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影球者 > 第二章 一小一大两伯乐

第二章 一小一大两伯乐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影球者!

电视里的足球和训练场的足球都带着兴奋刺激,带着勇气力量,带着完全不同于平淡生活的元素影响着王惠志幼小的心灵。他把快乐感幸福感建立在与足球相关的事务上,就像普通小孩把这些建立在电子游戏之上一样。所以别的小朋友谈论某游戏时他只能蒙圈,而一旦谈起足球,他就脸上放光,滔滔不绝。王惠志的足球知识远远高于同龄人,同龄人的“浅薄”让王惠志略显孤独,一次看到楼下读初中的刘源提着一个足球,于是上前搭话,由此开始了两人长达一生的交往。

刘源仗着自己大四岁,看不起小屁孩。不过随着聊天的深入,发现小屁孩不简单。这人连某位球星出道于哪个青训俱乐部,在俱乐部,几岁时的哪场比赛进了几个球都记得清楚,跟他聊球星简直是找虐。不仅资料掌握精准,谈起各支球队也有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哪支球队防守的问题在哪里,哪支球队不进球的原因何在,能说出一二三来。只聊了三次,刘源就服了,开始不耻下问。又聊了三次,成了王惠志的粉丝“迷哥”,两人经常相约一起看球,由于王家的电视机是敞开供应的,看球地点基本在王家,由此与王家大人也认识了,进而发现王惠志的神奇来自于“家学”,一家人包括最弱的妈妈都有自己的一套。凭着王家人的指点加上网络收集,刘源很快成长为初中二年级的足球一哥,虽然只是理论上的。

一个星期六的中午两个小伙伴看一场日职联比赛,上半场打了十几分钟,王惠志说:“客队可能会进一球。”到四十二分钟的时候客队果然进球。下半场看了十几分钟,王惠志说:“主队有希望,可能会打平。”六十九分钟主队进球,最终1:1平局。刘源觉得很神奇,王惠志说:“运气好了,我就是乱猜。”很快刘源发现乱猜其实并不乱,少部分猜错,大部分是对的。于是他跟王惠志说:“既然你看那么准,应该知道输赢的原因是什么,那能不能想办法调整,我是说我们自己比赛的时候,把输的原因纠正过来。”

“你的意思是调整战术,那是教练的事,我又不是教练。”

“我觉得你可以试一试当教练。”

“看转播我还行,站在场边我就看不出来了。我们学校班级比赛,我一点也看不出来。”

“那你站高一点,电视转播角度不同,你改一下角度应该可以。”

王惠志所在学校操场地势低,教学楼地势高,经刘源提醒后,王惠志站到教学楼二楼最西头扶着栏杆看比赛,这下真如看电视一样,看出了名堂。为了让自己班赢,他苦口婆心说服队员按自己的想法来踢。王惠志是足球百科全书,纸上谈兵可以,但他想指挥比赛,没人信。王惠志去找吴老师,吴老师马上发话:“你们按王惠志的踢,试一试,有什么关系?”经王惠志的调整,成绩慢慢提升,大家慢慢服了,王惠志成了实际上的教练,准确地说是战术教练,平时训练还是吴老师带。

刘源与王惠志在少儿阶段,四岁差距显得有些大,尤其体型上。成年后的王惠志比刘源要小一号,小学时瘦弱的王惠志与已经进入青春期的刘源相比更是相差悬殊,两人站一起简直像两代人。所以那个年龄段在刘源心里建立起对王惠志的佩服是发自内心的是根深蒂固的且是长久不衰的。

有一次初二年级足球比赛,应刘源邀请,王强开车把王惠志送到刘源的学校观摩,站在看台上看了上半场后,中场休息的时候王惠志跟刘源说:“你要跟十八号对调位置,十号也要跟九号对调。他们队的十号最厉害,你们队二十号最差,让二十号什么也别干,缠住他们十号,跟着他跑专门搞破坏,下半场应该有希望扳回来。”刘源从看台下来把王惠志的主意告诉了队长,当然没说这主意来自一个小屁孩。按王惠志的布置,下半场真的逆转了,从此以后刘源成了球队的军师,没多久,凭成绩将队长的袖标戴到了左臂上,为此刘源将爸爸奖励的耐克足球转赠给了王惠志。但是王惠志不可能所有比赛都出现在赛场,所以刘队长的指挥时灵时不灵,好在足球是圆的,队长位子倒没受影响。

王惠志的班不存在这个问题,有一次感冒发烧在家休息的他都被强拉到赛场,王教练喝着热水扶着教学楼二楼的栏杆瞭望比赛,因身体虚弱不宜走动,由队长爬楼来获取教练的指示。几轮搏杀终于拿到了冠军,千年老四(一共六个班)首尝冠军滋味,喜悦之情自是如滔滔江水不可抑止。巨大进步吸引了吴老师,他饶有兴趣旁听了几次王惠志的现场指挥后专门找王强聊天。

“我是c级教练,教点基础东西,对战术顶多算懂点皮毛。王惠志是什么?是最高层次的教练!我这水平只能给他当助手,他研究的是战略战术。说研究可能有点过了,毕竟才九岁,能懂多少东西?他靠直觉!都说小孩子的直觉比大人好,但好到他这个程度,靠直觉可以预测比赛的走向,有几个?再就是悟性和海量阅读,我算是搞足球的,我阅读比赛的能力比你儿子差远了,看比赛也就看个热闹,二十个人位置变来变去,眼花缭乱搞不清楚。你儿子跟我说:‘在对手禁区两个角上,冀卫经常跟边锋挤在一起进攻,这个时候后卫变成了前锋,实力越强的队越明显;在自己禁区两个角上,边锋也经常跟冀卫挤在一起防守,这个时候前锋变成了后卫,球队越弱越明显;只有攻守转换的时候,后卫和前锋的位置才明显分开。’我问他是不是听解说员说的,他说不是,是他自己总结的!我想解说员不会说‘挤在一起’,大概会说‘位置重叠’这样的漂亮话,应该是他自己的想法。你看看这是什么悟性,无师自通啊!就算从娘肚子里就开始看比赛,能看多少?他看一场抵我们十场,以后看多了还得了?!要不是我亲耳听到亲眼看到,你相信这是九岁孩子能做到的?什么叫天才,你儿子就是啊!强哥,你要好好培养,一定要好好培养!培养不出来,我跟你拼命!”

吴老师在深刻表达惜才爱才之心的同时又下了这样的结论:“可惜中国足球不是一个教练能解决问题的,你儿子即使做到世界第一也救不了中国足球,中国需要的不是顶级教练,是千千万万个基层教练,而且不是混饭吃的那种,要合格的才行。”

吴老师和王强关系本来就不错,此次谈话后两人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王强成了吴老师的帮手,工作之余加入到足球培训当中。在这个过程中亲眼看到儿子训练的努力,临场指挥的才华,体验到基层足球教练的坚守,这一切改变着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