他谈话,让他请假避一避,容易有说辞。说他和外星文明接触过多其心理精神状况值得关注,直接通知他停职检查。这套说法也太过熟悉,不过令他欣慰的是,父亲的检举终于开始发挥作用。

母亲倒没觉得在家不好,安全,不用天天担惊受怕,就像所有忍不住操心的父母一样给孩子相亲。高萍听从母亲的安排,但也不能闲着,仍和同事保持暗中联系。这边和母亲见了女方准备吃饭,中间接了电话又从出了饭馆。斑马线一头站了不少人等车,红绿灯转换,一辆汽车失控闯过红灯向人群冲撞而来。他推开抱着婴儿的妇女,却倒在了血泊中。

高萍也留了一份尽力收集的档案,和父亲一样。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