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甲岸骗局 > 第5章:起笔

第5章:起笔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甲岸骗局!

最让人容易感动的事情就是一个人为了所有人考虑,偷偷地出钱出力把事情办了,还让人怀疑。在委屈与痛苦的时候,一个知情人站出来把这个人所做的一切说出来。那些蒙在鼓里受了恩惠的人们立刻会眼窝含泪,打心眼里感激这个人,然后毫无条件地选择相信这个人  。

很明显,现在彭有才就成了这个人。

村书记说的那些个什么少挣两万,花了五万,数额太大,村民没有参与,并不能形成什么有效的概念。

但是这七个城里人,为什么愿意住在这贫穷的乡下,每日里跟着早出晚归,累成了狗儿?

那肯定是给了大价钱的了。

虽然80元一天抵得上城里平均工资的半个月了,但是所有人都觉得应该有这么多。省里的专业技术员嘛,读过很多书,上过很多学呢!

值这个高价钱。

至于那一台精密仪器,所有人宝贝得不行,比自己的命还爱惜,要300元一天不过分。

这些加起来,一个礼拜就得6000块,这么大一笔钱,可能就是一些家庭的全部积蓄。

这些花销,是村民们看在眼里的,经过计算与对比,立刻就在脑海里有了具体的概念。

就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彭有才为了村里的付出,是多么的不计成本。

感动,就在这一笔笔的数目中涌入了人心。那些还准备质问的人感觉到了羞愧,因为劳作而晒得黝黑的脸已经发红,虽然看不出来。但是如火烧般的滚烫,一直烧到了耳根,这是真切感受到的。

在乡亲羞愧难堪的时候,彭有才趁机又甩出了他的尚方宝剑,他挥舞着手里的报纸,严肃地说:“这份报纸是政府发出来的,我彭有才不值得相信,难道大家还不相信政府吗?”

在我们这个国度里,最相信政府,最乐意执行政府指令的恐怕就是这一群可爱的村民了。

他们由心地感激政府给他们分了土地,让大家有了安身立命的根本。他们感谢政府修了学校,让苦哈哈的农民后人可以读书,多了一条改变命运的路。他们感谢政府给了他们投票的权利,让他们感觉到了自己主宰命运的幸福。

政府给的太多了,哪能不相信呢?

针对彭有才的质疑就这样消失了,现在不但没人怀疑彭有才的人品,更是由心地敬佩彭有才的无私奉献,每每想起他无怨无悔的付出,村民们的心窝里就流出一股暖流。

是啊,乡里乡亲都是一家人啊!

彭有才是从甲岸村走出的人,虽然住到了城里,但他骨子里依旧把自己当成甲岸村的孩子,依旧在为改变甲岸村而努力付出啊!

所有人,在不知不觉之中,把彭有才当成了自己的家人、亲人。

大家又回到彭有才的家里去了,关起门来说事情,这次没有流露出任何过激的言语,甚至说话的声音都格外的温柔。

其实这一刻,王朝阳是觉得彭有才是伟大的,他那中等身材中养育着一个伟大的灵魂。他的所作所为上升到了成为一种精神的层面。

晚饭依旧是在村书记家吃的,但是彭有才回来的时候,看到门口蹲着不少家庭妇女,她们手里提着篮子,抓着自养的土鸡。

她们热情地将这个东西往彭有才家里送,这是在这片贫瘠的村庄大地上能拿的出手的最珍贵的东西了。

乡村里的人就是这样淳朴实在,每一次感恩,都会将家里最珍贵的东西拿出来。

而且,她们在将原本属于自家最珍贵的东西塞到彭有才的手里时,会局促及忐忑地说一句:“不是什么好东西,你别嫌弃。”

淳朴的乡亲,你已经拿出了你最珍贵的东西,为何还要害怕别人嫌弃?这是因为贫穷致使你最珍贵的东西不过是他人眼中不值一提的平常物品。

贫穷,才是一切自卑的原罪。

彭有才极力拒绝,但是依旧抵挡不住乡亲的热情。

彭有才没有办法,只得嘴里道着谢,将热情的乡亲送来的东西收下。送东西的农村妇人终于松了一口气,那些“不值钱”的东西总归是送出去了。

妇女们拉拉扯扯闲聊着地远去,消失在黑夜里。积雪已经彻底融化,告诉勤劳的人们,年彻底过完了,该劳动了。

彭有才将乡亲送的鸡蛋与家养的土鸡随手扔在堂屋的桌上,对七个城里人说:“明天可以弄出点动静了,后天该结束了。”

七人中有一个人望了一眼代表乡亲心意的那一堆鸡蛋与几只家养的土鸡,眼神闪动。

第二日王朝阳依旧上课,父亲依旧进山。在课余的时候,王朝阳偶然会想起昨日见到的情形,想起彭有才说的话,只是觉得有才叔挥舞报纸时的动作,真的好潇洒帅气。站在微微寒风中的身影,格外的挺拔高大。

我长大也要成为他那样的人。王朝阳暗自在心中说。

午间休息后,彭海燕悄悄地摸了过来,手里拿着一小片的红薯粑子,颜色透亮,格外柔软。

“大云山下真有铁矿吗?”彭海燕吃着红薯粑子说:“听我爸妈说,铁矿很值钱的呢!如果真有,我们全村人都可以住大房子,买摩托车呢!就是那七个城里人骑的那种。”

王朝阳也有些期待坐上父亲骑着的大摩托是什么滋味,憧憬地说:“有才叔那么厉害的人,他说有就肯定有。”

放学后,王朝阳就急切地拉着彭海燕匆匆往家赶。但是彭海燕还不太想回去,王朝阳管不了那么多了,听大人们说,大云山快被那七个从省城来的技术员翻遍了,倒底有没有,也就是这两日的事情了。

“你不回那我走了。”王朝阳丢下一句话就往家小跑,可没跑几步,就听到身后彭海燕的哭声。

那矮矮胖胖的身影,边哭边跑,像极了一只委屈的大鹅。

二人先是到了彭有才家的门前,这时候已经有些老人和妇女三五成群地拿着小板凳坐在晒谷场上,有人嗑瓜子,有人织毛衣,有人抽旱烟,低声细语,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脸上露着笑意,手里有着活儿,但心思全都扑在了进山那一行人那儿去了。

怎么还不带着好消息回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